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鼎鴻和方延明也沒有在乎這幾人,這時正好小二送菜,所以三人就揭過這一話題。
等到菜全部上齊,孫鼎鴻卻沒有什麽食欲,懶洋洋的夾一筷子菜,慢慢放到嘴裏嚼,雙頰一鼓一鼓。
蘭汐和方延明對視一眼,知道孫鼎鴻肯定有些心事,不然也不會主動約著兩人吃飯。
蘭汐一邊吃飯,一邊無意說道,“孫賢弟最近在翰林上值可否順心?”
孫鼎鴻聽到這話,手中的筷子猛地放下,一張臉能皺成一個包子。
“常兄,你是不知道,這翰林院也不是什麽安生的地方,尤其那兩位侍講學士,明麵上都不對付,可是官大一級壓死人,他們找我又不能拒絕。”
蘭汐聽到後看了方延明一眼,兩人同在翰林院任職,沒想到方延明也緊皺眉頭,隨後才開口,
“兩位侍講學士要拉攏孫大人,自然對孫賢弟多加照顧,不過這明顯讓孫賢弟更快煩惱。
不過翰林院最近確實有些亂,若不是上麵還有劉大學士壓著,這兩人估計都要打起來。”
孫鼎鴻的祖父乃是戶部左侍郎,這個位子可不是一般人能做的,自然很多人拉攏和討好。
孫鼎鴻則一肚子苦水,“他們要拉攏祖父,直接找我祖父就好,何必煩我,每日連看書的時間都沒有了。”
孫鼎鴻也知道這話不可能,不過他也是被煩的不行,而且又不能拒絕。
旁邊的方延明輕笑一聲,“孫賢弟這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沒看到很多人都羨慕你能得到兩位侍講學士的青眼,就連為兄也是羨慕的緊。”
孫鼎鴻直接不雅的翻了個白眼,“方兄還在笑話我,我可羨慕方兄在翰林院能有個清淨之地,專心學習。”
畢竟翰林院裏的藏書極為豐富,當初孫鼎鴻考入翰林的大部分原因就是如此,沒想到現在整日麵對上頭領導的明爭暗鬥,還很倒黴的殃及自己。
蘭汐倒沒有插話,讓這兩人說出來發泄一番也好,也就三人關係好,不然還以為孫鼎鴻在顯擺。
孫鼎鴻因為年紀小,性格也有些單純,至於方延明,雖然麵上不顯,但心如明鏡。
“那你祖父怎麽說?”蘭汐抬頭問道。
孫鼎鴻一聽這話眉頭皺的更厲害了,“祖父說這都是官場常態,讓我自己想辦法解決,而且還不能加入任何一方。”
得了,看樣子老爺子這是在考驗孫鼎鴻,不過進入官場,總要多幾個心眼,不然怎麽死的都不知道。
蘭汐眼睛一轉,“你平常不如多去劉大學士麵前轉轉,有什麽問題,或者去看看有沒有什麽自己可以去幫忙的地方。”
既然那兩位還顧忌著孫鼎鴻背後的祖父,而且其祖父還讓他自己想辦法,不過也沒有說不能借他的勢。
如果孫鼎鴻出身平常,自然不能越過侍講去找上麵的大領導,不過他背後不還有其祖父,若是一般人也能賣孫大人一個麵子,而且孫鼎鴻這也表明自己不想摻和進翰林院的派係之爭,這也是劉大學士樂意看到的。
總之,這個法子可以一試。
孫鼎鴻聽到後,眼睛一亮,“可以,我到時候試試。”
隨後將眼睛放到方延明身上,
方延明樂嗬一笑,“我就算了,我還是老老實實的當我的透明人。”
因為方延明知道這個法子並不適合自己,誰讓自己在朝沒什麽背景,還是老老實實苟起來,多幹點活就多幹點吧。
孫鼎鴻也沒有失落,煩心事去了些,頓時胃口大開,對著眼前的飯菜大快朵頤,還照顧蘭汐和方延明快點吃。
“你們嚐嚐,這道醬香排骨還不錯,不但鮮嫩多汁,而且醬香濃鬱,一會我再打包一份給我娘帶迴去。”
孫鼎鴻性格就是如此,有時候帶有些小孩子脾氣,不過卻不會惹人煩。
一頓飯吃的三人很舒坦,等到吃完,外麵已經黑了。
蘭汐沒有讓兩人送,反而踱步迴了家,這裏距離家不過兩刻鍾的腳程,蘭汐不急不慢的迴去。
等到了家,劉翠娥和常二海正坐在客廳喝茶,常靈兒坐在一旁拿著紙筆在寫些什麽。
蘭汐走進一看,原來在寫今日的采買和花銷,每一筆都寫的很清楚。
如今常靈兒已經十歲,一手簪花小楷寫的有些形了。
蘭汐笑道,“靈兒這是要做咱們家的大管家了。”
劉翠娥擺擺手,“索性沒什麽事,讓靈兒記記賬,不過京城的物價可真高啊,一鬥米竟然要一兩銀子,比慶元縣足足高了一倍,更不用說其他物價。”
一開始,劉翠娥還以為薛氏騙自己,後來自己也去米鋪打聽了,才知道這個物價是正常。
蘭汐倒沒說什麽,京城的物價偏高也正常,“咱家不是還有一個莊子,娘若是嫌京城物價高,不如以後讓那些租戶直接交糧,而且還能在莊子裏種些蔬菜。”
劉翠娥一聽,這是個好主意,到時候自家也不用這麽多支出,這段時間他們家的錢隻出不進,
家裏又隻有蘭汐一個人掙錢,她的心裏也有些焦急,畢竟不能坐吃山空,她最近還和孩他爹商量,是不是要做些事。
可是孩他爹說,如今她兒子大小也是個官了,如果他們在出去打零工,對他兒子也有影響,他兒子的名聲也不好聽。
劉翠娥仔細一想也是。
隨後劉翠娥想到什麽,問道,“大兒子,這過年過節,是不是還要給其他人家送禮?我也是聽薛嫂子說的。”
之前薛氏也在官宦之家做下人,自然知道一些事情。
蘭汐微微一愣,想著,現在不過十月,離過年還遠,而且今年中秋節,他剛剛入職,劉翠娥也剛來,什麽事情都不熟悉,蘭汐也隻給孫鼎鴻和方延明兩家送過節禮。
不過今年估計要多幾家,“娘,到時候我給你份名單,讓薛大娘去采買,到時候你再安排身邊的人送去就好。”
劉翠娥也是第一次聽說這種事情,哪像他們村裏,過年過節直接帶著禮過去,不像這裏,哪家送多少禮,哪家要比另一家要少一點,哪家送禮還有什麽忌諱。
劉翠娥當初聽到薛嫂子說完,腦袋都快炸了,這也太難了。
等到菜全部上齊,孫鼎鴻卻沒有什麽食欲,懶洋洋的夾一筷子菜,慢慢放到嘴裏嚼,雙頰一鼓一鼓。
蘭汐和方延明對視一眼,知道孫鼎鴻肯定有些心事,不然也不會主動約著兩人吃飯。
蘭汐一邊吃飯,一邊無意說道,“孫賢弟最近在翰林上值可否順心?”
孫鼎鴻聽到這話,手中的筷子猛地放下,一張臉能皺成一個包子。
“常兄,你是不知道,這翰林院也不是什麽安生的地方,尤其那兩位侍講學士,明麵上都不對付,可是官大一級壓死人,他們找我又不能拒絕。”
蘭汐聽到後看了方延明一眼,兩人同在翰林院任職,沒想到方延明也緊皺眉頭,隨後才開口,
“兩位侍講學士要拉攏孫大人,自然對孫賢弟多加照顧,不過這明顯讓孫賢弟更快煩惱。
不過翰林院最近確實有些亂,若不是上麵還有劉大學士壓著,這兩人估計都要打起來。”
孫鼎鴻的祖父乃是戶部左侍郎,這個位子可不是一般人能做的,自然很多人拉攏和討好。
孫鼎鴻則一肚子苦水,“他們要拉攏祖父,直接找我祖父就好,何必煩我,每日連看書的時間都沒有了。”
孫鼎鴻也知道這話不可能,不過他也是被煩的不行,而且又不能拒絕。
旁邊的方延明輕笑一聲,“孫賢弟這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沒看到很多人都羨慕你能得到兩位侍講學士的青眼,就連為兄也是羨慕的緊。”
孫鼎鴻直接不雅的翻了個白眼,“方兄還在笑話我,我可羨慕方兄在翰林院能有個清淨之地,專心學習。”
畢竟翰林院裏的藏書極為豐富,當初孫鼎鴻考入翰林的大部分原因就是如此,沒想到現在整日麵對上頭領導的明爭暗鬥,還很倒黴的殃及自己。
蘭汐倒沒有插話,讓這兩人說出來發泄一番也好,也就三人關係好,不然還以為孫鼎鴻在顯擺。
孫鼎鴻因為年紀小,性格也有些單純,至於方延明,雖然麵上不顯,但心如明鏡。
“那你祖父怎麽說?”蘭汐抬頭問道。
孫鼎鴻一聽這話眉頭皺的更厲害了,“祖父說這都是官場常態,讓我自己想辦法解決,而且還不能加入任何一方。”
得了,看樣子老爺子這是在考驗孫鼎鴻,不過進入官場,總要多幾個心眼,不然怎麽死的都不知道。
蘭汐眼睛一轉,“你平常不如多去劉大學士麵前轉轉,有什麽問題,或者去看看有沒有什麽自己可以去幫忙的地方。”
既然那兩位還顧忌著孫鼎鴻背後的祖父,而且其祖父還讓他自己想辦法,不過也沒有說不能借他的勢。
如果孫鼎鴻出身平常,自然不能越過侍講去找上麵的大領導,不過他背後不還有其祖父,若是一般人也能賣孫大人一個麵子,而且孫鼎鴻這也表明自己不想摻和進翰林院的派係之爭,這也是劉大學士樂意看到的。
總之,這個法子可以一試。
孫鼎鴻聽到後,眼睛一亮,“可以,我到時候試試。”
隨後將眼睛放到方延明身上,
方延明樂嗬一笑,“我就算了,我還是老老實實的當我的透明人。”
因為方延明知道這個法子並不適合自己,誰讓自己在朝沒什麽背景,還是老老實實苟起來,多幹點活就多幹點吧。
孫鼎鴻也沒有失落,煩心事去了些,頓時胃口大開,對著眼前的飯菜大快朵頤,還照顧蘭汐和方延明快點吃。
“你們嚐嚐,這道醬香排骨還不錯,不但鮮嫩多汁,而且醬香濃鬱,一會我再打包一份給我娘帶迴去。”
孫鼎鴻性格就是如此,有時候帶有些小孩子脾氣,不過卻不會惹人煩。
一頓飯吃的三人很舒坦,等到吃完,外麵已經黑了。
蘭汐沒有讓兩人送,反而踱步迴了家,這裏距離家不過兩刻鍾的腳程,蘭汐不急不慢的迴去。
等到了家,劉翠娥和常二海正坐在客廳喝茶,常靈兒坐在一旁拿著紙筆在寫些什麽。
蘭汐走進一看,原來在寫今日的采買和花銷,每一筆都寫的很清楚。
如今常靈兒已經十歲,一手簪花小楷寫的有些形了。
蘭汐笑道,“靈兒這是要做咱們家的大管家了。”
劉翠娥擺擺手,“索性沒什麽事,讓靈兒記記賬,不過京城的物價可真高啊,一鬥米竟然要一兩銀子,比慶元縣足足高了一倍,更不用說其他物價。”
一開始,劉翠娥還以為薛氏騙自己,後來自己也去米鋪打聽了,才知道這個物價是正常。
蘭汐倒沒說什麽,京城的物價偏高也正常,“咱家不是還有一個莊子,娘若是嫌京城物價高,不如以後讓那些租戶直接交糧,而且還能在莊子裏種些蔬菜。”
劉翠娥一聽,這是個好主意,到時候自家也不用這麽多支出,這段時間他們家的錢隻出不進,
家裏又隻有蘭汐一個人掙錢,她的心裏也有些焦急,畢竟不能坐吃山空,她最近還和孩他爹商量,是不是要做些事。
可是孩他爹說,如今她兒子大小也是個官了,如果他們在出去打零工,對他兒子也有影響,他兒子的名聲也不好聽。
劉翠娥仔細一想也是。
隨後劉翠娥想到什麽,問道,“大兒子,這過年過節,是不是還要給其他人家送禮?我也是聽薛嫂子說的。”
之前薛氏也在官宦之家做下人,自然知道一些事情。
蘭汐微微一愣,想著,現在不過十月,離過年還遠,而且今年中秋節,他剛剛入職,劉翠娥也剛來,什麽事情都不熟悉,蘭汐也隻給孫鼎鴻和方延明兩家送過節禮。
不過今年估計要多幾家,“娘,到時候我給你份名單,讓薛大娘去采買,到時候你再安排身邊的人送去就好。”
劉翠娥也是第一次聽說這種事情,哪像他們村裏,過年過節直接帶著禮過去,不像這裏,哪家送多少禮,哪家要比另一家要少一點,哪家送禮還有什麽忌諱。
劉翠娥當初聽到薛嫂子說完,腦袋都快炸了,這也太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