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討劉封,已經成為了天下的一個風向標。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劉封的名氣在某些人通力合作之下,已經慢慢的傳揚開來。
這一次的傳揚,要比當初荊州的痛罵還要更加的慘烈。
劉封成為了破壞規矩的人,不僅僅如此他要做的事情也觸碰了太多人的利益。
所以,他一定會成為這天下間的惡徒。
“劉封小賊,竟然妄稱先生門徒,借助先生之名肆意妄為,讓荊州百姓民不聊生,何其可惡!”
長安城外某處莊園之中,一群學子正在群情激奮,他們是管寧的門徒,初來乍到,他們見識到了關中的破敗。
當然,也見識到了關中正在慢慢的恢複生機。
對此他們感激劉備,覺得此乃仁德之主。
但是他們卻痛惡劉封,因為他們所有聽到的東西,全都是劉封的累累罪行。
“荊州百姓此時民不聊生,劉封為了自己的豐功偉績,他不斷開啟大戰,戰亂頻發之下,讓天下動蕩不安,此等惡賊不配為我大漢之官!”
“憑借父輩之權勢,年紀輕輕便當上了荊州牧一職,不思學習其父仁德,反倒是變得如此的粗鄙不堪,此人罪大惡極。”
“德不配位,德不配位啊!”
“先生一生奉行有教無類,竟然讓這等奸佞小人得到了先生弟子名頭,所幸的是先生未曾認下來過,真乃大幸!”
管寧身邊的這群學子隻是這天下的一個縮影,天下人知道劉封者比比皆是,但是知道劉封到底如何者卻未曾多少。
哪怕是荊州之地的百姓,也隻是知道自己的這位州牧不是很可靠。
行事跳脫,做事十分不穩重,平素裏什麽人都可以對他嗬斥,甚至於還經常下地做那農耕之事。
百姓們不明白什麽叫做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但是他們不會去辱罵劉封,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沒有餓死,確實是托了人家的福氣。
但是其他地方的百姓卻不會這般的想,他們似乎什麽都知道,但是似乎什麽都不知道,因為他們聽到的東西隻是有人想要讓他們聽到的。
劉封的惡名在天下口舌的傳揚之下,慢慢的變得可惡至極。
管寧身邊的弟子因為劉封借用其管寧之名這件事情卻也是群情激奮。
就在他們探討怒罵之時,一身素袍的管寧從外麵走了進來,這一刻喧鬧的堂上頓時變得鴉雀無聲了起來,甚至所有人都變得端正了些許。
“剛剛爾等所談何事?”管寧沒有裝傻充愣,直接就是詢問了起來。
而他的諸多弟子在對視一眼之後,也有人站了起來,毫無畏懼。
“我等在談論劉封那奸佞之徒!”
“為何稱之為奸佞?”管寧並沒有發怒,反倒是繼續詢問了起來。
“聽聞劉封身為荊州牧,乃是牧守一方之重臣,可卻不曾有任何威儀,所思所做全都是那粗鄙之言粗鄙之事,不知學生說的可對?”
“對,這個家夥確實沒有什麽威嚴可說,這一點倒是實話。”
“聽聞劉封身漢室宗親,卻攻伐荊州,原荊州牧劉表那是其叔父,而且當年還是劉景升舉薦劉封為茂才?”
“論輩分,他確實是劉封叔父,同時也確實是舉薦的劉封為茂才,這一點毋庸置疑。”
“聽聞劉封於荊州賦稅高達十稅一,甚至在南陽郡稅收已經到了十稅二。”
“這也是實話,這一點老夫也詢問過了,卻是如此。”
“劉封偽造天下名士信帛,霍亂天下民心,導致朝堂不穩....”
“是他的性格,他幹得出來。”
“劉封壞荊州風氣,出口成髒,言辭淺薄粗鄙....”
“他沒甚學識,這事兒也是實話。”
“那荊州百姓民不聊生,為了四處征戰,劉封罪大惡極這定然也是真的了?”
“還有他借用先生之名,妄稱自己乃是先生弟子,汙了先生清名!”
“他敗壞的不僅僅是先生,還有陳太丘的門風。”
“他威脅麾下,偷取荊州世家家學,無惡不作,氣的蔡公閉府不出!”
“他還為了逼蔡公出府點燃了冠軍學堂.....”
似乎是管寧不斷的點頭承認讓眾多學子覺得劉封確實是那傳言之中的樣子,所以一個個的說起話來也不再壓製。
但是這一次管寧卻是搖了搖頭。
“你們說的這些,老夫不鞥你告訴你們真相,但是可以帶著你們去尋找真相。”
說話間,管寧從懷中掏出來一封信帛。
“陛下明發旨意,要於洛陽太學舊址上論禮,召天下名士前去,老夫也在其中,你們可隨老父一同前往。
這一次在迴程之時,我等也可去荊州看看,看看那民不聊生的百姓。”
“諾!”
眾人聽聞管寧話語之後不由興奮起來,這種事情可遇不可求,那可是增長見聞的好機會。
就在管寧讓他們各自收拾行囊之後,一旁的國淵走上前來。
“先生真要去這亂局之中摻和麽?”
“既是亂局,什麽叫做摻和,我等要做的,就是該做的事情罷了。”
管寧說完便也緩緩離開,那神情落寞了許多。
和長安一樣,荊州南陽冠軍縣中。
蔡邕在收拾行囊,外麵其他的先生和諸多學子已經準備妥當。
這一次論禮之時,整個冠軍學堂之中的所有先生幾乎都在邀請之中。
除此之外,還有天下的諸多名士。
鄭玄弟子之中,趙商、崔琰、公孫方、王基、國淵、郗慮以及孫乾等人均在其列,蔡邕及其門下王粲,顧雍等人。
還有陸績,嚴畯,裴玄,闞澤,程秉,薛綜等在江東為官的名士。
亦有陳琳,崔琰等袁紹麾下要員。
當然還有劉備麾下簡雍,劉琰,以及益州之中的諸多名士,諸如來敏,秦宓。
另外,諸如孔融,楊彪等朝中大臣也全都已經準備就去,就在洛陽要論禮辯政,這也是曹孟德最後的掙紮。
他知道劉封已經將他逼到了這個份兒上,但是他不想就這般的妥協。
此時的曹孟德心中不僅僅有大漢,他有的還有很多很多。
管寧到達洛陽的時候已經很晚了,他沒有乘坐劉備為他準備的車架,就帶著學生們這麽一路走了過去。
建安七年十月末,天下名士匯聚於洛陽城中。
這一刻的洛陽城變得無比的熱鬧,而這一次大家都知道,是要論德治天下與否。
現在正式的論禮還沒有開始,但是劉協已經端坐於大殿之上,臉上的興奮幾乎控製不住。
他知道這是臨時搭建的一座大殿,也知道這其實是曹孟德和劉封之間的博弈,他不過就是一個被架在了這裏的皇帝罷了。
但是他仍然十分的興奮。
“早晚有一日,朕也要讓這天下名士真的臣服於朕!”
雖然正式的論禮還沒有開始,但是現在這大殿之上眾人的火氣卻是已經全都拱了起來,畢竟大家聚集在一起,互相之間總是會有些許言辭不妥之處。
這事兒也算是正常了。
比如現在,鄭玄學生,名士郗慮正在和與他十分看不對眼的天下另一位名士孔融對罵。
“郗慮身為鄭公子弟,非但沒有學會半分淡泊,反倒是一心權謀,這等人物若是日後掌權,那真是天下的厄運了!”
“文舉兄這話說得是真好,隻是不知道當年文舉兄執政北海之時,那北海之地政事鬆散,人民流散。
反倒是文舉兄被稱之為天下德行的楷模,某家到是不知道德行楷模是如何治理北海治理成這個樣子的!”
“某家一生未曾有任何貪腐之事,也未曾做過半分有愧良心之事!”
“就是百姓流離失所,政務狗屁不通,北海郡國讓你折騰的民怨沸騰?”
“那也比你依仗才華趨炎附勢的強!”
“某家執掌壁塢之時,最少也保全了數以千計的百姓之性命,最起碼某家手下沒有餓死人。”
“某家在北海同樣大興德行教化,讓百姓明悟禮儀!”
“如今百姓飯都吃不起了,你在那裏大興禮儀教化?這和當初讓涼州百姓抄孝經有什麽區別?”
“難不成亂世之中就可以為了禮儀而忘記德行之事,難不成這天下的官吏都能夠做為百姓計?”
“最起碼百姓得先吃上飯!”
“那你且告訴我,現在這般多的無德之人,有幾個真的讓百姓吃上飯了?”
“亂世之中當行非常之事!”
“你的非常之事就是不顧德行禮法,隻論成敗?”
“隻要天下恢複安定,為何不能如此?”
“那你可用多久天下恢複安定,一年?兩年?五年還是十年?”
“你.....”
“咳咳咳咳咳.....”一陣劇烈的咳嗽聲直接打斷了兩個人的爭吵,曹孟德冷著臉看著這兩個說著說著就把自己說急眼的家夥。
這陛下還在這裏呢,他上來就說這種事情,讓陛下如何想.....
最重要的是,這麽多名士在此,他倆這般爭吵,打的還真是他的臉麵。
“既然諸位來的都差不多了,那麽這論政之事,可就可以開始了.....”
“等等,某家還沒到呢,你們開始個什麽!”一聲尖銳的聲音從外麵傳來,同時一個滿臉倨傲的年輕人也走了進來。
“豫州郭公則,見過司空,見過陛下,見過諸位!”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劉封的名氣在某些人通力合作之下,已經慢慢的傳揚開來。
這一次的傳揚,要比當初荊州的痛罵還要更加的慘烈。
劉封成為了破壞規矩的人,不僅僅如此他要做的事情也觸碰了太多人的利益。
所以,他一定會成為這天下間的惡徒。
“劉封小賊,竟然妄稱先生門徒,借助先生之名肆意妄為,讓荊州百姓民不聊生,何其可惡!”
長安城外某處莊園之中,一群學子正在群情激奮,他們是管寧的門徒,初來乍到,他們見識到了關中的破敗。
當然,也見識到了關中正在慢慢的恢複生機。
對此他們感激劉備,覺得此乃仁德之主。
但是他們卻痛惡劉封,因為他們所有聽到的東西,全都是劉封的累累罪行。
“荊州百姓此時民不聊生,劉封為了自己的豐功偉績,他不斷開啟大戰,戰亂頻發之下,讓天下動蕩不安,此等惡賊不配為我大漢之官!”
“憑借父輩之權勢,年紀輕輕便當上了荊州牧一職,不思學習其父仁德,反倒是變得如此的粗鄙不堪,此人罪大惡極。”
“德不配位,德不配位啊!”
“先生一生奉行有教無類,竟然讓這等奸佞小人得到了先生弟子名頭,所幸的是先生未曾認下來過,真乃大幸!”
管寧身邊的這群學子隻是這天下的一個縮影,天下人知道劉封者比比皆是,但是知道劉封到底如何者卻未曾多少。
哪怕是荊州之地的百姓,也隻是知道自己的這位州牧不是很可靠。
行事跳脫,做事十分不穩重,平素裏什麽人都可以對他嗬斥,甚至於還經常下地做那農耕之事。
百姓們不明白什麽叫做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但是他們不會去辱罵劉封,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沒有餓死,確實是托了人家的福氣。
但是其他地方的百姓卻不會這般的想,他們似乎什麽都知道,但是似乎什麽都不知道,因為他們聽到的東西隻是有人想要讓他們聽到的。
劉封的惡名在天下口舌的傳揚之下,慢慢的變得可惡至極。
管寧身邊的弟子因為劉封借用其管寧之名這件事情卻也是群情激奮。
就在他們探討怒罵之時,一身素袍的管寧從外麵走了進來,這一刻喧鬧的堂上頓時變得鴉雀無聲了起來,甚至所有人都變得端正了些許。
“剛剛爾等所談何事?”管寧沒有裝傻充愣,直接就是詢問了起來。
而他的諸多弟子在對視一眼之後,也有人站了起來,毫無畏懼。
“我等在談論劉封那奸佞之徒!”
“為何稱之為奸佞?”管寧並沒有發怒,反倒是繼續詢問了起來。
“聽聞劉封身為荊州牧,乃是牧守一方之重臣,可卻不曾有任何威儀,所思所做全都是那粗鄙之言粗鄙之事,不知學生說的可對?”
“對,這個家夥確實沒有什麽威嚴可說,這一點倒是實話。”
“聽聞劉封身漢室宗親,卻攻伐荊州,原荊州牧劉表那是其叔父,而且當年還是劉景升舉薦劉封為茂才?”
“論輩分,他確實是劉封叔父,同時也確實是舉薦的劉封為茂才,這一點毋庸置疑。”
“聽聞劉封於荊州賦稅高達十稅一,甚至在南陽郡稅收已經到了十稅二。”
“這也是實話,這一點老夫也詢問過了,卻是如此。”
“劉封偽造天下名士信帛,霍亂天下民心,導致朝堂不穩....”
“是他的性格,他幹得出來。”
“劉封壞荊州風氣,出口成髒,言辭淺薄粗鄙....”
“他沒甚學識,這事兒也是實話。”
“那荊州百姓民不聊生,為了四處征戰,劉封罪大惡極這定然也是真的了?”
“還有他借用先生之名,妄稱自己乃是先生弟子,汙了先生清名!”
“他敗壞的不僅僅是先生,還有陳太丘的門風。”
“他威脅麾下,偷取荊州世家家學,無惡不作,氣的蔡公閉府不出!”
“他還為了逼蔡公出府點燃了冠軍學堂.....”
似乎是管寧不斷的點頭承認讓眾多學子覺得劉封確實是那傳言之中的樣子,所以一個個的說起話來也不再壓製。
但是這一次管寧卻是搖了搖頭。
“你們說的這些,老夫不鞥你告訴你們真相,但是可以帶著你們去尋找真相。”
說話間,管寧從懷中掏出來一封信帛。
“陛下明發旨意,要於洛陽太學舊址上論禮,召天下名士前去,老夫也在其中,你們可隨老父一同前往。
這一次在迴程之時,我等也可去荊州看看,看看那民不聊生的百姓。”
“諾!”
眾人聽聞管寧話語之後不由興奮起來,這種事情可遇不可求,那可是增長見聞的好機會。
就在管寧讓他們各自收拾行囊之後,一旁的國淵走上前來。
“先生真要去這亂局之中摻和麽?”
“既是亂局,什麽叫做摻和,我等要做的,就是該做的事情罷了。”
管寧說完便也緩緩離開,那神情落寞了許多。
和長安一樣,荊州南陽冠軍縣中。
蔡邕在收拾行囊,外麵其他的先生和諸多學子已經準備妥當。
這一次論禮之時,整個冠軍學堂之中的所有先生幾乎都在邀請之中。
除此之外,還有天下的諸多名士。
鄭玄弟子之中,趙商、崔琰、公孫方、王基、國淵、郗慮以及孫乾等人均在其列,蔡邕及其門下王粲,顧雍等人。
還有陸績,嚴畯,裴玄,闞澤,程秉,薛綜等在江東為官的名士。
亦有陳琳,崔琰等袁紹麾下要員。
當然還有劉備麾下簡雍,劉琰,以及益州之中的諸多名士,諸如來敏,秦宓。
另外,諸如孔融,楊彪等朝中大臣也全都已經準備就去,就在洛陽要論禮辯政,這也是曹孟德最後的掙紮。
他知道劉封已經將他逼到了這個份兒上,但是他不想就這般的妥協。
此時的曹孟德心中不僅僅有大漢,他有的還有很多很多。
管寧到達洛陽的時候已經很晚了,他沒有乘坐劉備為他準備的車架,就帶著學生們這麽一路走了過去。
建安七年十月末,天下名士匯聚於洛陽城中。
這一刻的洛陽城變得無比的熱鬧,而這一次大家都知道,是要論德治天下與否。
現在正式的論禮還沒有開始,但是劉協已經端坐於大殿之上,臉上的興奮幾乎控製不住。
他知道這是臨時搭建的一座大殿,也知道這其實是曹孟德和劉封之間的博弈,他不過就是一個被架在了這裏的皇帝罷了。
但是他仍然十分的興奮。
“早晚有一日,朕也要讓這天下名士真的臣服於朕!”
雖然正式的論禮還沒有開始,但是現在這大殿之上眾人的火氣卻是已經全都拱了起來,畢竟大家聚集在一起,互相之間總是會有些許言辭不妥之處。
這事兒也算是正常了。
比如現在,鄭玄學生,名士郗慮正在和與他十分看不對眼的天下另一位名士孔融對罵。
“郗慮身為鄭公子弟,非但沒有學會半分淡泊,反倒是一心權謀,這等人物若是日後掌權,那真是天下的厄運了!”
“文舉兄這話說得是真好,隻是不知道當年文舉兄執政北海之時,那北海之地政事鬆散,人民流散。
反倒是文舉兄被稱之為天下德行的楷模,某家到是不知道德行楷模是如何治理北海治理成這個樣子的!”
“某家一生未曾有任何貪腐之事,也未曾做過半分有愧良心之事!”
“就是百姓流離失所,政務狗屁不通,北海郡國讓你折騰的民怨沸騰?”
“那也比你依仗才華趨炎附勢的強!”
“某家執掌壁塢之時,最少也保全了數以千計的百姓之性命,最起碼某家手下沒有餓死人。”
“某家在北海同樣大興德行教化,讓百姓明悟禮儀!”
“如今百姓飯都吃不起了,你在那裏大興禮儀教化?這和當初讓涼州百姓抄孝經有什麽區別?”
“難不成亂世之中就可以為了禮儀而忘記德行之事,難不成這天下的官吏都能夠做為百姓計?”
“最起碼百姓得先吃上飯!”
“那你且告訴我,現在這般多的無德之人,有幾個真的讓百姓吃上飯了?”
“亂世之中當行非常之事!”
“你的非常之事就是不顧德行禮法,隻論成敗?”
“隻要天下恢複安定,為何不能如此?”
“那你可用多久天下恢複安定,一年?兩年?五年還是十年?”
“你.....”
“咳咳咳咳咳.....”一陣劇烈的咳嗽聲直接打斷了兩個人的爭吵,曹孟德冷著臉看著這兩個說著說著就把自己說急眼的家夥。
這陛下還在這裏呢,他上來就說這種事情,讓陛下如何想.....
最重要的是,這麽多名士在此,他倆這般爭吵,打的還真是他的臉麵。
“既然諸位來的都差不多了,那麽這論政之事,可就可以開始了.....”
“等等,某家還沒到呢,你們開始個什麽!”一聲尖銳的聲音從外麵傳來,同時一個滿臉倨傲的年輕人也走了進來。
“豫州郭公則,見過司空,見過陛下,見過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