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群臣退下,定娘招唿孫勝夫道:“孫書辦,請跟我來吧。”
孫勝夫恭謹地道:“是。”跟在定娘身後,兩眼目不斜視,低著頭直入內宅。
定娘把孫勝夫帶到程越的書房,錦兒和玉兒過來奉茶,站到旁邊。
待孫勝夫喝下幾口茶潤過喉嚨,定娘麵色嚴肅下來,道:“大都督的身體究竟如何,你可以說了。”
孫勝夫歎了口氣,道:“夫人,大都督此次東征,不知是什麽原因,身體確實有些不妥,但嚴重與否,卻沒人說得出來。”
定娘和錦兒、玉兒聞言不禁麵色大變,定娘急道:“快說!大都督所染何病?”
孫勝夫道:“夫人且莫焦急,大都督的病,十分奇異,最早在高麗時發作,病症就是不知什麽時候大都督就要忽然昏睡一迴,每次間隔的時間不一樣,睡多久也不一定,但確有越來越頻繁的架勢。下官不敢隱瞞夫人,至今為止,大都督的病因,尚無定論。”
定娘愕然道:“你說什麽?大都督時不時昏睡?從頭到尾隻是昏睡而已麽?沒有別的病症?”
孫勝夫點頭道:“是,確實沒有別的病痛。但大都督一睡便不省人事,一般而言,差不多要一天一夜,最長的還有兩天一夜的時候。早先隔半個多月昏睡一迴,現在已經變成不到十天了。完澤公主憂心如焚,其他各位夫人也十分擔憂,可包括大都督自己,都不知道此病是怎麽迴事,更沒辦法治療,軍中也有些不穩。”
定娘大驚失色:“這是什麽怪病?居然不能治麽?這可如何是好?”
孫勝夫道:“大都督此病,除了昏睡之外,一無病痛,脈象也平穩如常,醒來之後,一如常人,委實怪異,下官實在聞所未聞。”
定娘秀眉緊蹙,認真地想了半晌,長歎一聲,道:“大都督接連幾場大戰,沒有受傷吧?”
孫勝夫恭聲道:“大都督身先士卒,當者披靡。而護軍保護周全,大都督未曾受傷。”
定娘點點頭,道:“那就好,隻要沒受傷,病可以慢慢養。”
孫勝夫道:“夫人所言甚是。”
定娘起身道:“我還有事,就不送你了,你先迴去吧。大都督要你留在臨安麽?”
孫勝夫明白定娘要與其他小夫人商量,連忙站了起來,深施一禮,道:“是,大都督命下官就此留在臨安輔助,以便夫人隨時召見。下官這就告退,謝夫人。”說完倒退走出書房,快步出府。
定娘秀眉緊蹙,與錦兒、玉兒馬上出了書房,來到內堂,召集所有妾室和居於府中的十一位嬪妃商量。
楊淑妃聽得愁腸百結,她已將下半生的幸福寄托在程越身上,如何能不心焦?當下急道:“定娘,為今之計,當廣召天下名醫,待大都督迴府時,細細診治,大宋奇人異士甚多,安能一無所獲?”
眾妾連連點頭。
媚兒道:“妾身在佛門之時,曾聽得許多高僧和方外之人,於藥石一途頗有所得,不如也召他們前來,或有所得。”
柳娘馬上接口道:“朝中眾臣,認識的方外之士也有不少。名山大川之中,能人輩出,怎知就沒有治得了病的?哪怕是病急亂投醫,此刻也顧不得了。”
眾妾紛紛發言,全都主張從各地廣召奇人異士,說不定就會有人治得了程越的怪病。話說迴來,除了這個主意,她們也沒有其它的辦法可想。
定娘也想不出其它的途徑,於是下令道:“錦兒,你去寫一封懸賞令,將大都督的病症列於其上,以……臨安貴人的名義頒布,讓楊霆去散發,不計代價,務必請知道如何醫治的人集中到臨安府,等大都督迴來後問診。”
錦兒鄭重點頭,道:“是,奴婢這就去起草。”
定娘又對玉兒道:“玉兒,你去安排給幾位大人送信,將此事告訴他們,要他們提防有人借機生事。大都督不在臨安,朝政又是多事之秋,不可不防。”
玉兒道:“是,奴婢馬上去。”
春夏秋冬四夫人中的王秋兒急問道:“夫人,此事若公開,被人猜出來是大都督該如何是好?”
定娘銀牙緊咬,堅定地道:“相公的病,不可能長久地保密下去,猜到就猜到吧,治病要緊,臨安如果起什麽變故,我們也經受得起。”
楊淑妃、俞充容等連連點頭,於是就此決定。
很快,一封信件由大都督府送到楊霆手中,楊霆是少數幾位知道詳細內情的重臣,見定娘已下定決心,立即命人將此信抄寫了上千封,寄往大宋各地。有的具名邀請,有的讓各地官員去找人,再加上臨安附近的名醫,臨安府頓時忙得暈頭轉向,人流進進出出,腳步都奇快!
程越所辦的醫院和大宋所有的名醫都接到了信,一看病症後,幾乎全是大搖其頭。這是什麽怪病症?聽都沒聽過!
有些人倒也躍躍欲試,到處翻查醫書,找師父或同門求教,再或者尋找靈丹妙藥,光是信中所提的“不計代價”四個字,就值得辛苦一番!
定娘的一番努力,終於收到了應有的成效。兩個月多後,這封信驚動了一個人。不過這個人卻不是南宋人,而是大元境內在陝西終南山修煉的一個人。
此人年逾百歲,在終南山修煉也已經百餘載,卻鶴發童顏,身輕體健,沒有人知道他的底細,連名字也不清楚,隻有一個稱號,名曰火龍真人。而這位火龍真人,就是日後張三豐的師父。
火龍真人向來不問世事,有人向他求道,他隻是一笑而過,話也不說一句,一個人自在逍遙。
火龍真人這天下山去賣藥,從常去的藥鋪掌櫃口中偶然得知了此事。照他的脾氣,依舊不想理睬,但他往山上走的時候,突然心血來潮,於是稍加推演,便知是鎮南王程越有難。
百餘年沒有下山的火龍真人此時卻沒有半分猶豫,迴去收拾好行囊,即刻下山,不疾不徐地直奔大宋臨安而去。
群臣退下,定娘招唿孫勝夫道:“孫書辦,請跟我來吧。”
孫勝夫恭謹地道:“是。”跟在定娘身後,兩眼目不斜視,低著頭直入內宅。
定娘把孫勝夫帶到程越的書房,錦兒和玉兒過來奉茶,站到旁邊。
待孫勝夫喝下幾口茶潤過喉嚨,定娘麵色嚴肅下來,道:“大都督的身體究竟如何,你可以說了。”
孫勝夫歎了口氣,道:“夫人,大都督此次東征,不知是什麽原因,身體確實有些不妥,但嚴重與否,卻沒人說得出來。”
定娘和錦兒、玉兒聞言不禁麵色大變,定娘急道:“快說!大都督所染何病?”
孫勝夫道:“夫人且莫焦急,大都督的病,十分奇異,最早在高麗時發作,病症就是不知什麽時候大都督就要忽然昏睡一迴,每次間隔的時間不一樣,睡多久也不一定,但確有越來越頻繁的架勢。下官不敢隱瞞夫人,至今為止,大都督的病因,尚無定論。”
定娘愕然道:“你說什麽?大都督時不時昏睡?從頭到尾隻是昏睡而已麽?沒有別的病症?”
孫勝夫點頭道:“是,確實沒有別的病痛。但大都督一睡便不省人事,一般而言,差不多要一天一夜,最長的還有兩天一夜的時候。早先隔半個多月昏睡一迴,現在已經變成不到十天了。完澤公主憂心如焚,其他各位夫人也十分擔憂,可包括大都督自己,都不知道此病是怎麽迴事,更沒辦法治療,軍中也有些不穩。”
定娘大驚失色:“這是什麽怪病?居然不能治麽?這可如何是好?”
孫勝夫道:“大都督此病,除了昏睡之外,一無病痛,脈象也平穩如常,醒來之後,一如常人,委實怪異,下官實在聞所未聞。”
定娘秀眉緊蹙,認真地想了半晌,長歎一聲,道:“大都督接連幾場大戰,沒有受傷吧?”
孫勝夫恭聲道:“大都督身先士卒,當者披靡。而護軍保護周全,大都督未曾受傷。”
定娘點點頭,道:“那就好,隻要沒受傷,病可以慢慢養。”
孫勝夫道:“夫人所言甚是。”
定娘起身道:“我還有事,就不送你了,你先迴去吧。大都督要你留在臨安麽?”
孫勝夫明白定娘要與其他小夫人商量,連忙站了起來,深施一禮,道:“是,大都督命下官就此留在臨安輔助,以便夫人隨時召見。下官這就告退,謝夫人。”說完倒退走出書房,快步出府。
定娘秀眉緊蹙,與錦兒、玉兒馬上出了書房,來到內堂,召集所有妾室和居於府中的十一位嬪妃商量。
楊淑妃聽得愁腸百結,她已將下半生的幸福寄托在程越身上,如何能不心焦?當下急道:“定娘,為今之計,當廣召天下名醫,待大都督迴府時,細細診治,大宋奇人異士甚多,安能一無所獲?”
眾妾連連點頭。
媚兒道:“妾身在佛門之時,曾聽得許多高僧和方外之人,於藥石一途頗有所得,不如也召他們前來,或有所得。”
柳娘馬上接口道:“朝中眾臣,認識的方外之士也有不少。名山大川之中,能人輩出,怎知就沒有治得了病的?哪怕是病急亂投醫,此刻也顧不得了。”
眾妾紛紛發言,全都主張從各地廣召奇人異士,說不定就會有人治得了程越的怪病。話說迴來,除了這個主意,她們也沒有其它的辦法可想。
定娘也想不出其它的途徑,於是下令道:“錦兒,你去寫一封懸賞令,將大都督的病症列於其上,以……臨安貴人的名義頒布,讓楊霆去散發,不計代價,務必請知道如何醫治的人集中到臨安府,等大都督迴來後問診。”
錦兒鄭重點頭,道:“是,奴婢這就去起草。”
定娘又對玉兒道:“玉兒,你去安排給幾位大人送信,將此事告訴他們,要他們提防有人借機生事。大都督不在臨安,朝政又是多事之秋,不可不防。”
玉兒道:“是,奴婢馬上去。”
春夏秋冬四夫人中的王秋兒急問道:“夫人,此事若公開,被人猜出來是大都督該如何是好?”
定娘銀牙緊咬,堅定地道:“相公的病,不可能長久地保密下去,猜到就猜到吧,治病要緊,臨安如果起什麽變故,我們也經受得起。”
楊淑妃、俞充容等連連點頭,於是就此決定。
很快,一封信件由大都督府送到楊霆手中,楊霆是少數幾位知道詳細內情的重臣,見定娘已下定決心,立即命人將此信抄寫了上千封,寄往大宋各地。有的具名邀請,有的讓各地官員去找人,再加上臨安附近的名醫,臨安府頓時忙得暈頭轉向,人流進進出出,腳步都奇快!
程越所辦的醫院和大宋所有的名醫都接到了信,一看病症後,幾乎全是大搖其頭。這是什麽怪病症?聽都沒聽過!
有些人倒也躍躍欲試,到處翻查醫書,找師父或同門求教,再或者尋找靈丹妙藥,光是信中所提的“不計代價”四個字,就值得辛苦一番!
定娘的一番努力,終於收到了應有的成效。兩個月多後,這封信驚動了一個人。不過這個人卻不是南宋人,而是大元境內在陝西終南山修煉的一個人。
此人年逾百歲,在終南山修煉也已經百餘載,卻鶴發童顏,身輕體健,沒有人知道他的底細,連名字也不清楚,隻有一個稱號,名曰火龍真人。而這位火龍真人,就是日後張三豐的師父。
火龍真人向來不問世事,有人向他求道,他隻是一笑而過,話也不說一句,一個人自在逍遙。
火龍真人這天下山去賣藥,從常去的藥鋪掌櫃口中偶然得知了此事。照他的脾氣,依舊不想理睬,但他往山上走的時候,突然心血來潮,於是稍加推演,便知是鎮南王程越有難。
百餘年沒有下山的火龍真人此時卻沒有半分猶豫,迴去收拾好行囊,即刻下山,不疾不徐地直奔大宋臨安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