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很好。”霍百裏盤膝而坐,看向方森傑,道,“英郡王也很好。”
方森傑抬眸與人對視,道:“可你還是不想教太子。”
這人這是拗性又上了來,非得要個明白話。霍百裏歎了口氣,道:“你且讓我措辭措辭。”
這般光明正大的說‘你等我編了詞兒來糊弄你’,也就是這人做得出了!方森傑等著霍百裏,瞳子裏幽幽的燃著火苗。
霍百裏並未注意方森傑眼神不對,目光落在燭火上,語聲輕輕:“我少年時便孤身一人遊江湖,從不缺銀錢,倒也算不得經曆坎坷。性情偏執得厲害,幸而得師父憐惜,方知世識錯,但這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我還是個為達目的會不擇手段的人。我在這世上見著的第二個好人就是我師兄,同我一樣少年成孤,但是他很好,他會與我說道理,而不是用師兄的名頭去為我好,師兄也會行俠仗義,但是他不看強弱,隻認是非。”言及此處,霍百裏歎笑一聲,收了那些飄去過往的思緒,眼神轉迴到方森傑身上,道,“與其說我師父他老人家的畢生所學盡做了兩套劍法,不如說他老人家為我和我師兄二人之道譜劍。”
聽得人言語最後兩字,方森傑眨了眨眼,並未出言,隻待人後文。
“我這人記仇,睚眥必報,行的詭道。而我師兄劍法,可謂仁。”霍百裏摸索著手上的翡翠扳指,歎道,“太子,被瑾安護的太好,寬仁有餘,狠厲不足,但國有仁君,乃是福氣,還是莫要染上我這戾氣的好。”
他那徒弟做了些什麽,他這做先生的自然知曉,那樣的迴護體貼卻不曾過界,他便緘默不言,隻是,如此一來,二人經曆不同,心性不免有差,天長日久,怕是要漸行漸遠,但這總歸是日後之事,且顧眼前,霍百裏剛剛言道戾氣,想起前幾日金陵傳迴的信箋,方森傑蹙了眉頭,輕輕的歎了口氣,輕聲道:“詭道的戾氣,可有法化解?”
這人果然還是親疏遠近分得明白,最顧念自個兒的徒弟。霍百裏一笑,道:“我不教太子,不光是因著道不同。太子和瑾安其實很像,但是又不一樣,你也看過瑾安的劍招,該看得出有他自己的思量,而太子,現在需要的是想出他自己的路。”
方森傑歎了口氣,側躺榻上,曲臂撐頭,看著擺在地上的假山石磨,悠悠道:“你還是聽你徒弟的了。”
“大家都安安心心的各司其職多好,沒得把心思都用在那些個較勁上頭。”霍百裏也歪在榻上,隻不過他是舒舒服服的靠在軟枕上。
方森傑瞧著霍百裏懶散的模樣,沒計較人又開始左右言他,笑了一聲,道:“琮兒今日遣來那仆從瞧著挺眼熟,是姓齊的吧?”
霍百裏並未否認,隻道:“沐言這過目不忘的本事實在不凡。”
方森傑歎了一聲,不再說話,闔眼思量,耳邊卻聽得霍百裏語音縹緲,頓覺心中十分酸楚。
“我還是想看看那君臣不相負的盛景。”
水郅一行迴了宮,先往壽康宮見過皇太後,父子三人又轉迴乾元宮。
父子三人說了迴前朝政事,水郅忽的向水泱道:“太子不若方才自在。”
方才?總不是說再壽康宮中吧。水汜眨了眨眼,垂眼瞧著茶盞,心道:他弟弟這太子做的太辛苦,他還是安安生生的和他的兵器譜混一輩子吧,若是能真格的上陣舞刀弄槍就更好了。
“今日星樞樓中,水泱的輩分、年紀都是最小,自然恣意幾分,在宮中,水泱是太子,自有為人表率的責任在。”水泱答得不急不緩,可見為肺腑之言。
這迴答可是滴水不漏。水郅極輕的歎了口氣,擺手許二人退下。
此時時辰已不早,水汜本該直接迴了琳琅宮居處,可是他正心疼水泱,便借口水泱居處有風水書冊,與人並肩而行。
水郅聽侍從報說水泱送去給幾位皇子公主的玩意兒,心下閑來算著,隻覺數目不對,偏頭瞅了眼張寧,道:“從星樞樓出來的時候,太子可是吩咐人去街上了?”
張寧躬身道:“迴皇上的話,太子並未派人去,是星樞樓後院的管事備下,從星樞樓出來的時候,直接交給太子的總管何良了。”
水郅笑著搖了搖頭,賈家瑾安可是太細心了,這都替人想到了,也好,這些個人情世事,誰都不是生而知之,總是要有人提點著的。
水泱與水汜一路無言,入了昭陽殿,水泱也不攆人去尋書,帶著人入了平日居室,撣塵更衣,淨麵漱口,好容易落了座,命宮侍送上幾色點心,又將從宮外帶迴的物件兒分配一眾姐妹弟弟,便捧著茶,有一口沒一口的吃著點心。
水汜驚訝的看著水泱將一盤極甜的芙蓉糕用了大半,伸手拍開人伸向棗子糕的手,道:“心裏不痛快?”
水泱伸手拿了帕子擦手,正襟危坐,一本正經的看著水汜,斬釘截鐵的說道:“沒有。”
“好,你說沒有就沒有。”水汜敷衍一句,單手托腮,對人笑道,“太子弟弟可有閑,給哥哥想想,校場添在哥哥府邸哪一處好。”
水泱的小脾氣來得快,去得也快,他自己還沒想明白緣故,便轉了心思在水汜的話上。當初因為胤礽的居處,水泱正經看過幾冊風水布局的書,當下叫人送水來淨手,便要拉著水汜去書房。
水汜拉住人,笑道:“我記著你這屋裏就有書案,不必折騰去書房。”
水泱點頭應下,當先快步轉去屏風另一邊,水汜跟上時,正瞧見人藏了什麽東西,並未在意,倚著書案坐在榻邊,看水泱拈筆蘸墨,照著他說的將英郡王府畫來。
瞧著水泱幾筆就將他府邸構架畫了出來,水汜悄悄歎了口氣,這製圖的墨線可不是那麽好畫的,原來他的太子弟弟每日裏窩在昭陽殿中,便是學的這些個東西。
水泱自是不知水汜心中感歎,點了兩處,與人說了迴自己的想法,便歪在軟榻上,等著人定奪。
待水汜心中有了決定,偏頭就見水泱靠在軟枕上睡著了。
水汜這幾日已經知道了水泱素來淺眠,左右他也不急著迴去,且他哄了人來這邊作畫,為的就是此處軟榻軟枕周全,可叫人歇一歇。
隨手拿過一冊書,倒叫水汜翻出一紙對折的棉宣,似是水泱匆忙之中夾在書中。
水汜心中實在好奇,抬頭見人唿吸綿長,終是將棉宣展開,卻見上麵畫的是一少年讀書的模樣。
難怪水泱要藏了畫。水汜覺得自己麵上有點兒紅,他之前鑒賞水泱畫作的時候,與人討過畫作,原以為水泱並不記得,卻不知人如此費心籌備。
將畫折好放了迴去,水汜發了會兒呆,見侍從悄聲進來,曉得他該迴琳琅宮去,擺手示意侍從退下,親自將水泱抱起送迴寢室中。
宮中甬道寂靜,水汜裹著剛從熏籠上取來的披風,並不覺冷,緩步而行,正思量今日種種,就聽身邊侍從喚他:“大皇子——”
水汜截口道:“我知道。”語聲中有些冷厲。
見那侍從退後一步,水汜唇邊顯出一絲諷意,這個侍從並非他母妃挑給他的人,他帶著人出來,不過是不想人在他居處生事,倒是陰差陽錯叫人以為這一個得了他的眼,正好他近來無事,與人過過招,當個排遣也不錯。
他知道他同水泱的親近叫許多人心裏不痛快,他並不怪人,畢竟他之前也想不到會有現今這兄友弟恭的一日,曾經,他不了解水泱的時候,隻知嫌人單薄,端著架子,如今熟稔了,又真切見人過的是什麽樣的日子,現下待人就隻剩心疼了。
既然水泱信他,他便不相負。
塗之洲將皇帝父子送到宮門前,便轉身慢悠悠還家去。
同自個兒兒子咿咿呀呀的說了會兒話,叫乳母將困倦得揉眼睛的塗磊抱了去,塗之洲拉著王妃程鈺的手,輕聲道:“你喜歡毅兒現在這樣麽?”
毅兒?程鈺疑惑的看了眼塗之洲,想到這人今日是去了星樞樓,還見著了京華雙傑,心下了然,道:“毅兒現下這樣很好,隻是不知毅兒現今在老宅可好,白日裏嫂子還來念叨一迴。”
塗之洲點了點頭,又道:“一等將軍賈赦的女兒,你瞧著如何?”
程鈺哭笑不得,道:“王爺,賈大姑娘很好,但是那到底是庶女。”
塗之洲點了點頭,不再提此事,忽的又道:“現下風平浪靜的,你得閑可以帶著磊兒常往北靜王府去。”
“子淵。”程鈺定定的看著塗之洲,眼中忐忑毫不掩飾。
塗之洲心知妻子聰慧,遮掩並無意義,抬手撫了撫程鈺的鬢發,低聲道:“阿鈺,有些事,就該早做決定,否則日後必將後悔。”
程鈺不再說話,她明白塗之洲心中的遺憾,定國侯陳成當年罹難的心結,隻是,她沒想到,這一迴的奪嫡之爭的開場會如此之早,且毫無征兆。
可是,奪嫡一事,對陣之人乃是皇帝與太子,她的夫婿,該當如何作選?
方森傑抬眸與人對視,道:“可你還是不想教太子。”
這人這是拗性又上了來,非得要個明白話。霍百裏歎了口氣,道:“你且讓我措辭措辭。”
這般光明正大的說‘你等我編了詞兒來糊弄你’,也就是這人做得出了!方森傑等著霍百裏,瞳子裏幽幽的燃著火苗。
霍百裏並未注意方森傑眼神不對,目光落在燭火上,語聲輕輕:“我少年時便孤身一人遊江湖,從不缺銀錢,倒也算不得經曆坎坷。性情偏執得厲害,幸而得師父憐惜,方知世識錯,但這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我還是個為達目的會不擇手段的人。我在這世上見著的第二個好人就是我師兄,同我一樣少年成孤,但是他很好,他會與我說道理,而不是用師兄的名頭去為我好,師兄也會行俠仗義,但是他不看強弱,隻認是非。”言及此處,霍百裏歎笑一聲,收了那些飄去過往的思緒,眼神轉迴到方森傑身上,道,“與其說我師父他老人家的畢生所學盡做了兩套劍法,不如說他老人家為我和我師兄二人之道譜劍。”
聽得人言語最後兩字,方森傑眨了眨眼,並未出言,隻待人後文。
“我這人記仇,睚眥必報,行的詭道。而我師兄劍法,可謂仁。”霍百裏摸索著手上的翡翠扳指,歎道,“太子,被瑾安護的太好,寬仁有餘,狠厲不足,但國有仁君,乃是福氣,還是莫要染上我這戾氣的好。”
他那徒弟做了些什麽,他這做先生的自然知曉,那樣的迴護體貼卻不曾過界,他便緘默不言,隻是,如此一來,二人經曆不同,心性不免有差,天長日久,怕是要漸行漸遠,但這總歸是日後之事,且顧眼前,霍百裏剛剛言道戾氣,想起前幾日金陵傳迴的信箋,方森傑蹙了眉頭,輕輕的歎了口氣,輕聲道:“詭道的戾氣,可有法化解?”
這人果然還是親疏遠近分得明白,最顧念自個兒的徒弟。霍百裏一笑,道:“我不教太子,不光是因著道不同。太子和瑾安其實很像,但是又不一樣,你也看過瑾安的劍招,該看得出有他自己的思量,而太子,現在需要的是想出他自己的路。”
方森傑歎了口氣,側躺榻上,曲臂撐頭,看著擺在地上的假山石磨,悠悠道:“你還是聽你徒弟的了。”
“大家都安安心心的各司其職多好,沒得把心思都用在那些個較勁上頭。”霍百裏也歪在榻上,隻不過他是舒舒服服的靠在軟枕上。
方森傑瞧著霍百裏懶散的模樣,沒計較人又開始左右言他,笑了一聲,道:“琮兒今日遣來那仆從瞧著挺眼熟,是姓齊的吧?”
霍百裏並未否認,隻道:“沐言這過目不忘的本事實在不凡。”
方森傑歎了一聲,不再說話,闔眼思量,耳邊卻聽得霍百裏語音縹緲,頓覺心中十分酸楚。
“我還是想看看那君臣不相負的盛景。”
水郅一行迴了宮,先往壽康宮見過皇太後,父子三人又轉迴乾元宮。
父子三人說了迴前朝政事,水郅忽的向水泱道:“太子不若方才自在。”
方才?總不是說再壽康宮中吧。水汜眨了眨眼,垂眼瞧著茶盞,心道:他弟弟這太子做的太辛苦,他還是安安生生的和他的兵器譜混一輩子吧,若是能真格的上陣舞刀弄槍就更好了。
“今日星樞樓中,水泱的輩分、年紀都是最小,自然恣意幾分,在宮中,水泱是太子,自有為人表率的責任在。”水泱答得不急不緩,可見為肺腑之言。
這迴答可是滴水不漏。水郅極輕的歎了口氣,擺手許二人退下。
此時時辰已不早,水汜本該直接迴了琳琅宮居處,可是他正心疼水泱,便借口水泱居處有風水書冊,與人並肩而行。
水郅聽侍從報說水泱送去給幾位皇子公主的玩意兒,心下閑來算著,隻覺數目不對,偏頭瞅了眼張寧,道:“從星樞樓出來的時候,太子可是吩咐人去街上了?”
張寧躬身道:“迴皇上的話,太子並未派人去,是星樞樓後院的管事備下,從星樞樓出來的時候,直接交給太子的總管何良了。”
水郅笑著搖了搖頭,賈家瑾安可是太細心了,這都替人想到了,也好,這些個人情世事,誰都不是生而知之,總是要有人提點著的。
水泱與水汜一路無言,入了昭陽殿,水泱也不攆人去尋書,帶著人入了平日居室,撣塵更衣,淨麵漱口,好容易落了座,命宮侍送上幾色點心,又將從宮外帶迴的物件兒分配一眾姐妹弟弟,便捧著茶,有一口沒一口的吃著點心。
水汜驚訝的看著水泱將一盤極甜的芙蓉糕用了大半,伸手拍開人伸向棗子糕的手,道:“心裏不痛快?”
水泱伸手拿了帕子擦手,正襟危坐,一本正經的看著水汜,斬釘截鐵的說道:“沒有。”
“好,你說沒有就沒有。”水汜敷衍一句,單手托腮,對人笑道,“太子弟弟可有閑,給哥哥想想,校場添在哥哥府邸哪一處好。”
水泱的小脾氣來得快,去得也快,他自己還沒想明白緣故,便轉了心思在水汜的話上。當初因為胤礽的居處,水泱正經看過幾冊風水布局的書,當下叫人送水來淨手,便要拉著水汜去書房。
水汜拉住人,笑道:“我記著你這屋裏就有書案,不必折騰去書房。”
水泱點頭應下,當先快步轉去屏風另一邊,水汜跟上時,正瞧見人藏了什麽東西,並未在意,倚著書案坐在榻邊,看水泱拈筆蘸墨,照著他說的將英郡王府畫來。
瞧著水泱幾筆就將他府邸構架畫了出來,水汜悄悄歎了口氣,這製圖的墨線可不是那麽好畫的,原來他的太子弟弟每日裏窩在昭陽殿中,便是學的這些個東西。
水泱自是不知水汜心中感歎,點了兩處,與人說了迴自己的想法,便歪在軟榻上,等著人定奪。
待水汜心中有了決定,偏頭就見水泱靠在軟枕上睡著了。
水汜這幾日已經知道了水泱素來淺眠,左右他也不急著迴去,且他哄了人來這邊作畫,為的就是此處軟榻軟枕周全,可叫人歇一歇。
隨手拿過一冊書,倒叫水汜翻出一紙對折的棉宣,似是水泱匆忙之中夾在書中。
水汜心中實在好奇,抬頭見人唿吸綿長,終是將棉宣展開,卻見上麵畫的是一少年讀書的模樣。
難怪水泱要藏了畫。水汜覺得自己麵上有點兒紅,他之前鑒賞水泱畫作的時候,與人討過畫作,原以為水泱並不記得,卻不知人如此費心籌備。
將畫折好放了迴去,水汜發了會兒呆,見侍從悄聲進來,曉得他該迴琳琅宮去,擺手示意侍從退下,親自將水泱抱起送迴寢室中。
宮中甬道寂靜,水汜裹著剛從熏籠上取來的披風,並不覺冷,緩步而行,正思量今日種種,就聽身邊侍從喚他:“大皇子——”
水汜截口道:“我知道。”語聲中有些冷厲。
見那侍從退後一步,水汜唇邊顯出一絲諷意,這個侍從並非他母妃挑給他的人,他帶著人出來,不過是不想人在他居處生事,倒是陰差陽錯叫人以為這一個得了他的眼,正好他近來無事,與人過過招,當個排遣也不錯。
他知道他同水泱的親近叫許多人心裏不痛快,他並不怪人,畢竟他之前也想不到會有現今這兄友弟恭的一日,曾經,他不了解水泱的時候,隻知嫌人單薄,端著架子,如今熟稔了,又真切見人過的是什麽樣的日子,現下待人就隻剩心疼了。
既然水泱信他,他便不相負。
塗之洲將皇帝父子送到宮門前,便轉身慢悠悠還家去。
同自個兒兒子咿咿呀呀的說了會兒話,叫乳母將困倦得揉眼睛的塗磊抱了去,塗之洲拉著王妃程鈺的手,輕聲道:“你喜歡毅兒現在這樣麽?”
毅兒?程鈺疑惑的看了眼塗之洲,想到這人今日是去了星樞樓,還見著了京華雙傑,心下了然,道:“毅兒現下這樣很好,隻是不知毅兒現今在老宅可好,白日裏嫂子還來念叨一迴。”
塗之洲點了點頭,又道:“一等將軍賈赦的女兒,你瞧著如何?”
程鈺哭笑不得,道:“王爺,賈大姑娘很好,但是那到底是庶女。”
塗之洲點了點頭,不再提此事,忽的又道:“現下風平浪靜的,你得閑可以帶著磊兒常往北靜王府去。”
“子淵。”程鈺定定的看著塗之洲,眼中忐忑毫不掩飾。
塗之洲心知妻子聰慧,遮掩並無意義,抬手撫了撫程鈺的鬢發,低聲道:“阿鈺,有些事,就該早做決定,否則日後必將後悔。”
程鈺不再說話,她明白塗之洲心中的遺憾,定國侯陳成當年罹難的心結,隻是,她沒想到,這一迴的奪嫡之爭的開場會如此之早,且毫無征兆。
可是,奪嫡一事,對陣之人乃是皇帝與太子,她的夫婿,該當如何作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