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看著滾落到自己麵前的綬印,看著那十分熟悉的字樣。
他有些懵。
曾經他們就駐紮在渤海郡之地,真正要是論起來的話,那裏才是他們起家的地方。
對於渤海郡的太守綬印他當然不陌生,畢竟曾經他們差一點就留在了冀州。
而這渤海郡郡守的綬印曾經一度放在了他主公劉備的手裏,對此自然也是熟悉,一眼就能夠分出真假。
這是真的,關羽一上手就能確定,這就是大漢的官方綬印。
可是問題隨之而來,這玩意怎麽可能出現在這裏?
這可是當年袁本初的,而且渤海郡對於袁本初也有特殊的含義,不但是他的起家之地,更是截斷幽州和青州的關鍵之地。
就駐守渤海郡之人這必須得是袁本初的親信,親信之中的親信才行。
而公孫瓚.....關羽也沒聽說公孫瓚已經把袁紹給逼死了這種消息啊。
公孫瓚也看出來了關羽的疑惑,他臉上此時全都是嘲諷之色。
“知道這東西哪裏來的麽?這是袁紹送來的,不過送給的不是某公孫瓚,送給的是某的那個不爭氣的弟弟公孫範!”
“....所以他當初才能夠近啟渤海之兵相助與你?”
到這兒關羽沒有驚訝,反倒是覺得似乎正常了,因為在界橋之戰前,公孫範卻是突然得到了渤海郡,同時得到了渤海郡的大軍。
幫助公孫瓚攻破青徐黃巾軍,對冀州也形成了包圍,那時候公孫瓚的勢力正值巔峰。
當初很多人還說公孫家又出來一個能人,這麽一看,倒是覺得正常了許多。
“若是當初公孫範得到了渤海太守印的話,倒是完全可以調動渤海郡兵馬,這乃是好事,他袁本初有眼無珠,竟然覺得公孫範會背叛於你,你又擔心什麽?”
關羽問完之後公孫瓚卻是變得沉默了起來,不過他雖然沉默了,但是樓梯口卻是傳來了一個氣喘籲籲的聲音。
“竟說些胡話,你把金城郡太守印給了曹孟德,你讓他調動金城郡兵馬去圍剿玄德公,你看看他能不能調動?
這種起家之地乃是一方之根基。
先不說袁本初和他麾下的眾多謀士都不是蠢貨,就算他們是。
在渤海郡,你以為是什麽人都能調動出來兵馬的不成?”
劉曄氣喘籲籲的說完之後,卻並沒有再看關羽,而是直接看向了公孫瓚。
“若是某家沒有猜錯的話,恐怕是公孫範將軍麾下有人對將軍行了不軌之事,甚至於還不僅僅是一次。”
聽到這句話之後,關羽都愣住了,然後看向了公孫瓚,發現那一臉的苦澀。
哪怕公孫瓚未曾迴答,關羽也算是明白了過來。看來這家夥說的的確是真的了。
“曾經一個跟了某家十餘年的親衛,想要刺殺某家,未曾成功便被某家殺了。
當然,他並不是第一個,而且也絕對不是最後一個。”
公孫瓚說完之後便徹底的沉默了下去,背叛還是不止一次的背叛,這裏麵甚至涉及到了跟隨自己多年的親衛和自己家族之中對自己忠心耿耿的從弟。
這種事情發生在公孫瓚的身上,還是發生在那已經接連失敗,開始頹然的公孫瓚身上。
他變成這個樣子,便不是那麽難以理解了。
百姓對他恨之入骨,親隨對他痛下殺手,從弟涉嫌反叛之事,將校屬官開始逃離。
這裏麵公孫瓚是在一步步的墜入深淵,當他踏上這高台之時,那最後一步也就再也無法避免了。
公孫瓚和他麾下的士卒將校,徹底的離心離德了。
關羽默然,公孫瓚也默然,反倒是劉曄直接一屁股坐了下去,也不自我介紹,也不多說什麽,拎起一旁的酒壇就給自己灌了一大口。
似乎是要好好給自己順順氣兒。
“既然公孫將軍想要再此間躲避,那麽我等也不能多說什麽,不過我等從荊州遠道而來,就算是離開也沒有辦法了。
正所謂既來之則安之,可否請公孫將軍勉強移步下樓。
要求不高,隻求將軍下個樓,告訴下麵的那些人我等並無惡意,順帶調撥些許兵馬與我們。
當然,日後不管是突圍,還是報仇,那都是我等的事情了,與將軍無關。”
劉曄的話讓公孫瓚愣了一下,他未曾見過此人,本能的往旁邊閃了一些,沒想到這家夥這般的自來熟,直接就找自己要人要權。
但是看了看一旁的關羽,最終還是沒有說出拒絕的話來。
“綬印就在那桌案上,你自己....”
“還是請將軍下樓一趟吧,畢竟我等如此上來,僅憑綬印不見將軍恐怕無法讓人放心。”
“....我有婦人,可傳令外麵...”
“將軍若是不出麵,外麵的士卒終歸還是不會放心的,請將軍下去一趟!”
劉曄說完之後為了不讓公孫瓚再次找理由拒絕甚至都開始說起了救援之恩。
“將軍要知道我等從荊州而來,這一路上不知道付出了多少艱難坎坷,不知道有多麽的危險。
之前聽聞那田青州說,將軍為了接應我等不惜衝殺出去。
怎麽到了現在連下樓都這麽為難了?”
聽到劉曄這般說話,公孫瓚一下子臉色就紅了起來,那不是羞的,那是氣的。
一種被人不信任的感覺從心底迸發出來。
“去就去,你想要多少人,某家調給你便是了,莫要壞了我和玄德的交情!”
“要的不多,將軍還是先下去吧。”
說完劉曄就哆哆嗦嗦的站了起來,看著那長長的樓梯道不由的歎息一聲。
“這玩意修的這麽高幹什麽!”
三人從頂樓下來的時候,當公孫瓚再次被關羽等人帶出來的時候,不知道是誰突然發出來了一聲大吼。
那似乎是歡唿,又似乎是在發泄。
緊跟著場麵一度混亂起來,田楷等人想要衝上去卻被關羽製止。
看著公孫瓚的那仍然十分頹然的眼神,田楷也知道現在不是時候,隻能拉著關靖先將這些士卒安撫下來。
同時看向了公孫瓚,想要看看自家主公如今想要說什麽。
渾身酒氣的公孫瓚似乎是有些受不了這種氛圍了,本能的就想要躲迴那閣樓之中,但是此時劉曄已經借機堵住了入口,壓跟不給他後退的機會。
感受著背後的力道,公孫瓚隻能咬了咬牙,努力的往前走了幾步,和田楷等人寒暄幾句。
算是告訴了眾人,他很平安,也很好。
雖然語氣仍然是那麽的有氣無力,但是田楷等這一眾公孫瓚的親信將校不由的長出一口氣來。
不管如何,自家主公隻要出現了,這對於他們這些人來說,那就是極好的。
最起碼,他們的堅持,沒有白費。
隻要公孫瓚還在,他們的堅持就還有意義,那些人的死,也就沒有白費。
或許百姓們受不了這連年的征戰,或許劉虞接受不了公孫瓚的濫殺,或許這幽州太多太多的人想要讓公孫瓚死無葬身之地。
但是,他們不會。
田楷,全家都在烏桓人劫掠的時候被殺了個精光,他躲在枯井裏麵,親耳聽到了一聲聲屬於他家人的慘叫聲。
他們的村子被屠戮的幹幹淨淨。
但是等到他從枯井裏爬出來的時候,他看到的全都是累累白骨,一天的時間就隻剩下了白骨,還有散落一地的內髒。
最重要的是,一個年輕的女人都找不到。
這就是田楷的童年,他就在這種景象之中不斷的掙紮不斷的求活,直到他見到了這個叫做公孫瓚的家夥。
而公孫瓚隻問了他一句話。
“想報仇麽?”
田楷跟著他走了,一路從幽州殺到了塞外,田楷不管這烏桓人是不是當初屠戮自己村子的那些烏桓人。
就如同那些烏桓人當年也沒有問他村子的村民該不該死,有沒有糧。
劉虞大人或許讓很多人都吃上了飽飯,讓很多人都見到了希望,但是田楷每天在吃飯的時候心中隻有一個問題。
為什麽他的家人,再也吃不上飯了。
他們,有什麽錯?
公孫瓚的麾下太多太多這種人了,田楷不是特例,他的過往在這軍中甚至都算不上是什麽。
比他悲慘者比比皆是,最起碼他沒有親眼看到自己的家人被屠戮,最起碼他沒有親眼看到自己的妻女被胡人淩辱至死。
最起碼他沒有被胡人拴在戰馬上拖得渾身皮肉分離。
胡人當然有心向漢室者,但是他們之中的家人難不成就都是說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憑什麽胡人劫掠就可以濫殺無辜,而他們動手就一定要分出三六九等。
因為一個心向漢室的烏桓人,就要放棄十個劫掠幽州,攻殺他們家人的烏桓人。
這種事情,或許劉虞能夠做得出來,能夠分辨的出來,但是他們分不出來。
因為劉虞沒有他們對胡人的那種仇恨,也沒有經曆過那種深入骨髓的痛苦。
這就是公孫瓚,立足於幽州十餘年,不斷失敗不斷崛起的原因。
因為公孫瓚,真的帶著他們報仇了!
“你們要多少兵馬,某家這就讓田楷給你調撥過去。”公孫瓚還是沒有忘記正事兒。
不過這一次劉曄可算是知道如何與關羽相處了。
“你閉嘴,別說話!”蹦起來一把捂住了關羽的嘴,同時看向了另一邊的公孫瓚。
“要的不多,將軍隻需要當年公孫範麾下的渤海郡兵馬調撥給我等就夠了。”
他有些懵。
曾經他們就駐紮在渤海郡之地,真正要是論起來的話,那裏才是他們起家的地方。
對於渤海郡的太守綬印他當然不陌生,畢竟曾經他們差一點就留在了冀州。
而這渤海郡郡守的綬印曾經一度放在了他主公劉備的手裏,對此自然也是熟悉,一眼就能夠分出真假。
這是真的,關羽一上手就能確定,這就是大漢的官方綬印。
可是問題隨之而來,這玩意怎麽可能出現在這裏?
這可是當年袁本初的,而且渤海郡對於袁本初也有特殊的含義,不但是他的起家之地,更是截斷幽州和青州的關鍵之地。
就駐守渤海郡之人這必須得是袁本初的親信,親信之中的親信才行。
而公孫瓚.....關羽也沒聽說公孫瓚已經把袁紹給逼死了這種消息啊。
公孫瓚也看出來了關羽的疑惑,他臉上此時全都是嘲諷之色。
“知道這東西哪裏來的麽?這是袁紹送來的,不過送給的不是某公孫瓚,送給的是某的那個不爭氣的弟弟公孫範!”
“....所以他當初才能夠近啟渤海之兵相助與你?”
到這兒關羽沒有驚訝,反倒是覺得似乎正常了,因為在界橋之戰前,公孫範卻是突然得到了渤海郡,同時得到了渤海郡的大軍。
幫助公孫瓚攻破青徐黃巾軍,對冀州也形成了包圍,那時候公孫瓚的勢力正值巔峰。
當初很多人還說公孫家又出來一個能人,這麽一看,倒是覺得正常了許多。
“若是當初公孫範得到了渤海太守印的話,倒是完全可以調動渤海郡兵馬,這乃是好事,他袁本初有眼無珠,竟然覺得公孫範會背叛於你,你又擔心什麽?”
關羽問完之後公孫瓚卻是變得沉默了起來,不過他雖然沉默了,但是樓梯口卻是傳來了一個氣喘籲籲的聲音。
“竟說些胡話,你把金城郡太守印給了曹孟德,你讓他調動金城郡兵馬去圍剿玄德公,你看看他能不能調動?
這種起家之地乃是一方之根基。
先不說袁本初和他麾下的眾多謀士都不是蠢貨,就算他們是。
在渤海郡,你以為是什麽人都能調動出來兵馬的不成?”
劉曄氣喘籲籲的說完之後,卻並沒有再看關羽,而是直接看向了公孫瓚。
“若是某家沒有猜錯的話,恐怕是公孫範將軍麾下有人對將軍行了不軌之事,甚至於還不僅僅是一次。”
聽到這句話之後,關羽都愣住了,然後看向了公孫瓚,發現那一臉的苦澀。
哪怕公孫瓚未曾迴答,關羽也算是明白了過來。看來這家夥說的的確是真的了。
“曾經一個跟了某家十餘年的親衛,想要刺殺某家,未曾成功便被某家殺了。
當然,他並不是第一個,而且也絕對不是最後一個。”
公孫瓚說完之後便徹底的沉默了下去,背叛還是不止一次的背叛,這裏麵甚至涉及到了跟隨自己多年的親衛和自己家族之中對自己忠心耿耿的從弟。
這種事情發生在公孫瓚的身上,還是發生在那已經接連失敗,開始頹然的公孫瓚身上。
他變成這個樣子,便不是那麽難以理解了。
百姓對他恨之入骨,親隨對他痛下殺手,從弟涉嫌反叛之事,將校屬官開始逃離。
這裏麵公孫瓚是在一步步的墜入深淵,當他踏上這高台之時,那最後一步也就再也無法避免了。
公孫瓚和他麾下的士卒將校,徹底的離心離德了。
關羽默然,公孫瓚也默然,反倒是劉曄直接一屁股坐了下去,也不自我介紹,也不多說什麽,拎起一旁的酒壇就給自己灌了一大口。
似乎是要好好給自己順順氣兒。
“既然公孫將軍想要再此間躲避,那麽我等也不能多說什麽,不過我等從荊州遠道而來,就算是離開也沒有辦法了。
正所謂既來之則安之,可否請公孫將軍勉強移步下樓。
要求不高,隻求將軍下個樓,告訴下麵的那些人我等並無惡意,順帶調撥些許兵馬與我們。
當然,日後不管是突圍,還是報仇,那都是我等的事情了,與將軍無關。”
劉曄的話讓公孫瓚愣了一下,他未曾見過此人,本能的往旁邊閃了一些,沒想到這家夥這般的自來熟,直接就找自己要人要權。
但是看了看一旁的關羽,最終還是沒有說出拒絕的話來。
“綬印就在那桌案上,你自己....”
“還是請將軍下樓一趟吧,畢竟我等如此上來,僅憑綬印不見將軍恐怕無法讓人放心。”
“....我有婦人,可傳令外麵...”
“將軍若是不出麵,外麵的士卒終歸還是不會放心的,請將軍下去一趟!”
劉曄說完之後為了不讓公孫瓚再次找理由拒絕甚至都開始說起了救援之恩。
“將軍要知道我等從荊州而來,這一路上不知道付出了多少艱難坎坷,不知道有多麽的危險。
之前聽聞那田青州說,將軍為了接應我等不惜衝殺出去。
怎麽到了現在連下樓都這麽為難了?”
聽到劉曄這般說話,公孫瓚一下子臉色就紅了起來,那不是羞的,那是氣的。
一種被人不信任的感覺從心底迸發出來。
“去就去,你想要多少人,某家調給你便是了,莫要壞了我和玄德的交情!”
“要的不多,將軍還是先下去吧。”
說完劉曄就哆哆嗦嗦的站了起來,看著那長長的樓梯道不由的歎息一聲。
“這玩意修的這麽高幹什麽!”
三人從頂樓下來的時候,當公孫瓚再次被關羽等人帶出來的時候,不知道是誰突然發出來了一聲大吼。
那似乎是歡唿,又似乎是在發泄。
緊跟著場麵一度混亂起來,田楷等人想要衝上去卻被關羽製止。
看著公孫瓚的那仍然十分頹然的眼神,田楷也知道現在不是時候,隻能拉著關靖先將這些士卒安撫下來。
同時看向了公孫瓚,想要看看自家主公如今想要說什麽。
渾身酒氣的公孫瓚似乎是有些受不了這種氛圍了,本能的就想要躲迴那閣樓之中,但是此時劉曄已經借機堵住了入口,壓跟不給他後退的機會。
感受著背後的力道,公孫瓚隻能咬了咬牙,努力的往前走了幾步,和田楷等人寒暄幾句。
算是告訴了眾人,他很平安,也很好。
雖然語氣仍然是那麽的有氣無力,但是田楷等這一眾公孫瓚的親信將校不由的長出一口氣來。
不管如何,自家主公隻要出現了,這對於他們這些人來說,那就是極好的。
最起碼,他們的堅持,沒有白費。
隻要公孫瓚還在,他們的堅持就還有意義,那些人的死,也就沒有白費。
或許百姓們受不了這連年的征戰,或許劉虞接受不了公孫瓚的濫殺,或許這幽州太多太多的人想要讓公孫瓚死無葬身之地。
但是,他們不會。
田楷,全家都在烏桓人劫掠的時候被殺了個精光,他躲在枯井裏麵,親耳聽到了一聲聲屬於他家人的慘叫聲。
他們的村子被屠戮的幹幹淨淨。
但是等到他從枯井裏爬出來的時候,他看到的全都是累累白骨,一天的時間就隻剩下了白骨,還有散落一地的內髒。
最重要的是,一個年輕的女人都找不到。
這就是田楷的童年,他就在這種景象之中不斷的掙紮不斷的求活,直到他見到了這個叫做公孫瓚的家夥。
而公孫瓚隻問了他一句話。
“想報仇麽?”
田楷跟著他走了,一路從幽州殺到了塞外,田楷不管這烏桓人是不是當初屠戮自己村子的那些烏桓人。
就如同那些烏桓人當年也沒有問他村子的村民該不該死,有沒有糧。
劉虞大人或許讓很多人都吃上了飽飯,讓很多人都見到了希望,但是田楷每天在吃飯的時候心中隻有一個問題。
為什麽他的家人,再也吃不上飯了。
他們,有什麽錯?
公孫瓚的麾下太多太多這種人了,田楷不是特例,他的過往在這軍中甚至都算不上是什麽。
比他悲慘者比比皆是,最起碼他沒有親眼看到自己的家人被屠戮,最起碼他沒有親眼看到自己的妻女被胡人淩辱至死。
最起碼他沒有被胡人拴在戰馬上拖得渾身皮肉分離。
胡人當然有心向漢室者,但是他們之中的家人難不成就都是說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憑什麽胡人劫掠就可以濫殺無辜,而他們動手就一定要分出三六九等。
因為一個心向漢室的烏桓人,就要放棄十個劫掠幽州,攻殺他們家人的烏桓人。
這種事情,或許劉虞能夠做得出來,能夠分辨的出來,但是他們分不出來。
因為劉虞沒有他們對胡人的那種仇恨,也沒有經曆過那種深入骨髓的痛苦。
這就是公孫瓚,立足於幽州十餘年,不斷失敗不斷崛起的原因。
因為公孫瓚,真的帶著他們報仇了!
“你們要多少兵馬,某家這就讓田楷給你調撥過去。”公孫瓚還是沒有忘記正事兒。
不過這一次劉曄可算是知道如何與關羽相處了。
“你閉嘴,別說話!”蹦起來一把捂住了關羽的嘴,同時看向了另一邊的公孫瓚。
“要的不多,將軍隻需要當年公孫範麾下的渤海郡兵馬調撥給我等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