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曹化淳稍一沉吟,最後還是決定不要參合到這件事情去,他實在太清楚眼前這個年輕人的多疑和急躁了,自己雖然是司禮監的掌印太監,號稱內相,但歸根結底隻是天子的家奴,如果說錯了話,將來天子遷怒於自己,是絕不會有人替自己說一句好話的,自己的命運絕不會比剛才那個被抬出去的小太監強到哪裏去。


    “皇爺,此乃朝廷大事,並非奴才一個閹人可以置喙的!“


    “你是司禮監的掌印太監,也是入掌機密的了,朕讓你說你就說!“


    “是,皇爺!“曹化淳有些無奈的苦笑了一下:”奴才以為牽涉到錢糧的事情,應當與畢尚書說一聲,他應該有些法子!“


    “嗯!“崇禎點了點頭,曹化淳的話正符合他的心意,戶部尚書畢自嚴上位以後卓有成效的工作已經給崇禎留下了很不錯的印象,雖然有些時候他沒有接受對方的建議,但崇禎在遇到財稅方麵的問題時第一個想到的並非內閣的輔臣們,而是這位還沒有入閣的戶部尚書。


    “曹大伴,那就明天早朝後就請畢大人應對吧!“


    “奴才遵旨!“曹化淳躬身行禮,隨即他指著一旁的水漏對崇禎道:”皇爺,您看都快三更天了,再過會兒就要早朝了,您還是歇會吧!“


    “也好,就聽曹大伴你得了!“也許是因為解決了一個困難,崇禎的心情好了不少,他站起身來,早有小太監上前引領,他將前往隔壁的一個房間打個短短的盹兒,約莫到淩晨五點鍾的時候,這位大明帝國的主宰就必須起身梳洗,換上朝服前往太和殿,舉行早朝。這種可怕的生活在曆史上幾乎沒有間斷的維持了將近十七年,直到北京城被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包圍,崇禎在煤山上自盡才告終結。


    次日寅時,端門外。


    文武百官們三三兩兩的聚成團,一邊談論著近日的大小政事,一邊等待著入門的鼓聲。這些帝國權力最頂峰的一群精英們此時也和幾百年後的擠早班地鐵的上班族們一樣,揉著睲鬆的睡眼,打著哈切,談論著上司和同僚的長長短短,他們甚至在有些方麵還遠不及後世擠地鐵公交的上班族們——上班族們可以拿著熱騰騰的豆漿油條大餅填肚皮,而他們隻能餓肚皮——如果不想被糾察的禦史彈劾失大臣體的話。


    隨著五鳳樓上傳來第一通鼓聲,文武百官們迅速的按照官階大小排好隊,依照秩序進入端門,他們將在午門外的朝房等待。今天是常朝,早在五更之前,六頭大象就被象奴們從宣武門內西城根的象房遷到午門內,這些體型龐大的畜生將被放置在午門內的禦道兩旁作為儀仗。隨著第二通鼓聲響起,這些機敏的畜生不用象奴使喚,便靈巧的走到了自己的位置站好,與一旁的錦衣將校肅立不動。隨著第三通鼓聲響起,午門的左右偏門掖門一起打開,錦衣將軍、校尉和旗手們走進午門,在內金水橋南麵夾著禦道分兩行整齊排列;與此同時,一隊太監也從宮內出來,他們是天子儀仗的先導,這些太監們在丹墀下分兩行站定。隊伍的尾部是兩對仗馬、隨即是金鞍、金馬鐙、黃絲轡頭、赤金嚼環等馬具。盡管大明天子們在上朝的時候早已不再乘馬,但四匹漂亮溫順的禦馬總是在上朝前按時牽到侍候,成為儀仗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此外還有四個太監拿著紫檀木的雕花上馬凳,站在禦馬旁邊,好像他們是這些高貴漂亮的馬的一個組成部分。在丹陛左右夾立的是被稱為“大漢將軍“的儀仗官,他們個個體形魁梧,麵容肅穆,留著濃密的胡須,身披鐵甲,攜帶著弓箭、刀劍,披著大紅色的披風。文武百官們就這樣在鼓聲中通過掖門入內,當最後一個官員進入後,三對大象將鼻子相互勾連起來,禁止別人繼續進入。


    百官們抵達皇極門外時,按照文東武西的規則分立兩廂,恭謹的站在丹墀之上,四個專門負責糾儀的禦史分別麵朝北麵而立。當百官們站定之後,一個太監走出皇極門,他手裏拿著一根纏繞著黃絲的長鞭,那長鞭有一丈三尺長,鞭梢有三尺長,有三寸闊,專門用蠟浸漬過,安裝在一尺長


    的朱漆木柄上,木柄的一頭被雕刻成龍頭的樣子,塗以金漆。那太監走到丹墀一角,手腕一抖便將那長鞭彈起,在空中揮舞了幾圈,用力一抽,堅韌的鞭子撕裂了空氣,發出清脆的聲響,整個廣場都聽得一清二楚。那太監連續揮響三次長鞭,方才退下。午門內寂靜無聲,儀仗森森,氣象肅穆之極。


    幾分鍾後,百官聽到一個尖利的聲音傳唿道:“禦駕到!“隨著這威嚴的唿喊聲,崇禎皇帝頭戴翼善冠,身穿圓領繡龍黃羅袍,臉帶疲倦,在大隊服飾華美的太監的簇擁下乘坐著禦輦而出,在隊伍的領頭是翰林、中書、科、道各四人組成的導駕官員。他們背朝著百官,步步後退的將禦輦引導向禦座,在他們的身後,文武百官躬身低頭嗎,無一人敢於仰視。


    當禦輦來到禦座前,崇禎下得輦來,升入禦座,這在當時俗稱為“金台“,在他的麵前是一張有著黃緞繡龍圍幛的長案。在禦案的三尺外是一道朱漆色的欄杆。當崇禎坐下後,三個年輕力壯的太監分別手持著黃羅傘蓋和黃羅扇從東西兩邊上來,站在崇禎身後,他們將黃羅傘蓋擎在崇禎頭頂上,而兩個手持黃羅扇的太監則交叉擎在天子的背後。這兩個手持黃羅扇的太監實際上擔任著護衛崇禎的職責,他們手中的黃羅扇是一件設計的十分精巧的武器,如果有某個官員在下跪奏事的官員企圖行刺天子,隻要他們一旋動長柄上的機關,羅扇上的羽毛就會落下,彈出隱藏在裏麵的利刃來。


    一個儀表堂堂的鴻臚寺官員用一種類似於詠歎調的聲音高聲唱道:“入班行禮!“隨即文武百官麵朝”金台“,依照鴻臚寺官員的唱讚,有節奏的行了一拜三叩首的常朝禮,然後分班侍立。這時一個糾禮的禦史跪下奏道:”今有工部主事遲樹德,行禮時將笏落地,事屬失儀,合當拿問,請旨!“


    崇禎昨天晚上隻迷迷糊糊的在床上睡了一個多時辰,此時十分疲倦,他強打起精神應了一聲,隻是聲音太小,群臣根本隻能看到他的嘴唇動了一下,根本聽不清楚說了什麽。一名容貌俊秀,身穿圓領紅羅朝服,藍色鸚鵡補子,腰束金帶,專管上朝傳宣的太監從崇禎身後上前幾步,用像女人一般陰柔的聲音傳旨:“聖上口諭,念他事出無心,不必拿問,罰俸三個月,以示薄懲,謝恩吧!“


    一個頭發花白的老臣從班中踉蹌著走了出來,朝禦座匍匐跪下,用顫抖的聲音奏道:“老臣禦前失儀,罪該萬死,蒙陛下天恩浩蕩,不加嚴懲,使微臣生死難保,敬謹叩謝皇恩!“隨即他流著眼淚,高聲喊道:”萬歲,萬歲,萬萬歲!“


    禦座上的崇禎看著這一切,但他對於這一切並不在意,他的目光正在文官的那一列掃去,尋找著戶部尚書畢自嚴的身影。


    按照當時的政治規則,像這樣的朝會隻不過起到程序性的作用,具體的政事商議是在天子與輔臣或者重要大臣比較私人的場所進行的。此時又一名鴻臚寺官員跪倒在他麵前,向崇禎稟告今天在午門外謝恩叩辭的文武官員人數和姓名,同時一名太監將名單展開,放在禦案上,崇禎僅僅在名單上掃了一眼,就點了點頭,鴻臚寺官員趕忙起身,倒退了幾步才轉身向午門外高唿:“午門外謝恩叩辭官員行禮!“當那些午門外的官員正按照鴻臚寺官員的唱讚,遙遙的向他行五拜三叩首禮時,崇禎漫不經心的的看著天空的雲彩,心中暗想應該如何與畢自嚴商議發放陝西錢糧的事情呢。


    正當崇禎開小差的時候,從文官的班中裏走出來一名五十多歲的老臣,走到禦案前的朱紅色欄杆外跪下,看到這個人崇禎的眉毛立即緊皺了起來。


    “微臣求皇上罷免三邊總督楊鶴,嚴懲其姑息養奸,玩寇自重之罪!“


    崇禎的強壓下心中的煩躁,沉聲道:“你的折子我已經看過了,還有什麽其他事情要奏的嗎?“


    那張獻可卻不起身,抗聲道:“皇上,這楊鶴身為三邊總督,手握重兵,不但不痛剿流賊,反而騷擾地方,私賣鹽引,荼害良民,陝西官紳無不切齒,還請陛下解其官職,傳入京中,嚴加審判以懲其惡。若是拖延時日,陝西事發隻空後悔莫及呀!“


    崇禎被張獻可的行為氣的手足顫抖,大聲道:“寡人聞王者視海內一家,封域之內皆為朕之赤子,陝西百姓困於饑寒是以盜弄寡人之兵於潢池之中。朕以楊鶴為賢良之臣,欲安之矣,今陝西之事皆平,卿何故屢次彈劾楊愛卿,莫非以朋黨之見?”


    張獻可跪在地上,聽崇禎以朋黨相責,一張菊花般布滿皺紋的老臉頓時漲的通紅,自從明中葉以來,朝堂之上朋黨相互碾軋,士大夫不論是非,隻論親疏,已經成為了朝中大害,從皇帝口中說出朋黨這兩個字來,一般的大臣恐怕已經嚇得要昏死過去了。但張獻可的性格極其倔強,又素來以孤臣自詡,聽了崇禎的責備隻是怒而不畏,他挺起胸脯高聲答道:“陛下,臣前日疏中雲“楊鶴倡為招撫之計,流毒西北,民怨沸騰‘,實在是為我大明社稷著想,為天下百姓著想,並非是為了那門戶之見,相互攻訐。臣二十年躬耕壟畝,中年方得出仕,今日已經五十有餘。幸蒙陛下聖恩寬大,赦臣不死,得至今日之位,得瞻天顏。臣即竭犬馬之勞,未必能報陛下聖恩於萬一,若遇事緘默,知而不言,則何以報陛下,何以盡臣職?那楊鶴乃是個奸佞小人,他自稱已經平定了陝西流賊,但賊首神一魁、不沾泥等首惡不但未曾誅殺,反而得了朝廷官爵,部屬也未曾離散,反而得到冠軍腰牌,免去前罪,四處勒索地方,欺壓良善。天下間豈有這等招撫之法?這不過是遷延時日,一旦賊首休息完畢,聚眾複起,吾恐潼關以西,不複為朝廷所有了!”


    崇禎坐在寶座上,見張獻可跪在地上滿頭白發,抗聲直言,心中的怒氣卻是越積越大,不由得厲聲喝道:“好,若是按你說的不用招撫,那怎麽辦?用兵嗎?哪來的餉銀?哪來的糧食?你說楊鶴的法子不好,那你說用什麽法子?”


    文武大臣見崇禎發怒,個個驚恐失色,都替跪在地上的張獻可捏了把冷汗,但張獻可素來以“文死諫,武死戰”自詡,現在想著正是自己為人臣死諫的時候,心中沒有生死顧慮,倔強的看著金台上的崇禎,大聲迴答道:“陛下,大抵朝廷額定之兵,原有額定之餉。今兵多虛冒,餉多中飽。但求加以清理,認真實練,自可實兵實餉,何必擔心無兵討賊?大明現在不是無錢無餉,而是沒有清白奉公、認真做事的人,若是得其人,則利歸公家;若是不得其人,則利歸私室,縱然搜盡百姓脂膏,亦無裨益。楊鶴上書無兵無餉,以至私買鹽引以賞兵,分明是中飽私囊。陛下您身居九重之中,如何得知?左右近臣,又有誰敢據實稟告?今日微臣不避斧鉞之誅,冒死直言,還望陛下三思!”


    崇禎聽到這裏,本已經按捺不住胸中的怒氣,但他想到張獻可乃是天下聞名的大儒,素來為清議所重,如果自己對其加以責罰,隻恐後世在史書上會留下昏君的惡名,隻得強自忍下胸中的怒火,對張獻可道:“你這些不過是些書生之見,朕豈不知道這些積弊,但眼下遼東兵事甚急,豈能容得西北再生事端?楊鶴能不廢一兵一矢而撫平流賊,便是與朕與大明有大功的臣子,豈容得你百般攻訐?如今正是多難之秋,大臣們正應和衷共濟,才不負朝廷,還有朕的厚望。你這般攻擊楊鶴,豈不是門戶之見太深,失大臣體統!”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1630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克裏斯韋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克裏斯韋伯並收藏大明1630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