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願意合作勉強算是預料之中的話,那田乞的選擇無疑就有點令人意外了。
不過正如田乞所說,如今的潁川陳家情況不差,而青州的黃巾總帥田氏稱之為諸侯國也不為過,這樣的情況下,他去不去意義並不是很大,那還不如留在別的地方,算是保險呢。
雖然目前來看,鮑鴻並不是非常值得投資。問題是前麵晏子也說了,你丫的要是敢拍拍屁股就走,直接去投靠別人,那還不如果斷幹掉你算了。
所以說,田乞也隻能捏著鼻子認了。
再加上荀汪等人見識不凡,李左車等人言談之中展現出來的智慧也是令他吃驚,這個投資倒也不算是非常勉強。
古冶子瞪大了眼睛,對於家主的決定完全不能理解。不過他也不是真的無腦,不知道輕重。原本關係不明那還無所謂,現在自然不能再那麽無禮衝動了,就算是有話說,那也要私底下再去詢問田乞。
“有兩位相助,末將感激不盡!”鮑鴻笑道,“乘著我現在氣運昌榮的時候,還有一件事情我再做一次!”
說著,鮑鴻來到荀汪等人麵前,躬身行禮:“還請誌才、公達兩位先生入士助我!”
先前鮑鴻就曾招攬過戲誌才和荀攸,不過兩人並沒有給答複。一路上鮑鴻勢力不斷壯大,兩人的態度也在慢慢軟化,經常會幫著做一些小事情,即便如此,麵對鮑鴻各種招募的暗示,兩人都沒有主動表態。
至於李左車這廝,雖然一直跟著廝混,但是對於鮑鴻的數次招攬卻都明確拒絕,也不知道打的什麽主意。
如今,一則即將抵達潁川,二則恰好是招募了晏子和田乞兩個前朝名人。尤其是晏子,那可是列為諸子之一的一個人物。對於他們這種讀書人的影響力,就好比是武林人士看到綠林總瓢把子投靠一樣,那是蜂擁前往投效啊!
“願為將軍效力,查漏補缺。出謀劃策!”
果不其然,根本沒有考慮,無論是戲誌才還是荀攸都沒有絲毫猶豫就做出了決斷。
兩人本來就已經有了這方麵的意向,不然也不會平日裏就幫著鮑鴻處理一些事情。
如今鮑鴻乘著這個機會開口招募,當著荀汪、司馬徽乃至是晏嬰。田乞的麵前,在他們看來,這絕對是看得起他們呀!完全是把他們和前麵招募的兩個放在同等高度的意思啊。
那還有什麽好猶豫的?
“好!有兩位相助,那真可謂是如虎添翼了!”鮑鴻笑著扶起兩人。
“我說鮑將軍,你怎麽就開口招攬他們兩個?莫非學生不值得你開口嗎?”
司馬徽微微一笑,開口打趣道。
“不要說你了,老頭子站在這裏他都當沒看到,就隻招攬那兩個小的!”荀汪聞言,也是笑著說道。
“您二位可別逗我了!”鮑鴻笑道,“您老要有這個意思。在下立馬焚香齋戒三日,掃榻以待,恭候大駕如何?”
“別了!”司馬徽聞言,慌忙擺手,“晏子先生、田老先生將軍你也就是這麽招募的,你要真的如此大禮來找我那可就鬧大了。我要不答應,那天下人還不罵死我?學生有什麽資格要比這兩位還高的規格來招攬?要答應了,那也是一樣,難道學生還能比那兩位更出色?”
就連荀汪也是苦笑以對。即便是他身份已經不低了,可也不敢說要和晏子比較啊。人家都沒那麽高的規則。你敢要?
“水鏡先生客氣了!”晏嬰笑道,“咱們雖然要尊重古人,卻也無需刻意抬高古人。大家都是一樣的,誰也不會比誰超出多少。”
“再加上經過數百年的積累。其實我們才是落後的家夥。需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晏嬰繼續說道,“所以說,鮑將軍認為先生要更勝我等一籌那也沒錯!”
“晏子先生此言可是要捧殺學生了!”司馬徽連道不敢。
眾人又是一陣交流,因為已經‘合作’的關係,眾人交談起來更是少了幾分疏離防備,更是融洽的很。
眾人這一番長談。從大軍到大局,從個人到天地,從當今到遠古,可謂是天馬行空,漫無邊際。
鮑鴻雖然引經據典相對要遜色一點,但是引用一些科學的、新奇的知識進來,也是相談甚歡。
直到薛禮領著沙盤推演結束的眾將返迴,眾人這才結束了對話。
至於沙盤推演的結果,自然不會有太大的意外。狄青、裴行儉、曹彬乃至是楊林、楊忠等人的表現都可謂是非常出色。在這方麵,史文恭最為薄弱,夏書湮和裴元慶則隻能說是中等水平。
其實結果和本身的統率屬性並沒有什麽出入,也是預料之中的事情。
不過接下來人事調整,則需要鮑鴻好好費心了。
武將的事情比較麻煩,就先對文官做出安排,安排好了文職,也正好有了討論的對象。
內政方麵,晏嬰、田乞負責全軍政務,作為當前三大長史的頂頭上司,指導他們工作。
畢竟三大長史先前不過是義軍,格局、經驗相對都有所欠缺。沒有條件的話,靠自己慢慢摸索,憑他們的能力也不會有什麽問題,但是有這種經驗老到,處理過一國內政的人指導,那自然是再好不過。
當然也不是絕對上下級的關係,畢竟兩人和當今時代有斷層,很多東西也需要有一個上手的過程。
至於戲誌才和荀攸,定位上自然是謀士幕僚了。
這一點,荀汪、司馬徽也是直言不諱。表明他們的能力偏向於出謀劃策。
而鮑鴻對他們的認知也是如此。
沒辦法,誰讓荀家還有一個荀彧,曹魏的內政基本上就是他最出名,其他人實在是沒什麽表現的機會。
軍師有戲誌才和荀攸,再加上原本的淩敬和那個兼職打醬油,口口聲聲說會給鮑鴻查漏補缺的李左車,四大謀士,這個陣容也不錯了。
值得一提的是,魯肅被鮑鴻安排到晏子那去學習了。
魯肅這家夥成長性還是非常高的,尤其是他的政略和謀略都非常出色,甚至是統兵都能上手,培養起來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而晏嬰都能力自然不用多說,除了統兵方麵不能給魯肅太多的指導之外,謀略、政略方麵指導魯肅還是沒什麽問題的。雖然晏嬰最聞名的是人際處理、外交辭令,但其治國之道卻也備受推崇,司馬遷就將其比為管仲。孔子曾讚曰:“救民百姓而不誇,行補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未完待續。)
不過正如田乞所說,如今的潁川陳家情況不差,而青州的黃巾總帥田氏稱之為諸侯國也不為過,這樣的情況下,他去不去意義並不是很大,那還不如留在別的地方,算是保險呢。
雖然目前來看,鮑鴻並不是非常值得投資。問題是前麵晏子也說了,你丫的要是敢拍拍屁股就走,直接去投靠別人,那還不如果斷幹掉你算了。
所以說,田乞也隻能捏著鼻子認了。
再加上荀汪等人見識不凡,李左車等人言談之中展現出來的智慧也是令他吃驚,這個投資倒也不算是非常勉強。
古冶子瞪大了眼睛,對於家主的決定完全不能理解。不過他也不是真的無腦,不知道輕重。原本關係不明那還無所謂,現在自然不能再那麽無禮衝動了,就算是有話說,那也要私底下再去詢問田乞。
“有兩位相助,末將感激不盡!”鮑鴻笑道,“乘著我現在氣運昌榮的時候,還有一件事情我再做一次!”
說著,鮑鴻來到荀汪等人麵前,躬身行禮:“還請誌才、公達兩位先生入士助我!”
先前鮑鴻就曾招攬過戲誌才和荀攸,不過兩人並沒有給答複。一路上鮑鴻勢力不斷壯大,兩人的態度也在慢慢軟化,經常會幫著做一些小事情,即便如此,麵對鮑鴻各種招募的暗示,兩人都沒有主動表態。
至於李左車這廝,雖然一直跟著廝混,但是對於鮑鴻的數次招攬卻都明確拒絕,也不知道打的什麽主意。
如今,一則即將抵達潁川,二則恰好是招募了晏子和田乞兩個前朝名人。尤其是晏子,那可是列為諸子之一的一個人物。對於他們這種讀書人的影響力,就好比是武林人士看到綠林總瓢把子投靠一樣,那是蜂擁前往投效啊!
“願為將軍效力,查漏補缺。出謀劃策!”
果不其然,根本沒有考慮,無論是戲誌才還是荀攸都沒有絲毫猶豫就做出了決斷。
兩人本來就已經有了這方麵的意向,不然也不會平日裏就幫著鮑鴻處理一些事情。
如今鮑鴻乘著這個機會開口招募,當著荀汪、司馬徽乃至是晏嬰。田乞的麵前,在他們看來,這絕對是看得起他們呀!完全是把他們和前麵招募的兩個放在同等高度的意思啊。
那還有什麽好猶豫的?
“好!有兩位相助,那真可謂是如虎添翼了!”鮑鴻笑著扶起兩人。
“我說鮑將軍,你怎麽就開口招攬他們兩個?莫非學生不值得你開口嗎?”
司馬徽微微一笑,開口打趣道。
“不要說你了,老頭子站在這裏他都當沒看到,就隻招攬那兩個小的!”荀汪聞言,也是笑著說道。
“您二位可別逗我了!”鮑鴻笑道,“您老要有這個意思。在下立馬焚香齋戒三日,掃榻以待,恭候大駕如何?”
“別了!”司馬徽聞言,慌忙擺手,“晏子先生、田老先生將軍你也就是這麽招募的,你要真的如此大禮來找我那可就鬧大了。我要不答應,那天下人還不罵死我?學生有什麽資格要比這兩位還高的規格來招攬?要答應了,那也是一樣,難道學生還能比那兩位更出色?”
就連荀汪也是苦笑以對。即便是他身份已經不低了,可也不敢說要和晏子比較啊。人家都沒那麽高的規則。你敢要?
“水鏡先生客氣了!”晏嬰笑道,“咱們雖然要尊重古人,卻也無需刻意抬高古人。大家都是一樣的,誰也不會比誰超出多少。”
“再加上經過數百年的積累。其實我們才是落後的家夥。需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晏嬰繼續說道,“所以說,鮑將軍認為先生要更勝我等一籌那也沒錯!”
“晏子先生此言可是要捧殺學生了!”司馬徽連道不敢。
眾人又是一陣交流,因為已經‘合作’的關係,眾人交談起來更是少了幾分疏離防備,更是融洽的很。
眾人這一番長談。從大軍到大局,從個人到天地,從當今到遠古,可謂是天馬行空,漫無邊際。
鮑鴻雖然引經據典相對要遜色一點,但是引用一些科學的、新奇的知識進來,也是相談甚歡。
直到薛禮領著沙盤推演結束的眾將返迴,眾人這才結束了對話。
至於沙盤推演的結果,自然不會有太大的意外。狄青、裴行儉、曹彬乃至是楊林、楊忠等人的表現都可謂是非常出色。在這方麵,史文恭最為薄弱,夏書湮和裴元慶則隻能說是中等水平。
其實結果和本身的統率屬性並沒有什麽出入,也是預料之中的事情。
不過接下來人事調整,則需要鮑鴻好好費心了。
武將的事情比較麻煩,就先對文官做出安排,安排好了文職,也正好有了討論的對象。
內政方麵,晏嬰、田乞負責全軍政務,作為當前三大長史的頂頭上司,指導他們工作。
畢竟三大長史先前不過是義軍,格局、經驗相對都有所欠缺。沒有條件的話,靠自己慢慢摸索,憑他們的能力也不會有什麽問題,但是有這種經驗老到,處理過一國內政的人指導,那自然是再好不過。
當然也不是絕對上下級的關係,畢竟兩人和當今時代有斷層,很多東西也需要有一個上手的過程。
至於戲誌才和荀攸,定位上自然是謀士幕僚了。
這一點,荀汪、司馬徽也是直言不諱。表明他們的能力偏向於出謀劃策。
而鮑鴻對他們的認知也是如此。
沒辦法,誰讓荀家還有一個荀彧,曹魏的內政基本上就是他最出名,其他人實在是沒什麽表現的機會。
軍師有戲誌才和荀攸,再加上原本的淩敬和那個兼職打醬油,口口聲聲說會給鮑鴻查漏補缺的李左車,四大謀士,這個陣容也不錯了。
值得一提的是,魯肅被鮑鴻安排到晏子那去學習了。
魯肅這家夥成長性還是非常高的,尤其是他的政略和謀略都非常出色,甚至是統兵都能上手,培養起來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而晏嬰都能力自然不用多說,除了統兵方麵不能給魯肅太多的指導之外,謀略、政略方麵指導魯肅還是沒什麽問題的。雖然晏嬰最聞名的是人際處理、外交辭令,但其治國之道卻也備受推崇,司馬遷就將其比為管仲。孔子曾讚曰:“救民百姓而不誇,行補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