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黃巾士卒經過張楚王陳勝麾下眾將的操練,本質上已經摒棄了很多農民起義軍的陋習,尤其是宗教信仰方麵的一些思想問題,也都被眾將糾正過來了。
畢竟靠信仰教義初期發展雖然迅猛,但是若不能扭轉過來,後期治理會非常困難。最成功的案例要數朱元璋,上位後更是瘋狂征剿宗教。
當然,放緩發展速度,發展與治理齊頭並進的就是現在窩在漢中的,正統道教嫡傳張魯,因為發展的太慢,結果被輕易吞並了。
既然沒有教義的束縛,那就不需要宋獻策、公孫勝上去忽悠了,黃巾將領上去動之以情,宗澤、李鴻章等曉之以理,讓士卒歸降倒是比較簡單的事情。
反倒是那幾個將校,同樣還是麵臨那個老問題——是否繼承功勳爵位。
爵位最高的要數張耳,貨真價實的趙王,而且生前並沒有被劉邦剝奪。
漢高祖五年,也就是這個時候,劉邦與諸侯王的鬥爭拉開序幕。而繼承趙王職位的張敖娶高祖長女魯元公主。數年後,劉邦經過趙地,張敖最為女婿,禮節上麵非常到位。可是趙相貫高等刺殺劉邦,事後自然順理成章的被剝奪王位,貶為宣平侯。
不過,這畢竟是張耳他兒子的事情了,怪不到他的頭上,所以按照聖旨的意思的話,他那就是直接獲得趙王的爵位。按照這個邏輯來說,直接受封趙地都是理所應當的事情。當然,前提是現在占據趙地的人會搭理他。
除了張耳之外,其他人倒是沒太大爭議,陳餘死的早,壓根沒受到劉邦封賞,至於貢獻,那也寥寥無幾,而且他還是攻打投漢的張耳,被張耳、韓信打敗。
至於李左車,後來劉邦為了遏製韓信,把李左車調到太子劉盈身邊,讓他輔佐太子。李左車便在滎陽城外的山上教劉盈操練兵馬,這座山被命名為廣武山。韓信被殺後,李左車辭官隱居,扶危濟困,廣施恩德。
雖然說廣武君的封號一直保留,但是他死前就辭官歸隱,漢帝自然能有話說,以他的智力,哪會再迴去受人所製?
值得一說的是,陳餘是被劉表軍所獲,按照劉表的意思,準備讓他負責去交州開荒。至於交州本地的人,那就要看他們還承不承認自己漢臣的身份了。
鮑鴻對此也不知道怎麽說好,陳餘這個人能力還是有的,但是在道義方麵感覺不咋的。見死不救、兄弟反目,因封賞不高而造反,讓他去交州開荒,實在不是什麽好想法。
當然,這畢竟是一家之言,而且有些東西,劉表也不應該看不透。
還需要提及的就是此戰的另一個俘虜,呂青。
呂青乃是前麵被俘虜的‘蒼頭軍’主帥呂臣之父,當初楚懷王為義軍共主,封呂青為楚令尹,後項羽仍沿用之。
後楚漢戰罷,漢王見項王已死,心患已除,遂引兵進入彭城,漢王安撫降官,項佗、呂青等人,皆官居舊職。
公元前191年,呂臣繼承呂青新陽侯的爵位,也就是說,在此之前呂青的爵位就是新陽侯。
當然,說這些也沒什麽用,既然兒子選擇了服從鮑鴻的安排,前往涼州參與討伐羌胡的戰鬥,那他自然也不會自己跑去漢庭繼承爵位。
一圈算下來,其他人也不需要鮑鴻派人勸說,也就李左車而已。
雖然說李左車的官爵存在被攻訐的可能,但這個可能並不是很大,畢竟他的功績擺在那裏,不好好待他,讓英布等人死心塌地和漢朝做對嗎?
事實上,李左車自己倒是看得開,畢竟漢帝劉宏較之於劉邦要差很多,尤其是朝堂上宦官亂政,李左車可沒有去撥亂反正的想法。
不過,李左車卻對鮑鴻很好奇,表示要在鮑鴻軍中留著。對此鮑鴻也不知道該說什麽,愛留下就留下唄。用他的話說,隻要他不執行針對黃巾的策略就沒什麽。
還有則是燕王韓廣一群人,韓廣是項羽分封的諸侯王,被臧荼所殺,臧荼則是在劉邦清理諸侯王的時候,較早就清理的一個。
當年項羽分封天下時,不放心燕國,借口韓廣手下大將臧荼功勞大,立臧荼為燕王,把韓廣遷為遼東王,以無終為都。韓廣對此不服,不肯搬遷,結果於同年被臧荼擊敗及殺害,燕及遼東兩地皆為臧荼所有。
至於臧荼,那就是前麵多了好多次的李左車的戰績。
韓信破趙國陳餘。聽從廣武君李左車的進言,派使者送信給燕王,燕王臧荼歸順韓信,投降劉邦。
劉邦打敗項羽,臧荼和楚王韓信、韓王信、淮南王(原為九江王)英布、梁王彭越、長沙王(原為衡山王)吳芮、趙王張耳共同尊奉漢王劉邦為皇帝。
因劉邦大肆捕殺項羽舊部,令臧荼非常恐懼,於是反漢,高祖劉邦親自征伐,臧荼被斬殺。高祖改命盧綰為燕王。
臧荼育有一子臧衍,父親被平定後逃往匈奴。
這幾個同樣是被劉表俘虜的將領,和陳餘相同的是,也沒有什麽立場去漢庭效力,安排上就隻能是和陳餘一樣去交州開荒了。
畢竟靠信仰教義初期發展雖然迅猛,但是若不能扭轉過來,後期治理會非常困難。最成功的案例要數朱元璋,上位後更是瘋狂征剿宗教。
當然,放緩發展速度,發展與治理齊頭並進的就是現在窩在漢中的,正統道教嫡傳張魯,因為發展的太慢,結果被輕易吞並了。
既然沒有教義的束縛,那就不需要宋獻策、公孫勝上去忽悠了,黃巾將領上去動之以情,宗澤、李鴻章等曉之以理,讓士卒歸降倒是比較簡單的事情。
反倒是那幾個將校,同樣還是麵臨那個老問題——是否繼承功勳爵位。
爵位最高的要數張耳,貨真價實的趙王,而且生前並沒有被劉邦剝奪。
漢高祖五年,也就是這個時候,劉邦與諸侯王的鬥爭拉開序幕。而繼承趙王職位的張敖娶高祖長女魯元公主。數年後,劉邦經過趙地,張敖最為女婿,禮節上麵非常到位。可是趙相貫高等刺殺劉邦,事後自然順理成章的被剝奪王位,貶為宣平侯。
不過,這畢竟是張耳他兒子的事情了,怪不到他的頭上,所以按照聖旨的意思的話,他那就是直接獲得趙王的爵位。按照這個邏輯來說,直接受封趙地都是理所應當的事情。當然,前提是現在占據趙地的人會搭理他。
除了張耳之外,其他人倒是沒太大爭議,陳餘死的早,壓根沒受到劉邦封賞,至於貢獻,那也寥寥無幾,而且他還是攻打投漢的張耳,被張耳、韓信打敗。
至於李左車,後來劉邦為了遏製韓信,把李左車調到太子劉盈身邊,讓他輔佐太子。李左車便在滎陽城外的山上教劉盈操練兵馬,這座山被命名為廣武山。韓信被殺後,李左車辭官隱居,扶危濟困,廣施恩德。
雖然說廣武君的封號一直保留,但是他死前就辭官歸隱,漢帝自然能有話說,以他的智力,哪會再迴去受人所製?
值得一說的是,陳餘是被劉表軍所獲,按照劉表的意思,準備讓他負責去交州開荒。至於交州本地的人,那就要看他們還承不承認自己漢臣的身份了。
鮑鴻對此也不知道怎麽說好,陳餘這個人能力還是有的,但是在道義方麵感覺不咋的。見死不救、兄弟反目,因封賞不高而造反,讓他去交州開荒,實在不是什麽好想法。
當然,這畢竟是一家之言,而且有些東西,劉表也不應該看不透。
還需要提及的就是此戰的另一個俘虜,呂青。
呂青乃是前麵被俘虜的‘蒼頭軍’主帥呂臣之父,當初楚懷王為義軍共主,封呂青為楚令尹,後項羽仍沿用之。
後楚漢戰罷,漢王見項王已死,心患已除,遂引兵進入彭城,漢王安撫降官,項佗、呂青等人,皆官居舊職。
公元前191年,呂臣繼承呂青新陽侯的爵位,也就是說,在此之前呂青的爵位就是新陽侯。
當然,說這些也沒什麽用,既然兒子選擇了服從鮑鴻的安排,前往涼州參與討伐羌胡的戰鬥,那他自然也不會自己跑去漢庭繼承爵位。
一圈算下來,其他人也不需要鮑鴻派人勸說,也就李左車而已。
雖然說李左車的官爵存在被攻訐的可能,但這個可能並不是很大,畢竟他的功績擺在那裏,不好好待他,讓英布等人死心塌地和漢朝做對嗎?
事實上,李左車自己倒是看得開,畢竟漢帝劉宏較之於劉邦要差很多,尤其是朝堂上宦官亂政,李左車可沒有去撥亂反正的想法。
不過,李左車卻對鮑鴻很好奇,表示要在鮑鴻軍中留著。對此鮑鴻也不知道該說什麽,愛留下就留下唄。用他的話說,隻要他不執行針對黃巾的策略就沒什麽。
還有則是燕王韓廣一群人,韓廣是項羽分封的諸侯王,被臧荼所殺,臧荼則是在劉邦清理諸侯王的時候,較早就清理的一個。
當年項羽分封天下時,不放心燕國,借口韓廣手下大將臧荼功勞大,立臧荼為燕王,把韓廣遷為遼東王,以無終為都。韓廣對此不服,不肯搬遷,結果於同年被臧荼擊敗及殺害,燕及遼東兩地皆為臧荼所有。
至於臧荼,那就是前麵多了好多次的李左車的戰績。
韓信破趙國陳餘。聽從廣武君李左車的進言,派使者送信給燕王,燕王臧荼歸順韓信,投降劉邦。
劉邦打敗項羽,臧荼和楚王韓信、韓王信、淮南王(原為九江王)英布、梁王彭越、長沙王(原為衡山王)吳芮、趙王張耳共同尊奉漢王劉邦為皇帝。
因劉邦大肆捕殺項羽舊部,令臧荼非常恐懼,於是反漢,高祖劉邦親自征伐,臧荼被斬殺。高祖改命盧綰為燕王。
臧荼育有一子臧衍,父親被平定後逃往匈奴。
這幾個同樣是被劉表俘虜的將領,和陳餘相同的是,也沒有什麽立場去漢庭效力,安排上就隻能是和陳餘一樣去交州開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