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之中,諭天宮中,端坐於高高的丹陛之上,水郅俯視著禦階下垂首侍立的臣子,冷冷笑意於唇畔閃過,收迴視線,纖白的手指漫不經心的勾畫著廣袖織錦上的繡紋,心下卻陡然蒼涼。
說來,如今他繼承大統已可算作二十年,今日這朝堂上的臣工大多是他這些年慢慢提拔起來的,有從入仕就跟著他的,有在他登基為帝之後因重其才華著意看顧提拔的,還有些是曾拜投在他的兄弟門下的,一個個的都無數次在他麵前剖白過那碧血丹心,可他也眼瞅著這些人如何從踟躕滿誌的新科士子變成如今這般沉靜老練的國之肱骨……
他不該苛責他們在自己麵前的虛偽假裝,隻是,他們為什麽總以為他們可以隱瞞的完美--臣子們每日裏必定要分出大半心神來揣度皇帝的心意,皇帝又何嚐不是每日裏盡琢磨他們的心思--他如何就不曉得現今的他們那不經意間的小動作預示為何!
偏偏,這一出戲還得這麽日日重複的唱著,當真是好生無趣!
難怪不僅身為王侯的水臻霍思會尋了借口躲朝會,連華星也不肯站到這朝堂上來!
水郅身為少年皇子時也曾對那些在他們兄弟間挑挑揀揀的老臣頗為不喜,隻是在他踏著不見血色的骨砌階梯步上這丹陛之後,他並不曾如何為難那些所謂忠君的臣子,初時不欲大動幹戈,乃是因新君繼位,一切當以穩妥為先,亦是因為那些人知情識趣的低調行事為他免去了許多麻煩,他不過對他們的行為報償一二,而今,他卻是覺得沒有必要--踏上這大殿的人啊,有幾個能不被磨成一般心腸?
昔日居於慶王主院廂房的謀士與今日這站在太和殿內戰戰兢兢的六部臣子到底不同。
水郅微闔了眼,十多年了,他自己都變了,有什麽沒變呢?他還想求什麽呢?
泱泱百年,又有什麽變了呢?
“皇上,臣有本要奏。”
聽到這中氣十足的聲音,水郅心下冷笑出聲,自他決定讓太子去北靜王府小住,他就知道禦史台定然有人有本要奏,隻沒想到這迴頂頭的會是這官位不過正四品下的禦史中丞張煒。
抬眼將那瞬時蠢蠢欲動的臣子納入眼底,水郅唇角牽了牽,緩聲道:“準奏。”
“謝皇上。臣以為,太子身為一國之儲君,入住北靜王府多有不妥……”
聽著那陳詞濫調的諫言,水郅眼眸冷冷:又是這般!不管什麽時候,總有人端著清高凜然的架子義正言辭的扯了‘天家無小事’‘天家無家事’的旗幟對他做的每一個決定橫加幹涉!仿佛若是不這般,就不能顯出他們的剛直不阿!
他的後宮他們要管--後宮不得無主,皇帝該立後。莫不是當他不曉得他們在算計著將自家適齡的女兒送入宮來,以求搏一場滔天富貴?更有人不惜造勢為此十幾年,當真好氣魄!
他心疼哪個兒子他們也要說上一說,還要大義凜然的闡明他們有所偏向不過因為那位皇子折節下士與他們脾性相投--若坦白而言不過是誰能給他們足夠的利益,他們便會偏向誰!
他瞧著哪個官員順眼,也要有人腹誹一番,抹去人家嘔心瀝血的功績,隻將那玉上瑕疵描述成為無可遮掩的醜陋,將外戚權臣的名頭扣在那人的頭上,固然有人確有野心而刻意逢迎……隻是,有本事你也辦得好差事,又奉承的朕開心,朕定寵著你!
難道他不要用這些個自願做了他手上的利刃劃破這世間桎梏的條條框框的臣子,選擇用他們這些貌似坦白實則驕傲非常的道說自己如何卑微的將自家放在所有之前的世家子,還是那些滿眼瘋狂的認為與其不同道者皆為逆者甚至信奉了大義滅親的寒門士?
世家子定北侯陳成,其胞姊乃是他的元後,為了那麽些勞什子的大義被迫殞身疆場,他的發妻在後宮傾紮中含恨而逝,綿延百年的陳氏為了他的夢想就此僅僅遺下半身陳氏血脈的水泱;
他的堂弟北靜王水臻領著皇家的隱秘差事,就算如今心灰意賴又心疼兒子,到底他話一出口,那金尊玉貴一輩子的人皺皺眉頭就義無返顧的去了苦寒的疆場;
左相金玉,出自西域寒苦之地,硬生生自個兒破壁而出的絕世寒玉,明明脆弱易碎,偏偏將自己塑做淩厲的刀,隻求改天換地,擯棄重文輕武的風氣,不讓外寇再犯家園;
戶部侍郎任傑,豫州宛城趟河而來的‘河神’,十幾年前獨身入京,至今孑然一身,隻為盯死治河銀兩……
他要怎樣的沒心沒肺才會去懷疑這些拿了身家性命為他做注的人?
他如何能辜負了他們的期望!
水郅眼睛有些泛紅,雙手扣緊了禦座騰龍扶手,又緩緩鬆開,他生什麽氣呢?早在他同他的兄長日漸陌路之時,他就明白了的。
就像那晚,在他的兄長薨逝那晚他微服登門時,他兄長留給他最後的那一句話那樣:
天家骨肉,金貴又卑賤!
有人折腰俯首將之在人前供著,就有人揣著利刃在背後等著分割一捧血肉!
到底是誰刻薄寡恩?到底是誰讓丹青史冊上血跡斑斑?!
這一條血色通途不過是眾人共為之,活下來的繼續道貌岸然的活著,輸了的成就別人的踏腳石的就隻能留下不堪汙名,被人編排唾棄百世不得翻身。
畢竟,世人喜歡的是英雄美人,是錦繡華章,是讓人歡欣的皆大歡喜。
鮮血的慘烈沒人會真正的喜歡。
他也是慢慢才變成現今這般揮揮手就是豔紅肆漫的唯我獨尊的皇帝的,水郅垂下眼看著搭在楠木椅上的雙手,再抬眼,墨黑中滿滿冷色。
總是有人需要用證實皇帝信錯了人來顯示他們的本事,為此不惜指鹿為馬!
也罷,是人總有用處,沒了用處,也就不必留下了!
看著下頭因自己許久不言語而微微顫抖的張煒,水那笑了笑,遞給一旁禮部侍郎林燦一個眼神:左右這朝堂上的人都喜歡用爭吵來展現他們的學識,就讓他們慢慢吵,剛好讓他瞧瞧這前幾日跪在自己麵前捧著那一攘折子痛哭流涕的感念皇恩的人是否有些進益。作者有話要說:過渡,背景。
說來,如今他繼承大統已可算作二十年,今日這朝堂上的臣工大多是他這些年慢慢提拔起來的,有從入仕就跟著他的,有在他登基為帝之後因重其才華著意看顧提拔的,還有些是曾拜投在他的兄弟門下的,一個個的都無數次在他麵前剖白過那碧血丹心,可他也眼瞅著這些人如何從踟躕滿誌的新科士子變成如今這般沉靜老練的國之肱骨……
他不該苛責他們在自己麵前的虛偽假裝,隻是,他們為什麽總以為他們可以隱瞞的完美--臣子們每日裏必定要分出大半心神來揣度皇帝的心意,皇帝又何嚐不是每日裏盡琢磨他們的心思--他如何就不曉得現今的他們那不經意間的小動作預示為何!
偏偏,這一出戲還得這麽日日重複的唱著,當真是好生無趣!
難怪不僅身為王侯的水臻霍思會尋了借口躲朝會,連華星也不肯站到這朝堂上來!
水郅身為少年皇子時也曾對那些在他們兄弟間挑挑揀揀的老臣頗為不喜,隻是在他踏著不見血色的骨砌階梯步上這丹陛之後,他並不曾如何為難那些所謂忠君的臣子,初時不欲大動幹戈,乃是因新君繼位,一切當以穩妥為先,亦是因為那些人知情識趣的低調行事為他免去了許多麻煩,他不過對他們的行為報償一二,而今,他卻是覺得沒有必要--踏上這大殿的人啊,有幾個能不被磨成一般心腸?
昔日居於慶王主院廂房的謀士與今日這站在太和殿內戰戰兢兢的六部臣子到底不同。
水郅微闔了眼,十多年了,他自己都變了,有什麽沒變呢?他還想求什麽呢?
泱泱百年,又有什麽變了呢?
“皇上,臣有本要奏。”
聽到這中氣十足的聲音,水郅心下冷笑出聲,自他決定讓太子去北靜王府小住,他就知道禦史台定然有人有本要奏,隻沒想到這迴頂頭的會是這官位不過正四品下的禦史中丞張煒。
抬眼將那瞬時蠢蠢欲動的臣子納入眼底,水郅唇角牽了牽,緩聲道:“準奏。”
“謝皇上。臣以為,太子身為一國之儲君,入住北靜王府多有不妥……”
聽著那陳詞濫調的諫言,水郅眼眸冷冷:又是這般!不管什麽時候,總有人端著清高凜然的架子義正言辭的扯了‘天家無小事’‘天家無家事’的旗幟對他做的每一個決定橫加幹涉!仿佛若是不這般,就不能顯出他們的剛直不阿!
他的後宮他們要管--後宮不得無主,皇帝該立後。莫不是當他不曉得他們在算計著將自家適齡的女兒送入宮來,以求搏一場滔天富貴?更有人不惜造勢為此十幾年,當真好氣魄!
他心疼哪個兒子他們也要說上一說,還要大義凜然的闡明他們有所偏向不過因為那位皇子折節下士與他們脾性相投--若坦白而言不過是誰能給他們足夠的利益,他們便會偏向誰!
他瞧著哪個官員順眼,也要有人腹誹一番,抹去人家嘔心瀝血的功績,隻將那玉上瑕疵描述成為無可遮掩的醜陋,將外戚權臣的名頭扣在那人的頭上,固然有人確有野心而刻意逢迎……隻是,有本事你也辦得好差事,又奉承的朕開心,朕定寵著你!
難道他不要用這些個自願做了他手上的利刃劃破這世間桎梏的條條框框的臣子,選擇用他們這些貌似坦白實則驕傲非常的道說自己如何卑微的將自家放在所有之前的世家子,還是那些滿眼瘋狂的認為與其不同道者皆為逆者甚至信奉了大義滅親的寒門士?
世家子定北侯陳成,其胞姊乃是他的元後,為了那麽些勞什子的大義被迫殞身疆場,他的發妻在後宮傾紮中含恨而逝,綿延百年的陳氏為了他的夢想就此僅僅遺下半身陳氏血脈的水泱;
他的堂弟北靜王水臻領著皇家的隱秘差事,就算如今心灰意賴又心疼兒子,到底他話一出口,那金尊玉貴一輩子的人皺皺眉頭就義無返顧的去了苦寒的疆場;
左相金玉,出自西域寒苦之地,硬生生自個兒破壁而出的絕世寒玉,明明脆弱易碎,偏偏將自己塑做淩厲的刀,隻求改天換地,擯棄重文輕武的風氣,不讓外寇再犯家園;
戶部侍郎任傑,豫州宛城趟河而來的‘河神’,十幾年前獨身入京,至今孑然一身,隻為盯死治河銀兩……
他要怎樣的沒心沒肺才會去懷疑這些拿了身家性命為他做注的人?
他如何能辜負了他們的期望!
水郅眼睛有些泛紅,雙手扣緊了禦座騰龍扶手,又緩緩鬆開,他生什麽氣呢?早在他同他的兄長日漸陌路之時,他就明白了的。
就像那晚,在他的兄長薨逝那晚他微服登門時,他兄長留給他最後的那一句話那樣:
天家骨肉,金貴又卑賤!
有人折腰俯首將之在人前供著,就有人揣著利刃在背後等著分割一捧血肉!
到底是誰刻薄寡恩?到底是誰讓丹青史冊上血跡斑斑?!
這一條血色通途不過是眾人共為之,活下來的繼續道貌岸然的活著,輸了的成就別人的踏腳石的就隻能留下不堪汙名,被人編排唾棄百世不得翻身。
畢竟,世人喜歡的是英雄美人,是錦繡華章,是讓人歡欣的皆大歡喜。
鮮血的慘烈沒人會真正的喜歡。
他也是慢慢才變成現今這般揮揮手就是豔紅肆漫的唯我獨尊的皇帝的,水郅垂下眼看著搭在楠木椅上的雙手,再抬眼,墨黑中滿滿冷色。
總是有人需要用證實皇帝信錯了人來顯示他們的本事,為此不惜指鹿為馬!
也罷,是人總有用處,沒了用處,也就不必留下了!
看著下頭因自己許久不言語而微微顫抖的張煒,水那笑了笑,遞給一旁禮部侍郎林燦一個眼神:左右這朝堂上的人都喜歡用爭吵來展現他們的學識,就讓他們慢慢吵,剛好讓他瞧瞧這前幾日跪在自己麵前捧著那一攘折子痛哭流涕的感念皇恩的人是否有些進益。作者有話要說:過渡,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