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李傕、郭汜等人的屬性,係統原本資料庫裏麵是比較坑的,都沒上80的,這個是係統資料庫抄三國誌的,明顯就是黑人家啊。


    也是由此可見,不僅僅是西涼軍的這些人,很多人物就算不是一流、二流,上個三流水準還是綽綽有餘的。


    李傕屬性——武力92,統率88,智力55,政治42。


    郭汜屬性——武力90,統率91,智力52,政治40。


    張濟屬性——武力90,統率85,智力60,政治50。


    樊稠屬性——武力88,統率87,智力50,政治30。


    牛輔屬性——武力82,統率80,智力55,政治42。


    牛輔鮑鴻自然不會陌生,能力來說,相較於前麵幾個猛將要遜色一籌,不過作為董卓的女婿,乃是董卓實實在在的親信,在前麵那些人還是校尉的時候,牛輔就已經是他們的頂頭上司中郎將了。


    董卓涼州軍團的組織,老大是董卓;往下是幾個中郎將,如牛輔、董越、段煨、胡軫、徐榮等;中郎將下麵是校尉,如李傕、郭汜、樊稠、張濟等。李傕、郭汜、張濟是中郎將牛輔的手下校尉。董卓在被孫堅打敗,退往關中長安的時候,把涼州軍團的大部分兵力都放在長安外圍,以防備關東群雄,主力部隊分為三個兵團由他的心腹將領三個中郎將率領屯駐安邑、華陰、澠池一線——這三個地方都是關東進攻長安的必經之路——牛輔屯安邑,董越屯華陰、段煨屯澠池,“乃使東中郎將董越屯黽池,中郎將段煨屯華陰,中郎將牛輔屯安邑,其餘中郎將、校尉布在諸縣,以禦山東。”。這個時候李傕、郭汜、張濟跟隨牛輔駐紮在安邑。


    在關東群雄轉向割據混戰的時候,漢朝的鐵杆兒忠臣,漢末第二名將朱儁在河南的中牟組織了一支義兵,打出了討董卓的旗幟,並一度攻陷了洛陽,董卓急調牛輔南下陝縣對付朱雋。按說陝縣應該屬於中郎將段煨的防區,董卓派牛輔帶校尉李傕、郭汜、張濟等人到陝縣同朱雋作戰,也許是因為段煨兵力不足,總之,牛輔接管了段煨的軍隊。


    當時守衛長安的禁軍,也多是董卓的舊部。王允刺殺董卓後,派皇甫嵩帶兵攻郿塢,誅董卓全家,皇甫嵩帶的是自己的舊兵,並沒有用長安城的禁軍。董卓雖然死了,但他的軍隊還都完整無損的存在。牛輔、董越、段煨等率兵還屯駐安邑、陝縣、華陰一線,以阻擋關東群雄西進長安。這些將領手中都還握有重兵。


    董卓麾下的西涼軍五員重將,在他死後群龍無首,徐榮、段煨、胡軫投降朝廷,牛輔、董越不肯投降。屯駐華陰的董越急匆匆趕往陝縣找牛輔商議對策,卻被牛輔殺死,於是董卓的主力部隊盡歸牛輔所領;牛輔又是董卓的女婿,自然就成了涼州兵新的老大。後來李肅進攻陝縣。在李肅打來的時候,李傕、郭汜其實不在那裏,他們奉牛輔之命率軍前往中牟攻打朱雋。不過涼州兵戰鬥力的確非同小可,牛輔僅憑手上為數不多的兵力就打敗了李肅。牛輔是董卓女婿,卻不是當統帥的材料,他怯懦多疑,以疑心殺董越,又害怕軍隊兵變,拋棄部隊逃亡,被隨從所殺。至於後來攻陷長安的李傕、郭汜、張濟、賈詡,當時俱是牛輔麾下校尉。


    董卓被殺後,牛輔夥同李傕、郭汜、張濟、樊稠等殺往長安,欲為董卓報仇。牛輔為西涼軍前驅,先與李肅交戰,抵敵不過,敗陣而去,而後半夜劫營,大敗李肅。牛輔進而與呂布交戰,被呂布殺得大敗,牛輔料不能取勝,於是收拾金銀珠寶,趁夜棄軍而逃,隨從胡赤兒欲謀取金銀珠寶,殺死牛輔,將頭獻予呂布。


    既然說到這個方麵,自然少不了說董卓的另外幾個親信了。


    董卓原班人馬,西涼時期的幾大親信分別是牛輔、董越、胡軫、段煨,四大中郎將。


    入洛陽以後,吞並北軍,提拔徐榮於行伍,於是,徐榮成了第五大中郎將。


    之後又吞並丁原的並州兵,以呂布為第六大中郎將。


    所以,董卓全盛時期的兵馬大致可以分為三個係統:西涼係、洛陽係、並州係。


    而西涼係內部又分為內外兩係。


    內係為董卓弟弟董旻、侄子董璜統領的親衛和董卓女婿牛輔所部,外係就是董越、胡軫、段煨所部。


    洛陽係自然是徐榮所部,並州係為呂布所部。


    論親信程度,董旻、董璜、牛輔第一,畢竟這是自家人。其次是董越,董卓族人。再次是胡軫,提拔於行伍。之後是段煨,同鄉,不過,段煨是東漢末年涼州三明太尉段熲的族人,出身高貴,有點瞧不起董卓,他進取也是算平衡派係的作用。


    之後就是進入洛陽以後收編的徐榮和呂布,畢竟不是西涼軍嫡係,所以,董卓很少讓徐榮和呂布獨自統兵,就怕他們叛亂。


    董越屬性——武力72,統率74,智力50,政治46。


    董卓手下東中郎將,曾被董卓派往澠池駐紮,抵禦關東反董聯軍的進攻,董卓死後董越被董卓女婿牛輔所殺。


    胡軫屬性——武力75,統率78,智力52,政治64。


    胡軫,字文才,涼州人。東漢末年董卓部將,與同是涼州出身的楊定均為涼州有名望的豪傑,後屬王允、李傕部下,官拜東郡太守。孫堅討董卓,董卓派胡軫率兵五千,攻打孫堅,並任呂布為騎督。胡軫與呂布不和,軍中士兵散亂,胡軫、呂布敗走。董卓死,李傕反叛,王允遣胡軫、徐榮在新豐對戰李傕,徐榮戰死、胡軫率眾投降。


    這種沒啥勝績的家夥,除了看他的身份,實在是沒啥可看的。


    段煨屬性——武力82,統率84,智力66,政治77。


    段煨,武威姑臧人。原為董卓帳下將領,董卓令他屯兵華陰。


    他在早期西涼軍中董卓麾下的時候事跡並不多,不過後來卻是西涼軍中罕見的下場比較好的一個。


    諸侯討董時期,孫堅攻破雒陽,董卓向長安撤退,然後沿途布防,其中有段煨,然後命令段煨屯兵華陰。段煨在華陰時候,勤修農業事業,不擄掠百姓,百姓得以安樂。


    後來董卓敗亡,李傕郭汜反攻長安,占據長安之後發生內亂這個就不多說。


    李傕與郭汜互相攻擊達數月之久,劉協很懷念舊京洛陽,劉協提出東遷至弘農,於是確定了東遷之舉。


    當劉協車駕進至華陰,段煨以隆重的禮儀迎獻帝住在他的軍營,原來段煨和護送乘輿的楊定有些隔閡,故迎乘輿時不敢下馬,隻在馬上作揖。侍中種輯素與楊定關係密切,乘機鑽了空子,說“段煨想造反“。劉協說:“段煨來歡迎我們,怎麽說他是在造反?“種輯說:“他迎不至界,拜不下馬,臉色大變,必有異心“。太尉楊彪等極力辯解:“段煨根本不會造反,我們敢拿自己的頭來擔保。車駕可以住在他的軍營。“董承、楊定都在煽動:“郭汜今率領七百騎兵入煨營。“劉協信以為真,遂露宿於道南。楊定進攻煨營,十多天攻不下來,而段煨還是照常供應膳食,侍奉百官,終無二心。


    李傕、郭汜後悔讓獻帝東遷,於是領兵來救段煨,準備劫劉協迴長安。


    當時名士賈詡與段煨是同鄉,李傕、郭汜互相爭鬥於長安,於是賈詡就離開李傕投靠段煨,賈詡素來很有威望,段煨軍隊部眾都很欽佩他,段煨害怕勢力被賈詡奪走,而給賈詡周備的奉禮,算中段煨心態的賈詡反而感到很不安心。恰逢張繡在南陽,賈詡偷偷的結交張繡,於是張繡派人迎接賈詡。賈詡準備離開的時候,有人問賈詡:“段煨這麽厚待你,你就這樣離他而去?“賈詡迴答道:“段煨生性多疑,有點忌諱我的意思,禮雖然厚重,不可依賴,呆太久了他就會對我不利了。我離開了他反而高興,又希望我在外麵結交援軍,必然厚待我的妻子和兒子。張繡沒有為他出謀畫策的人,很希望得到我,這樣才能保我和家小“。賈詡於是投靠張繡,張繡帶著兒子孫子一起禮迎賈詡,段煨果然善待賈詡的家小。


    劉協在曹操的操縱下定都許縣,劉協派裴茂都督段煨等人去討伐李傕。讓關中諸將與中郎將段煨等一起攻打李傕。李傕伏誅,被滅三族,李傕的頭還被拿到許縣,詔命高懸示眾。劉協以段煨為安南將軍,調鎮遠將軍,領北地太守,封闅鄉侯。後征段煨為大鴻臚。他從武威調任,駐守弘農,曾修飾西嶽華山享廟壇場,建造祠堂。


    至於董卓親信之中的直係親屬,那就更不用多說了,能力更不咋樣。


    董旻屬性——武力80,統率74,智力56,政治47。


    漢少帝劉辯,昭寧元年八月,洛陽發生政變,中常侍張讓等人斬殺大將軍何進。何進部將吳匡素來受何進厚恩,便為其報仇,攻打宮門,進而吳匡認為車騎將軍何苗與何進不同心剿滅宦官,導致何進被害,故轉向攻擊何苗。董旻時任奉車都尉,與吳匡聯手擊敗何苗,斬之。


    董旻之兄——並州牧董卓正在洛陽城外,以迎駕有功進入朝廷,把持朝政。初平元年,以袁紹、袁術為首的關東聯軍集結酸棗縣,討伐董卓。董卓將漢獻帝劉協轉移到長安。


    初平二年,雒陽被孫堅攻破,董卓也率軍進入長安,封董旻為左將軍。


    初平三年,呂布刺殺董卓,王允專權,派皇甫嵩率軍攻打郿塢,將董卓族人全部屠殺,其中包括董旻。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比較有名氣的人物李肅。不過這個人物的屬性卻是有點出乎鮑鴻的預料。


    李肅屬性——武力93,統率72,智力60,政治57。


    在此之前,鮑鴻一直以為這家夥是一個謀士呢,搞了半天居然是武將?


    其實,李肅是董卓麾下主要是演義野史的說法。


    李肅,董卓帳下武將,任虎賁中郎將,呂布的同鄉,主動請命為董卓說服呂布來降。諸侯聯軍伐董卓之際,李肅協同華雄鎮守汜水關,為華雄出謀劃策,擊敗缺糧的孫堅軍。後王允、呂布策劃誅殺董卓,拉攏李肅同謀,李肅因久不升遷,心懷不滿,與呂布一拍即合,共同謀殺了董卓,又為呂布先鋒與牛輔軍交戰,兵敗後被呂布斬首示眾。


    至於說武力的來曆,按照係統的說法,就是天地意誌讀取了自己的某些記憶造成的變化。


    《三國誌平話》被普遍認為是《三國誌演義》的前身,在平話中,李肅為飛將軍李廣的後代且在董卓部下武將中與呂布齊名。曹操也稱其有萬夫不當之勇、無人可敵。


    原文描述:當日,太師領軍兵五十餘萬,戰將千員。左有義兒呂布,布騎赤兔馬,身披金鎧,頭帶獬豸冠,使丈二方天戟,上麵掛黃幡豹尾,步奔過騎,為左將軍。右邊有漢李廣之後李肅,帶銀頭盔,身披銀鎖甲白袍,使一條丈五倒須悟鉤槍,叉弓帶箭。用文者有大夫李儒,用武者有呂布,李肅,三人輔佐董卓。


    酒行數巡,操曰:“我奉聖旨,宣天下二十八鎮諸侯。今有董卓弄權,長有謀漢天下之心,宣眾諸侯保駕定天下,破董卓。及有呂布、李肅,各有萬夫不當之勇,無人可敵。


    曆史記載主要是謀誅董卓的事情,並沒有提過前麵的事情。


    司徒王允、尚書仆射士孫瑞、卓將呂布共謀誅卓。是時,天子有疾新愈,大會未央殿。布使同郡騎都尉肅等、將親兵十餘人,偽著衛士服守掖門。布懷詔書。卓至,肅等格卓。卓驚唿布所在。布曰“有詔”,遂殺卓,夷三族。後卓女婿中郎將牛輔典兵別屯陝,分遣校尉李傕、郭汜、張濟略陳留、潁川諸縣。卓死,呂布使李肅至陝,欲以詔命誅輔。輔等逆與肅戰,肅敗走弘農,布誅肅。(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群雄召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龍城狼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龍城狼騎並收藏三國之群雄召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