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福晉與淑慧八卦了一番後,便離開了。
稍後在孫玉瓊與淑慧的信裏,淑慧得了更詳細的原因。不過,說到底,也不過是四福晉的老毛病犯了,掌控欲發作,手伸的太長。
而八福晉,本來就是爆脾氣,沒事她都要找點事的,四福晉竟然想給八阿哥塞小妾,還暗指自己不能生孩子,她哪裏忍得了。
這麽說來,四福晉和八福晉鬧翻倒也確實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兩人都不是心胸開闊的人,四福晉有子無寵,八福晉無子有寵。雖然不知道為何看起來相處的不錯,實際上二人各自羨慕嫉妒對方所擁有的。
加上四阿哥和八阿哥關係極差,這真鬧翻了,連點顧忌都沒有的。不像淑慧這般,雖然厭惡四福晉為人性格,卻還要給四阿哥正妻些麵子。
不過在京裏這二人鬧翻的事情也沒掀起來多大的波瀾,頂多是女眷裏傳傳八卦。
眼下京城裏第一等的事情是很快就要進行的選秀,畢竟各家都要娶媳婦嫁閨女。
加上京外的滿蒙漢八旗秀女也在年前年後,絡繹不絕的來到京城,京城裏一下子熱鬧起來。
連康親王府裏,淑慧也接待了個親戚,是府裏大格格嫁的婆家堂妹,漠北蒙古的一位貴女,名叫格其,今年十四。
聽陪同來的其父話裏話外的意思,大約是想謀取一下十三或者十四阿哥福晉的位子,若是不濟的話,王府嫡子也不錯。
大約是之前康熙指了阿巴亥博爾濟吉特氏郡王的嫡女為十福晉,讓別家部落也心動起來了。
淑慧雖然不知道具體十三十四娶了誰當老婆,倒是大約記得剩下的皇子福晉裏可能沒有蒙古人了。
不過這樣的事情還是挺難說的,淑慧也就沒說什麽喪氣話,隻叫人幫忙安頓照顧了,維持親戚間的禮貌而已。
倒是格其小姑娘很喜歡淑慧,跟著淑慧身後跑,淑慧把她介紹給幾個格格認識,幾個姑娘之間玩的倒是不錯。
隻是這事眼下上心的多是女眷,男人,尤其官員權貴還是盯著的河務之事。
因河務銀子腐敗之事敗露,這事卷進來了不是一個兩個,康熙心裏暗自心驚。然而這事涉及的範圍極廣,卻不是一時半會兒能查清的。
康熙心裏煩躁,然而四阿哥卻在此時向康熙進言了。
四阿哥顯然是已經想好的,首先是建議康熙先抓緊時間修堤壩,其他的事情可以慢慢查,畢竟民生要緊。
然後,四阿哥向康熙舉薦了張鵬翮。
“張大人向來以清廉著稱,皇阿瑪倒是可以一用。”
康熙果然是想起來張鵬翮這個人了,之前命其查陝西籽粒銀案,便不取分毫,果然是個十分合適的人選。
康熙難得的展顏,誇了一迴四阿哥不說還賞了不少東西到四阿哥府上,又對大臣誇讚四阿哥務實。倒讓太子心裏不痛快,大阿哥和八阿哥更是羨慕嫉妒恨了。
還沒出正月,康熙果然任命張鵬翮為河道總督,張鵬翮卻覺得這是康熙對自己的信重,倒是十分感激的走馬上任了。康熙又聽從了欽天監的建議,以河伯效靈,封為金龍四大王,也是祈福的意思。
出了正月裏,倒還是有另一件事,因之前順天府鄉試涉嫌舞弊,康熙明人在宮裏把這些舉人另考了一迴。
這次是出題的康熙,監考的是皇子王公,絕對杜絕了舞弊的嫌疑。椿泰也被喊去客串了一迴監考老師。
不過結果倒是出乎眾人意料,大部分被誹謗的出身不錯的舉人,再考一次,文章寫得依舊不錯。
淑慧知道期間雖然也有舞弊,但是事實上攙和進去的人還是少的。加上臨場發揮不錯,淑慧的表哥名次也上升了不少。
不過這事雖然證明了很多人的清白,但是當日裏那篇文采風流的誹謗科考文,依舊造成了挺嚴重的後果。
被□□人陷害背鍋的兩個主考官,主考官年老下獄後憂憤而死,副主考,狀元出身的王大人,辭官而去,再不涉足官場。
這事雖然明麵上不少人不知道內情,覺得是人誹謗所為,然而對於文壇清流直臣裏麵,事情的真相很快就私下傳播開來,太子的形象和支持度進一步下跌了。
原本這些清流文臣大多堅持正統禮法,和滿清權貴又沒有聯姻,都是天然的太子的支持人。太子之前任由門下收錢舞弊,又把事情推到兩個主考官上,讓這些清流文臣自然心寒。
人家支持正統也不假,可是這些漢臣都是千萬人中科考拚殺出來的,沒有幾個傻的。
有點私心的,怕和太子走近了不慎背鍋,要知道那兩個主考官,蔣主考官之前可是擺明車馬太子的。
而一心為國為公的,則是擔心這麽個太子,真當了皇帝,會不會是個昏君?
太子的支持下降,不少人就對其他的皇子稍微拋了點媚眼,這倒是讓最近心情抑鬱的八阿哥心情愉快了不少。他素日裏為人溫和,待那些低品級文臣也非常親切,自然收獲了不少秋天的菠菜。
而在另一些人心中,舉薦張鵬翮的四阿哥也不錯,雖然看著冷了點,高傲了點,但是這個皇子還是很正直的麽。
太子實則做了一件蠢事,然而這些隱形的政治上的變化其實不是一時半會兒能看到的。
更何況太子眼下更焦頭爛額的是河務銀子的事。
張鵬翮不愧為清官裏麵的清官。饒是太子,大阿哥,八阿哥幾方軟磨硬泡,威逼利誘,也沒能打動他。
要不是張鵬翮是已經在康熙麵前掛了號的,而且張鵬翮雖然清廉,人卻不傻,並不單身行動,太子八阿哥等人真恨不得想個法子幹掉張鵬翮。
等到二月末,張鵬翮沿著黃河走了一遍,了解好了情況,一通稟報了康熙。
他發的是密折,因此一點消息也沒露出來,也不知道他說了什麽,會不會告狀,不少人的心立時懸起來了。
稍後在孫玉瓊與淑慧的信裏,淑慧得了更詳細的原因。不過,說到底,也不過是四福晉的老毛病犯了,掌控欲發作,手伸的太長。
而八福晉,本來就是爆脾氣,沒事她都要找點事的,四福晉竟然想給八阿哥塞小妾,還暗指自己不能生孩子,她哪裏忍得了。
這麽說來,四福晉和八福晉鬧翻倒也確實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兩人都不是心胸開闊的人,四福晉有子無寵,八福晉無子有寵。雖然不知道為何看起來相處的不錯,實際上二人各自羨慕嫉妒對方所擁有的。
加上四阿哥和八阿哥關係極差,這真鬧翻了,連點顧忌都沒有的。不像淑慧這般,雖然厭惡四福晉為人性格,卻還要給四阿哥正妻些麵子。
不過在京裏這二人鬧翻的事情也沒掀起來多大的波瀾,頂多是女眷裏傳傳八卦。
眼下京城裏第一等的事情是很快就要進行的選秀,畢竟各家都要娶媳婦嫁閨女。
加上京外的滿蒙漢八旗秀女也在年前年後,絡繹不絕的來到京城,京城裏一下子熱鬧起來。
連康親王府裏,淑慧也接待了個親戚,是府裏大格格嫁的婆家堂妹,漠北蒙古的一位貴女,名叫格其,今年十四。
聽陪同來的其父話裏話外的意思,大約是想謀取一下十三或者十四阿哥福晉的位子,若是不濟的話,王府嫡子也不錯。
大約是之前康熙指了阿巴亥博爾濟吉特氏郡王的嫡女為十福晉,讓別家部落也心動起來了。
淑慧雖然不知道具體十三十四娶了誰當老婆,倒是大約記得剩下的皇子福晉裏可能沒有蒙古人了。
不過這樣的事情還是挺難說的,淑慧也就沒說什麽喪氣話,隻叫人幫忙安頓照顧了,維持親戚間的禮貌而已。
倒是格其小姑娘很喜歡淑慧,跟著淑慧身後跑,淑慧把她介紹給幾個格格認識,幾個姑娘之間玩的倒是不錯。
隻是這事眼下上心的多是女眷,男人,尤其官員權貴還是盯著的河務之事。
因河務銀子腐敗之事敗露,這事卷進來了不是一個兩個,康熙心裏暗自心驚。然而這事涉及的範圍極廣,卻不是一時半會兒能查清的。
康熙心裏煩躁,然而四阿哥卻在此時向康熙進言了。
四阿哥顯然是已經想好的,首先是建議康熙先抓緊時間修堤壩,其他的事情可以慢慢查,畢竟民生要緊。
然後,四阿哥向康熙舉薦了張鵬翮。
“張大人向來以清廉著稱,皇阿瑪倒是可以一用。”
康熙果然是想起來張鵬翮這個人了,之前命其查陝西籽粒銀案,便不取分毫,果然是個十分合適的人選。
康熙難得的展顏,誇了一迴四阿哥不說還賞了不少東西到四阿哥府上,又對大臣誇讚四阿哥務實。倒讓太子心裏不痛快,大阿哥和八阿哥更是羨慕嫉妒恨了。
還沒出正月,康熙果然任命張鵬翮為河道總督,張鵬翮卻覺得這是康熙對自己的信重,倒是十分感激的走馬上任了。康熙又聽從了欽天監的建議,以河伯效靈,封為金龍四大王,也是祈福的意思。
出了正月裏,倒還是有另一件事,因之前順天府鄉試涉嫌舞弊,康熙明人在宮裏把這些舉人另考了一迴。
這次是出題的康熙,監考的是皇子王公,絕對杜絕了舞弊的嫌疑。椿泰也被喊去客串了一迴監考老師。
不過結果倒是出乎眾人意料,大部分被誹謗的出身不錯的舉人,再考一次,文章寫得依舊不錯。
淑慧知道期間雖然也有舞弊,但是事實上攙和進去的人還是少的。加上臨場發揮不錯,淑慧的表哥名次也上升了不少。
不過這事雖然證明了很多人的清白,但是當日裏那篇文采風流的誹謗科考文,依舊造成了挺嚴重的後果。
被□□人陷害背鍋的兩個主考官,主考官年老下獄後憂憤而死,副主考,狀元出身的王大人,辭官而去,再不涉足官場。
這事雖然明麵上不少人不知道內情,覺得是人誹謗所為,然而對於文壇清流直臣裏麵,事情的真相很快就私下傳播開來,太子的形象和支持度進一步下跌了。
原本這些清流文臣大多堅持正統禮法,和滿清權貴又沒有聯姻,都是天然的太子的支持人。太子之前任由門下收錢舞弊,又把事情推到兩個主考官上,讓這些清流文臣自然心寒。
人家支持正統也不假,可是這些漢臣都是千萬人中科考拚殺出來的,沒有幾個傻的。
有點私心的,怕和太子走近了不慎背鍋,要知道那兩個主考官,蔣主考官之前可是擺明車馬太子的。
而一心為國為公的,則是擔心這麽個太子,真當了皇帝,會不會是個昏君?
太子的支持下降,不少人就對其他的皇子稍微拋了點媚眼,這倒是讓最近心情抑鬱的八阿哥心情愉快了不少。他素日裏為人溫和,待那些低品級文臣也非常親切,自然收獲了不少秋天的菠菜。
而在另一些人心中,舉薦張鵬翮的四阿哥也不錯,雖然看著冷了點,高傲了點,但是這個皇子還是很正直的麽。
太子實則做了一件蠢事,然而這些隱形的政治上的變化其實不是一時半會兒能看到的。
更何況太子眼下更焦頭爛額的是河務銀子的事。
張鵬翮不愧為清官裏麵的清官。饒是太子,大阿哥,八阿哥幾方軟磨硬泡,威逼利誘,也沒能打動他。
要不是張鵬翮是已經在康熙麵前掛了號的,而且張鵬翮雖然清廉,人卻不傻,並不單身行動,太子八阿哥等人真恨不得想個法子幹掉張鵬翮。
等到二月末,張鵬翮沿著黃河走了一遍,了解好了情況,一通稟報了康熙。
他發的是密折,因此一點消息也沒露出來,也不知道他說了什麽,會不會告狀,不少人的心立時懸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