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入第五名武將,隋朝第二位皇帝隋煬帝楊廣——統率90,武力76,智力86,政治92。”


    隋煬帝楊廣,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後獨孤伽羅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


    在位期間開創科舉製度,修建隋朝大運河,營建東都、遷都洛陽,對後世頗有影響,然而頻繁的發動戰爭,如親征吐穀渾,三征高句麗,加之濫用民力,致使民變頻起。造成天下大亂,直接導致了隋朝的覆亡。


    不過要單純以文治武功來說,楊廣雖然在後期沒有轄製的情況下,難以受到控製,不自覺做出了各種急於求成的事情。但若是在大局上加以指導約束,單純要他做一個執行者,想來會好很多。


    隋朝興兵平南朝的陳,剛二十歲的楊廣是領銜的統帥,真正指揮全軍的是高熲,在前線作戰的是賀若弼和韓擒虎等名將。平陳後,進駐建康,殺掉了陳叔寶的奸佞之臣及寵妃張麗華,封存府庫,將陳叔寶及其皇後等人帶返隋京。班師後,楊廣晉封太尉。平陳之後因為隋朝政策有所偏差,江南各地叛亂。


    此後,楊廣亦屢立戰功。他奉命赴江南任揚州總管,與楊素一起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亂,楊素後封越國公。


    楊廣從並州改鎮揚州,在鎮守江南期間為穩定叛變局勢頗有成效、政績突出。同時他表現得作風簡樸、不好聲色、禮賢下士、謙恭謹慎,由此贏得了朝野讚頌和隋文帝夫婦的歡心。開皇末年,隋文帝夫婦和皇太子楊勇的矛盾爆發,楊廣趁機而入爭奪儲位,博得了文獻皇後和右仆射楊素的支持。


    最終隋文帝廢黜長子楊勇,立次子晉王楊廣為皇太子。


    楊廣即帝位後,以早年的軍旅生涯為基礎,對高句麗、吐穀渾和突厥發動了戰爭。


    文治方麵,《大業律》、隋唐大運河、科舉製度等等。


    歸根到底,其實也隻能說楊廣站在世家、皇室的身份上太不食人間煙火了,他的功業,沒有和百姓的幸福感統一起來。當然,從根本上來說,任何帝王其實都不過是利用百姓罷了。但是你這種連利用都不知道稍微有點撫慰的,也是少見。換言之,他沒有處理好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關係,反而成了罪在當代、利在千秋,這才是隋煬帝最大的問題。


    說實在的,這種事情其實也是沒辦法的事情。除了培養之外,也隻能是盡量避免讓他獨掌大權了。


    不過話說迴來,這廝還不一定會不會植入到他爺爺他們這群人身邊呢,向這些就太遠了。


    “話說迴來,康熙、於謙、楊廣這種,都是和李斯一樣,表現是不錯,可惜在某些方麵卻比較坑的貨色啊!”鮑鴻笑道,“甚至可以說是不會看人或者說不會看自己。”


    “那我就不知道了,這些可是隨機出來的,可能有這樣麵的關聯,但是聯係應該不是很大!”係統笑道。


    “切!誰信啊!”鮑鴻不屑道,這廝前麵多次在亂入選擇的時候作弄自己,鬼才信這家夥不能控製亂入名單呢!


    “前朝亂入第一名武將,西漢權臣、政治家,麒麟閣十一功臣之首霍光——統率65,武力80,智力85,政治100。”


    霍光是西漢著名將領霍去病的同父異母之弟。其父霍仲孺先在平陽侯曹壽府中為吏,與平陽侯的侍女衛少兒私通生霍去病,後歸家娶妻生霍光。至霍去病在京城任將後,方知他的生身之父為霍仲孺。漢武帝元狩四年,二十一歲的霍去病以驃騎將軍之職率兵出擊匈奴,路過河東,方與其父相認,並為其購買了大片田地房產及奴婢。當時,霍光僅十多歲。霍去病得勝還京時,遂將霍光帶至京都長安,將其安置於自己帳下,任郎官,後升為諸曹侍中,參謀軍事。兩年後,霍去病去世,霍光做了漢武帝的奉車都尉,享受光祿大夫待遇,負責保衛漢武帝的安全,所謂“出則奉車,入侍左右”。在跟隨漢武帝時期,他謹慎小心,受到漢武帝的極大信任,同時,他也從錯綜複雜的宮廷鬥爭中得到鍛煉,為他以後主持政務奠定了基礎。


    巫蠱之禍後,漢武帝立劉弗陵為儲君,並暗示霍光輔政。漢武帝臨終前任命霍光為大司馬,並將輔佐大任交給霍光。


    昭帝時期,霍光得到漢昭帝的全麵信任,因而得以獨攬大權,他采取休養生息的措施,多次大赦天下,鼓勵農業,使得漢朝國力得到一定的恢複。對外也緩和了同匈奴的關係,恢複和親政策。


    漢昭帝駕崩,因為劉弗陵沒有兒子。霍光迎立漢武帝孫昌邑王劉賀即位,但二十七日之後就以****無道的理由報請上官太後廢除了他。隨後,霍光同群臣商議後決定從民間迎接武帝曾孫劉病已繼承帝位。


    他常被人和伊尹並提,稱為伊霍,後世往往以行伊霍之事代指權臣攝政廢立皇帝。


    從上位者的角度來說,伊尹以及霍光的行為已經觸犯到了他們的忌諱,自然是極盡其能去詆毀。


    然而,從根本上來說,霍光廢掉荒淫無能的皇帝,選任雄才偉略的帝王,難道是為了私利?


    確立新主是當時安定全國的需要,然而要確立一個什麽樣的皇帝,則又是關係到漢朝能否長治久安的問題。霍光既考慮到前者,更考慮後者。所以他寧願擔負所謂擅自廢立的惡名,也不願使漢家王朝傾覆。這表明他對漢室的忠誠,也是對國家的高度負責。事實證明,霍光選擇了漢宣帝,才使得漢朝保持了興旺的局麵。漢宣帝即位後,霍光繼續輔佐朝政,直到病死。


    可以說,真的要能夠這麽做,才是最合適的托孤大臣。對於真正的英主來說,後代不肖卻又上位才是最大的問題。像霍光這樣換了一個皇帝,最終保持了漢室的延續。隻要漢室流傳下去,劉姓宗室必然能夠延綿不絕。


    而若是放任皇帝胡作非為,連宗室就不能延續,那不是直接滅絕了,孰輕孰重,豈能看不透?


    同曆史上任何有作為的政治家一樣,霍光也受到時代和曆史的局限,擺脫不了光宗耀祖思想的束縛,也擺脫不了身為將相,子弟封侯的腐朽傳統。在他在位時,他的宗族、子弟都已是高官顯貴,霍氏勢力亦已“黨親連體,根據於朝廷”,而他的宗族又多不奉公守法,為霍氏家族留下了禍根。


    新即位的漢宣帝在民間時,娶了小吏的女兒許平君,即位後,大臣們都建議立霍光的小女霍成君為皇後,宣帝下詔尋找微賤時遺失的一柄寶劍,大臣們懂得了皇上的心意,便奏請宣帝立許平君為皇後。霍光之妻霍顯,她一直想讓她的女兒成為皇後,便買通禦醫,在宣帝即位三年之後毒死了已經懷孕的許皇後。


    公元前68年,霍光去世,宣帝曾親自前住探望。大臣魏相通過許皇後的父親上了秘密奏章,指霍氏一門的驕奢放縱。霍光去世後,這種情況反而變本加厲,甚至密謀發動政變,最終在公元前65年被滅族。


    可以說,這真的是家族自己作死作出來的結果。


    不過,現在家族都沒了,說那些也都是浮雲。現在霍光出來,會不會繼續為大漢效力也是沒人知道的事情。


    另一方麵來說,霍光這個黑曆史,同樣對君主也是一個考驗,畢竟還是那句話,每個人對自己的家族後代總是有特殊的感情,坑自己孩子的事情,還是很少有人做得出來的。


    當然,那是以後的事情了,像是有些帝王,死之前先把位高權重,可能影響兒子的大臣先幹掉,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終究還是那句話,人本來就不可能抹滅私心,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為了親族。


    所以說,一般情況下,大家都不是聖人,去抓著私德的一些事情不放並沒有本質的意義,關鍵還是看他為百姓做了多少貢獻才是。


    當然,話又說迴來了,漢室本身對於這家夥態度估計也好不到哪去。尤其是漢朝本身就是禮孝治國,老祖宗被霍光廢掉,肯定是各種爭議不斷。


    “前朝亂入第二名武將,戰國時期法家重要代表人物。魏國變法者李悝——統率65,武力55,智力85,政治98。”


    李悝曾任魏文侯相,主持變法。經濟上推行“盡地力”和“善平糴”的政策,鼓勵農民精耕細作,增強產量,國家在豐年以平價購買餘糧,荒年以平價售出,以平糧價;主張同時播種多種糧食作物,以防災荒。政治上實行法治,廢除維護貴族特權的世卿世祿製度,獎勵有功國家的人,使魏國成為戰國初期強國。


    他匯集當時各國法律編成《法經》,是我國古代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法典,現已失傳。其“重農”與“法治”結合的思想對商鞅、韓非影響極大。


    李悝在魏國的變法,是中國變法之始,在中國曆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當時便對其他各國震動很大,從而引發了中國曆史上第一次轟轟烈烈的全國性變法,為奴隸製向封建製的過渡,鋪平了道路。後來著名的商鞅變法、吳起變法等,無不受到李悝變法的影響。


    他的重農理論更是對華夏數千年的曆史都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使得中原農耕製度能夠一直保持足夠高的位置,所謂士農工商,農耕、農民能夠站在百工、商人之上,沒有出現大量百姓離開土地造成難以挽迴的局麵,可以說是李悝的功勞是不可磨滅的。


    李悝是重農主義的開山祖,他為魏文侯作盡地力之教,使魏國因而富強。


    重農主義在商鞅手中達到了極致,他承繼了李悝的辦法而加以擴大,以免役的方式來獎勵耕織,並以收為官奴的方法懲罰工商和怠惰貧窮的人。


    可以說,沒有農耕製度的維持,糧食不夠多,就像遊牧民族,農耕不夠,糧食不足,為了維持生活就隻能跑去劫掠了。


    “一個權臣政治家,結果比較悲劇那種。另一個則是法家代表人物。”鮑鴻笑道,“你這個規律也是越來越不靠譜了!”


    “亂入第三名武將,周初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發的弟弟周禮儒學奠基人姬旦——統率85,武力72,智力90,政治100。”


    周公曾兩次輔佐周武王東伐紂王,並製作禮樂。因其采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為“元聖”和儒學先驅。


    周公一生的功績被《尚書·大傳》概括為:“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製禮樂,七年致政成王。”


    周公攝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麵的帶根本性典章製度,完善了宗法製度、分封製、嫡長子繼承法和井田製。周公七年歸政成王,正式確立了周王朝的嫡長子繼承製,這些製度的最大特色是以宗法血緣為紐帶,把家族和國家融合在一起,把政治和倫理融合在一起,這一製度的形成對中國封建社會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為周族八百年的統治奠定了基礎。


    不得不說,作為皇室宗親,幹政起來就沒那麽大的壓力了。就像當初有人質問曹老板,究竟是要做周公呢還是要做霍光,可見在大多數人看來,這兩者之間是有本質的區別的。


    “我去!你的魔爪終於伸到西周了!”鮑鴻聞言,大吃一驚。


    周公這個耳熟能詳的人物鮑鴻不說非常了解,基本的信息還是一清二楚的。關鍵不在於他的能力什麽的,而是在於他所處的時代。


    按照係統先前的說法,對於****時期是完全不引用的。至於西周時期,至少目前為止也是完全沒有任何一個爆表出現過。但是這一次,係統出現了周公,那麽無疑是把時代從東周的春秋戰國延伸到了商周交替時期。


    要知道,這樣一來的話,別的不說,資料庫裏麵的東西可就又多了不少。更關鍵的是,究竟這個人物資料庫裏麵的人物是哪些,純粹的正史人物,或者說涉及到各種演義野史之類。


    當然,就算是不計算演義人物,各種史書記載的家夥湊在一起也夠重量級的。(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群雄召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龍城狼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龍城狼騎並收藏三國之群雄召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