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看著趙有財離去的背影,劉成一屁股坐迴椅子上,冷笑道:“要是按照你的法子,老子在過往商旅的名聲還不臭翻天了,到時候人家不從這條路走,我找哪個收稅去?”突然,劉成一個激靈從椅子上跳了起來,叫了一個親兵進來:“你跟在剛才進來那個人後麵,看看他都幹了什麽,到了晚上迴來告訴我,明白了嗎?”


    “是,大人!”


    兩天之後,趙有財得意洋洋的迴到劉成的住處,在他有三四十個衣衫襤褸,神色麻木的漢子,都用麻繩捆住了雙手,穿成了一大串,就好像一支巨大的蜈蚣。這些人在地上或坐或躺,如泥雕木塑一般,半天眼睛也不動一下,看上去滲人的很。


    “什麽,這些都是造船工匠?”劉成看著麵前這些臉色灰敗,身材幹瘦的人們,與路旁的餓殍也就差相仿佛了,莫不是趙有財隨便找了群饑民騙自己的?


    “沒錯,大人!“趙有財從懷中翻出一張蓋滿了手印的契約雙手呈了上來:“這些都是附近幾個船廠的工匠,那幾個年紀大的都是老把式,這百八十裏的船都是他們造出來的,俺都打聽清楚了,絕對錯不了!這是他們的賣身契約,以後他們就是大人您的人了。”


    “我怎麽看他們都像是饑民,哪裏像是船工?”


    趙有財笑了起來:“大人,從崇禎二年算起,這邊流賊和官兵都來迴打過幾次了,地都鏟平了,大夥兒吃飯都來不及,誰還有餘錢造船呀!河邊幾個船廠都關門大半年了,他們都是些手停口停的手藝人,能活到現在就不錯了。您別看他們這幅模樣,隻要吃上兩頓飽飯,立馬就能幹活!“說到這裏,趙有財走到為首的一人身旁。踢了一腳喝道:”大人問你話呢?你能造船不?“


    “能,快蟹、漕船、沙船、尖底船我都能造,便是八百料的大船隻要工具、材料湊手,我也能造出來!“那個工匠有氣無力的答道。


    劉成看這些工匠這幅模樣,也不禁有點心酸,趕忙下令道:“罷了,把繩子都解開,來人。弄兩大桶粥來,煮得稠點!”


    聽到有粥吃,地上的那些人們的神情總算是有了點變化,有些人掙紮的起身想要磕頭謝恩,但已經饑餓已久的他們往往是摔倒在地,劉成看到這幅樣子,心中也不禁酸楚的很。過了約莫小半個時辰,幾個親兵便抬了粥上來,劉成吩咐給工匠們發粥,但每人隻能吃一碗。免得餓的太狠了,一下子吃的太兇,反而撐死了。一時間院子裏滿是唿啦唿啦吃粥的聲音。劉成看了看吃粥的工匠,突然覺得有些不對,向趙有財問道:“咦!怎麽這些人裏都是男人,女人、孩子、老人一個都沒有?”


    趙有財賠笑道:“大人您不是隻要工匠嗎?女人、孩子、老人又幹不了活,隻多張吃飯的嘴,小人便隻買了男人來!“


    “你——“劉成險些被趙有財氣了個半死,但又偏偏發作不得,畢竟對方可是一門心思替自己省錢的。他強壓下胸中的怒氣:“女人、孩子、老人不在身邊,工匠們又怎麽能安心幹活?他們是人,不是牲口,你便是養頭拉磨的驢子也得弄頭母驢給他配種吧?快去把他們的家人都接來。若是銀錢不夠我這裏有!”


    “用不著,用不著!“趙有財被劉成這一番話說的有些尷尬,趕忙笑道:”女人、孩子又能用的了幾個錢?是小人疏忽了,小人立刻就去辦!“說罷他朝劉成做了個長揖,飛快的向門外跑去。


    此時工匠們肚子裏都已經有了點吃食,臉上也多了幾分生氣。不像是剛剛來的時候那副活死人的樣子。聽到劉成說要將他們的家人也接來,不少人臉上都露出感動的神色,那個為首的匠人跪在地上磕了兩個頭:“大人菩薩心腸,定然富貴榮華嗎,公侯萬代!“


    “罷了!“劉成歎了口氣:”都起來吧,你們本就餓虛了身子,若是在弄出什麽病症了豈不是更糟?你們先將養幾天吧,在我這裏隻要好生做事情,安穩飯總是有口吃的。“


    五天後,蒲津渡。


    “大人,這裏應該就是唐開元年間浮橋的遺址了!“滿身塵土的杜固指著河堤下的沙土中露出來的兩尊鐵牛道:“聽縣裏的師爺說,兩岸應該各有四尊鐵牛,四尊鐵人,應該是被衝到下遊去了,末將已經下令手下軍士加緊找尋了。”


    “好!”劉成點了點頭:“找到鐵牛的將士每人賞銀二兩、呢絨五匹!”


    “謝大人恩賞!”杜固趕忙躬身下拜。劉成跳下河堤,走到那兩尊鐵牛旁,隻見那兩尊鐵牛僅僅露出泥土的部分就有一米高有餘,從頭到尾足有三米多,雄健壯碩,栩栩如生,牛尾部有一根橫軸應該是當時用來係鐵鏈繩索用的。劉成猛推了一把那鐵牛,隻覺得如同在推一座小山一般,紋絲不動,不由得暗自咂舌,這黃河水流的力量果然不同凡響,竟然能夠將這至少有數十噸重的鐵牛推的不見蹤影,


    “慕堯!若是鐵牛都找到了,打製浮橋所需的鐵鏈你要長時間?“劉成向跟在身後的湯慕堯問道。


    湯慕堯粗略的估計了一下自己手頭的人手和工作量,小心答道:“稟告大人,兩邊河岸相距足有一裏多,若是把手上其他活計都停下來的話,按照四條鐵鏈計算,至少要一個月時間。“


    劉成點了點頭,湯慕堯的答案在他的意料之中:“嗯,你先迴去準備鐵料、石炭、木炭,等我下令就開工!”


    “是,大人!”


    “劉師傅,這幾天過的可好?“劉成突然轉過身,向旁邊的一人笑道。


    “好,好,每天都能飯,還發了衣服穿,請大夫來給老人孩子看病,大人您真是活菩薩呀!“這個劉成口中的“劉師傅”便是幾天前那群餓的半死的船匠中為首的那個,也許是吃了幾天飽飯的緣故,他的臉色比那天好看了不少。隻見其生的骨架粗大,手長腳大,看上去竟然比身高178厘米的劉成還高出大半個頭來,隻是平日裏總是佝僂著背。無論見到誰臉上都露出討好的笑容來。此時的他身上穿了件不合身的胖襖(明朝士兵常穿的服裝),手足都露出大半截來,看上去頗有些滑稽。隻見其有些扭捏的笑道:“大人,俺一個手藝人,哪裏當得起大人您說師傅兩個字。折壽了,折壽了。”


    “手藝人怎麽了!“劉成笑了起來:”不怕你笑話,我從軍之前也是個手藝人,隻是不是造船的,是蓋房子的。“


    “那敢情好!”劉師傅笑道:“不過看您這長相,方麵大耳,倒像是個當官的!”


    劉成見那劉師傅此時不再像剛才那麽緊張,便又詢問了幾句他的生平家世,才知道他姓劉名祖德,本是陝西藍田人。因為家中人多地少,十三四歲便跟著長輩出來做活計尋口飯吃,在當地的幾個船廠都做過,木工、放線、麻作、石灰作、鐵作都做的不錯,太平時日也能混個肚圓,可自從崇禎二年之後,船廠的生意就一日不如一日,去年一股杆子把東家一起綁了去,那東家傾家蕩產才換了條性命迴來,迴來後二話不說立馬就關門走人。其他幾家船廠也是如此。他們這些手藝人都是做一天吃一天的,手裏也沒有積蓄,若非劉成收容,隻怕也就是這幾天的事情了。


    “那你為何不去其他地方呢?比如河南或者山西。有手藝混口飯吃總不難吧?”


    “哎,大人您是不知道咱們手藝人的難處呀!”說到這裏,劉祖德也已經動了感情,抹了抹眼角歎道:“眼下裏到處路上都不太平,咱們拖家帶口的又沒有路引,隨便路上哪個人看咱們不順眼就能用繩子一捆拿去送官。二話不說就是幾十大板下去,沒有銀子便丟進牢房裏等死。人離鄉賤呀!不是活不下去,誰肯丟下祖宗墳墓去其他地方呀!”


    麵對劉祖德的傾訴,劉成沒有迴答隻是默默的點了點頭,對於絕大部分明末的陝西農民來說其實不存在什麽正確的選擇——留在家裏是死、出門逃荒是死、造反是死、不造反還是死。生活對於這些勤勞樸實的人們是如此的殘酷,雖然劉成的心腸早已被這個嚴酷的時代錘煉的與鐵石一般,此時心中也不禁感覺到一陣陣酸楚。


    “幸好祖宗保佑,總算是遇到了您!”劉祖德笑了起來:“給飯吃,給衣穿,還把老人孩子都找迴來了,咱們這些受苦人雖然沒不識字,但也是有人心的,幹活不賣力氣的,就算您容他,下了地裏祖宗也容不得他!”


    “那就好,在我這裏隻要肯幹活,就不用擔心挨餓!“劉成笑道:”雖然你們簽的的是賣身契,但也不是死契,隻要你們幹滿七年,本官就還你們自由之身!“


    “那敢情好!“劉祖德笑了起來,旋即他收起笑容,害怕劉成以為他們有想要逃走的意思:“其實給大人這麽善心的東家幹一輩子活也沒啥不好,起碼不用再被大戶、士紳們欺壓,也用不著服勞役了。隻是小子們還小,總想著過上獨門立戶的日子,不知道世事艱難,還請大人見諒!”


    “這有什麽好見諒的!”劉成笑了起來:“隻要是人,又有哪個願意屈身給別人做奴才的?年輕人有誌氣是好事情!其實我這麽做也不全是為了心善,人要是做了奴才,就算是一等一的英雄好漢也,一身本事也去了七八成了,與那尋常的庸人沒啥區別!要來又有何用?”


    “大人說的是!”劉祖德聽了劉成一席話,茅塞頓開:“俺小時候有個堂兄弟,本是個出挑的好漢子,可家裏窮沒有法子去給吳舉人家當了家奴,三年下來就完全變了一個人,簡直都認不出來了。”


    劉成與劉祖德兩人正說的入巷,站在大堤上的敏敏卻已經耐不住性子,嬌嗔道:“劉成,你與那船匠說完了沒有,若是沒有其他事情就趕快迴府,替我看看昨日的作業有沒有差錯!“


    “就快完了,就快完了!“劉成趕忙笑道:”我與船匠有些事情,要不你先迴去等等,我這邊事情一完就馬上迴去。“


    “哼!你是不是暗中有什麽打算?”敏敏冷笑了一聲,猛的一夾馬肚子從一丈多高的河堤上衝了下來,繞著劉成與劉祖德轉了兩圈,突然虛劈了一下馬鞭:“你休想撇開我,你去哪兒我也去哪兒!”


    “好,好,我去哪兒你就去哪兒!”劉成不由得苦笑了起來,敏感的他已經注意到堤壩上的親兵們臉上都露出了奇怪的笑容,但對於這個美麗而又任性的蒙古少女他也沒有什麽辦法。他轉過頭對劉祖德道:“若是讓你開始造船,你需要什麽東西?“


    “稟告大人,若隻是為了浮橋,那就非常簡單了!“劉祖德轉過身指了指鐵牛旁邊的一大片河灘地:”在這兒搭個幾個茅棚存放工具和材料,再搭兩個灶台燒水吃飯就行了。“


    “這麽容易?“劉成聞言一愣:”不用修船塢嗎?“


    “若隻是為了造浮橋,做幾十個木格就好了,哪裏需要船塢!“劉祖德笑著解釋了起來,原來在當時黃河兩岸人民有一種特殊的渡河工具——木罌,即用幾十個口小底大的陶罐放置在木格之中,用繩索固定,在將陶罐口封閉嚴實。相比起普通的木筏,木罌的浮力要大得多,而且無需粗大的木材。傳說中楚漢戰爭時期,韓信想要攻打位於河東的魏王豹,魏王豹以重兵扼守蒲津渡口,並將船隻全部都集中到對岸去。韓信得知後就在蒲津渡的陝西一側虛張聲勢,同時領重兵從上遊夏陽用木罌渡過黃河,攻破了安邑,大破魏軍。木罌雖然在操縱性、航速、抗風浪方麵都不如船隻,但作為浮橋的底座卻很合適,成本低廉、浮力大,不容易被破壞,即使有幾個陶罐損壞了也很容易更替。(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1630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克裏斯韋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克裏斯韋伯並收藏大明1630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