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麥傳來交織的音樂聲,我看著曲譜雙手跟著演奏不停的按動,垂下的長發跟著手的幅度輕輕震動,耳邊聽不到任何其他的聲音,隻剩下三重奏,午後的音樂廳後台變得更加燥熱,再過10多分鍾就輪到比賽,內心隨著時間的逼迫變得越來越不安。
耳邊的耳麥被扯了下來,雙手停止在曲譜上微微顫動,我仰頭看向站在麵前的那個人。
叫了那麽多聲都沒聽見,耳朵聾了。楊時希站在我麵前聲音依舊大的嚇人。
忽然奪走了音樂意識有點恍惚,我沒有說話安靜地坐著,額頭些許疼像是有東西不停的蝕咬。
楊時希看著我變得有些尷尬,一把將耳麥重新塞在我手中說著,語氣仍舊蠻橫。
藍澤學長剛才說要注意的地方記清楚,練習的時候彈得太快到比賽我可不管,反正我是按著唱片上的速度,你不是耳朵很好使,聽清楚一點我們拉的。還有第一個音給我準點,看我手勢下去再彈,不要一緊張就彈快了。
恩。我認真地看著她點了點頭。
楊時希的眉毛微微皺了皺。
麻煩死了。她這樣說著轉身離開朝站在舞台側跟老師說著話的藍澤走去。
在開始練習之後楊時希沒有再說彈琴差之類的話了,但講話語氣依舊不是很好。
舞台上傳來鋼琴聲,我看向那個坐在鋼琴前的背影,肖邦的《英雄波蘭舞曲》,快速的音符在鍵盤上飛馳,整個大廳盤旋著旋律,一曲急速飛翔的鋼琴曲,聽著鋼琴聲急躁感又開始蔓延。
我重新戴上耳麥。
二個白天加三個晚上,拚命的練習,即使睡覺也是帶著耳麥,無論是藍澤還是看楊時希都很認真的在配合我的速度,但手仿佛像不聽話似的總是彈錯音,內疚還是後悔都無濟於事,隻能一遍遍重複練習,晚上睡覺的時候聽著曲子雙手不停的按動,吃飯腦中到處擠滿著音符,即使睡覺也是不停的重複放著旋律。
一直到爸爸去世前,彈琴隻是一種快樂的方式,沒有壓力也沒有競爭,而這一次將鋼琴作為競爭方式,重新和鋼琴對話也好自尊心緊緊地拴著也好,我想得到勝利。
進入決賽的共10組加上學校的管弦樂隊的表演。我們分在第6組。
莫紮特,降b大調鋼琴三重奏,由鋼琴、小提琴、大提琴組成,是樂曲題材或演奏形式之一。
莫紮特三部中最精彩的三重奏作品之一,莫紮特逝世前幾年間的成熟之作。作品結構嚴謹,用了穿插對位的表現方式,三種樂器互相對話,鋼琴占主導,小提琴展示精致細膩的技巧,大提琴承擔旋律烘托整體氣氛。
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舞台所帶來的溫度。
接近4月末但手心卻覺得冰冷,坐在鋼琴前微微唿了一口氣,將手放在鋼琴上。
從台下傳來觀眾細微的議論聲,空氣“沙沙”的在耳邊響起,我微微轉頭看向楊時希。坐在椅上深紫的長裙穿在她身上顯得高瘦,拿著弓的手停止在半空,一旁的藍澤拿好小提琴等待著。
上台前藍澤說著,不要看台下。是怕我緊張才這樣說的吧,但即使不說我也不會望向黑壓壓的人群,那一張張臉龐一定很不和善的望著。
“當”聲在手中流溢出,鋼琴和大提琴聲在擁滿人群的大廳中響起,小提琴在流瀉的旋律中加入。
莫紮特。
1756年1月27日生於奧地利,出生在宮廷樂師家庭,1791年12月5日卒於維也納。莫紮特從小便顯示出極高的音樂天賦,3歲就能在鋼琴上彈奏許多所聽到過的樂曲片斷,5歲能準確無誤地辨明任何樂器上奏出的單音、雙音、和弦的音名,甚至可以輕易地說出杯子、鈴鐺等器皿碰撞時所發出的音高……過硬的絕對音準觀念是絕大多數職業樂師一輩子無法達到,6歲時和姐姐一起跟隨父親在整個歐洲演出,在皇室和貴族之間受到熱捧獲得極大成功,同時在父親極為嚴厲苛刻的練習中失去了童年的快樂,但在享有著巨大榮耀背後是大主教對待奴隸般的待遇,為了擺脫這種控製和欺辱,莫紮特於1777年離開薩爾斯堡,無法想到的曾轟動整個歐洲的神童沒有找到一個收容他的地方,被迫迴去原來的地方處境變得更加淒慘,1781年莫紮特與大教主公開決裂,成為歐洲曆史上第一位公開擺脫宮廷束縛的音樂家,這也意味著艱辛、饑餓甚至死亡。他於父親勸告的信中迴複著,
我不能再忍受這些了。心靈使人高尚起來。我不是公爵,但可能比很多繼承來的公爵要正直得多。我準備犧牲我的幸福、我的健康以至我的生命。我的人格,對於我,對於你,都應該是最珍貴的!
不善理家的妻子和艱苦的環境下,最後的10年中莫紮特在顛簸貧困和病痛中度過,同時也創作出更偉大的作品。在接受一位神秘陌生人要求寫《安魂曲》時,莫紮特像是預見了死亡般對妻子說,這部作將為他自己而寫。抱著為了自己而作的信念他將全部心思投入創作中,在曲子寫到到一半時病逝。
莫紮特的一生短暫而曲折,但音樂大部分輕快歡悅。
為什麽會那麽喜歡莫紮特。在6歲的時候我開始不喜歡出門,不願意講話也不搭理跟我講話的爸爸媽媽,隻是一直彈鋼琴,那個時候爸爸讓給我聽莫紮特的鋼琴曲,那樣一直聽了半年之後恢複了溝通,也是那之後莫紮特成了一個特別的存在,無論是黑夜、雨天還是陰天,聽著音樂像是能看到明亮和光芒。
背部開始發熱,手指在琴鍵上不停的奔跑,腦子卻越來越清晰,燈光開始照射我的眼睛,耳邊除了旋律我聽到了空氣的聲音,沙沙,沙沙地轉動,從沒有過的清晰,黑色皮革長凳的質感,從鋼琴中發出清晰圓潤的音符,我傾聽著小提琴和大提琴的聲音,太過於熟悉眼前像是出現了五線譜,音符在筆直浮動的線上躍動。
第一章結束……第二章結束……沒有出錯,心中這樣想著手指不受控製的滑動在琴鍵上,聽過對應的旋律像是條件反射似的按下,全身變得更加熾熱。
坐在寬敞的大廳中,我的眼前卻是一片黑暗隻有被照亮的琴譜和飄來的旋律。一定要彈好,心中這樣不斷的祈求著……
像是在與音符賽跑,沒有時間的概念也忘記了存在這迴事,隻專注於眼前的那瞬間……我聽到了心跳的聲音“噗通”、“噗通”地劇烈躍動。
我們完成了最後一個音。
雙手緩緩從鋼琴上拿下,在黑色短裙上不停的顫抖,黑暗一直持續著耳邊聽不到任何聲音,
小瞳……
我緩緩轉過頭,漆黑的周圍慢慢變亮,藍澤微笑著看向我,楊時希瞥向我嘴角卻露出一絲笑容,我從座位上站起來,些許麻的雙腿走向他們中間,舞台變成灰色,離他們越近觀眾席變得越來越敞亮,耳邊逐漸恢複了聲音,從很遠的地方飄來嘈雜聲。
我停住了腳步,一張張臉龐出現在我眼前,我感受著從來沒有看見過的舞台。
雷鳴般的鼓掌聲,大聲叫著“bravo”,“bravo”,向著舞台笑著,眼前變得明亮,二層樓的紅色座位擠滿了人,穿著校服形成了一片靛青的海洋,最前麵坐著老師,圓形高寬的天花板嵌滿圓形的小燈,一排排的點綴著和兩旁的格子牆壁上輝映出紅色的光芒,我看到站在側旁道的可拉,她使勁揮著手朝我微笑著。
我是應該微笑嗎,掌聲變得越來越重如同螺旋似的不停攪入耳朵,我第一次體驗到了隻有站在舞台上才會得到的快樂。
但……內心卻湧出了害怕,不斷加重的嘈雜聲在耳邊變得膨脹像是要爆炸,一個個臉龐漂浮在紅色的光芒下,像是一張張重疊散落的麵具無休止的晃動露出不同的表情。
心跳重新恢複了緊張像是要跳出胸中,視線變得恍惚。我微微挪動了一下腳步。顫抖的手變得冰冷。
一股溫暖傳過手心。
我轉頭望向藍澤,他望著我微笑地溫柔,握著我的手抓得更緊傳來屬於藍澤的溫度。栗色的發絲蓬鬆的散落輝映成紅色的光芒,長而薄的嘴唇畫出一個好看的弧度。
耳邊的燥熱不停的環繞,我站在大大的舞台上。
應該怎麽敘說內心的感受,舞台的熾熱、耀眼、聒噪、熱情、不安、害怕,所有的感情以一種強烈的方式向我衝來,我沒有辦法完全接受,隻能看著所發生的一切。
完全忘記了彈琴的過程,隻記得站在台上僵硬的自己。我的第一場演出,在這裏的感受中……結束了。
耳邊的耳麥被扯了下來,雙手停止在曲譜上微微顫動,我仰頭看向站在麵前的那個人。
叫了那麽多聲都沒聽見,耳朵聾了。楊時希站在我麵前聲音依舊大的嚇人。
忽然奪走了音樂意識有點恍惚,我沒有說話安靜地坐著,額頭些許疼像是有東西不停的蝕咬。
楊時希看著我變得有些尷尬,一把將耳麥重新塞在我手中說著,語氣仍舊蠻橫。
藍澤學長剛才說要注意的地方記清楚,練習的時候彈得太快到比賽我可不管,反正我是按著唱片上的速度,你不是耳朵很好使,聽清楚一點我們拉的。還有第一個音給我準點,看我手勢下去再彈,不要一緊張就彈快了。
恩。我認真地看著她點了點頭。
楊時希的眉毛微微皺了皺。
麻煩死了。她這樣說著轉身離開朝站在舞台側跟老師說著話的藍澤走去。
在開始練習之後楊時希沒有再說彈琴差之類的話了,但講話語氣依舊不是很好。
舞台上傳來鋼琴聲,我看向那個坐在鋼琴前的背影,肖邦的《英雄波蘭舞曲》,快速的音符在鍵盤上飛馳,整個大廳盤旋著旋律,一曲急速飛翔的鋼琴曲,聽著鋼琴聲急躁感又開始蔓延。
我重新戴上耳麥。
二個白天加三個晚上,拚命的練習,即使睡覺也是帶著耳麥,無論是藍澤還是看楊時希都很認真的在配合我的速度,但手仿佛像不聽話似的總是彈錯音,內疚還是後悔都無濟於事,隻能一遍遍重複練習,晚上睡覺的時候聽著曲子雙手不停的按動,吃飯腦中到處擠滿著音符,即使睡覺也是不停的重複放著旋律。
一直到爸爸去世前,彈琴隻是一種快樂的方式,沒有壓力也沒有競爭,而這一次將鋼琴作為競爭方式,重新和鋼琴對話也好自尊心緊緊地拴著也好,我想得到勝利。
進入決賽的共10組加上學校的管弦樂隊的表演。我們分在第6組。
莫紮特,降b大調鋼琴三重奏,由鋼琴、小提琴、大提琴組成,是樂曲題材或演奏形式之一。
莫紮特三部中最精彩的三重奏作品之一,莫紮特逝世前幾年間的成熟之作。作品結構嚴謹,用了穿插對位的表現方式,三種樂器互相對話,鋼琴占主導,小提琴展示精致細膩的技巧,大提琴承擔旋律烘托整體氣氛。
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舞台所帶來的溫度。
接近4月末但手心卻覺得冰冷,坐在鋼琴前微微唿了一口氣,將手放在鋼琴上。
從台下傳來觀眾細微的議論聲,空氣“沙沙”的在耳邊響起,我微微轉頭看向楊時希。坐在椅上深紫的長裙穿在她身上顯得高瘦,拿著弓的手停止在半空,一旁的藍澤拿好小提琴等待著。
上台前藍澤說著,不要看台下。是怕我緊張才這樣說的吧,但即使不說我也不會望向黑壓壓的人群,那一張張臉龐一定很不和善的望著。
“當”聲在手中流溢出,鋼琴和大提琴聲在擁滿人群的大廳中響起,小提琴在流瀉的旋律中加入。
莫紮特。
1756年1月27日生於奧地利,出生在宮廷樂師家庭,1791年12月5日卒於維也納。莫紮特從小便顯示出極高的音樂天賦,3歲就能在鋼琴上彈奏許多所聽到過的樂曲片斷,5歲能準確無誤地辨明任何樂器上奏出的單音、雙音、和弦的音名,甚至可以輕易地說出杯子、鈴鐺等器皿碰撞時所發出的音高……過硬的絕對音準觀念是絕大多數職業樂師一輩子無法達到,6歲時和姐姐一起跟隨父親在整個歐洲演出,在皇室和貴族之間受到熱捧獲得極大成功,同時在父親極為嚴厲苛刻的練習中失去了童年的快樂,但在享有著巨大榮耀背後是大主教對待奴隸般的待遇,為了擺脫這種控製和欺辱,莫紮特於1777年離開薩爾斯堡,無法想到的曾轟動整個歐洲的神童沒有找到一個收容他的地方,被迫迴去原來的地方處境變得更加淒慘,1781年莫紮特與大教主公開決裂,成為歐洲曆史上第一位公開擺脫宮廷束縛的音樂家,這也意味著艱辛、饑餓甚至死亡。他於父親勸告的信中迴複著,
我不能再忍受這些了。心靈使人高尚起來。我不是公爵,但可能比很多繼承來的公爵要正直得多。我準備犧牲我的幸福、我的健康以至我的生命。我的人格,對於我,對於你,都應該是最珍貴的!
不善理家的妻子和艱苦的環境下,最後的10年中莫紮特在顛簸貧困和病痛中度過,同時也創作出更偉大的作品。在接受一位神秘陌生人要求寫《安魂曲》時,莫紮特像是預見了死亡般對妻子說,這部作將為他自己而寫。抱著為了自己而作的信念他將全部心思投入創作中,在曲子寫到到一半時病逝。
莫紮特的一生短暫而曲折,但音樂大部分輕快歡悅。
為什麽會那麽喜歡莫紮特。在6歲的時候我開始不喜歡出門,不願意講話也不搭理跟我講話的爸爸媽媽,隻是一直彈鋼琴,那個時候爸爸讓給我聽莫紮特的鋼琴曲,那樣一直聽了半年之後恢複了溝通,也是那之後莫紮特成了一個特別的存在,無論是黑夜、雨天還是陰天,聽著音樂像是能看到明亮和光芒。
背部開始發熱,手指在琴鍵上不停的奔跑,腦子卻越來越清晰,燈光開始照射我的眼睛,耳邊除了旋律我聽到了空氣的聲音,沙沙,沙沙地轉動,從沒有過的清晰,黑色皮革長凳的質感,從鋼琴中發出清晰圓潤的音符,我傾聽著小提琴和大提琴的聲音,太過於熟悉眼前像是出現了五線譜,音符在筆直浮動的線上躍動。
第一章結束……第二章結束……沒有出錯,心中這樣想著手指不受控製的滑動在琴鍵上,聽過對應的旋律像是條件反射似的按下,全身變得更加熾熱。
坐在寬敞的大廳中,我的眼前卻是一片黑暗隻有被照亮的琴譜和飄來的旋律。一定要彈好,心中這樣不斷的祈求著……
像是在與音符賽跑,沒有時間的概念也忘記了存在這迴事,隻專注於眼前的那瞬間……我聽到了心跳的聲音“噗通”、“噗通”地劇烈躍動。
我們完成了最後一個音。
雙手緩緩從鋼琴上拿下,在黑色短裙上不停的顫抖,黑暗一直持續著耳邊聽不到任何聲音,
小瞳……
我緩緩轉過頭,漆黑的周圍慢慢變亮,藍澤微笑著看向我,楊時希瞥向我嘴角卻露出一絲笑容,我從座位上站起來,些許麻的雙腿走向他們中間,舞台變成灰色,離他們越近觀眾席變得越來越敞亮,耳邊逐漸恢複了聲音,從很遠的地方飄來嘈雜聲。
我停住了腳步,一張張臉龐出現在我眼前,我感受著從來沒有看見過的舞台。
雷鳴般的鼓掌聲,大聲叫著“bravo”,“bravo”,向著舞台笑著,眼前變得明亮,二層樓的紅色座位擠滿了人,穿著校服形成了一片靛青的海洋,最前麵坐著老師,圓形高寬的天花板嵌滿圓形的小燈,一排排的點綴著和兩旁的格子牆壁上輝映出紅色的光芒,我看到站在側旁道的可拉,她使勁揮著手朝我微笑著。
我是應該微笑嗎,掌聲變得越來越重如同螺旋似的不停攪入耳朵,我第一次體驗到了隻有站在舞台上才會得到的快樂。
但……內心卻湧出了害怕,不斷加重的嘈雜聲在耳邊變得膨脹像是要爆炸,一個個臉龐漂浮在紅色的光芒下,像是一張張重疊散落的麵具無休止的晃動露出不同的表情。
心跳重新恢複了緊張像是要跳出胸中,視線變得恍惚。我微微挪動了一下腳步。顫抖的手變得冰冷。
一股溫暖傳過手心。
我轉頭望向藍澤,他望著我微笑地溫柔,握著我的手抓得更緊傳來屬於藍澤的溫度。栗色的發絲蓬鬆的散落輝映成紅色的光芒,長而薄的嘴唇畫出一個好看的弧度。
耳邊的燥熱不停的環繞,我站在大大的舞台上。
應該怎麽敘說內心的感受,舞台的熾熱、耀眼、聒噪、熱情、不安、害怕,所有的感情以一種強烈的方式向我衝來,我沒有辦法完全接受,隻能看著所發生的一切。
完全忘記了彈琴的過程,隻記得站在台上僵硬的自己。我的第一場演出,在這裏的感受中……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