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仇的帝王二十七
快穿之攻略殺掉我的男人 作者:路人三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梁府門口已經圍了一大群人,亞麗等人到的時候反而插不進腳了。好在門房提前被囑咐了的,很有眼色的過來,請亞稚等人從側門進入。
梁定高也迎了出來,口中直唿抱歉。“王子親臨,怠慢了怠慢了。”亞稚禮貌微笑,微微點頭。亞麗則俏皮的朝著梁定高眨眼,梁定高也朝她拱手相迎。
“門口是怎麽迴事啊?圍這麽多人?”亞麗故意提到。梁定高臉色難看,囫圇說道:“故人相托,可是所托之事非我能解決的,隻能閉門謝客了。”這也間接說明了讓他們的從側門入府的原因。
眾人不再糾結這些事情,賓主盡歡的往裏麵走去。
梁府奢華,和月朝宮廷裏的金光閃閃不同,這種奢華更加精致奢靡,有著古朝特有的陰暗風味。亞稚已經被亞麗訓練得很沉穩了,一直都保持著高深莫測的樣子。梁定高也是有心顯擺,所以設宴也很豐盛,絲竹之聲樂耳,給月朝人一行提供了很好的消遣。
賓主交談中難免扯到一個政治和時事,酒過三巡之後,在亞麗的有心引導下,梁定高也不免將古朝現在的政事吐露了幾分。現在古朝是的君主三十來歲,是個蜜罐裏泡大的君主,順風順水長大,順利的接位,先皇子嗣不豐,這個君主是獨苗,也沒有什麽人來爭位。
這樣的君主雖然是仁厚的,卻也是懶惰的。勵精圖治就不要說了,簡直是有些玩物喪誌。“君主最愛匠工,之前月朝敬獻的八音盒就極受君主喜愛。”梁定高道:“不日君主召見,王子可投其所好。”
“那是自然,謝梁大人提點。”大家繼續寒暄,亞麗捧著梁定高。月朝再小也是國家,王子公主的吹捧,梁定高自然是受用的。人一放鬆,話就更多,從他的話語中可以聽出,這個錦繡山河的古朝實際上已經在破敗的邊緣了,貪官橫行,民不聊生,隻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哎,亞麗心中暗歎,找個靠山真不容易。別說給月朝當靠山,不出十年,古朝必定內亂。不對對方抱有期待了,接下來的麵聖亞麗反而放開了。
席宴一直延續的到晚上,酒足飯飽。亞麗等人告辭而去。梁定高似乎很怕出門碰到那女子,還是隻送到側麵內。
出了梁府,亞麗瞅見那婦人還跪在門口,倒是好毅力。
“你去打聽一下,看看這女人到底是誰,為何跪在這梁府不離去。”亞麗吩咐禮官,自己和亞稚先迴了驛站。兩人上了馬車,亞麗問亞稚:“你覺得古朝如何?”麵對長姐突然的詢問,亞稚略微遲疑,而後緩慢的迴答:“並不如想象中強大。”是的,京都繁榮,但是吏治腐敗,治安也不太好。而京都之外的地方就更差了,在月朝可以夜不閉戶,這裏顯然不行。
迴了驛站一會兒,前去打聽梁府事宜的人也迴來了。原來今日在梁府門口哭訴的女子曾是定國公夫人,之前古朝與嶺南發生摩擦,加上沿海匪患嚴重。年過五十的定國公披身掛帥,領兵前去作戰。本來一開始好好的,甚至將匪患完全控製住了。哪裏知道突然定國公莫名身死,朝廷這邊還查不出個所以然。
然後定國公世子以及二公子都奔赴前線,一是探查定國公死因,二是繼續領兵作戰。哪裏知道,接下來的戰事連連敗退,朝廷就有人稟報,說是定國公府私通匪患,定國公之前身死也是和匪患分賬不均導致的。
朝廷派人查了幾次,都是這樣的結果。被迫換下定國公世子和二公子迴來,結果在迴京都的途中,兩位武將竟然因為水土不服死了。
這下又有人說了,定國公是因為事情敗露,兩人服毒自殺,為的是保全定國公府。總之此事成為懸案,但是諍臣咬住此事不放,稱定國公府是此事罪人,罰沒了家財不成,還是要將定國公府的小公子充軍。
小公子被押進了牢獄,家財也被罰沒了。那原本高高在上的定國公夫人隻得四處求人,梁定高是使臣,以前出使時曾受到定國公的救命之恩。那夫人就求上門去,誰知連麵都見不到。
亞麗聽來,隻覺得此事蹊蹺得簡直荒謬,想不到這樣的大國將人入罪竟然這樣兒戲,簡直好笑。
正好,原來安排在古朝的暗樁也傳來了一些消息。從裏麵的樁樁件件事情來看,現在整個古朝是北權臣和宦官把持著的。像定國公府這樣的老派功臣,其實地位並不高。民間也有傳言,定國公府確實是冤案,原因是宮內宦官與海匪勾結,定國公就是發現了這個事情,才被滅口。
哎,亞麗更苦惱了。不過朝廷腐敗也好,越腐敗,她能侵入就越多。到時候通過梁定高與一些權臣或者宦官結交。送上金銀珠寶,總能換得一些古朝的支持。
轉眼就到了進宮的日子。古朝現在的君主稱景朝帝,對亞稚還挺感興趣的,月朝人和古朝人模樣相差許多,他很好奇。亞麗也想見見這個古朝君主,但是又害怕自己的容貌惹禍,隻得喬裝成男子。她是精通化妝的,幾個方法,就將自己的絕色掩去了。
亞稚還比較沉得住氣,反正亞麗跟他一起,他心裏就有底。
兩人帶著禮官一同前往皇宮。和胡國的宮殿相比,古朝的殿宇更加龐大,紅牆黃頂,比起胡國喜慶和耀眼。兩人進宮了又坐上轎輦,行了兩刻鍾,終於見到了景朝帝。
景朝帝圓臉,細皮嫩肉,看起來喜慶和藹,甚至帶點不諳世事的天真。見都亞稚就不錯眼的打量,毫無城府的樣子。君主被養得這樣天真,亞麗也不知道說他是命好還是不好了。
景朝帝打量他們的時候,亞麗也在打量他,特別是他很棒的宦官。那宦官年齡和梁定高差不多,瘦長臉,臉色暗黃,看起來十分不起身,隻是一雙眼睛,精光四射,看人的時候也喜歡上下打量。這應該就是景朝帝身邊的第一大宦官了。
梁定高也迎了出來,口中直唿抱歉。“王子親臨,怠慢了怠慢了。”亞稚禮貌微笑,微微點頭。亞麗則俏皮的朝著梁定高眨眼,梁定高也朝她拱手相迎。
“門口是怎麽迴事啊?圍這麽多人?”亞麗故意提到。梁定高臉色難看,囫圇說道:“故人相托,可是所托之事非我能解決的,隻能閉門謝客了。”這也間接說明了讓他們的從側門入府的原因。
眾人不再糾結這些事情,賓主盡歡的往裏麵走去。
梁府奢華,和月朝宮廷裏的金光閃閃不同,這種奢華更加精致奢靡,有著古朝特有的陰暗風味。亞稚已經被亞麗訓練得很沉穩了,一直都保持著高深莫測的樣子。梁定高也是有心顯擺,所以設宴也很豐盛,絲竹之聲樂耳,給月朝人一行提供了很好的消遣。
賓主交談中難免扯到一個政治和時事,酒過三巡之後,在亞麗的有心引導下,梁定高也不免將古朝現在的政事吐露了幾分。現在古朝是的君主三十來歲,是個蜜罐裏泡大的君主,順風順水長大,順利的接位,先皇子嗣不豐,這個君主是獨苗,也沒有什麽人來爭位。
這樣的君主雖然是仁厚的,卻也是懶惰的。勵精圖治就不要說了,簡直是有些玩物喪誌。“君主最愛匠工,之前月朝敬獻的八音盒就極受君主喜愛。”梁定高道:“不日君主召見,王子可投其所好。”
“那是自然,謝梁大人提點。”大家繼續寒暄,亞麗捧著梁定高。月朝再小也是國家,王子公主的吹捧,梁定高自然是受用的。人一放鬆,話就更多,從他的話語中可以聽出,這個錦繡山河的古朝實際上已經在破敗的邊緣了,貪官橫行,民不聊生,隻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哎,亞麗心中暗歎,找個靠山真不容易。別說給月朝當靠山,不出十年,古朝必定內亂。不對對方抱有期待了,接下來的麵聖亞麗反而放開了。
席宴一直延續的到晚上,酒足飯飽。亞麗等人告辭而去。梁定高似乎很怕出門碰到那女子,還是隻送到側麵內。
出了梁府,亞麗瞅見那婦人還跪在門口,倒是好毅力。
“你去打聽一下,看看這女人到底是誰,為何跪在這梁府不離去。”亞麗吩咐禮官,自己和亞稚先迴了驛站。兩人上了馬車,亞麗問亞稚:“你覺得古朝如何?”麵對長姐突然的詢問,亞稚略微遲疑,而後緩慢的迴答:“並不如想象中強大。”是的,京都繁榮,但是吏治腐敗,治安也不太好。而京都之外的地方就更差了,在月朝可以夜不閉戶,這裏顯然不行。
迴了驛站一會兒,前去打聽梁府事宜的人也迴來了。原來今日在梁府門口哭訴的女子曾是定國公夫人,之前古朝與嶺南發生摩擦,加上沿海匪患嚴重。年過五十的定國公披身掛帥,領兵前去作戰。本來一開始好好的,甚至將匪患完全控製住了。哪裏知道突然定國公莫名身死,朝廷這邊還查不出個所以然。
然後定國公世子以及二公子都奔赴前線,一是探查定國公死因,二是繼續領兵作戰。哪裏知道,接下來的戰事連連敗退,朝廷就有人稟報,說是定國公府私通匪患,定國公之前身死也是和匪患分賬不均導致的。
朝廷派人查了幾次,都是這樣的結果。被迫換下定國公世子和二公子迴來,結果在迴京都的途中,兩位武將竟然因為水土不服死了。
這下又有人說了,定國公是因為事情敗露,兩人服毒自殺,為的是保全定國公府。總之此事成為懸案,但是諍臣咬住此事不放,稱定國公府是此事罪人,罰沒了家財不成,還是要將定國公府的小公子充軍。
小公子被押進了牢獄,家財也被罰沒了。那原本高高在上的定國公夫人隻得四處求人,梁定高是使臣,以前出使時曾受到定國公的救命之恩。那夫人就求上門去,誰知連麵都見不到。
亞麗聽來,隻覺得此事蹊蹺得簡直荒謬,想不到這樣的大國將人入罪竟然這樣兒戲,簡直好笑。
正好,原來安排在古朝的暗樁也傳來了一些消息。從裏麵的樁樁件件事情來看,現在整個古朝是北權臣和宦官把持著的。像定國公府這樣的老派功臣,其實地位並不高。民間也有傳言,定國公府確實是冤案,原因是宮內宦官與海匪勾結,定國公就是發現了這個事情,才被滅口。
哎,亞麗更苦惱了。不過朝廷腐敗也好,越腐敗,她能侵入就越多。到時候通過梁定高與一些權臣或者宦官結交。送上金銀珠寶,總能換得一些古朝的支持。
轉眼就到了進宮的日子。古朝現在的君主稱景朝帝,對亞稚還挺感興趣的,月朝人和古朝人模樣相差許多,他很好奇。亞麗也想見見這個古朝君主,但是又害怕自己的容貌惹禍,隻得喬裝成男子。她是精通化妝的,幾個方法,就將自己的絕色掩去了。
亞稚還比較沉得住氣,反正亞麗跟他一起,他心裏就有底。
兩人帶著禮官一同前往皇宮。和胡國的宮殿相比,古朝的殿宇更加龐大,紅牆黃頂,比起胡國喜慶和耀眼。兩人進宮了又坐上轎輦,行了兩刻鍾,終於見到了景朝帝。
景朝帝圓臉,細皮嫩肉,看起來喜慶和藹,甚至帶點不諳世事的天真。見都亞稚就不錯眼的打量,毫無城府的樣子。君主被養得這樣天真,亞麗也不知道說他是命好還是不好了。
景朝帝打量他們的時候,亞麗也在打量他,特別是他很棒的宦官。那宦官年齡和梁定高差不多,瘦長臉,臉色暗黃,看起來十分不起身,隻是一雙眼睛,精光四射,看人的時候也喜歡上下打量。這應該就是景朝帝身邊的第一大宦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