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聽計後大喜,選精兵假扮袁軍,到達烏巢後,曹軍放火,營中大亂,大破袁軍,糧草盡燒,斬領將眭元進、韓莒子、呂威璜、趙睿等首級,割下淳於瓊的鼻,殺士卒千餘人,將他們所有鼻割下,連同牛、馬的舌頭一同送往袁軍,袁軍將士大驚。淳於瓊為曹將樂進所虜獲,被帶到曹操麵前。
烏巢失守後,正在攻打曹軍營寨的張郃、高覽投降,袁軍全盤崩潰,袁紹僅帶著八百騎兵逃迴河北,曹操大獲全勝。
曹操攻破鄴城,占領冀州,許攸立有功勞,但許攸自恃功高,屢次輕慢曹操,每次出席,不分場合,直唿曹操小名,說:“阿瞞,沒有我,你得不得冀州。”曹操表麵上雖嘻笑,說:“你說得對啊。”但心裏頗有芥蒂。一次,許攸出鄴城東門,對左右說:“這家人沒有我,進不得此門。”有人向曹操告發,於是許攸被收押,最終被殺。
至於臧洪,相對來說不是那麽出名。
臧洪的父親臧旻曆任使匈奴中郎將、中山太守、太原太守等職,在任官期間很有聲譽。曾平定會稽妖賊許昭的叛亂。
臧洪十五歲時,因其父的功績被拜為童子郎,在太學裏有名氣。臧洪體貌魁梧,格外優秀,20多歲時被選為孝廉而為郎,與劉繇、王朗等同被外選為縣長。
為人雄氣壯節,曾為關東聯軍設壇盟誓,共伐董卓。袁紹非常看重臧洪,先後讓他治理青州和擔任東郡太守,臧洪在這些地方政績卓越,深得百姓擁護。後臧洪因袁紹不肯出兵救張超,開始與其為敵,袁紹興兵圍之,經過幾番惡戰,臧洪被袁紹所擒,慷慨赴死。
中平末年,臧洪辭官迴家,被廣陵太守張超聘為功曹。當時正值董卓之亂,董卓殺少帝劉辯,臧洪預感到天下大亂,於是勸張超道:“明府您祖上世代受國恩,你們兄弟倆都掌握著一方大郡,現在王室經此劫數,亂臣賊子未被懲處,這正是天下義烈之士報恩效命之時。眼下廣陵郡比較安定,郡內十分富裕,如果動員一下至少可以征得二萬人,以此來誅除****,給天下人做個榜樣,那將是最大的節義呀!”張超聽從了他,與臧洪一起西行到陳留去見兄長張邈,商議起兵之事。兩人一拍即合,於是有了酸棗會盟。關東聯軍後來形成了燎原之勢,如果探究其發起者,當數臧洪最早。
由此可見,臧洪的智力水平如何。
在這裏,許攸自然是因為王芬的關係跟著皇甫嵩混,而臧洪則是作為朱儁的代表前來,畢竟他的名聲也大,被朱儁拉過去充門麵也正常。
(話說迴來,朱儁麾下的張超不知道是不是那一個,張超、張邈的事跡裏麵並沒有這一段,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吧!)
“當然,除了主帥之外,咱們大軍的首腦還有另一個人,那就是漢室宗親劉岱。”劉伯溫繼續說道。
“劉岱應該總理兩州戰局,沒有在這邊吧?”鮑鴻疑惑道。
“劉岱本人自然不在這邊,不過代表他前來的家夥卻也不是易於之輩,需要注意一番!”劉伯溫笑道。
“哦?先生說值得注意,卻是不知道是什麽人物?”鮑鴻問道。
“東郡東阿程昱程仲德,於東阿率領民眾抗擊黃巾,引地方軍民前來與大軍匯合!”劉伯溫沉聲道,“此人智計過人,尤其善於軍事,東阿那一計玩的很犀利,不容忽視!”
在黃巾起事時,東阿縣縣丞王度起而應之,更燒掉縣中的倉庫。縣令逾城逃走,吏民負老攜幼向東逃到渠丘山。此時尚在故鄉的程昱命人去偵視王度,發現王度等人得空城不能固守,於是出城西五六裏外止屯。程昱於是向縣中大戶薛房等人說:“如今王度等得到城郭也不能屯居,其勢可以測知。他不過想趁機虜掠財物,並沒有堅甲利兵以盈攻守之誌。我們為何不相繼迴城守之?而且城高郭厚,又多穀米,如今若果還城找尋縣令,共同堅守,王度必不能久待下去,那時向他攻擊,王度便可破了。”
薛房等以為然,吏民卻不肯相從,程昱隻得無奈地說:“愚民不可共計大事。”於是密遣數騎在東山上高舉旗幡,令薛房等人望見,然後大唿:“賊兵已經攻至!”便下山取城,吏民見勢便跟隨同去,終於找到縣令,一共守城。後來王度等人來攻城,不能攻破,正欲退走。此時程昱率吏民開城門追擊,王度敗走。東阿由此得全。
後來兗州刺史劉岱辟召程昱為用,程昱不應命出任。當時劉岱與袁紹、公孫瓚和親,袁紹令妻子居於劉岱處,公孫瓚亦遣從事範方帶兵助劉岱守地。後來袁紹與公孫瓚不和。公孫瓚擊破袁紹軍,於是遣使向劉岱說要收取袁紹的妻子,令劉岱遣上,並與袁紹絕交。公孫瓚又向範方下令:“若劉岱不遣上袁紹家小,便領兵迴來。待我定了袁紹,就攻打劉岱。”劉岱連日不能決議,別駕王彧向劉岱說:“程昱有謀略,能斷大事。”劉岱於是召見程昱問計,程昱說:“如果放棄袁紹這個近援而求於公孫瓚為遠助,這等於求人於越地以拯救受溺的兒童一樣。而且,公孫瓚亦非袁紹之敵,如今雖稍勝袁紹軍隊,但最終必為袁紹所擒。如果取其一朝一夕之勢而不思慮長遠的計劃,將軍您必敗無疑。”劉岱聽從其計。於是範方領其兵歸去,兵尚未至而公孫瓚已大為袁紹所破。劉岱表奏程昱為騎都尉,程昱卻以身疾請辭。
當然,這個後來已經是袁紹、公孫瓚他們都做了一方諸侯的時候了。
後來劉岱為黃巾所殺。曹操兵臨兗州,辟召程昱,程昱一口答應。程昱將行之時,他的鄉人十分疑惑,說他:“怎麽你前後的行為如此相背?!”程昱卻隻笑而不應。程昱初至之時,曹操便跟他談論大事,十分高興,以程昱為壽張令。
很明顯,在這個時候,曆史走向已經出現了很大的變化,程昱也沒有不接受劉岱的征辟,而是屁顛屁顛的跑去劉岱麾下。沒辦法,劉岱現在是豫州、充州戰場上的最高領導人。
不過話說迴來,這家夥天生和曹老板比較契合,不過到現在還年輕的曹老板能不能拿下他。
另一方麵來說,正如他那會針對東阿百姓的手段,程昱這個人的計略是沒有下限的。
郭頒《魏晉世語》中有一段:“初,曹操乏食,昱略其本縣,供三日糧,頗雜以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文中指,早期曹操軍隊曾經嚴重缺糧,當時程昱想辦法為曹操解決問題,於是在自己的縣城裏(東阿縣)強奪糧食,為曹軍供應三日的糧食,這些糧食當中據說更有不少人肉。這些行為令程昱的聲譽受到嚴重的打擊,更很可能是他畢生位不至三公的重要原因。
這個事情鮑鴻在前世也是多有耳聞,所以對程昱,鮑鴻抱有的態度也是比較糾結的。
“話說迴來,怎麽感覺說得好像很多人都加入了?到底有沒有沒通過考驗留守的啊?”鮑鴻疑惑道。
“怎麽會沒有?”劉伯溫笑道,“據我所知,什麽王匡、鮑信等人就屬於沒通過考驗的啊!他們就是那些自以為是的,斷然拒絕了賈詡的提議,表示這個時候不適合進攻。”
王匡、鮑信等人鮑鴻也是知道的,當初十八路討董諸侯之一。
王匡,兗州泰山郡人,年輕時的王匡與當時清流派名士蔡邕的交情要好。本身不吝嗇財物,熱衷地將金錢大量的施舍他人。因為這些事跡而使他聞名天下。
中平年間,王匡被大將軍何進任用,擔任大將軍府掾。當時何進有意誅滅宦官,在強迫其妹何太後支持他後,征召許多名豪傑一同招兵買馬,做好殲滅宦官的準備。因此,屬於何進部屬的王匡為了執行他的命令,返迴家鄉兗州泰山郡征兵。他成功征招五百名強健的弓箭手,並且運往位於西邊的京師洛陽,準備在起事時使用。然而以張讓為首等多名宦官搶先殺害何進,使得整體計劃化成泡影。王匡知道消息後有意躲避家鄉。不久,袁紹再度聯合大家討伐宦官,使得王匡決定與袁紹等人聯手。最後,以袁紹、王匡為首的人馬率軍進入承明堂,順利地除掉中常侍高望等二名宦官,以及其他宦官。政變發生後,王匡返迴故鄉觀察時事,不久受朝廷的征召,成為河內郡太守。
鮑信,字允誠,泰山平陽人。
鮑信年少時有遠大的誌向,寬厚愛人,沉著剛毅有謀略。
中平元年,鮑信受大將軍何進所征辟就任騎都尉,受命迴鄉招募兵卒,鮑信招募了一千多士兵,歸途中到達成皋時何進已經死於政變。鮑信趕迴洛陽時董卓已經進京。鮑信知道董卓必然禍亂天下,於是勸袁紹襲殺董卓,對袁紹說:“董卓如今手握重兵,肯定心懷不軌,我們如不趁機動手,日後必然吃虧,趁他剛到京都,士卒疲憊,我們對他發動襲擊,一定可以擒拿董卓。”但袁紹畏懼董卓而沒有行動。鮑信於是帶兵迴鄉,征召了士兵兩萬人,騎兵七百人,運載糧草物資的車輛五千多輛。
初平元年,袁紹因廢帝問題與董卓決裂,在渤海通告天下討伐董卓。曹操也於此年十二月在己吾起兵。鮑信於是以濟北相身份與其弟鮑韜起兵響應曹操。討伐軍推舉袁紹為盟主,曹操擔任奮武將軍,曹操與袁紹又上表推舉鮑信擔任破虜將軍,鮑韜擔任裨將軍。
當時袁紹勢力很大,天下豪傑都推崇他,隻有鮑信對曹操說曹操日後必然能統領天下群雄以撥亂反正。
董卓焚燒洛陽遷都長安,袁紹等人不敢貿然進軍,曹操於是和鮑信、鮑韜以及張邈部將衛茲等人進兵滎陽汴水,被董卓部將徐榮迎擊,雙方激戰一天,曹操、鮑信負傷,鮑韜、衛茲等人戰死。
初平二年,袁紹脅迫韓馥,奪取冀州,鮑信對曹操說:“現在奸臣乘機出來顛覆皇室,英雄豪傑憤然對抗,而天下響應的原因,是因為大義所在,現在袁紹當盟主,利用權利為己謀私,看來將要發生變亂,看來另一個董卓就要產生了。如果我們對抗他,恐怕力不從心,如果跟他同流合汙,那又怎麽說得過去?不如現在待在黃河以南,靜觀其變。”曹操深表讚同。此後曹操被袁紹表為東郡太守,於是上表讓鮑信擔任濟北相。
鮑信在《三國誌通俗演義》裏字允誠,有謀多智,善武能文,官拜後軍校尉,十常侍之亂時,鮑信與袁趙萌、淳於瓊等一起尋找漢少帝劉辯和陳留王劉協的行蹤。董卓入京後,鮑信求見袁紹,說董卓有異心,勸袁紹除之,袁紹不同意,鮑信又找王允商量,王允也不同意,鮑信於是引本部軍兵投泰山。後以濟北相身份參加討伐董卓的義軍,鮑信因為怕孫堅搶頭功,暗中令其弟鮑忠出戰,結果鮑忠為華雄所殺。李傕等人控製朝廷後,以獻帝名義命曹操與鮑信鎮壓青州黃巾起義,於是兩人在壽張迎擊黃巾軍,鮑信深入重地,為黃巾軍所殺。
這兩個是作為何進小弟前來的,還有一個張邈則是比較有力的家夥。
張邈,字孟卓,東平壽張人。少時以俠義聞名,接濟貧困,助人為樂,傾家蕩產,壯士多有歸附於他的,被稱為“八廚”之一,曹操、袁紹都是張邈的朋友。朝廷征召他做官,他以出色的應考成績被任命為騎都尉。
所謂去讀為是個什麽鬼?那可是很牛叉的職務。
漢武帝始置。兩漢均置,屬光祿勳,秩比二千石,掌監羽林騎,無定員。
羽林騎為漢代皇帝的武裝侍從官。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置,為建章宮禁衛,初名“建章營騎”,後改稱羽林騎。(未完待續。)
烏巢失守後,正在攻打曹軍營寨的張郃、高覽投降,袁軍全盤崩潰,袁紹僅帶著八百騎兵逃迴河北,曹操大獲全勝。
曹操攻破鄴城,占領冀州,許攸立有功勞,但許攸自恃功高,屢次輕慢曹操,每次出席,不分場合,直唿曹操小名,說:“阿瞞,沒有我,你得不得冀州。”曹操表麵上雖嘻笑,說:“你說得對啊。”但心裏頗有芥蒂。一次,許攸出鄴城東門,對左右說:“這家人沒有我,進不得此門。”有人向曹操告發,於是許攸被收押,最終被殺。
至於臧洪,相對來說不是那麽出名。
臧洪的父親臧旻曆任使匈奴中郎將、中山太守、太原太守等職,在任官期間很有聲譽。曾平定會稽妖賊許昭的叛亂。
臧洪十五歲時,因其父的功績被拜為童子郎,在太學裏有名氣。臧洪體貌魁梧,格外優秀,20多歲時被選為孝廉而為郎,與劉繇、王朗等同被外選為縣長。
為人雄氣壯節,曾為關東聯軍設壇盟誓,共伐董卓。袁紹非常看重臧洪,先後讓他治理青州和擔任東郡太守,臧洪在這些地方政績卓越,深得百姓擁護。後臧洪因袁紹不肯出兵救張超,開始與其為敵,袁紹興兵圍之,經過幾番惡戰,臧洪被袁紹所擒,慷慨赴死。
中平末年,臧洪辭官迴家,被廣陵太守張超聘為功曹。當時正值董卓之亂,董卓殺少帝劉辯,臧洪預感到天下大亂,於是勸張超道:“明府您祖上世代受國恩,你們兄弟倆都掌握著一方大郡,現在王室經此劫數,亂臣賊子未被懲處,這正是天下義烈之士報恩效命之時。眼下廣陵郡比較安定,郡內十分富裕,如果動員一下至少可以征得二萬人,以此來誅除****,給天下人做個榜樣,那將是最大的節義呀!”張超聽從了他,與臧洪一起西行到陳留去見兄長張邈,商議起兵之事。兩人一拍即合,於是有了酸棗會盟。關東聯軍後來形成了燎原之勢,如果探究其發起者,當數臧洪最早。
由此可見,臧洪的智力水平如何。
在這裏,許攸自然是因為王芬的關係跟著皇甫嵩混,而臧洪則是作為朱儁的代表前來,畢竟他的名聲也大,被朱儁拉過去充門麵也正常。
(話說迴來,朱儁麾下的張超不知道是不是那一個,張超、張邈的事跡裏麵並沒有這一段,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吧!)
“當然,除了主帥之外,咱們大軍的首腦還有另一個人,那就是漢室宗親劉岱。”劉伯溫繼續說道。
“劉岱應該總理兩州戰局,沒有在這邊吧?”鮑鴻疑惑道。
“劉岱本人自然不在這邊,不過代表他前來的家夥卻也不是易於之輩,需要注意一番!”劉伯溫笑道。
“哦?先生說值得注意,卻是不知道是什麽人物?”鮑鴻問道。
“東郡東阿程昱程仲德,於東阿率領民眾抗擊黃巾,引地方軍民前來與大軍匯合!”劉伯溫沉聲道,“此人智計過人,尤其善於軍事,東阿那一計玩的很犀利,不容忽視!”
在黃巾起事時,東阿縣縣丞王度起而應之,更燒掉縣中的倉庫。縣令逾城逃走,吏民負老攜幼向東逃到渠丘山。此時尚在故鄉的程昱命人去偵視王度,發現王度等人得空城不能固守,於是出城西五六裏外止屯。程昱於是向縣中大戶薛房等人說:“如今王度等得到城郭也不能屯居,其勢可以測知。他不過想趁機虜掠財物,並沒有堅甲利兵以盈攻守之誌。我們為何不相繼迴城守之?而且城高郭厚,又多穀米,如今若果還城找尋縣令,共同堅守,王度必不能久待下去,那時向他攻擊,王度便可破了。”
薛房等以為然,吏民卻不肯相從,程昱隻得無奈地說:“愚民不可共計大事。”於是密遣數騎在東山上高舉旗幡,令薛房等人望見,然後大唿:“賊兵已經攻至!”便下山取城,吏民見勢便跟隨同去,終於找到縣令,一共守城。後來王度等人來攻城,不能攻破,正欲退走。此時程昱率吏民開城門追擊,王度敗走。東阿由此得全。
後來兗州刺史劉岱辟召程昱為用,程昱不應命出任。當時劉岱與袁紹、公孫瓚和親,袁紹令妻子居於劉岱處,公孫瓚亦遣從事範方帶兵助劉岱守地。後來袁紹與公孫瓚不和。公孫瓚擊破袁紹軍,於是遣使向劉岱說要收取袁紹的妻子,令劉岱遣上,並與袁紹絕交。公孫瓚又向範方下令:“若劉岱不遣上袁紹家小,便領兵迴來。待我定了袁紹,就攻打劉岱。”劉岱連日不能決議,別駕王彧向劉岱說:“程昱有謀略,能斷大事。”劉岱於是召見程昱問計,程昱說:“如果放棄袁紹這個近援而求於公孫瓚為遠助,這等於求人於越地以拯救受溺的兒童一樣。而且,公孫瓚亦非袁紹之敵,如今雖稍勝袁紹軍隊,但最終必為袁紹所擒。如果取其一朝一夕之勢而不思慮長遠的計劃,將軍您必敗無疑。”劉岱聽從其計。於是範方領其兵歸去,兵尚未至而公孫瓚已大為袁紹所破。劉岱表奏程昱為騎都尉,程昱卻以身疾請辭。
當然,這個後來已經是袁紹、公孫瓚他們都做了一方諸侯的時候了。
後來劉岱為黃巾所殺。曹操兵臨兗州,辟召程昱,程昱一口答應。程昱將行之時,他的鄉人十分疑惑,說他:“怎麽你前後的行為如此相背?!”程昱卻隻笑而不應。程昱初至之時,曹操便跟他談論大事,十分高興,以程昱為壽張令。
很明顯,在這個時候,曆史走向已經出現了很大的變化,程昱也沒有不接受劉岱的征辟,而是屁顛屁顛的跑去劉岱麾下。沒辦法,劉岱現在是豫州、充州戰場上的最高領導人。
不過話說迴來,這家夥天生和曹老板比較契合,不過到現在還年輕的曹老板能不能拿下他。
另一方麵來說,正如他那會針對東阿百姓的手段,程昱這個人的計略是沒有下限的。
郭頒《魏晉世語》中有一段:“初,曹操乏食,昱略其本縣,供三日糧,頗雜以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文中指,早期曹操軍隊曾經嚴重缺糧,當時程昱想辦法為曹操解決問題,於是在自己的縣城裏(東阿縣)強奪糧食,為曹軍供應三日的糧食,這些糧食當中據說更有不少人肉。這些行為令程昱的聲譽受到嚴重的打擊,更很可能是他畢生位不至三公的重要原因。
這個事情鮑鴻在前世也是多有耳聞,所以對程昱,鮑鴻抱有的態度也是比較糾結的。
“話說迴來,怎麽感覺說得好像很多人都加入了?到底有沒有沒通過考驗留守的啊?”鮑鴻疑惑道。
“怎麽會沒有?”劉伯溫笑道,“據我所知,什麽王匡、鮑信等人就屬於沒通過考驗的啊!他們就是那些自以為是的,斷然拒絕了賈詡的提議,表示這個時候不適合進攻。”
王匡、鮑信等人鮑鴻也是知道的,當初十八路討董諸侯之一。
王匡,兗州泰山郡人,年輕時的王匡與當時清流派名士蔡邕的交情要好。本身不吝嗇財物,熱衷地將金錢大量的施舍他人。因為這些事跡而使他聞名天下。
中平年間,王匡被大將軍何進任用,擔任大將軍府掾。當時何進有意誅滅宦官,在強迫其妹何太後支持他後,征召許多名豪傑一同招兵買馬,做好殲滅宦官的準備。因此,屬於何進部屬的王匡為了執行他的命令,返迴家鄉兗州泰山郡征兵。他成功征招五百名強健的弓箭手,並且運往位於西邊的京師洛陽,準備在起事時使用。然而以張讓為首等多名宦官搶先殺害何進,使得整體計劃化成泡影。王匡知道消息後有意躲避家鄉。不久,袁紹再度聯合大家討伐宦官,使得王匡決定與袁紹等人聯手。最後,以袁紹、王匡為首的人馬率軍進入承明堂,順利地除掉中常侍高望等二名宦官,以及其他宦官。政變發生後,王匡返迴故鄉觀察時事,不久受朝廷的征召,成為河內郡太守。
鮑信,字允誠,泰山平陽人。
鮑信年少時有遠大的誌向,寬厚愛人,沉著剛毅有謀略。
中平元年,鮑信受大將軍何進所征辟就任騎都尉,受命迴鄉招募兵卒,鮑信招募了一千多士兵,歸途中到達成皋時何進已經死於政變。鮑信趕迴洛陽時董卓已經進京。鮑信知道董卓必然禍亂天下,於是勸袁紹襲殺董卓,對袁紹說:“董卓如今手握重兵,肯定心懷不軌,我們如不趁機動手,日後必然吃虧,趁他剛到京都,士卒疲憊,我們對他發動襲擊,一定可以擒拿董卓。”但袁紹畏懼董卓而沒有行動。鮑信於是帶兵迴鄉,征召了士兵兩萬人,騎兵七百人,運載糧草物資的車輛五千多輛。
初平元年,袁紹因廢帝問題與董卓決裂,在渤海通告天下討伐董卓。曹操也於此年十二月在己吾起兵。鮑信於是以濟北相身份與其弟鮑韜起兵響應曹操。討伐軍推舉袁紹為盟主,曹操擔任奮武將軍,曹操與袁紹又上表推舉鮑信擔任破虜將軍,鮑韜擔任裨將軍。
當時袁紹勢力很大,天下豪傑都推崇他,隻有鮑信對曹操說曹操日後必然能統領天下群雄以撥亂反正。
董卓焚燒洛陽遷都長安,袁紹等人不敢貿然進軍,曹操於是和鮑信、鮑韜以及張邈部將衛茲等人進兵滎陽汴水,被董卓部將徐榮迎擊,雙方激戰一天,曹操、鮑信負傷,鮑韜、衛茲等人戰死。
初平二年,袁紹脅迫韓馥,奪取冀州,鮑信對曹操說:“現在奸臣乘機出來顛覆皇室,英雄豪傑憤然對抗,而天下響應的原因,是因為大義所在,現在袁紹當盟主,利用權利為己謀私,看來將要發生變亂,看來另一個董卓就要產生了。如果我們對抗他,恐怕力不從心,如果跟他同流合汙,那又怎麽說得過去?不如現在待在黃河以南,靜觀其變。”曹操深表讚同。此後曹操被袁紹表為東郡太守,於是上表讓鮑信擔任濟北相。
鮑信在《三國誌通俗演義》裏字允誠,有謀多智,善武能文,官拜後軍校尉,十常侍之亂時,鮑信與袁趙萌、淳於瓊等一起尋找漢少帝劉辯和陳留王劉協的行蹤。董卓入京後,鮑信求見袁紹,說董卓有異心,勸袁紹除之,袁紹不同意,鮑信又找王允商量,王允也不同意,鮑信於是引本部軍兵投泰山。後以濟北相身份參加討伐董卓的義軍,鮑信因為怕孫堅搶頭功,暗中令其弟鮑忠出戰,結果鮑忠為華雄所殺。李傕等人控製朝廷後,以獻帝名義命曹操與鮑信鎮壓青州黃巾起義,於是兩人在壽張迎擊黃巾軍,鮑信深入重地,為黃巾軍所殺。
這兩個是作為何進小弟前來的,還有一個張邈則是比較有力的家夥。
張邈,字孟卓,東平壽張人。少時以俠義聞名,接濟貧困,助人為樂,傾家蕩產,壯士多有歸附於他的,被稱為“八廚”之一,曹操、袁紹都是張邈的朋友。朝廷征召他做官,他以出色的應考成績被任命為騎都尉。
所謂去讀為是個什麽鬼?那可是很牛叉的職務。
漢武帝始置。兩漢均置,屬光祿勳,秩比二千石,掌監羽林騎,無定員。
羽林騎為漢代皇帝的武裝侍從官。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置,為建章宮禁衛,初名“建章營騎”,後改稱羽林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