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他身後的一群人,問。
“沒有。這些人都是我們在路上救的。”江大山搖頭,有些不甘,但也沒有辦法。
當時他們打算追上謝公子一行人。卻不知道,謝公子他們不過是先走了五日而已,綿城就亂成一鍋粥了。也幸好謝公子他們提前五天走的,要不然,就他們拖家帶口的,又是車又是物的,就沒那麽容易全部人都能完好無損的迴來了。
“迴來就好,要是再遲十天半月,你們隻怕就迴不來了呢。”謝三伯說。
已經下了一場小雪了,天氣一日冷過一日,眼見著就要下大雪了,大雪一下,蘆葦村就會又成了一個與世隔絕的小世界了。那時候,就算江大山是熟人,想要平安迴家,也不容易呢。
“就是怕遇上大雪,我們這一路可快趕死了。”謝五累得直接往他爹身上倒。
謝管家連忙把兒子半扶半抱的弄迴家去了。江大山與王林也一樣累得慌,就把這些人交給大郎和謝公子了。這一群人,男女老少皆有,費了好的勁,倆人總算弄清楚了各人的來曆,勉強把他們安頓下來了。
三個大男人都累慘了,他們救迴來的這些人當中,半大孩子就占了快一半。剩下的年青人,武力值都很低下,能背點東西自己走路就不錯了。一路的安全就全靠江大山他們三人了,一路拚殺了好幾場就不說了,迴家的後半程,為了提高整隊的行動速度,還得背著重重的行李物品,三人都快累掉半條命了。
三個年輕力壯又武藝高強的人,原本是應當能很快追上謝公子他們的。但是,路上人擠成一團,趁機作亂的可不少,他們也不知道自己順手救了多少人,大部分有去路的人都走了,但也有些沒什麽能力,也沒什麽可投奔地去的人,就死死的跟上他們了。反正後來,他們的隊伍也是越來越大。所以等江大山迴村時,也帶迴來了十多號人。
因為帶迴來了這麽多人口,江大山新蓋的房子,自己都差點住不上了,先讓這些人的人住進去了。連湖邊的那間屋子都住滿了人。好在這兩個地方,原本就住過人,雖然沒有正經床鋪,但蘆葦和雜草鋪就的大地鋪足足有餘,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是又累又餓又冷,有個地方睡覺,立馬就各自倒下安歇了。
“哎,早知道,我們前麵蓋房子時多蓋兩座小院就好了。”謝三伯遺憾的說。
大家哪裏想得到江大山他們居然會帶了這麽多人迴來了,現在這個天氣,地都凍上了,蓋
房子已經來不及了。
江大山他們帶迴來的共有十一口人。有一戶也和胡家一樣,是親戚關係,這對中年夫妻,男人姓吳,他們帶著自己的女兒與一個內侄兒一個外甥子。一家五口身體都不錯,還多少帶了些糧食與行李物品,大包小包的,基本能自己養活自己。三個孩子年歲相仿,都是十二三歲,分別叫吳春妮,鄭豐,程進。這一家五口就住到湖邊的房子去了。
剩下的另外幾口人,有一對表兄弟原是進京趕考的舉子,京裏一亂,就隻得往家裏趕。兩人都是文弱書生,帶的家人也不知是死了,還是跑了。就剩下兩人吃力的背著書箱子與行李包裹,自己跑路都困難。
這兩人又心善又還有打抱不平的壯舉,還要出頭去救那些更加弱小的人。要不是遇上江大山他們,兩人早就被別人打死了。兩人都是二十歲上下,一個叫江昊,一個叫何凡。他們的老家在千裏之外,顯然也是迴不去了,就跟著江大山他們了。
江大山想著家裏一堆孩子,需要教書先生,謝公子不一定有時間專心教大郎他們,就很爽快的帶上了這兩人。
另外的一對姐妹,一個九歲,一個十一歲。她倆就是兩位舉子老爺救下來的,要不是這兩位的壯舉,這兩位小姑娘隻怕就要落入魔掌了。兩個小姑娘一個□□梅一個叫秋菊,是親姐妹。兩個小姑娘一窮二白,除了一身衣服外,什麽行李都沒有。在路上,就是靠江大山他們四處尋來的衣物,不管合不合身,幹不幹淨,先弄了兩套,勉強有了些換洗衣服。
兩舉子老爺住在江大山的新家了,兩人合住一間房,江大山住另一間,兩個小姑娘就住到陳家去和辛湖做伴了。
還有一對爺孫也姓陳,老陳頭其實隻有四十多歲,帶著的孫子隻有七八歲,叫陳小貓。這兩人也是地道的農戶人家,也窮,所有的行李也就一點舊衣服,這爺孫倆就住到灶房後麵的空房間去了。這爺孫倆看上去身體最弱,怕他們受凍,大郎還找了件舊大袍子給他們當被子。
江大山與謝五,王林三人帶迴這十一口人,一路上也不容易,特別是他們沒有馬車,雖然在路上又搞了兩頭驢子,但還是不夠用,所以就生生比謝公子他們晚迴來了一個多月的時間。
不過,他們也帶迴來了不少物質,畢竟多了幾口人要養,在路上隻要遇上有糧食,他們都盡力弄一些到手。所以,人人都背著大大小小的行李,三匹馬與兩頭驢子上更是搞得滿滿當當,小孩子們能輪著有個地方坐坐,大人們隻能步行還
要背東西,能不慢嗎?
不過,總算大家都平安歸來,整個蘆葦村都沉浸在快樂之中。特別是大郎和辛湖心裏都鬆了一口氣。雖然他們已經在用實際行動告訴大家,沒有家長也一樣能活下去,但江大山算是他們家的唯一的長輩,能有個長輩在身邊,心裏總是底氣足一些。
第二天,天陰沉沉的,到了下午果真的下大雪了,好在先前眾人準備的柴草極多。雖然多出了十一口人,暫時並不缺少柴禾。湖邊那屋子原本就堆了大半屋子的柴草,吳家人能直接使用。吳家人又自帶了行李,日常使的物件還算齊全,分了一些糧食給他們,辛湖隻從家裏給他們拿了一個盆一隻桶,幾個壇子過來,他們就能正式開火過日子了。
住在江大山家的四口人,雖然行李少,但江大山他們帶迴來的糧食物品多,就分了一些出來,讓春梅秋菊和他們一起過,兩個小姑娘本也是窮人家出生,自然做慣了這些家務活。天天一大早就從陳家過來江家幹活,主要是做飯。洗衣服的活,各人幹各人的,打掃衛生自然有老陳頭。
所有的新房子都沒有炕,所以大家隻能烤火取暖。大家有的睡竹床,有的睡蘆葦和幹草堆起來的草鋪,也有人動手能力強大,還能用木頭蘆葦勉強給自己做一張床出來。總之,沒有火炕的日子,大家隻好各想辦法了。不過,柴草放開了讓他們用,怕冷的就不停歇的烤著火。
休息了三天之後,新來的人,就開始有活做了。
兩個舉子老爺,自然就得開始開館教學生了。
村裏的孩子,全部要上學。而且還得分一半時間出來練功夫。不管是十二三歲大了,還是七八歲小的,一個也不能落下。十二三歲的女孩子們自然不能由夫子們來教了,況且她們隻學些簡單的東西,認得字就好。所以依舊由謝老夫人,謝大嫂,謝姝兒三人隨便教教。就是成年人,如果想認幾個字,也可以過來討教。紙筆自然不可能人人有份,大家要共用。
兩們新鮮出爐的夫子,一開始也和謝公子一樣,焦頭爛額。孩子們的水平實在是太有層次感了。沒辦法,謝公子隻得接手最沒基礎的孩子,給大家啟蒙。把有點基礎的,比如大郎,扔給舉子老爺去教。畢竟他倆能進京去考,學業都是相當不錯的。謝公子自問不敢和人家專業人士較量,還是老老實實的幹啟蒙的工作。
成年人們也不是沒活幹的,雖然下了雪,但來了這麽多人,別的不說,光是燒的柴草就要多很多,還不提又多了三匹馬,兩頭驢子。現在
蘆葦村總共有馬二十二匹,驢子兩頭。大半年來,大家準備下來的蘆葦嫩芽,根本就不夠這麽多馬吃。
所以,大家還是得披風戴雪的出來割蘆葦。盡量多把馬帶出來活動。馬太多,幸好謝公子他們迴來的及時,還又各家搭了馬棚。不過,陳家的馬棚就有點擠了,因為已經入住了三匹馬,這會兒又來了五口,實在擠不下了,就把兩頭毛驢先送到胡大哥家裏去養了。他們家隻有兩匹馬,馬棚有足夠多的空間。又送了一匹馬到張家去養了。
“哎,早知道會有這麽多馬,我們還是該再多曬些蘆葦芽的。”謝三伯感歎道。
“馬多也好啊,以後出去,人人都有馬騎,又省事又省力,多好。”謝五說。他真是走怕了,背著一身重物,還得天天趕路,這滋味可真不好受。
“雪融化之前,我們都出不去了。大家老實呆在村子裏吧,沒事就帶馬出來放放,讓它們自己找吃的,節省些草料。”謝管家說。
一群大男人們在外麵割蘆葦,放馬,大郎和辛湖就不用出幹活來。
兩人閑下來了,辛湖又是個不太喜歡念書寫字的人,最近謝姝兒因為來了個表妹,也不怎麽找她玩了,她閑著無聊,就和大郎說:“我們蘆葦村,現在也算是大村子了吧?”
“不,我們現在隻有四十多人了。雖然年輕力壯,有武藝的人就占了一大半。但還真不能算是大村子。”大郎說。
現在他這個村長的名號,已經成為事實了。無論是謝家人也好,王家人也好,甚至張家人和江大山,他們都會隻是蘆葦村的過客。能長久留下來的,隻怕除了陳家人自己之外,就剩下胡家人,與吳家人,再加上老陳頭爺孫倆了。
所以,大郎這個村長,真沒人願意取代。況且,這個蘆葦村也確實是他最先占領的,他說得上話,也說得起話。因此,大家都很重視他這個村長的地位,甚至於還在努力培養他各方麵的能力。
“哼,就憑我們有二十多匹馬,誰敢說我們蘆葦村不是大村子?還有我們個個能文善武,哪個敢比?”辛湖笑道。
她就是故意逗弄大郎,這家夥自打村長的名號落實之後,好象操的心更多了,她就搞不懂了,小小年紀想那麽多幹什麽?該走的總會走的,要留下來的,總會留下來。日子總會一天比一天好過。
作者有話要說:再次提醒大家。如果買了新章而看不了的人,請不要著急。要麽是因為訂閱率不足,要麽是因為晉江抽了。以上兩
種,都隻能等等了。當然了,如果是因為訂閱率不足的原因,想要看到最新章,隻要多訂閱幾章,就可以了。我設定的訂閱率隻有30%,是最低等級了。
感謝大家支持。
第109章提養馬
“大村子,起碼得有百來人口,良田幾百畝吧。光有馬,也不行啊。”大郎說。
他心裏其實對這個大村子,並不太抱有奢望。畢竟百來口人,良田幾百畝,太不容易達成了。別的就不說了,光要達到百來口人,就是件很大的事情,就算能隨便撿人迴來,也不能保證大家都是良民,更不能保證大家都願意齊心協力的建設蘆葦村啊。
況且還不知道該如何養活這麽多人?
現在蘆葦村的這些人外來者能養得活,是因為從外麵來的人,都帶了糧食,不然就靠他們收的那點糧,能養活自己就不錯了,哪裏還能多養這麽多人。
而且蘆葦村雖然範圍大,但想要開出良田千百畝,勢力必定要向外擴張,絕對不能隻在村子附近開地。畢竟這裏以蘆葦為主,總不能把蘆葦全挖了吧,而且很多地方還都是水。怎麽可能全變成良田。
其實,如果村子就象現在這樣,幾家人能長久的經營下去,過個十年八年,村子的人口自然會變多,十多歲的男孩子不少,娶妻生子之後,人口跟著就變多了。但是,他很明白,這個可能性不大。該走的人還是都會走的。不過,現在這個樣子,他已經很滿足了。畢竟有房有田有馬有糧啊。
“你傻了吧?有馬怎麽不行啊,我們幹嘛非得開出良田千百畝啊。還不如養馬呢,養個百八十匹,拿馬去換糧食啊。”辛湖趁機提出自己的心裏想了很多次,要以養馬為生的想法。
“養馬?”大郎眼睛一亮,心跳立即加快。
他光想著要有很多田,怎麽就沒想著,不是隻有種田才能養活人口的。馬算是精貴物品,一匹馬的價錢可不便宜,至少都是二三十兩銀子。二三十兩銀子的收入,在普通老百姓眼裏,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啊。
“是啊,你也看到了吧。馬吃蘆葦,我們這裏光是蘆葦,馬可以隨便吃,百八十匹馬根本就吃不完。”辛湖趁熱打鐵的說。
種田真心辛苦就不說了,天天起早貪黑,特別是大夏天,曬得半死也得下地去幹活,而且靠天吃飯。今年是幹旱,靠大家拚命澆水,總算是保住了收成。
如果明年是起大水呢,那時
候人力再多也沒用了。整個蘆葦村本來地勢就不高,還屬於湖區,四麵都是濕地,水一起,就隻有全淹的份了,唯一的高地就屬於村子往後麵的小山坡,到時候大家隻怕連人都得全部轉移到高處去安身呢。如果真遇到這個時候,田裏顆粒無收的時候,一大村子人吃什麽?
但養馬就不同了,四處是蘆葦林,野草也多,馬可以隨便吃,又不用太多人力照顧馬。馬不僅是戰略物資,更是居家旅行的必備交通運輸工具。就好比現代的車一樣。哪個男人不想有台車,別說是男人,女人也一樣。辛湖就很愛車。
就拿蘆葦村的眾人來說,有哪個不喜歡馬的啊,男女老少都喜歡馬,馬可是大家生活的必備品呢。雖然這個時代大多數人沒有馬,但生活水平與舒適度,相應來說就低一些。這真和現代人買車是一個道理。
有錢的人怎麽會不買一兩台車的,自己出門方便吧。蘆葦村的人,就算糧食能自產自足,也一樣得出門買一些日常所需的東西,比如鹽油等等。有馬多方便啊,騎馬比步行快了不知多少,而且馬還能馱重物,不需要人自己背。所以,辛湖一直認為養馬比種田劃算。此刻更不由餘力的列數養馬的各項優點,再對比種田的劣勢,以期說服大郎。
“你這個想法很好。”大郎站起來,興奮的在屋子裏走來走去。
他很喜歡馬
“沒有。這些人都是我們在路上救的。”江大山搖頭,有些不甘,但也沒有辦法。
當時他們打算追上謝公子一行人。卻不知道,謝公子他們不過是先走了五日而已,綿城就亂成一鍋粥了。也幸好謝公子他們提前五天走的,要不然,就他們拖家帶口的,又是車又是物的,就沒那麽容易全部人都能完好無損的迴來了。
“迴來就好,要是再遲十天半月,你們隻怕就迴不來了呢。”謝三伯說。
已經下了一場小雪了,天氣一日冷過一日,眼見著就要下大雪了,大雪一下,蘆葦村就會又成了一個與世隔絕的小世界了。那時候,就算江大山是熟人,想要平安迴家,也不容易呢。
“就是怕遇上大雪,我們這一路可快趕死了。”謝五累得直接往他爹身上倒。
謝管家連忙把兒子半扶半抱的弄迴家去了。江大山與王林也一樣累得慌,就把這些人交給大郎和謝公子了。這一群人,男女老少皆有,費了好的勁,倆人總算弄清楚了各人的來曆,勉強把他們安頓下來了。
三個大男人都累慘了,他們救迴來的這些人當中,半大孩子就占了快一半。剩下的年青人,武力值都很低下,能背點東西自己走路就不錯了。一路的安全就全靠江大山他們三人了,一路拚殺了好幾場就不說了,迴家的後半程,為了提高整隊的行動速度,還得背著重重的行李物品,三人都快累掉半條命了。
三個年輕力壯又武藝高強的人,原本是應當能很快追上謝公子他們的。但是,路上人擠成一團,趁機作亂的可不少,他們也不知道自己順手救了多少人,大部分有去路的人都走了,但也有些沒什麽能力,也沒什麽可投奔地去的人,就死死的跟上他們了。反正後來,他們的隊伍也是越來越大。所以等江大山迴村時,也帶迴來了十多號人。
因為帶迴來了這麽多人口,江大山新蓋的房子,自己都差點住不上了,先讓這些人的人住進去了。連湖邊的那間屋子都住滿了人。好在這兩個地方,原本就住過人,雖然沒有正經床鋪,但蘆葦和雜草鋪就的大地鋪足足有餘,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是又累又餓又冷,有個地方睡覺,立馬就各自倒下安歇了。
“哎,早知道,我們前麵蓋房子時多蓋兩座小院就好了。”謝三伯遺憾的說。
大家哪裏想得到江大山他們居然會帶了這麽多人迴來了,現在這個天氣,地都凍上了,蓋
房子已經來不及了。
江大山他們帶迴來的共有十一口人。有一戶也和胡家一樣,是親戚關係,這對中年夫妻,男人姓吳,他們帶著自己的女兒與一個內侄兒一個外甥子。一家五口身體都不錯,還多少帶了些糧食與行李物品,大包小包的,基本能自己養活自己。三個孩子年歲相仿,都是十二三歲,分別叫吳春妮,鄭豐,程進。這一家五口就住到湖邊的房子去了。
剩下的另外幾口人,有一對表兄弟原是進京趕考的舉子,京裏一亂,就隻得往家裏趕。兩人都是文弱書生,帶的家人也不知是死了,還是跑了。就剩下兩人吃力的背著書箱子與行李包裹,自己跑路都困難。
這兩人又心善又還有打抱不平的壯舉,還要出頭去救那些更加弱小的人。要不是遇上江大山他們,兩人早就被別人打死了。兩人都是二十歲上下,一個叫江昊,一個叫何凡。他們的老家在千裏之外,顯然也是迴不去了,就跟著江大山他們了。
江大山想著家裏一堆孩子,需要教書先生,謝公子不一定有時間專心教大郎他們,就很爽快的帶上了這兩人。
另外的一對姐妹,一個九歲,一個十一歲。她倆就是兩位舉子老爺救下來的,要不是這兩位的壯舉,這兩位小姑娘隻怕就要落入魔掌了。兩個小姑娘一個□□梅一個叫秋菊,是親姐妹。兩個小姑娘一窮二白,除了一身衣服外,什麽行李都沒有。在路上,就是靠江大山他們四處尋來的衣物,不管合不合身,幹不幹淨,先弄了兩套,勉強有了些換洗衣服。
兩舉子老爺住在江大山的新家了,兩人合住一間房,江大山住另一間,兩個小姑娘就住到陳家去和辛湖做伴了。
還有一對爺孫也姓陳,老陳頭其實隻有四十多歲,帶著的孫子隻有七八歲,叫陳小貓。這兩人也是地道的農戶人家,也窮,所有的行李也就一點舊衣服,這爺孫倆就住到灶房後麵的空房間去了。這爺孫倆看上去身體最弱,怕他們受凍,大郎還找了件舊大袍子給他們當被子。
江大山與謝五,王林三人帶迴這十一口人,一路上也不容易,特別是他們沒有馬車,雖然在路上又搞了兩頭驢子,但還是不夠用,所以就生生比謝公子他們晚迴來了一個多月的時間。
不過,他們也帶迴來了不少物質,畢竟多了幾口人要養,在路上隻要遇上有糧食,他們都盡力弄一些到手。所以,人人都背著大大小小的行李,三匹馬與兩頭驢子上更是搞得滿滿當當,小孩子們能輪著有個地方坐坐,大人們隻能步行還
要背東西,能不慢嗎?
不過,總算大家都平安歸來,整個蘆葦村都沉浸在快樂之中。特別是大郎和辛湖心裏都鬆了一口氣。雖然他們已經在用實際行動告訴大家,沒有家長也一樣能活下去,但江大山算是他們家的唯一的長輩,能有個長輩在身邊,心裏總是底氣足一些。
第二天,天陰沉沉的,到了下午果真的下大雪了,好在先前眾人準備的柴草極多。雖然多出了十一口人,暫時並不缺少柴禾。湖邊那屋子原本就堆了大半屋子的柴草,吳家人能直接使用。吳家人又自帶了行李,日常使的物件還算齊全,分了一些糧食給他們,辛湖隻從家裏給他們拿了一個盆一隻桶,幾個壇子過來,他們就能正式開火過日子了。
住在江大山家的四口人,雖然行李少,但江大山他們帶迴來的糧食物品多,就分了一些出來,讓春梅秋菊和他們一起過,兩個小姑娘本也是窮人家出生,自然做慣了這些家務活。天天一大早就從陳家過來江家幹活,主要是做飯。洗衣服的活,各人幹各人的,打掃衛生自然有老陳頭。
所有的新房子都沒有炕,所以大家隻能烤火取暖。大家有的睡竹床,有的睡蘆葦和幹草堆起來的草鋪,也有人動手能力強大,還能用木頭蘆葦勉強給自己做一張床出來。總之,沒有火炕的日子,大家隻好各想辦法了。不過,柴草放開了讓他們用,怕冷的就不停歇的烤著火。
休息了三天之後,新來的人,就開始有活做了。
兩個舉子老爺,自然就得開始開館教學生了。
村裏的孩子,全部要上學。而且還得分一半時間出來練功夫。不管是十二三歲大了,還是七八歲小的,一個也不能落下。十二三歲的女孩子們自然不能由夫子們來教了,況且她們隻學些簡單的東西,認得字就好。所以依舊由謝老夫人,謝大嫂,謝姝兒三人隨便教教。就是成年人,如果想認幾個字,也可以過來討教。紙筆自然不可能人人有份,大家要共用。
兩們新鮮出爐的夫子,一開始也和謝公子一樣,焦頭爛額。孩子們的水平實在是太有層次感了。沒辦法,謝公子隻得接手最沒基礎的孩子,給大家啟蒙。把有點基礎的,比如大郎,扔給舉子老爺去教。畢竟他倆能進京去考,學業都是相當不錯的。謝公子自問不敢和人家專業人士較量,還是老老實實的幹啟蒙的工作。
成年人們也不是沒活幹的,雖然下了雪,但來了這麽多人,別的不說,光是燒的柴草就要多很多,還不提又多了三匹馬,兩頭驢子。現在
蘆葦村總共有馬二十二匹,驢子兩頭。大半年來,大家準備下來的蘆葦嫩芽,根本就不夠這麽多馬吃。
所以,大家還是得披風戴雪的出來割蘆葦。盡量多把馬帶出來活動。馬太多,幸好謝公子他們迴來的及時,還又各家搭了馬棚。不過,陳家的馬棚就有點擠了,因為已經入住了三匹馬,這會兒又來了五口,實在擠不下了,就把兩頭毛驢先送到胡大哥家裏去養了。他們家隻有兩匹馬,馬棚有足夠多的空間。又送了一匹馬到張家去養了。
“哎,早知道會有這麽多馬,我們還是該再多曬些蘆葦芽的。”謝三伯感歎道。
“馬多也好啊,以後出去,人人都有馬騎,又省事又省力,多好。”謝五說。他真是走怕了,背著一身重物,還得天天趕路,這滋味可真不好受。
“雪融化之前,我們都出不去了。大家老實呆在村子裏吧,沒事就帶馬出來放放,讓它們自己找吃的,節省些草料。”謝管家說。
一群大男人們在外麵割蘆葦,放馬,大郎和辛湖就不用出幹活來。
兩人閑下來了,辛湖又是個不太喜歡念書寫字的人,最近謝姝兒因為來了個表妹,也不怎麽找她玩了,她閑著無聊,就和大郎說:“我們蘆葦村,現在也算是大村子了吧?”
“不,我們現在隻有四十多人了。雖然年輕力壯,有武藝的人就占了一大半。但還真不能算是大村子。”大郎說。
現在他這個村長的名號,已經成為事實了。無論是謝家人也好,王家人也好,甚至張家人和江大山,他們都會隻是蘆葦村的過客。能長久留下來的,隻怕除了陳家人自己之外,就剩下胡家人,與吳家人,再加上老陳頭爺孫倆了。
所以,大郎這個村長,真沒人願意取代。況且,這個蘆葦村也確實是他最先占領的,他說得上話,也說得起話。因此,大家都很重視他這個村長的地位,甚至於還在努力培養他各方麵的能力。
“哼,就憑我們有二十多匹馬,誰敢說我們蘆葦村不是大村子?還有我們個個能文善武,哪個敢比?”辛湖笑道。
她就是故意逗弄大郎,這家夥自打村長的名號落實之後,好象操的心更多了,她就搞不懂了,小小年紀想那麽多幹什麽?該走的總會走的,要留下來的,總會留下來。日子總會一天比一天好過。
作者有話要說:再次提醒大家。如果買了新章而看不了的人,請不要著急。要麽是因為訂閱率不足,要麽是因為晉江抽了。以上兩
種,都隻能等等了。當然了,如果是因為訂閱率不足的原因,想要看到最新章,隻要多訂閱幾章,就可以了。我設定的訂閱率隻有30%,是最低等級了。
感謝大家支持。
第109章提養馬
“大村子,起碼得有百來人口,良田幾百畝吧。光有馬,也不行啊。”大郎說。
他心裏其實對這個大村子,並不太抱有奢望。畢竟百來口人,良田幾百畝,太不容易達成了。別的就不說了,光要達到百來口人,就是件很大的事情,就算能隨便撿人迴來,也不能保證大家都是良民,更不能保證大家都願意齊心協力的建設蘆葦村啊。
況且還不知道該如何養活這麽多人?
現在蘆葦村的這些人外來者能養得活,是因為從外麵來的人,都帶了糧食,不然就靠他們收的那點糧,能養活自己就不錯了,哪裏還能多養這麽多人。
而且蘆葦村雖然範圍大,但想要開出良田千百畝,勢力必定要向外擴張,絕對不能隻在村子附近開地。畢竟這裏以蘆葦為主,總不能把蘆葦全挖了吧,而且很多地方還都是水。怎麽可能全變成良田。
其實,如果村子就象現在這樣,幾家人能長久的經營下去,過個十年八年,村子的人口自然會變多,十多歲的男孩子不少,娶妻生子之後,人口跟著就變多了。但是,他很明白,這個可能性不大。該走的人還是都會走的。不過,現在這個樣子,他已經很滿足了。畢竟有房有田有馬有糧啊。
“你傻了吧?有馬怎麽不行啊,我們幹嘛非得開出良田千百畝啊。還不如養馬呢,養個百八十匹,拿馬去換糧食啊。”辛湖趁機提出自己的心裏想了很多次,要以養馬為生的想法。
“養馬?”大郎眼睛一亮,心跳立即加快。
他光想著要有很多田,怎麽就沒想著,不是隻有種田才能養活人口的。馬算是精貴物品,一匹馬的價錢可不便宜,至少都是二三十兩銀子。二三十兩銀子的收入,在普通老百姓眼裏,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啊。
“是啊,你也看到了吧。馬吃蘆葦,我們這裏光是蘆葦,馬可以隨便吃,百八十匹馬根本就吃不完。”辛湖趁熱打鐵的說。
種田真心辛苦就不說了,天天起早貪黑,特別是大夏天,曬得半死也得下地去幹活,而且靠天吃飯。今年是幹旱,靠大家拚命澆水,總算是保住了收成。
如果明年是起大水呢,那時
候人力再多也沒用了。整個蘆葦村本來地勢就不高,還屬於湖區,四麵都是濕地,水一起,就隻有全淹的份了,唯一的高地就屬於村子往後麵的小山坡,到時候大家隻怕連人都得全部轉移到高處去安身呢。如果真遇到這個時候,田裏顆粒無收的時候,一大村子人吃什麽?
但養馬就不同了,四處是蘆葦林,野草也多,馬可以隨便吃,又不用太多人力照顧馬。馬不僅是戰略物資,更是居家旅行的必備交通運輸工具。就好比現代的車一樣。哪個男人不想有台車,別說是男人,女人也一樣。辛湖就很愛車。
就拿蘆葦村的眾人來說,有哪個不喜歡馬的啊,男女老少都喜歡馬,馬可是大家生活的必備品呢。雖然這個時代大多數人沒有馬,但生活水平與舒適度,相應來說就低一些。這真和現代人買車是一個道理。
有錢的人怎麽會不買一兩台車的,自己出門方便吧。蘆葦村的人,就算糧食能自產自足,也一樣得出門買一些日常所需的東西,比如鹽油等等。有馬多方便啊,騎馬比步行快了不知多少,而且馬還能馱重物,不需要人自己背。所以,辛湖一直認為養馬比種田劃算。此刻更不由餘力的列數養馬的各項優點,再對比種田的劣勢,以期說服大郎。
“你這個想法很好。”大郎站起來,興奮的在屋子裏走來走去。
他很喜歡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