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嶽斯便不再說話,讓陳博士和林雲消化他所描述的東西,並為即將見到的、他帶給這個世界人類文明的禮物做好心理準備。
這趟列車隻有兩個站點,兩個站點都是終點站,期間沒有任何的停靠點,全程都在地下通道當中行駛,所以車廂是沒有窗戶的,在車門關閉之後,對於外界信息的獲取隻能通過廣播了,例如貨物的裝載工作完成,各節車廂的關閉,以及列車的啟動。
出乎預料的,列車非常平穩,幾乎沒有任何顛簸與晃動,各種噪音也非常輕微,就好像在原地根本沒有移動一樣。
終點站很快就到了,滿懷心事的林雲和陳博士又一次被眼前的景色震撼到了。
如果說之前他們上車的地方充滿著科技感的話,那麽眼前這個,就是科幻了,文字描述在那份震撼感麵前顯得非常蒼白,陳博士一時失語。
這個基地是一個龐大的地下空間,因為沒有參照物,陳博士無法判斷它有多高,頂部中央有一個發光發熱的球體,為整個基地提供光照,以及熱量。
地下空間被各種建築所填充,陳博士不懂建築設計,但是,他能夠看出,自己眼前的建築群它的結構是反物理的,有很多地方是不合理的,這反倒讓這處基地像一座未來都市。
牆壁是一種陳博士所不曾接觸過的材料,反射著光球散發的光,卻不像鏡子直接反射的太陽光那麽刺眼,反而非常明亮,讓人的眼睛非常舒服。
站台上,一個穿著和嶽斯相同款式工裝的男人早已在那裏等候,他不是來迎接陳博士他們的,嶽斯像他們介紹到,他是貨運工人。
“他一個人需要處理那麽多的貨物?”陳博士問道。
嶽斯沒有迴答陳博士的疑問,而是讓他看著,貨運工人提著一個手提箱走到了列車旁,拿出一個數據板核對物資之後輸入密碼打開手提箱,然後將其放在了地上,從手提箱中飛出了無數的蜜蜂大小的仿生無人機,這些無人機從打開的車門中飛入了貨運車廂當中,沿著箱體的縫隙穿行,每一台貼在了貨運箱的底部。
然後令陳博士驚訝的事情出現了,那小拇指肚大小的無人機托舉著幾十倍於體型,上萬倍於自重的貨運箱飛了起來,在車外站台上排成整齊的隊列,按照預設的程序向著某個方向飛去,最後消失在他的視線當中。
他曾暢想過,人類的科技所帶來的生產升級在進步到一定程度之後,人們的生活將會是怎樣的一種形式,得出的結論必然是高度的智能化與自動化,將人類從繁重且重複的勞動中解放出來,人們隻需要發布指令,其餘的工作全部由機器人完成。
就像奴隸主發布命令,奴隸們需要按照主人的命令進行工作。
畢竟機器人“robot”來源於奴隸“robota”——另外,黑奴貿易消失的原因之一,是因為白皮們發現了一種比黑奴更好用的奴隸,名為“華人勞工”。
但是,陳博士沒想到的是,自己今天會見到那種場景,之前大規模使用動力外骨骼已經足夠震撼,那小巧的無人機的功率高得嚇人。
“一點反重力技術的應用而已。”嶽斯見怪不怪地說到,然後一指頭頂上那個發光的球體,說到:“不要對此感到驚訝,在這個基地裏,很多技術的應用都是超越時代的,就比如照明係統,它是就是一顆人造太陽,是可控核聚變的成果,有了它,基地裏傳統耕種方法種植的蔬菜供應可以做到自給自足——雖然無土栽培技術也非常先進就是了,但有人喜歡那種蔬菜水果的口感。”
嶽斯的話語將陳博士和林雲喚醒,然後就見到他做出了請的動作,便在前邊走著。
嶽斯沒有領著陳博士和林雲參觀這座位於地下空間當中的城市,兩個外來者隻能走馬觀花地打量著四周的一切,但帶來的震撼感讓他們有種自己是來到了二十一世紀的古代人。
穿過幾扇門,穿過了幾個區域,最後,他們來到了一扇大門前。
這扇門非常奇怪,它本身的巨大暫且不提,它是孤零零地立在地上的,位於城市中央的一片廣場的空地上,類似腳手架的結構將大門固定,無數的線纜從門框兩側延伸而出,延伸到城市當中。
陳博士完全可以繞過它,去到它的對麵。
門這種東西是起到通往某個空間的作用,嶽斯向陳博士和林雲證明了這一點。
大門打開之後,林雲和陳博士能直接看到對麵,但依然選擇跟著嶽斯踏進了大門。
就像是遊泳時從水底脫離迴到空氣當中,陳博士和林雲感覺自己擺脫了一層束縛,晃過神來,他們身處的位置已經離開了基地,處於一個無法描述的空間當中。
在這裏,現實與虛幻的界限被抹消,腳下明明沒有任何落腳點,卻偏偏有著踩在堅固地麵的感覺,人類用來確定空間方位的方法此時全部失效了……
但這些並不重要,踏入這片空間之後,陳博士和林雲的目光瞬間被一件東西所奪走。
那是一個巨大的機器人,有著類似人類的身體結構,渾身上下金燦燦的,體表有著類似山石般的嶙峋,雙腿細長,雙臂垂直過膝,非常粗壯,足有腰粗。
頭部像是一個倒扣的圓筒,有著簡易的棱角,有著四隻眼睛,對稱地分布在麵部兩側。
它非常巨大,大到離譜,陳博士想到了自己乘坐民航飛機,通過窗戶眺望大地時的情景,陳博士之前認為嶽斯對它的描述言過其實,現在陳博士才明白,嶽斯並沒有采用誇張的描述,反而有所收斂,人類的存在在它麵前連蟲豸和螻蟻都不如,隻是一粒微不足道的灰塵。
天神組·蒂亞穆,便是這台巨大機器人的真麵目。
在漫威史詩級zz正確的大爛片《永恆族》中出現,由地球所孕育的天神組成員,靠著汲取生命能量成長,它的出生必然會造成地球的毀滅,然後就被嶽斯給挖了出來,打上封印,用卡片裝了起來,被如今這個嶽斯帶到了《三體》的世界。
設定上,宇宙天神組是宇宙規則的具現化,被嶽斯從卡片中釋放出來之後,雖然依然處於封印的狀態,但它不斷地按照這個宇宙的規則修改自身,這個過程被記錄下來,進行解讀之後,便是一份份重要的研究成果。
這,便是嶽斯送給這個世界的人類文明的禮物,直接對宇宙最基礎的規則進行觀測記錄。
當然,全靠宇宙天神組自行演化,那將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對於人類這種短生種來說,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並且,蒂亞穆演化的過程,也是人類無法理解的,在嶽斯的指點下,研究員們學會了去主動“喂養”蒂亞穆。
也就是嶽斯最開始說的,教會它“一加一等於二”,靠著特定知識的灌輸,蒂亞穆所演變的過程能夠被人類觀測且理解,並以此進行記錄。
不過不必擔心蒂亞穆會進行反抗等一係列的行為,嶽斯本尊掛上了瘋狂科學家人物卡,對其進行了類似額前葉切除手術的操作,使其隻留下本能。
“在三年前,一場詭異的波動被檢測到、一條奇特的訊息被廣播了出去,然後一個由地質勘探、安保人員組成的團隊順著波動的傳遞進行探索,最後發現了它的存在——那道奇特的信息,至今仍在破譯解析當中。”
“圍繞著它,這個基地以很快的速度建設了起來,在外界的一年時間裏,便已經形成了你們現在看到的這幅樣子的大致輪廓,其中消耗的資源,是一個天文數字。”
“據推測,它是以一種類似於爆炸的形式出現在地球上的,以一個極小的點出現在地表之下,然後體型迅速膨脹,擠壓周圍的岩石泥土,基地便是依托於當時擠壓出的空洞建立起來的……根據我所能夠接觸到的記錄,當時它蘇醒過一次,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這其實是嶽斯故意做的,目的是為基地的建設創造一個合適的空間,包括被檢測到波動,奇特的信息,都是他發出的,就是讓蒂亞穆被發現。
“記得列車運行所處的地下通道嗎?那就是它活動的痕跡,從指尖激發的能量束,直接在地下燒出了距離保密的溶洞,溶洞、還有基地所處的地下空洞四周的物質分子經過了重新排列組合,形成的物質強度達到了裝甲合金的級別,厚度為,十二米。”
“它……”林雲看著那巨大的身影,喃喃地問道:“它究竟是個什麽東西?”
陳博士同樣保持著疑惑。
嶽斯對陳博士和林雲介紹到:“它,是一個外星人,一個超出人類理解的生命形式,其本身的存在,在人類的詞匯當中,唯有‘神明’才能夠描述它的存在。”
“它出現在地球的原因——不明。”
“它是一種怎麽樣的生命形式——不明,根據團隊中那個哲學和量子物理學雙料博士(丁儀)的分析推測,它,是一種更高維度存在的生命形式,我們看到的它的形象是高維在低緯度的投影,其真實麵貌,是人類所無法理解的。”
“我們如今所處的這片空間,都是由它所衍生的,如果不是這樣的話,地球早就已經滅亡了,根據計算,它的質量達到了地球的三分之一,如此龐大的一個物體,其存在本身對地球引力環境的影響,會讓我們的家園直接崩碎。”
說著話,嶽斯用手勢演示了一下那種情況發生的話,地球會是一種什麽樣的狀態:
“我們所了解的,所有的低緯度物理規則都在這裏被顛覆,我們嚐試過向它靠近,近距離地對其進行研究,但是縮短與它在空間尺度上的距離,它就會變得越小,從視覺上來看,它始終保持著恆定的大小,直至距離突破一個我們至今無法測定的極限,它便會坍縮為一個無法觀測的、沒有大小的奇點。”
“阿基裏斯悖論?”林雲說到。
阿基裏斯悖論是形而上學範疇中的一個悖論——阿基裏斯永遠追不上烏龜。
讓烏龜和著名的英雄阿基裏斯進行賽跑,但烏龜在阿基裏斯前麵一千米的距離,並且假定阿基裏斯的速度是烏龜的十倍。當比賽開始後,若阿基裏斯跑了一千米,此時烏龜便領先他一百米;當阿基裏斯跑完又一個一百米時,烏龜又向前跑了十米;當阿基裏斯跑完十米時,烏龜又跑了一米……就這樣阿基裏斯能夠逼近烏龜,但永遠不可能追上它。
雖然阿基裏斯悖論與蒂亞穆所造成的空間變化有所不同,但又極為相似。
嶽斯慨歎地說到:“人類在空間上的研究,還是太過薄弱了……”
何止是薄弱,簡直是根本就沒有,麵對整個宇宙,人類實在是太過渺小了。
慨歎了一句之後,嶽斯又鬥誌昂揚起來:
“我們是最好的學生,無論哪方麵都是,從一到九十九,我們是做的最快最好,但是最為關鍵的,從零到一,從無到有,開辟一個新的研究方向的事情,卻並不是我們所擅長的,但是,它的存在卻給我們指明了道路,給出那最關鍵的一。”
“這個基地建立的目的,便是圍繞著對它的研究分析,讓人類靠著科技從淤泥中的蟲豸進行蛻變,蛻變成強大的文明,當然,那對於我們來說為時尚早,雖然研究已經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果,但我們現在隻能算是剛剛起步……”
“但是,我們有信心,數量保密的下屬關聯單位在全國各地建立,一個全新的科學研究體係將逐步替換掉之前的,走出屬於我們的道路來。”
“有時候,我們也會將遇到的問題交給它進行處理。”
嶽斯話題的轉折非常生硬,卻為出神地看、出神地聽的兩個人提了個醒。
陳博士看了看自己手中提著的手提箱,這才想起自己此行的目的,是為了借助擁有強大算力的計算機建立一個完整的球狀閃電的模型:“我該怎麽做?”
這趟列車隻有兩個站點,兩個站點都是終點站,期間沒有任何的停靠點,全程都在地下通道當中行駛,所以車廂是沒有窗戶的,在車門關閉之後,對於外界信息的獲取隻能通過廣播了,例如貨物的裝載工作完成,各節車廂的關閉,以及列車的啟動。
出乎預料的,列車非常平穩,幾乎沒有任何顛簸與晃動,各種噪音也非常輕微,就好像在原地根本沒有移動一樣。
終點站很快就到了,滿懷心事的林雲和陳博士又一次被眼前的景色震撼到了。
如果說之前他們上車的地方充滿著科技感的話,那麽眼前這個,就是科幻了,文字描述在那份震撼感麵前顯得非常蒼白,陳博士一時失語。
這個基地是一個龐大的地下空間,因為沒有參照物,陳博士無法判斷它有多高,頂部中央有一個發光發熱的球體,為整個基地提供光照,以及熱量。
地下空間被各種建築所填充,陳博士不懂建築設計,但是,他能夠看出,自己眼前的建築群它的結構是反物理的,有很多地方是不合理的,這反倒讓這處基地像一座未來都市。
牆壁是一種陳博士所不曾接觸過的材料,反射著光球散發的光,卻不像鏡子直接反射的太陽光那麽刺眼,反而非常明亮,讓人的眼睛非常舒服。
站台上,一個穿著和嶽斯相同款式工裝的男人早已在那裏等候,他不是來迎接陳博士他們的,嶽斯像他們介紹到,他是貨運工人。
“他一個人需要處理那麽多的貨物?”陳博士問道。
嶽斯沒有迴答陳博士的疑問,而是讓他看著,貨運工人提著一個手提箱走到了列車旁,拿出一個數據板核對物資之後輸入密碼打開手提箱,然後將其放在了地上,從手提箱中飛出了無數的蜜蜂大小的仿生無人機,這些無人機從打開的車門中飛入了貨運車廂當中,沿著箱體的縫隙穿行,每一台貼在了貨運箱的底部。
然後令陳博士驚訝的事情出現了,那小拇指肚大小的無人機托舉著幾十倍於體型,上萬倍於自重的貨運箱飛了起來,在車外站台上排成整齊的隊列,按照預設的程序向著某個方向飛去,最後消失在他的視線當中。
他曾暢想過,人類的科技所帶來的生產升級在進步到一定程度之後,人們的生活將會是怎樣的一種形式,得出的結論必然是高度的智能化與自動化,將人類從繁重且重複的勞動中解放出來,人們隻需要發布指令,其餘的工作全部由機器人完成。
就像奴隸主發布命令,奴隸們需要按照主人的命令進行工作。
畢竟機器人“robot”來源於奴隸“robota”——另外,黑奴貿易消失的原因之一,是因為白皮們發現了一種比黑奴更好用的奴隸,名為“華人勞工”。
但是,陳博士沒想到的是,自己今天會見到那種場景,之前大規模使用動力外骨骼已經足夠震撼,那小巧的無人機的功率高得嚇人。
“一點反重力技術的應用而已。”嶽斯見怪不怪地說到,然後一指頭頂上那個發光的球體,說到:“不要對此感到驚訝,在這個基地裏,很多技術的應用都是超越時代的,就比如照明係統,它是就是一顆人造太陽,是可控核聚變的成果,有了它,基地裏傳統耕種方法種植的蔬菜供應可以做到自給自足——雖然無土栽培技術也非常先進就是了,但有人喜歡那種蔬菜水果的口感。”
嶽斯的話語將陳博士和林雲喚醒,然後就見到他做出了請的動作,便在前邊走著。
嶽斯沒有領著陳博士和林雲參觀這座位於地下空間當中的城市,兩個外來者隻能走馬觀花地打量著四周的一切,但帶來的震撼感讓他們有種自己是來到了二十一世紀的古代人。
穿過幾扇門,穿過了幾個區域,最後,他們來到了一扇大門前。
這扇門非常奇怪,它本身的巨大暫且不提,它是孤零零地立在地上的,位於城市中央的一片廣場的空地上,類似腳手架的結構將大門固定,無數的線纜從門框兩側延伸而出,延伸到城市當中。
陳博士完全可以繞過它,去到它的對麵。
門這種東西是起到通往某個空間的作用,嶽斯向陳博士和林雲證明了這一點。
大門打開之後,林雲和陳博士能直接看到對麵,但依然選擇跟著嶽斯踏進了大門。
就像是遊泳時從水底脫離迴到空氣當中,陳博士和林雲感覺自己擺脫了一層束縛,晃過神來,他們身處的位置已經離開了基地,處於一個無法描述的空間當中。
在這裏,現實與虛幻的界限被抹消,腳下明明沒有任何落腳點,卻偏偏有著踩在堅固地麵的感覺,人類用來確定空間方位的方法此時全部失效了……
但這些並不重要,踏入這片空間之後,陳博士和林雲的目光瞬間被一件東西所奪走。
那是一個巨大的機器人,有著類似人類的身體結構,渾身上下金燦燦的,體表有著類似山石般的嶙峋,雙腿細長,雙臂垂直過膝,非常粗壯,足有腰粗。
頭部像是一個倒扣的圓筒,有著簡易的棱角,有著四隻眼睛,對稱地分布在麵部兩側。
它非常巨大,大到離譜,陳博士想到了自己乘坐民航飛機,通過窗戶眺望大地時的情景,陳博士之前認為嶽斯對它的描述言過其實,現在陳博士才明白,嶽斯並沒有采用誇張的描述,反而有所收斂,人類的存在在它麵前連蟲豸和螻蟻都不如,隻是一粒微不足道的灰塵。
天神組·蒂亞穆,便是這台巨大機器人的真麵目。
在漫威史詩級zz正確的大爛片《永恆族》中出現,由地球所孕育的天神組成員,靠著汲取生命能量成長,它的出生必然會造成地球的毀滅,然後就被嶽斯給挖了出來,打上封印,用卡片裝了起來,被如今這個嶽斯帶到了《三體》的世界。
設定上,宇宙天神組是宇宙規則的具現化,被嶽斯從卡片中釋放出來之後,雖然依然處於封印的狀態,但它不斷地按照這個宇宙的規則修改自身,這個過程被記錄下來,進行解讀之後,便是一份份重要的研究成果。
這,便是嶽斯送給這個世界的人類文明的禮物,直接對宇宙最基礎的規則進行觀測記錄。
當然,全靠宇宙天神組自行演化,那將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對於人類這種短生種來說,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並且,蒂亞穆演化的過程,也是人類無法理解的,在嶽斯的指點下,研究員們學會了去主動“喂養”蒂亞穆。
也就是嶽斯最開始說的,教會它“一加一等於二”,靠著特定知識的灌輸,蒂亞穆所演變的過程能夠被人類觀測且理解,並以此進行記錄。
不過不必擔心蒂亞穆會進行反抗等一係列的行為,嶽斯本尊掛上了瘋狂科學家人物卡,對其進行了類似額前葉切除手術的操作,使其隻留下本能。
“在三年前,一場詭異的波動被檢測到、一條奇特的訊息被廣播了出去,然後一個由地質勘探、安保人員組成的團隊順著波動的傳遞進行探索,最後發現了它的存在——那道奇特的信息,至今仍在破譯解析當中。”
“圍繞著它,這個基地以很快的速度建設了起來,在外界的一年時間裏,便已經形成了你們現在看到的這幅樣子的大致輪廓,其中消耗的資源,是一個天文數字。”
“據推測,它是以一種類似於爆炸的形式出現在地球上的,以一個極小的點出現在地表之下,然後體型迅速膨脹,擠壓周圍的岩石泥土,基地便是依托於當時擠壓出的空洞建立起來的……根據我所能夠接觸到的記錄,當時它蘇醒過一次,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這其實是嶽斯故意做的,目的是為基地的建設創造一個合適的空間,包括被檢測到波動,奇特的信息,都是他發出的,就是讓蒂亞穆被發現。
“記得列車運行所處的地下通道嗎?那就是它活動的痕跡,從指尖激發的能量束,直接在地下燒出了距離保密的溶洞,溶洞、還有基地所處的地下空洞四周的物質分子經過了重新排列組合,形成的物質強度達到了裝甲合金的級別,厚度為,十二米。”
“它……”林雲看著那巨大的身影,喃喃地問道:“它究竟是個什麽東西?”
陳博士同樣保持著疑惑。
嶽斯對陳博士和林雲介紹到:“它,是一個外星人,一個超出人類理解的生命形式,其本身的存在,在人類的詞匯當中,唯有‘神明’才能夠描述它的存在。”
“它出現在地球的原因——不明。”
“它是一種怎麽樣的生命形式——不明,根據團隊中那個哲學和量子物理學雙料博士(丁儀)的分析推測,它,是一種更高維度存在的生命形式,我們看到的它的形象是高維在低緯度的投影,其真實麵貌,是人類所無法理解的。”
“我們如今所處的這片空間,都是由它所衍生的,如果不是這樣的話,地球早就已經滅亡了,根據計算,它的質量達到了地球的三分之一,如此龐大的一個物體,其存在本身對地球引力環境的影響,會讓我們的家園直接崩碎。”
說著話,嶽斯用手勢演示了一下那種情況發生的話,地球會是一種什麽樣的狀態:
“我們所了解的,所有的低緯度物理規則都在這裏被顛覆,我們嚐試過向它靠近,近距離地對其進行研究,但是縮短與它在空間尺度上的距離,它就會變得越小,從視覺上來看,它始終保持著恆定的大小,直至距離突破一個我們至今無法測定的極限,它便會坍縮為一個無法觀測的、沒有大小的奇點。”
“阿基裏斯悖論?”林雲說到。
阿基裏斯悖論是形而上學範疇中的一個悖論——阿基裏斯永遠追不上烏龜。
讓烏龜和著名的英雄阿基裏斯進行賽跑,但烏龜在阿基裏斯前麵一千米的距離,並且假定阿基裏斯的速度是烏龜的十倍。當比賽開始後,若阿基裏斯跑了一千米,此時烏龜便領先他一百米;當阿基裏斯跑完又一個一百米時,烏龜又向前跑了十米;當阿基裏斯跑完十米時,烏龜又跑了一米……就這樣阿基裏斯能夠逼近烏龜,但永遠不可能追上它。
雖然阿基裏斯悖論與蒂亞穆所造成的空間變化有所不同,但又極為相似。
嶽斯慨歎地說到:“人類在空間上的研究,還是太過薄弱了……”
何止是薄弱,簡直是根本就沒有,麵對整個宇宙,人類實在是太過渺小了。
慨歎了一句之後,嶽斯又鬥誌昂揚起來:
“我們是最好的學生,無論哪方麵都是,從一到九十九,我們是做的最快最好,但是最為關鍵的,從零到一,從無到有,開辟一個新的研究方向的事情,卻並不是我們所擅長的,但是,它的存在卻給我們指明了道路,給出那最關鍵的一。”
“這個基地建立的目的,便是圍繞著對它的研究分析,讓人類靠著科技從淤泥中的蟲豸進行蛻變,蛻變成強大的文明,當然,那對於我們來說為時尚早,雖然研究已經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果,但我們現在隻能算是剛剛起步……”
“但是,我們有信心,數量保密的下屬關聯單位在全國各地建立,一個全新的科學研究體係將逐步替換掉之前的,走出屬於我們的道路來。”
“有時候,我們也會將遇到的問題交給它進行處理。”
嶽斯話題的轉折非常生硬,卻為出神地看、出神地聽的兩個人提了個醒。
陳博士看了看自己手中提著的手提箱,這才想起自己此行的目的,是為了借助擁有強大算力的計算機建立一個完整的球狀閃電的模型:“我該怎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