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玉華山地處廣元府境內,此山巍峨高聳、占地廣闊,主峰紫玄峰上終年積雪不化,山中常有四季景致。
紫玄峰下溪泉潺潺、石徑通幽,素有“清溪蕩靈氣、一徑上舒煙”的美譽,又有一穀、七洞、二十八景隱在其中,令所有前來尋幽探奇者沉迷其中、流連忘返。
陳景雲師徒行在山間,一邊說笑著,一邊隨意的指點一下林間美景,靈聰獸則是蔫頭耷腦的跟在二人身後,一看就是惹了禍被教訓過的。
說來也是令人唏噓,陳景雲這些年來一直忙於修煉,平日裏隻守著自家的伏牛山,而幾次離山也都是在雲端往返。
即便前次自絕域荒漠歸來時動用了神念,也不過是走馬觀花的粗粗掃了個大概。
如此算來,要將天南崛起之事一力擔下的陳觀主,竟然從未真正的步履紅塵過,所知的山外事,大半都由彭仇轉述,他自己隻能算是身處塵世之外的一名看客罷了。
連日來,師徒二人一路南行,穿州過府常做逗留不說,遇到秀美的風景也要駐足觀賞。
風信門的探子和監察院的監察使們小心的隱在左近,旦有不開眼的毛賊色胚、攔路的強人,眾人就會在暗中出手解決。
對於風信門和監察院做出的種種安排,聶婉娘是十分認可的,若是讓她一個修成五轉、實力不弱於任何結丹期修士的大高手,親自動手去對付世俗中的一些痞子流氓、山匪賊寇也實在有些說不過去。
陳景雲對此不置可否,他此番下山行走,遊曆之餘,還存了發現幾個可造之才、扶植一些可用勢力的心思。
隻是一番尋覓探查之下,發現江湖中盛傳的那些天資卓越亦或仁義方正之輩,大都名不副實。
此次來到玉華山,除了遊山玩水之外,也要順道考察一下忘憂穀中那個名叫梁讚的穀主。
彭仇在武林大會時就對梁讚有了不錯的印象,曾言梁讚若非修行日短,否則十座擂台必能被他占上一座。
那梁讚也如彭仇一樣,是個半路出家的,出身儒家一脈的他,三十許的年紀就高中了進士,士林之中人皆稱他為“梁探花”。
後來因為發妻病故,他自己又不喜朝堂上的肮髒齷齪,於是掛印辭官,從此悠遊林泉。
一次,梁讚孤身一人來到了玉華山遊玩時,竟然在一處前人坐化的隱秘洞窟中得了奇遇,至於個中經過,外人無從知曉,隻知道他是得了前輩高人留下的武道傳承了。
這梁讚乃是探花出身,資質自然不俗,鑽研武學之時竟然能夠另辟蹊徑,將儒家善養的浩然正氣融入功法之中。
數年苦修之後,深得其中的好處,而後招納了一些書生學子,在玉華山中立下忘憂穀一派,派中武學也是自成體係,成為了儒家一脈踏足江湖的基石。
天南一隅之中,佛、道、儒三家數千年來傳承不斷,各家的深厚底蘊絕非尋常的勢力可比。
自從閑雲觀橫空出世之後,佛道兩家的實力自然跟著暴漲,而儒家門徒向來隻修胸中的一口浩然正氣,雖然個個文采風流,但是手無縛雞之力說的也是他們,因此儒門一脈在江湖之中更加少有作為。
陳景雲對於書生習武是看好的,閑雲觀彭大長老若非一直為觀中雜事所累,此時恐怕早已經功成四轉了。
有他的例子擺在眼前,陳觀主如何肯放過儒門的這些書生們?而梁讚的忘憂穀中,卻不都應該是文武雙全之輩?
陳景雲此時神念微動,見前方山穀中正有十幾個書生,正呆鵝一般的端坐一處,聽著師父講武,場麵甚為有趣,於是對聶婉娘笑道:
“哈哈,這裏就是忘憂穀了,不想此處竟然與你的道號相合,走,隨為師前去看看穀中的書生們是否真能忘憂。”言罷當先向著腳下的山穀走去。
聶婉娘抿嘴一笑,踢了趴在地上偷懶的靈聰獸一腳,也跟了上去。
此時忘憂穀中,身著一襲灰色文士服的梁讚正在為十幾個門人弟子講解功法要義。
這梁讚雖然身形單薄,但是腰杆卻挺得筆直,清瘦的臉上留著短須,講到精彩處還會捋幾下胡須,那樣子竟然與彭仇教書時有些神似。
這就難怪彭仇會對梁讚另眼相看了,畢竟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梁讚此時講述的正是他參悟了閑雲觀秘法後,重新改良出來的本派功法。
當日忘憂穀得賜了半卷閑雲觀秘法,梁讚就與門人弟子一同參悟研習之後,無不驚異於此法的玄奧與高深。
在經過了無數次的嚐試之後,梁讚等人終於摸索出了將天地靈氣轉化為胸中浩然氣的法門,自覺功力大進的梁讚原本想著要在武林大會上揚一揚儒家的名頭,怎奈他當日挑戰的對手竟然是不要命的青冥子。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呀,梁讚可不打算被那打紅了眼的牛鼻子老道拉成墊背的,因此隻得認輸。
既然沒有占住擂台,門下的弟子也沒有在另兩場中勝出,梁讚隻得帶著門人黯然離開,卻恰巧在歸時的路上遇到了彭大先生,兩人一番交談之後,彭仇竟然破例又傳了他半卷秘法。
梁讚得了秘法之後自然喜出望外,返迴忘憂穀後參研數月,這才有了他今日手中所持的儒家絕學。
也難怪陳景雲會覺得這些書生們像一隻隻的呆頭鵝,原來他們即便在習武之時,似也改不了從前習文時的習慣。
十幾個書生正襟危坐,隨著梁讚的講解不時的搖頭晃腦,有人還會吟誦出聲,即便是向梁讚提問時,也會依足了禮數口稱先生。
這番場景如果被不知內情的人瞧見,想必會以為此處乃是一處學齋。
此時看著眼前這些知節守禮,且悟性不差的門人,梁讚的心似乎都被胸中不斷翻湧的浩然氣給燒的熱了,一股子書生意氣堵在喉間,令他不吐不快。
“儒生習武古之少有,吾等既然得了機緣,自當養胸中正氣、法儒道先賢!忘憂穀大興就在眼前、儒門中興必在吾等之手!”
十幾個儒生見先生說的慷慨,心中也自跟著激動起來,於是紛紛起身對著梁讚施了一禮,之後齊聲道:“養胸中正氣、法儒道先賢!儒門中興必在我手,弟子謹遵先生訓令!”
聽著穀中書生們中氣十足的話語,陳景雲不禁微微一笑,覺得這梁讚倒能算得上是個可造之才。
玉華山地處廣元府境內,此山巍峨高聳、占地廣闊,主峰紫玄峰上終年積雪不化,山中常有四季景致。
紫玄峰下溪泉潺潺、石徑通幽,素有“清溪蕩靈氣、一徑上舒煙”的美譽,又有一穀、七洞、二十八景隱在其中,令所有前來尋幽探奇者沉迷其中、流連忘返。
陳景雲師徒行在山間,一邊說笑著,一邊隨意的指點一下林間美景,靈聰獸則是蔫頭耷腦的跟在二人身後,一看就是惹了禍被教訓過的。
說來也是令人唏噓,陳景雲這些年來一直忙於修煉,平日裏隻守著自家的伏牛山,而幾次離山也都是在雲端往返。
即便前次自絕域荒漠歸來時動用了神念,也不過是走馬觀花的粗粗掃了個大概。
如此算來,要將天南崛起之事一力擔下的陳觀主,竟然從未真正的步履紅塵過,所知的山外事,大半都由彭仇轉述,他自己隻能算是身處塵世之外的一名看客罷了。
連日來,師徒二人一路南行,穿州過府常做逗留不說,遇到秀美的風景也要駐足觀賞。
風信門的探子和監察院的監察使們小心的隱在左近,旦有不開眼的毛賊色胚、攔路的強人,眾人就會在暗中出手解決。
對於風信門和監察院做出的種種安排,聶婉娘是十分認可的,若是讓她一個修成五轉、實力不弱於任何結丹期修士的大高手,親自動手去對付世俗中的一些痞子流氓、山匪賊寇也實在有些說不過去。
陳景雲對此不置可否,他此番下山行走,遊曆之餘,還存了發現幾個可造之才、扶植一些可用勢力的心思。
隻是一番尋覓探查之下,發現江湖中盛傳的那些天資卓越亦或仁義方正之輩,大都名不副實。
此次來到玉華山,除了遊山玩水之外,也要順道考察一下忘憂穀中那個名叫梁讚的穀主。
彭仇在武林大會時就對梁讚有了不錯的印象,曾言梁讚若非修行日短,否則十座擂台必能被他占上一座。
那梁讚也如彭仇一樣,是個半路出家的,出身儒家一脈的他,三十許的年紀就高中了進士,士林之中人皆稱他為“梁探花”。
後來因為發妻病故,他自己又不喜朝堂上的肮髒齷齪,於是掛印辭官,從此悠遊林泉。
一次,梁讚孤身一人來到了玉華山遊玩時,竟然在一處前人坐化的隱秘洞窟中得了奇遇,至於個中經過,外人無從知曉,隻知道他是得了前輩高人留下的武道傳承了。
這梁讚乃是探花出身,資質自然不俗,鑽研武學之時竟然能夠另辟蹊徑,將儒家善養的浩然正氣融入功法之中。
數年苦修之後,深得其中的好處,而後招納了一些書生學子,在玉華山中立下忘憂穀一派,派中武學也是自成體係,成為了儒家一脈踏足江湖的基石。
天南一隅之中,佛、道、儒三家數千年來傳承不斷,各家的深厚底蘊絕非尋常的勢力可比。
自從閑雲觀橫空出世之後,佛道兩家的實力自然跟著暴漲,而儒家門徒向來隻修胸中的一口浩然正氣,雖然個個文采風流,但是手無縛雞之力說的也是他們,因此儒門一脈在江湖之中更加少有作為。
陳景雲對於書生習武是看好的,閑雲觀彭大長老若非一直為觀中雜事所累,此時恐怕早已經功成四轉了。
有他的例子擺在眼前,陳觀主如何肯放過儒門的這些書生們?而梁讚的忘憂穀中,卻不都應該是文武雙全之輩?
陳景雲此時神念微動,見前方山穀中正有十幾個書生,正呆鵝一般的端坐一處,聽著師父講武,場麵甚為有趣,於是對聶婉娘笑道:
“哈哈,這裏就是忘憂穀了,不想此處竟然與你的道號相合,走,隨為師前去看看穀中的書生們是否真能忘憂。”言罷當先向著腳下的山穀走去。
聶婉娘抿嘴一笑,踢了趴在地上偷懶的靈聰獸一腳,也跟了上去。
此時忘憂穀中,身著一襲灰色文士服的梁讚正在為十幾個門人弟子講解功法要義。
這梁讚雖然身形單薄,但是腰杆卻挺得筆直,清瘦的臉上留著短須,講到精彩處還會捋幾下胡須,那樣子竟然與彭仇教書時有些神似。
這就難怪彭仇會對梁讚另眼相看了,畢竟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梁讚此時講述的正是他參悟了閑雲觀秘法後,重新改良出來的本派功法。
當日忘憂穀得賜了半卷閑雲觀秘法,梁讚就與門人弟子一同參悟研習之後,無不驚異於此法的玄奧與高深。
在經過了無數次的嚐試之後,梁讚等人終於摸索出了將天地靈氣轉化為胸中浩然氣的法門,自覺功力大進的梁讚原本想著要在武林大會上揚一揚儒家的名頭,怎奈他當日挑戰的對手竟然是不要命的青冥子。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呀,梁讚可不打算被那打紅了眼的牛鼻子老道拉成墊背的,因此隻得認輸。
既然沒有占住擂台,門下的弟子也沒有在另兩場中勝出,梁讚隻得帶著門人黯然離開,卻恰巧在歸時的路上遇到了彭大先生,兩人一番交談之後,彭仇竟然破例又傳了他半卷秘法。
梁讚得了秘法之後自然喜出望外,返迴忘憂穀後參研數月,這才有了他今日手中所持的儒家絕學。
也難怪陳景雲會覺得這些書生們像一隻隻的呆頭鵝,原來他們即便在習武之時,似也改不了從前習文時的習慣。
十幾個書生正襟危坐,隨著梁讚的講解不時的搖頭晃腦,有人還會吟誦出聲,即便是向梁讚提問時,也會依足了禮數口稱先生。
這番場景如果被不知內情的人瞧見,想必會以為此處乃是一處學齋。
此時看著眼前這些知節守禮,且悟性不差的門人,梁讚的心似乎都被胸中不斷翻湧的浩然氣給燒的熱了,一股子書生意氣堵在喉間,令他不吐不快。
“儒生習武古之少有,吾等既然得了機緣,自當養胸中正氣、法儒道先賢!忘憂穀大興就在眼前、儒門中興必在吾等之手!”
十幾個儒生見先生說的慷慨,心中也自跟著激動起來,於是紛紛起身對著梁讚施了一禮,之後齊聲道:“養胸中正氣、法儒道先賢!儒門中興必在我手,弟子謹遵先生訓令!”
聽著穀中書生們中氣十足的話語,陳景雲不禁微微一笑,覺得這梁讚倒能算得上是個可造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