倆一眼,說:“快點吃,不吃就去練字。”
兩人礙於大哥的威嚴,不敢再多說,都怏怏不樂的快速巴拉完碗裏的飯,還齊齊說:“大哥,那你得給我們帶好吃的,好玩的迴來啊。”說完,兩小的一溜煙的走了。
大郎黑著臉,看著兩個小弟弟的背影,衝辛湖說:“你看看,你看看,一人二個象什麽話。”
辛湖“撲吃”一聲大笑起來,說:“小孩子嘛,哪個不想跑出去玩玩啊。再過一兩年,是可以帶他們出去玩玩了。”
“又不是出去玩。”大郎不滿的說。
這村子裏的大人們,他說什麽,都極少有人反對,卻偏偏管不住家裏的幾個小的,個個都敢對他提要求。
“哦,對了,舅媽快要生孩子了,你這次出去,看有沒有好點的小嬰孩子能用的布,買一點帶迴來。”辛湖想起謝姝兒快生了,又提醒他。
“知道了。”大郎邊說邊幫著她收拾碗筷。
謝姝兒去年嫁給江大山了,兩人也算是自己看對眼的,謝老夫人一開始還不同意,主要是江大山有個拖油瓶。但江大山說阿毛不是他兒子,是上司的兒子,被他救迴來的。謝老夫人就同意這門親事了。反正嫁在自己眼皮底下,也不怕江大山對女兒不好。更何況江大山還與她兒子交好,人品自然信得過。
所以,江大山和謝姝兒成親後,就新蓋了個小院子,出去單過了。他不再和大郎他們一起吃住了。至於阿毛,本來就一直由大郎和辛湖照顧,根本就不在意自己的便宜爹是不是娶妻成家了。
作者有話要說:好困啊。
第111章分田
“大郎,這次是去張家村那邊,還是去半條街那邊?”阿信問。
“去半條街吧,順便在翠竹村換點竹器迴來。家裏有些東西也要換新的了,他們也等著我們的野物呢。”大郎答。
這兩個地方的集市,差不了多少。要說東西齊全點的話,還要屬半條街那邊,所以大郎在連續去過幾次張家村那邊的集市之後,還是馱著兩頭野豬去了一趟翠竹村。他想去試探一下,半條街集市那邊會不會還象前麵那樣盤查外人。而且,村子裏增加了不少人,也需要去換些竹器迴來了。
那次,見到他們,村長興奮的說:“哎喲,我還以為你們不會來了呢。”
快一年的時間沒見過了,翠竹村一點變化也沒有,看來他們的日子也還過
得下去。
“村長,半條街現在還有人守著盤查嗎?”大郎問。
“沒了,不過物價貴了很多,買賣的人較往年少了,也沒什麽糧食賣了。”村長歎了口氣,說。
“商隊來收過你們的竹器嗎?”大郎好奇的問。
“停了一年沒來,前不久倒是來過一趟,這迴價格還不錯。就是要的東西並不多。”村長說著,又想歎氣了。
這迴商隊態度雖然好了,但人家要的東西不多,他們還是一樣賺不到什麽,關鍵是現在集市上連糧食都沒得賣了。他們拿著錢,也不能買糧食,大家還是依然得半餓著肚子,平時吃的飯就更加稀了,菜也加的更多了。所以大郎他們帶來的野豬,他們就更喜歡了。多點肉,多點油水,餓肚子的次數就少些。
原來秋收一過,官府就有人專門來收糧了,而且收的較往日多了一成。大家也不敢反抗,乖乖的把糧食都交了。好在雖然是第一次見到正宗的官家人來收稅賦,這些官家人還都很守規矩,並沒有盤剝老百姓。
隻是,他們走後,就再也沒有哪戶人家有多餘的糧食可以拿出去賣了,並且連雜貨鋪的糧食都全部給買走了,官府還留下了話,讓雜物鋪子幫著收糧食,他們定期有人來拉走。所以,現在的雜貨鋪子,賣的商品就更加少了。
“我們不買糧,就是要買些油鹽,針線。”大郎說。過了一年,村子裏開的田就達到百畝了,他們又不用交稅,平時還打獵,肉食也充足,基本上不缺糧食了。
“那就好。鹽還是老價錢,一斤二十五錢。其他的東西,多少也漲了些價。”村長告訴他。至於那雜貨鋪從哪裏進的貨,大家就都不管了。
去到集市上一看,果然蕭條了很多,但還能正常運轉。大郎他們一行五人,按人頭五斤的份,買了二十五斤鹽,再讓村子他們幫他們,共搞了五十斤鹽迴來了,其他日用品也不拘什麽都弄了些迴來了。
如今,又過去了兩年,半條街集市上的人都認識他們了。兩個集市他們都很熟了。如果要去換些竹器迴來,大家就去半條街這邊,順帶和翠竹村的人換竹器。如果圖近些的話,就直接去張家村這邊的集市了。
這趟出門之前,大郎去村子裏問過了,大家都需要些什麽,他好一並帶迴來。畢竟出門一趟不是那麽容易,往返得好幾天,甚至十天半月呢。
現在的蘆葦村,基本上實行分產到戶了。
各人種
著自己家的地,養著自己家的馬,但是每年秋收後,都會分一點糧食到公中存著,平時打獵也是大家輪流著來了。肉食分著吃,多餘的拿去換東西迴來,也是各取所需。當然了,也製訂了好幾條村規來約束村民。不是現在分了田,有了私產,你想怎樣就能怎樣了。為了讓蘆葦村能更好的發展下去,村規也非常嚴厲,方方麵麵都涉及到了。
這一套獨特而有效的行事方法,是在辛湖的暗示下完成的。
前麵兩年,大家一起開田種地,還相處得很好,畢竟大家都奔著在這裏紮根的念頭而努力著。所以幹活都不留餘力,也沒有人覺得你少幹了,我多幹了,分配的時候,也基本滿意。但是時間長了,也不可能每次都象是吃大鍋飯一樣的分配。
特別是,並不是每一家的勞動力都一樣多,時間一長,肯定會有人覺得我們家明明幹的多,他們家明明沒幹多少,憑什麽還一樣的分那麽多糧食給他們家啊?趁著大家還沒有鬧出矛盾之前,辛湖暗搓搓的提醒了一下大郎,並且講了現代農村分田到戶的好處給他聽。
大郎心裏本來也覺得,目前這種集中勞作,按需分配的方式不能長久下去,聽了辛湖的話,立馬去找江大山,謝公子,江昊,吳凡四人商量。
“是啊。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現在村子裏的生活好了,是該分家了。”江昊說。
吳凡也點點頭,讚同的說:“樹大分枝,業大分家。”
“這麽說,夫子們都同意我的想法了。”大郎高興的說。
他是覺得辛湖的想法很好,但是其實他並沒有這方麵的經驗,所以才要找大家商量。但現在大家都讚同辛湖的提議,也從另一個方麵證明了辛湖的提議是可行的。這一點他還是蠻佩服辛湖的。他覺得辛湖的腦子裏總有些稀奇古怪的想法,但偏偏還很有實際作用。
雖然他很好奇辛湖是從哪裏知道這些想法的,但是,在一起生活了四年多了,他也已經習慣了。也不想去追究什麽了。就比如平時讀書一樣,他也有表現的格外出奇的地方,江昊也好,吳凡也好,都隻會善加引導他,而不是去追根究底。說起來,這兩個雖然年紀不大,但卻真正可以稱得上是大儒。這不得不說,是整個蘆葦村的福氣。
“是的,我也認為分了好。”江大山也發了言。
謝公子更加同意,因為他早就想把下人分出去單過了,現在他們家吃閑飯的人最多,比如謝老夫人不可能下田去幹活吧,比如謝大嫂也基本不下田,
謝姝兒也嫁了,她就算沒嫁,也最多隻能算半個勞動力。
所以他們家,真正在幹活的就隻剩下他一個人。雖然下人們看似沒意見,但誰不樂意能自己當家作主呢。而且時間長了,他自己也覺得不太妥當,這搞得好象他這個當主子的還得靠下人來養活了。而且在這裏,主子與仆人的區別真的已經不大了。都一樣要下地幹活,出門打獵。
最重要的一點是,大家都明白,苦的時候大家反而能擰成一股子力量,而生活好了,反而更容易鬧矛盾。
如此,經過他們五人的商量,再開了個全村大會,就把田分下來了。大家自己種自己家的田,產出基本歸自己家,隻有一成是公中的,畢竟這個村子還是要有很多地方,需要大家來共同維護。
而同時也訂下了村長的一些權力與義務,謝公子,江大山,江昊和吳凡四人就相當於一個族的族老,也擁有很大的話語權。
然後,大家把很多工作都做了細致的規定,比如江昊,昊凡教書,也是需要收費的了。再比如江大山教孩子們練功夫也是一樣需要收費。如此,大家就幫他們四人種田,以勞動換取這些費用。或者出物資和銀錢也行。
謝公子立即就自己家的下人分出去單過了,雖然大家依舊會給他家幹活,但是有了自己的私產,人家肯定對他家就沒那麽用心了。所以他家也缺少勞動力。江大山一個人,肯定也缺少勞動力,陳家一屋子孩子,也缺少勞動力。
這樣一分,辛湖反而鬆了一口氣。她也明白了,自己所懂的事情,有些還是能在古代實施的,不過,多少還得加些變通。不過這就不是她需要想的了,她隻要把自己的想法偷偷告訴大郎,大郎自然會去找人商量,再製定更適合這裏的行事方案。
張家這時候反而能自給自足,三個女人再加小石頭都能去幹活,小初八現在也有三歲多了,可以跟著一起去念書,有人管了。
女孩子讀書的時間並不多,家家都有很多活兒要幹,她們年紀本來也都大了,又不是大家小姐,肯定不可能再多念書。就是練功夫,她們也不過是在第一年認認真真的練過,畢竟都是大姑娘了,多有不便。因此還在繼續練功夫和讀書的女孩子就剩下辛湖一個人了。
現在的江昊,吳凡主要是教男孩子。他倆分了工,依據孩子們的進度,分成了幾個班,各人負責幾個孩子。謝公子依舊教啟蒙班。
江昊,吳凡兩人帶著春梅與秋菊分得了兩份田地,可惜他們四人雖然
隻有兩人份的田,卻依舊完成不了,兩個女孩子沒有田。所以他倆家的田就需要有人幫忙,他們自己隻在農忙時下地去幹活。平時都不怎麽管。
菜園子兩個女孩子會種,但下地幹活,卻差了很多,畢竟是女孩子家,而且她倆身體素質差,就算學了兩年的功夫,依舊比不得其他女孩子身體強壯有力。而且春梅原本年紀就不大,她實際上一直是跟著姐姐在幹活,兩姐妹也就相當一個人在幹活。
老陳頭爺孫倆,分的田少,但勞動力也少,而且陳小貓又要念書又要練功夫,他家也是需要勞動力的。好在老陳頭會一門手藝,他會閹割豬啊雞啊,這些家畜。還有修補農具,幹些雜活。現在村子裏養的雞鴨,豬都多了起來,人人都找他忙活,他也不收錢,幹其他的活也一樣,就是請大家幫忙幹點活來抵這份工錢。
辛湖會做各種各樣的美食,找她學的人,就得幫她家幹活,因此陳家也不缺勞動力了。另外,春梅秋菊都還在陳家住,隻是白天不在家,去照顧兩位夫子的日常生活,畢竟他們是讀書人,很多活不會幹,也幹不了。
隻不過現在陳家多搭了一間房給春梅秋菊住。不要說辛湖與她們同睡別扭,她倆也一樣覺得別扭。兩位夫子也是自己單獨住一套小院子了。老陳頭和孫子也單獨蓋了房子去住了。
因此,現在的蘆葦村,雖然人數沒增加幾個,但戶數卻多了不少。比如阿信,阿誌就與胡家兩口子分家了,吳春妮的兩個表兄弟也一樣與他們家分了家,這四個年青男子都各自蓋了房子要單過了。
他們都大的有十七歲了,小的也有十五歲了,都算是成年人了。剛自己成家立業,自己撐門戶了。畢竟他們都算是獨子,是要繼承自己家的香火的。胡氏夫妻也好,吳氏夫妻也好,都是讚同的。所以,在村裏的主持下,大家友好和平的分了家。
不過,因為關係親近,就算分了家,他們依舊是親人,平時有什麽事也會互相幫忙。
正好阿信又與張禾,阿誌又與吳春妮看對了眼,馬上秋收後,就得給他們辦婚事了。
另外,吳春妮的兩個表兄弟,也與春梅秋菊有點意思。村子裏就這麽些年青人,自然而然的就湊作一團了。大家也樂見其事。雖然春梅秋菊的年紀還小,這事兒還沒有說穿,但大家都是明眼人,再過個兩三年,他們自然也會組成新家庭。
就是謝五也娶了張家村的姨表妹為妻呢。王樹也娶了張家的村的一位姑娘,比江大山還早一點成親,現也
他家也快要添小寶寶了。這些年青人,年紀都不小了,能早點成家的都成了家。實在找不到的對象的,就隻能單著了。誰讓村子裏男多女少,其實張家村也一樣。
搞得和現代一樣,剩男多著呢。還有一點就是,古代更講究身份地位,雖然現在是亂世,講究比平時少,但不能逾越的事情還是不能做的。比如江昊,吳凡就不可能隨便娶個村姑。再比如,江大山能娶謝姝兒,也是因為他的身份地位也不差。謝姝兒就不可能嫁給謝五,謝七之類的,曾經是他們家下人的男人。
所以現在的蘆葦,一眼看去,房子可真不少,原先湖邊那條都蓋滿了,隻得往田邊那頭繼續蓋了。現在的蘆葦村,看上去就象是由三個小村子組成的大村子了。
以家庭為單位的生活,還是比吃大鍋飯要好得多,大家幹活就更有勁兒了。
因此這迴大郎說要出去買東西,要跟著去的人可不少。大家都想弄些野物去換東西迴來。有了新家,家裏什麽東西都缺。特別是兩個快要成親的年青人。
然後,大郎就帶著平兒,小石頭,與阿信阿誌,吳家的兩個子侄一起出去了。
作者有話要說:早上六點鍾就起來碼字了。
第112章曆練
三年時間,足以讓大家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成長。不僅僅隻是大郎和辛湖有了很大的進度。諸如阿信阿誌也一樣。他倆算是跟著江大山學功夫時候最長的年青人了。身手都非常不錯。
但是他們畢竟不能象大郎這樣,可是一直花大量的時間在學習和練功夫上,
兩人礙於大哥的威嚴,不敢再多說,都怏怏不樂的快速巴拉完碗裏的飯,還齊齊說:“大哥,那你得給我們帶好吃的,好玩的迴來啊。”說完,兩小的一溜煙的走了。
大郎黑著臉,看著兩個小弟弟的背影,衝辛湖說:“你看看,你看看,一人二個象什麽話。”
辛湖“撲吃”一聲大笑起來,說:“小孩子嘛,哪個不想跑出去玩玩啊。再過一兩年,是可以帶他們出去玩玩了。”
“又不是出去玩。”大郎不滿的說。
這村子裏的大人們,他說什麽,都極少有人反對,卻偏偏管不住家裏的幾個小的,個個都敢對他提要求。
“哦,對了,舅媽快要生孩子了,你這次出去,看有沒有好點的小嬰孩子能用的布,買一點帶迴來。”辛湖想起謝姝兒快生了,又提醒他。
“知道了。”大郎邊說邊幫著她收拾碗筷。
謝姝兒去年嫁給江大山了,兩人也算是自己看對眼的,謝老夫人一開始還不同意,主要是江大山有個拖油瓶。但江大山說阿毛不是他兒子,是上司的兒子,被他救迴來的。謝老夫人就同意這門親事了。反正嫁在自己眼皮底下,也不怕江大山對女兒不好。更何況江大山還與她兒子交好,人品自然信得過。
所以,江大山和謝姝兒成親後,就新蓋了個小院子,出去單過了。他不再和大郎他們一起吃住了。至於阿毛,本來就一直由大郎和辛湖照顧,根本就不在意自己的便宜爹是不是娶妻成家了。
作者有話要說:好困啊。
第111章分田
“大郎,這次是去張家村那邊,還是去半條街那邊?”阿信問。
“去半條街吧,順便在翠竹村換點竹器迴來。家裏有些東西也要換新的了,他們也等著我們的野物呢。”大郎答。
這兩個地方的集市,差不了多少。要說東西齊全點的話,還要屬半條街那邊,所以大郎在連續去過幾次張家村那邊的集市之後,還是馱著兩頭野豬去了一趟翠竹村。他想去試探一下,半條街集市那邊會不會還象前麵那樣盤查外人。而且,村子裏增加了不少人,也需要去換些竹器迴來了。
那次,見到他們,村長興奮的說:“哎喲,我還以為你們不會來了呢。”
快一年的時間沒見過了,翠竹村一點變化也沒有,看來他們的日子也還過
得下去。
“村長,半條街現在還有人守著盤查嗎?”大郎問。
“沒了,不過物價貴了很多,買賣的人較往年少了,也沒什麽糧食賣了。”村長歎了口氣,說。
“商隊來收過你們的竹器嗎?”大郎好奇的問。
“停了一年沒來,前不久倒是來過一趟,這迴價格還不錯。就是要的東西並不多。”村長說著,又想歎氣了。
這迴商隊態度雖然好了,但人家要的東西不多,他們還是一樣賺不到什麽,關鍵是現在集市上連糧食都沒得賣了。他們拿著錢,也不能買糧食,大家還是依然得半餓著肚子,平時吃的飯就更加稀了,菜也加的更多了。所以大郎他們帶來的野豬,他們就更喜歡了。多點肉,多點油水,餓肚子的次數就少些。
原來秋收一過,官府就有人專門來收糧了,而且收的較往日多了一成。大家也不敢反抗,乖乖的把糧食都交了。好在雖然是第一次見到正宗的官家人來收稅賦,這些官家人還都很守規矩,並沒有盤剝老百姓。
隻是,他們走後,就再也沒有哪戶人家有多餘的糧食可以拿出去賣了,並且連雜貨鋪的糧食都全部給買走了,官府還留下了話,讓雜物鋪子幫著收糧食,他們定期有人來拉走。所以,現在的雜貨鋪子,賣的商品就更加少了。
“我們不買糧,就是要買些油鹽,針線。”大郎說。過了一年,村子裏開的田就達到百畝了,他們又不用交稅,平時還打獵,肉食也充足,基本上不缺糧食了。
“那就好。鹽還是老價錢,一斤二十五錢。其他的東西,多少也漲了些價。”村長告訴他。至於那雜貨鋪從哪裏進的貨,大家就都不管了。
去到集市上一看,果然蕭條了很多,但還能正常運轉。大郎他們一行五人,按人頭五斤的份,買了二十五斤鹽,再讓村子他們幫他們,共搞了五十斤鹽迴來了,其他日用品也不拘什麽都弄了些迴來了。
如今,又過去了兩年,半條街集市上的人都認識他們了。兩個集市他們都很熟了。如果要去換些竹器迴來,大家就去半條街這邊,順帶和翠竹村的人換竹器。如果圖近些的話,就直接去張家村這邊的集市了。
這趟出門之前,大郎去村子裏問過了,大家都需要些什麽,他好一並帶迴來。畢竟出門一趟不是那麽容易,往返得好幾天,甚至十天半月呢。
現在的蘆葦村,基本上實行分產到戶了。
各人種
著自己家的地,養著自己家的馬,但是每年秋收後,都會分一點糧食到公中存著,平時打獵也是大家輪流著來了。肉食分著吃,多餘的拿去換東西迴來,也是各取所需。當然了,也製訂了好幾條村規來約束村民。不是現在分了田,有了私產,你想怎樣就能怎樣了。為了讓蘆葦村能更好的發展下去,村規也非常嚴厲,方方麵麵都涉及到了。
這一套獨特而有效的行事方法,是在辛湖的暗示下完成的。
前麵兩年,大家一起開田種地,還相處得很好,畢竟大家都奔著在這裏紮根的念頭而努力著。所以幹活都不留餘力,也沒有人覺得你少幹了,我多幹了,分配的時候,也基本滿意。但是時間長了,也不可能每次都象是吃大鍋飯一樣的分配。
特別是,並不是每一家的勞動力都一樣多,時間一長,肯定會有人覺得我們家明明幹的多,他們家明明沒幹多少,憑什麽還一樣的分那麽多糧食給他們家啊?趁著大家還沒有鬧出矛盾之前,辛湖暗搓搓的提醒了一下大郎,並且講了現代農村分田到戶的好處給他聽。
大郎心裏本來也覺得,目前這種集中勞作,按需分配的方式不能長久下去,聽了辛湖的話,立馬去找江大山,謝公子,江昊,吳凡四人商量。
“是啊。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現在村子裏的生活好了,是該分家了。”江昊說。
吳凡也點點頭,讚同的說:“樹大分枝,業大分家。”
“這麽說,夫子們都同意我的想法了。”大郎高興的說。
他是覺得辛湖的想法很好,但是其實他並沒有這方麵的經驗,所以才要找大家商量。但現在大家都讚同辛湖的提議,也從另一個方麵證明了辛湖的提議是可行的。這一點他還是蠻佩服辛湖的。他覺得辛湖的腦子裏總有些稀奇古怪的想法,但偏偏還很有實際作用。
雖然他很好奇辛湖是從哪裏知道這些想法的,但是,在一起生活了四年多了,他也已經習慣了。也不想去追究什麽了。就比如平時讀書一樣,他也有表現的格外出奇的地方,江昊也好,吳凡也好,都隻會善加引導他,而不是去追根究底。說起來,這兩個雖然年紀不大,但卻真正可以稱得上是大儒。這不得不說,是整個蘆葦村的福氣。
“是的,我也認為分了好。”江大山也發了言。
謝公子更加同意,因為他早就想把下人分出去單過了,現在他們家吃閑飯的人最多,比如謝老夫人不可能下田去幹活吧,比如謝大嫂也基本不下田,
謝姝兒也嫁了,她就算沒嫁,也最多隻能算半個勞動力。
所以他們家,真正在幹活的就隻剩下他一個人。雖然下人們看似沒意見,但誰不樂意能自己當家作主呢。而且時間長了,他自己也覺得不太妥當,這搞得好象他這個當主子的還得靠下人來養活了。而且在這裏,主子與仆人的區別真的已經不大了。都一樣要下地幹活,出門打獵。
最重要的一點是,大家都明白,苦的時候大家反而能擰成一股子力量,而生活好了,反而更容易鬧矛盾。
如此,經過他們五人的商量,再開了個全村大會,就把田分下來了。大家自己種自己家的田,產出基本歸自己家,隻有一成是公中的,畢竟這個村子還是要有很多地方,需要大家來共同維護。
而同時也訂下了村長的一些權力與義務,謝公子,江大山,江昊和吳凡四人就相當於一個族的族老,也擁有很大的話語權。
然後,大家把很多工作都做了細致的規定,比如江昊,昊凡教書,也是需要收費的了。再比如江大山教孩子們練功夫也是一樣需要收費。如此,大家就幫他們四人種田,以勞動換取這些費用。或者出物資和銀錢也行。
謝公子立即就自己家的下人分出去單過了,雖然大家依舊會給他家幹活,但是有了自己的私產,人家肯定對他家就沒那麽用心了。所以他家也缺少勞動力。江大山一個人,肯定也缺少勞動力,陳家一屋子孩子,也缺少勞動力。
這樣一分,辛湖反而鬆了一口氣。她也明白了,自己所懂的事情,有些還是能在古代實施的,不過,多少還得加些變通。不過這就不是她需要想的了,她隻要把自己的想法偷偷告訴大郎,大郎自然會去找人商量,再製定更適合這裏的行事方案。
張家這時候反而能自給自足,三個女人再加小石頭都能去幹活,小初八現在也有三歲多了,可以跟著一起去念書,有人管了。
女孩子讀書的時間並不多,家家都有很多活兒要幹,她們年紀本來也都大了,又不是大家小姐,肯定不可能再多念書。就是練功夫,她們也不過是在第一年認認真真的練過,畢竟都是大姑娘了,多有不便。因此還在繼續練功夫和讀書的女孩子就剩下辛湖一個人了。
現在的江昊,吳凡主要是教男孩子。他倆分了工,依據孩子們的進度,分成了幾個班,各人負責幾個孩子。謝公子依舊教啟蒙班。
江昊,吳凡兩人帶著春梅與秋菊分得了兩份田地,可惜他們四人雖然
隻有兩人份的田,卻依舊完成不了,兩個女孩子沒有田。所以他倆家的田就需要有人幫忙,他們自己隻在農忙時下地去幹活。平時都不怎麽管。
菜園子兩個女孩子會種,但下地幹活,卻差了很多,畢竟是女孩子家,而且她倆身體素質差,就算學了兩年的功夫,依舊比不得其他女孩子身體強壯有力。而且春梅原本年紀就不大,她實際上一直是跟著姐姐在幹活,兩姐妹也就相當一個人在幹活。
老陳頭爺孫倆,分的田少,但勞動力也少,而且陳小貓又要念書又要練功夫,他家也是需要勞動力的。好在老陳頭會一門手藝,他會閹割豬啊雞啊,這些家畜。還有修補農具,幹些雜活。現在村子裏養的雞鴨,豬都多了起來,人人都找他忙活,他也不收錢,幹其他的活也一樣,就是請大家幫忙幹點活來抵這份工錢。
辛湖會做各種各樣的美食,找她學的人,就得幫她家幹活,因此陳家也不缺勞動力了。另外,春梅秋菊都還在陳家住,隻是白天不在家,去照顧兩位夫子的日常生活,畢竟他們是讀書人,很多活不會幹,也幹不了。
隻不過現在陳家多搭了一間房給春梅秋菊住。不要說辛湖與她們同睡別扭,她倆也一樣覺得別扭。兩位夫子也是自己單獨住一套小院子了。老陳頭和孫子也單獨蓋了房子去住了。
因此,現在的蘆葦村,雖然人數沒增加幾個,但戶數卻多了不少。比如阿信,阿誌就與胡家兩口子分家了,吳春妮的兩個表兄弟也一樣與他們家分了家,這四個年青男子都各自蓋了房子要單過了。
他們都大的有十七歲了,小的也有十五歲了,都算是成年人了。剛自己成家立業,自己撐門戶了。畢竟他們都算是獨子,是要繼承自己家的香火的。胡氏夫妻也好,吳氏夫妻也好,都是讚同的。所以,在村裏的主持下,大家友好和平的分了家。
不過,因為關係親近,就算分了家,他們依舊是親人,平時有什麽事也會互相幫忙。
正好阿信又與張禾,阿誌又與吳春妮看對了眼,馬上秋收後,就得給他們辦婚事了。
另外,吳春妮的兩個表兄弟,也與春梅秋菊有點意思。村子裏就這麽些年青人,自然而然的就湊作一團了。大家也樂見其事。雖然春梅秋菊的年紀還小,這事兒還沒有說穿,但大家都是明眼人,再過個兩三年,他們自然也會組成新家庭。
就是謝五也娶了張家村的姨表妹為妻呢。王樹也娶了張家的村的一位姑娘,比江大山還早一點成親,現也
他家也快要添小寶寶了。這些年青人,年紀都不小了,能早點成家的都成了家。實在找不到的對象的,就隻能單著了。誰讓村子裏男多女少,其實張家村也一樣。
搞得和現代一樣,剩男多著呢。還有一點就是,古代更講究身份地位,雖然現在是亂世,講究比平時少,但不能逾越的事情還是不能做的。比如江昊,吳凡就不可能隨便娶個村姑。再比如,江大山能娶謝姝兒,也是因為他的身份地位也不差。謝姝兒就不可能嫁給謝五,謝七之類的,曾經是他們家下人的男人。
所以現在的蘆葦,一眼看去,房子可真不少,原先湖邊那條都蓋滿了,隻得往田邊那頭繼續蓋了。現在的蘆葦村,看上去就象是由三個小村子組成的大村子了。
以家庭為單位的生活,還是比吃大鍋飯要好得多,大家幹活就更有勁兒了。
因此這迴大郎說要出去買東西,要跟著去的人可不少。大家都想弄些野物去換東西迴來。有了新家,家裏什麽東西都缺。特別是兩個快要成親的年青人。
然後,大郎就帶著平兒,小石頭,與阿信阿誌,吳家的兩個子侄一起出去了。
作者有話要說:早上六點鍾就起來碼字了。
第112章曆練
三年時間,足以讓大家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成長。不僅僅隻是大郎和辛湖有了很大的進度。諸如阿信阿誌也一樣。他倆算是跟著江大山學功夫時候最長的年青人了。身手都非常不錯。
但是他們畢竟不能象大郎這樣,可是一直花大量的時間在學習和練功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