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點點頭,英布的實力雖然沒有檢測到,但就是猜也能猜得到,雖然不如項羽,卻也不是普通猛將能夠抗衡的。


    “英布畢竟是大軍統帥,出來鬥將的次數並不是很多,但是每次都是一錘定音,基本上他出來我們就啞了!”賈詡苦笑道,“此外對方軍中梅鋗、陳豨等大將亦是英勇非常,漢軍中也唯有數位上將能與之交鋒。”


    梅鋗,秦末將領,長沙王吳芮部將。


    秦末天下大亂,百姓苦不堪言。陳勝、吳廣起義的風暴席卷全國。梅鋗就在台嶺地區招募民眾,擴大隊伍,操演士卒,相機而動。當地有個名叫庚勝的義士,兄弟倆擁眾數千人據山為王,仰慕梅鋗之名,情願引眾歸屬。梅鋗大喜,拜庚勝兄弟為副將,分別據守台嶺的兩座山嶺,後人把這兩座山嶺分別叫做大庚嶺和小庚嶺。嶺南地區的壯士紛紛投到梅鋗部下,梅鋗聲勢日趨壯大,威振一方。梅鋗這批越人在台嶺休養生息,艱苦創業,屯糧練兵,稱雄一方。他們帶來的吳越文化、生產技術等,對嶺南的開發起到了積極作用。


    隨著反秦形勢的發展,梅鋗也舉起了叛秦大旗。梅鋗做了百粵長之後,下達征兵令,每戶出壯士一人,平時為民,戰時則編為伍,“將士受命,整肅均齊”。梅鋗決定率領部隊前去番邑投奔同鄉吳芮。在出發之前,留下他的部將庾勝兄弟屯兵台嶺。吳芮聞訊,喜出望外,出城十裏迎接,當即委任他為部將,與英布一起操練軍士。梅鋗力勸吳芮助諸侯伐秦。吳芮隨即派遣梅鋗率領百越兵前往南陽,與沛公劉邦合兵一處。


    梅鋗在破秦中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當時,天下群雄四起,破秦將領何止百千,而破秦後論功行賞,除十八王外,唯有梅鋗一人被項羽封十萬戶侯。


    不久楚漢相爭,梅鋗隨吳芮站到劉邦一邊,被劉邦封為大將,帶兵攻打武關。梅鋗身先士卒,親冒矢石,奮力而戰。武關守將自料不是對手,連夜棄城而逃。後來,項羽被劉邦所敗,劉邦統一天下,徙封吳芮為長沙王。次年,梅鋗被封為“台侯”,“食台以南諸邑”。


    台以南即台嶺以南。其實,當時台嶺以南已為南越王趙佗所據。故唐代羅隱有詩言:“十萬梅鋗空寸土,三分孫策竟荒丘。”因沒有地盤,故梅鋗率眾西遷到長沙王吳芮長沙郡之安化的梅山。


    梅鋗奉命征討南越國,因中埋伏戰死沙場,遺體葬在梅嶺。為了紀念梅鋗,越民在梅嶺山下建了“梅將軍”祠,並把台嶺改稱為梅嶺。梅鋗派兵戍守的兩個關隘則分別稱為“大梅關”、“小梅關”。梅鋗的族人仍散居在梅嶺一帶繁衍生息,用勤勞和智慧繁榮經濟,傳播文明。


    梅鋗在他一生漫長的征途中,所到之處,當地的人們都敬慕他的英名,把他的名字銘記在城池和山水之中,與之共存。梅城(梅鋗城)、梅山(梅嶺)、梅水(梅港、梅溪)、梅鄉(梅村)的名稱流落在安徽、江西、廣東和湖南等地


    陳豨,秦漢之際漢王劉邦部將。


    當初韓王韓信反叛,逃入匈奴,漢高祖到平城而迴,封陳豨為列侯,以趙國相國的身份率領督統趙國、代國的邊防部隊,這一帶戍衛邊疆的軍隊統歸他管轄。


    陳豨進京覲見劉邦。因其過去是韓信的部將,故也去拜見了韓信。韓信引入密室對陳豨說:“你今天能得此重任是因為得到皇帝的信任,但陛下生性多疑,若一人告你謀反陛下可能不信,若多人告你謀反,陛下必起疑心,恐怕你的災禍就要臨頭了。若將來有一天你被逼謀反,我定在京城助你一臂之力。


    陳豨曾休假迴鄉路過趙國,趙相國周昌看到陳豨的隨行賓客有一千多輛車子,把邯鄲所有的官舍全部住滿。而陳豨對待賓客用的平民百姓之間的交往禮節,而且總是謙卑恭敬,屈已待人。陳豨迴到代國,周昌就請求進京朝見。見到劉邦之後,把陳豨賓客眾多、在外獨掌兵權好幾年、恐怕會有變故等事全盤說出。


    劉邦就命人追查陳豨的賓客在財物等方麵違法亂紀的事,其中不少事情牽連到陳豨。陳豨非常害怕,暗中派賓客到王黃、曼丘臣處通消息。


    劉邦的父親劉太公去世,劉邦派人召陳豨進京,但陳豨稱自己病情嚴重。九月,便與王黃等人一同反叛,自立為代王,劫掠了趙、代兩地。


    劉邦聽說之後,就一律赦免了被陳豨所牽累而進行劫掠的趙、代官吏。劉邦親自前往,到達邯鄲後高興地說:“陳豨不在南麵占據漳水,北麵守住邯鄲,由此可知他不會有所作為。”趙相國上奏請求把常山的郡守、郡尉斬首,說:“常山共有二十五座城池,陳豨反叛,失掉了其中二十座。”漢高祖問:“郡守、郡尉反叛了嗎?”趙相國迴答說:“沒反叛。”漢高祖說:“這是力量不足的緣故。”赦免了他們,同時還恢複了他們的守、尉職務。


    期間,韓信以告病為由未隨劉邦親征,在京亦有疑似響應陳豨的舉措,被手下人密告於呂後,被呂後與蕭何設計殺害於長樂宮,夷滅三族。


    漢軍在曲逆城下攻擊並斬殺了陳豨的大將侯敞、王黃,又在聊城把陳豨的大將張春打得大敗,斬首一萬多人。太尉周勃進軍平定了太原和代郡。十二月,漢高祖親自率軍攻打東垣,但未能攻克,叛軍士卒辱罵劉邦;不久東垣投降,凡是罵漢高祖的士卒一律斬首,其他沒罵的士卒則處以黥刑,在額頭上刺字。把東垣改名真定。黃、曼丘臣的部下所有被懸賞征求的,一律都被活捉,因此陳豨的軍隊也就徹底潰敗了。


    漢高祖十二年冬天,樊噲的士卒追到靈丘把陳豨斬首。


    根據鮑鴻從係統那裏了解到的情況來說,這兩個家夥雖然說是楚漢時期的將領,但是算不上多麽牛叉,資料庫裏麵的屬性也就是八十多到九十左右的武力。


    但是按照這個武力,應該不至於讓賈詡說出隻有少數幾個人能抗衡這種話來。


    別的不說,西涼軍的幾個將領武力就絕對不會低於九十,更不用說張繡這家夥了。


    那麽就隻有一個解釋,那就是這兩個家夥經過演義強化了,才會有這樣的情況。


    不過,對於這個鮑鴻倒不是非常在乎,英布不知道有沒有100的武力,但是除了英布之外的那兩個,再怎麽厲害也不會超過周文他們幾個太多,畢竟相對來說,周文他們的演義表現,曆史表現都在這兩人之上。


    不過話說迴來,黃忠對戰李齊都差不多旗鼓相當,西涼軍雖然很猛,但是在演義表現上貌似要欠缺一點,倒是不知道具體實力。


    “既然如此,先生說的功勞擺在那裏是什麽意思?”鮑鴻繼續追問道。


    “將軍難道不知道,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義軍終究不是充足準備下進行作戰的,在糧草輜重的囤積上麵比我們要差遠了!”賈詡笑著說道,“熬過一個寒冬已經是消耗了大量的糧草資源了,繼續下去豈能長久?”


    “更何況,附庸的那些平民百姓的確是難以維持生計,不得不反。但是,在春耕時節,他們攻下的範圍內又是大片的土地,難道這些附庸的亂軍會看著土地空在那裏不去耕種而在這邊和我們對峙嗎?”賈詡說道,“不管黃巾軍做出何等決斷,必然是人心浮動,一觸即潰。”


    鮑鴻沉吟道,“的確,如果純粹看英布等人治理諸侯國的水準,倒也沒什麽稱道之處。但是要說連這些基本的事情就不能解決,卻也太看不起他們了吧?”


    更何況,鮑鴻心理暗自嘀咕,他記得申不害之類的已經亂入出來在韓王信軍隊裏呢,雖然說不知道這些家夥會出會出手,想來以他們的能力,就算是不表露身份,稍微提點一下也能夠解決這個事情。


    鮑鴻麾下的智囊團多次討論過春耕的事情,並不認為這是黃巾軍的破綻,甚至還認為這會是導致黃巾軍匯集人心的關鍵時刻。


    要知道,老百姓的一輩子都在土地上,可以說百姓們啥都不在乎,就在乎這一點而已。


    在這個時候,誰給他們土地耕種,他們就認誰。為什麽早期農民起義都會如火如荼,一番不可收拾?


    說白了不外乎是讓小農民翻身做地主了。他們不去擁護這個義軍,難道擁護你朝廷正統?然後繼續去租地主的土地?


    雖然大家都知道,這樣的行為不過是解決一時之癢,甚至可以說是飲鴆止渴的不現實的幻想理想主義,但是卻是初期爆兵的不二手段。


    其中最著名的天朝田畝製度形成了如火如荼的太平天國,可見一斑。


    《天朝田畝製度》以解決農民土地問題為中心,它涉及到經濟、政治、軍事、文教和社會改革等多方麵的政策和措施。


    它把土地分為九等,好壞平均搭配。然後以戶為單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16歲以上分全份,15歲以下分半份。


    《天朝田畝製度》中的反封建精神,鼓舞著千百萬農民群眾,為推翻封建的土地製度而鬥爭。太平軍所到之處,出現了沒收地主、官僚的財產,焚毀田契、債券,限製地主收租的鬥爭場麵。不少地主唉聲歎氣說:豐收“於我無份”;有些地區的地主全年地租“籽粒無收”。有的地區甚至把地主的土地分掉,太平天國政權發給“田憑”。除此之外,太平天國把一些廟宇祠堂占有的土地、公田和逃亡地主的土地沒收,分給沒有土地的農民耕種。以上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農民群眾的經濟政治要求。這樣一來,減輕了農民的負擔,發揮了他們的生產積極性。有的地區出現了“穀物豐收”、“農安物阜”的繁榮景象。


    《天朝田畝製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封建落後性,這個矛盾是由農民小生產者的經濟地位決定的。太平天國領袖們繪製的平分土地和社會經濟生活的圖案,實際上是不可能實現的。他們為了適應現實的迫切需要,就不得不采取一些較為切實可行的措施。大約在《天朝田畝製度》頒布後不久,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等根據天京糧食供應緊張的情況,向洪秀全建議在安徽、江西等地“照舊交糧納稅”。這個建議,經洪秀全批準施行。實行“照舊交糧納稅”的政策,就是仿照清朝的辦法,即地主是田賦的主要交納者,征收地丁銀和糟糧。這表明太平天國承認地主占有土地,並允許地主收租。封建的生產關係和階級關係雖然受到衝擊,但並沒有改變。


    事實上,這個事情初期做固然是爆兵手段,但是後期如何操作卻是一個更大的問題。


    哪來土地分?不外乎好似不斷打迴來唄。


    尤其是每次戰爭更換朝廷,都要沒收許多前朝的土地或者無主土地。


    當初西漢政權剛剛一成立,西漢中央政府也麵臨著如何處置大量的“國有”土地的問題。


    當時的劉邦急切想實現一個和平安定和理想的國家社會,他要求解放奴婢們,給予這些昔日的奴隸們的庶民身份,也就是自由民身份。同時,他要求國家授田於所有從軍人員,甚至包括那些昔日的秦官舊兵將們,他也授田於他們,希望天下能夠人人耕作有其田。


    西漢王朝的土地製度的最大特點,是全麵的私有化土地,而所謂的所有製土地的最大特征,就是土地的自由買賣。而土地之所以能夠自由買賣,那又一定是與當時的老百姓大量的自由民的身份是直接相關的。


    這樣,就形成了西漢時期一種非常特殊的土地製度。即封建領土上的領主們把土地發包給有完全人身自由的農民耕作,農民按照一定的賦稅交納土地租子和租金給土地領主。這樣,中國的大地主,或者叫做官僚地主階層,就應運而生了。官僚地主經濟和官僚地主階層,一直在中國延續到中華民國的才結束。


    之所以重點要說西漢時期,是因為縱觀整個人類社會,會發現不同的社會最貴的資源是不一樣的,通俗的說奴隸社會最值錢的是奴隸而封建社會最值錢的是土地,到現代社會就是錢了!2000年的封建社會曆史,其實就是從最值錢的奴隸轉化到最值錢的土地上麵來這麽個過程,也就是奴隸主改行做地主的時期。(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群雄召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龍城狼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龍城狼騎並收藏三國之群雄召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