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學子此時將心中的各種念想全都壓製下去,一門心思的開始接受蔡邕的考核。


    其中有陳述胸中策論者,有展示兵法韜略的,還有一個叫做徐庶的學子直接抽出寶劍和文聘打上一場的。


    搞得眾人臉色古怪,而劉表則是臉色慢慢的平複下來。


    因為他發現此時能夠展露才華者,絕大多數都是世家子弟,其中又以荊州世家子弟居多。


    比如那個武陵郡潘家的小子潘濬,就是相當的不錯,一手策論聽的劉表都是連連點頭。


    雖然現在他尚且沒有投效之意,而且還頗有幾分稚嫩,但是其想法卻是可圈可點,而且日子還很長,他有的是時間慢慢收服。


    除了這個叫做潘濬的,還有一個零陵蔣家的小子也很不錯,似乎還是潘濬的表哥。


    在策論這方麵這兩個人可為翹楚,而軍略兵法上也是有不少可取之人。


    例如襄陽龐家的那個小家夥,年紀輕輕聽聞已經得到了司馬徽的認可,傳聞被司馬徽評價為南州士之冠。


    不過劉表覺得他還是有些呆愣一樣,這一次的考核,他的迴答也隻能說是中規中矩,顯露不出這般高的評價。


    不過龐家的小子雖然差了些,但是武陵那個叫做廖立的家夥倒是聰慧的很。


    開始劉表還覺得這家夥有些目空一切,眼高於頂,如今聽他侃侃而談,劉表反倒覺得他對得起這幅姿態。


    除了荊州的世家子之外,還有已故王司徒的兒子王肅,也是相當不錯。


    至於學問方麵,益州而來的尹默,以及曹公身邊的王粲,那都是個中翹楚。


    另外襄陽六家之中的習家的習禎還有向家的向朗,那都是數得著的青年才俊。


    相比之下,剛才那些氣勢洶洶的寒門,卻是當真有些丟人現眼了。


    不止數次有人被駁斥的麵紅耳赤,甚至還有那叫做徐庶的直接拔劍相鬥,真是可笑。


    本來還覺得簡雍和劉琰兩人如此行事有些過分的劉表,如今隻感覺他們就是偷雞不成蝕把米,白白為自己做了嫁衣。


    這些荊州世家之子如何會背井離鄉進入雍涼之地?


    而那些被他們看重的寒門,走了便走了,那對他又有什麽損失!


    想到此處,劉表心情大好,這些荊州世家子弟,隻要他再加把力氣,終歸還是要為自己所用,畢竟家族之中可不會讓他們憑借個人喜好而做事。


    劉表的興奮並沒有讓他看到四周人的目光。


    尤其是他一直大獻殷勤的司馬徽和龐德公幾人的臉色,或者說是對劉表的那種失望。


    龐德公作為荊州本土人士,他又何嚐不希望龐家能夠在荊州更進一步。


    如今蒯家的蒯良已經成為了劉表身邊主簿,可以說是劉表的心腹之一。


    而蒯良更是章陵太守,直接甩開了襄陽這個權利的漩渦之中。


    蔡家當年一直是南郡六大家族墊底的存在,可是如今卻是因為蔡瑁一躍而成為了荊州望族。


    當年靠著姑母嫁給了前太尉張溫這才在荊州站穩了腳跟,靠著自家大姐嫁給了黃承彥這才算是正式在襄陽立足的家夥。


    如今卻是已經能夠在荊州攪弄風雲了。


    不但出鎮江夏太守,如今更是成為了鎮南將軍軍師,當真是一朝風雲起,龍騰四海間了。


    而黃家更是荊州不倒翁,搖搖晃晃許多年,明麵上有黃祖跋扈橫行,成為劉表忠心之犬,暗中有黃承彥連結四方,穩固家族。


    便是習家和向家現在都已經有了崛起的勢頭。


    反倒是龐家這些年顯得頗為落寞,就剩下自己這麽一個老東西苦苦支撐著局勢。


    好不容易出現一個有本事的,還總把自己裝的那麽無辜,一點都沒有像幫他的意思。


    龐德公的心中苦啊。


    本想借助劉表讓龐家再次崛起,可是現在看看,還是老老實實的當襄陽六家中的墊底的好。


    劉表這家夥,不但性格有問題,他腦子也有問題。


    他們幾個才在這裏教了這群人多久,一個月還是兩個月來著?


    這個時候若是那群一直靠著自學的寒門能夠和他們那些家學淵源的世家子抗衡了,那他們就真的成怪物了。


    看表不看裏,徒有虛名之輩。


    經過百多年的發展,寒門再度崛起已經是一種大勢所趨,攔是攔不住的。


    這個時候不想著如何在寒門之中選拔有用之人,反倒是總想著撿現成的。


    你也不看看,你看得上人家,那些經曆了數百年風風雨雨的世家,他們就能看得上你麽?


    真是當了荊州牧,朝了個供,得了點好處之後就飄飄然不知所以了。


    龐德公的無奈搖頭讓其他幾人也是微微歎息。


    同時也讓簡雍和劉琰對視一眼之後,相視一笑。


    有對比,方才有效果。


    第二步,就是收攬寒門之心。


    荊州的世家子們很少會背井離鄉前去雍涼苦寒之地,但是前來荊州的學子們,他們卻是有著雄心壯誌並且還有著足夠的堅韌。


    此時考核已經結束,很明顯剛剛那些氣勢洶洶的寒門子弟卻是如同霜打的茄子一般。


    一個個的都是垂頭喪氣的模樣。


    此時簡雍再次站了出來。


    “不知蔡公對他們,可有什麽講解的?”


    “時間尚短,也看不出什麽來,不過有幾人倒是頗為不錯。”蔡邕不會主動配合簡雍的算計,他隻是有一說一罷了。


    “其中天賦最好者,乃是....”蔡邕說話的時候眼睛瞥了一眼一旁悶不做聲的龐德公,然後才繼續說了起來,“武陵廖立。”


    聽聞此話,那出身武陵廖家的廖立頓時唿吸一促。


    他的家族算不得多麽的強盛,但是他幾日得到的評價,卻是足以讓所有人對他都刮目相看。


    他向來自視甚高,但是一直得不到眾人的承認,便是家族之中對他都是有些指指點點的感覺。


    如今得到蔡邕欽點,不由的雙拳緊握,大有一種守得雲開見月明的感覺。


    而蔡邕的評價還在繼續。


    “除此之外,龐家的龐統年紀雖小,卻也成績不凡,蔣琬老成,潘濬嚴謹,習禎性情達煉,向朗家學紮實。


    此等人物,都是荊州俊傑!


    王肅不愧名門之後,尹默也不愧是益州才俊,此二人日後成就當不在話下。


    看得出來宋仲子的教導確實是頗有道理。”


    最後這兩人不僅僅是前來遊學的學子,更是直接拜在了宋忠的門下,蔡邕此時一句話也是對宋忠的認可。


    而在說完這些世家子之後,蔡邕也看向了那些越發低落的寒門之人。


    “徐庶....頗有膽略,日後勤學不綴,當有一番作為。


    石韜聰慧,也是極具天賦之人。


    孟建此子,性格嚴厲,日後可為一方良吏。


    還有李撰....嗯.....你很好。”


    蔡邕說完之後還惡狠狠的瞪了王粲一眼。


    其實這幾個人裏,他最看重的還真是李撰,天賦驚人,絕對不下王粲的那種。


    短短月餘的時間,他不但從宋忠這裏學到了不少經義禮法,更是從司馬徽哪裏學到了不少星象占卜之術。


    而且還不知道什麽時候從自己這裏學到了音律之事,並且都算是不錯。


    這等天賦,說他驚人那都是有些低估他了。


    但是蔡邕這般態度就是因為王粲這兩天被簡雍那個禍害給帶的已經有點偏了,不好好的鑽研經義非要去學點別的。


    自己好不容易才壓製住他不讓他分心他事。


    結果李撰這家夥一出來,他的眼睛又亮了!


    他們這等人物說實話不走雜家的路子的確是可惜了,但他們若是走雜家的路子。


    那才是真的可惜了。


    他們的天賦可以走得通,但是很難走的精,尤其是樣樣精通,這要求的不僅僅是天賦了。


    還有天運,那得需要多大的天運才能夠讓他們如此做到。


    論古看今,恐怕唯有那曾經的天下第一奇人鬼穀子放可有如此本事。


    李撰他的路怎麽走,蔡邕管不了,但是王粲,那可是蔡邕一直當親傳子弟看的,若是讓他真的走向了邪路,他死了都合不上眼的。


    所以此時看著王粲那又亮了的眼睛,心情著實好不了。


    不過這些心事無人知曉,但是蔡邕的評價到這裏,也就停下來了。


    眾多寒門子弟聽到他們之中僅有四人落了評價,不由心中的悲涼更加的嚴重。


    他們覺得,這次機會,真的和他們遠去了。


    可就在這個時候,就在這群寒門學子們心中升起無限失落的時候,簡雍再次開口了。


    “爾等還不多謝蔡公,今日爾等得此舉薦,日後定然要感激蔡公今日之認可!”


    一句話再次讓眾人的頭齊刷刷的抬了起來,同時看向簡雍的眼神也變得有些震驚。


    剛剛簡雍那話的意思十分明顯,他仍然要給這些人一個舉薦。


    “今日徐庶,石韜,孟建,還有那李撰四人的舉薦之事,我等自然會為爾等辦妥,日後你們定然要好生修習學問,方可如同他們一般。”


    說完簡雍和劉琰兩人就當著所有人的麵,親自請了蔡邕落筆,為他們寫下舉薦之語。


    然後在所有人震驚的眼神中,直接拿出來金城郡守的綬印。


    “額....諸位不比如此驚訝,我家玄德公向來用人不疑,這玩意....他習慣了,習慣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小君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煙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煙慕並收藏三國之小君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