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總是在不知不覺中改變自己,潛移默化的轉變有時連自己都沒有察覺,可改變卻在一絲一豪的不斷繼續著。
身為工部尚書的黃福並沒有過多的注意到朱高熾的改變,畢竟現在的他幾乎每天都有與其接觸。天天見麵交流之下,自然感覺不到他有什麽改變。
而滿朝文武包括朱棣這個皇上在內卻都心知肚明,太子確實變了。以前的心慈手軟,做事總有太多的顧忌,可現在呢?沒了,以前做事不喜歡表現得太過強悍的朱高熾已經不見了。
鋒芒畢露的他,現在在朝堂上再沒有人敢對他倚老賣老,也沒人敢指責他的不是。而會令眾大臣對其刮目相看的原因,自然是離不開剛剛迴來不久的朱高熙。
這家夥一迴來大明,便立刻聯係起以前一條心的大臣,推舉出戶部尚書賽義出頭,由他在朝堂上給朱高熙難受。
可令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朱高熾的反擊大得他們無法承受。朝堂上的塞義隻不過是雞蛋裏挑骨頭的說了幾句朱高熾的不是,後者卻突然當堂大罵其對自己不敬,最後更是當著大家的麵,把這個當朝的元老給打了。
而且是一拳直接便把他給打掉了兩顆牙齒,人人都在想著朱高熾這次會難逃朱棣的懲罰,可結果卻是朱棣把太子大人的事情當成看不見。連過問一下都沒有,就連塞義自己事後去找朱棣說理,聽說還被皇上大訓了一頓。
自此,塞義自覺沒臉再上早朝,借口身體不適不上早朝。而根據皇宮裏那些太監的傳言,說是就連二皇子也載在了太子的手上一次,至於是怎麽載的,倒是沒人說得出一個所以然來。
說來也奇怪,二皇子也在流言傳開的時候,大臣們便再沒見過朱高熙來上過早朝。有好事者去打聽了一番,得知其被皇上禁足於宮中,更不用再上早朝。究其原因便是二皇子又在島國那裏損兵折將了。
得知這樣的消息之後,大臣們也紛紛恍然過來,也都知道為什麽突然之間皇上要把已經私自離開的大皇子接迴來。雖然大臣們的猜測並不是完全對的,可朱棣多少確實也有點這樣的意思。
朝堂上總是這樣朝夕相變,大臣們也似乎早已習慣,事不關己便高高掛起。對為官之道早已爛熟於胸的他們來說,誰占據了上風就不要得罪誰,惹不起的就躲著,這再正常不過了。
朱高熾可不管別人如何看待自己,每天為自己而活著都覺得累,那裏還需要去顧及到旁人。他現在一心就是穩坐太子,然後在等待時機登上九五之尊的皇位。隻有這樣他才能幹自己想幹的事情!
下了早朝之後,黃福一臉笑眯眯的找上了朱高熾,老家夥自從太子迴來後,他的日子又開始風光。以前那些避他如蛇蠍的同僚,這會又開始對他活絡起來,老家夥也總算是過迴了以前的正常日子。
黃福從懷中掏出一封信,遞到朱高熾的麵前說:“這是碼頭那些商人轉交上來的一封信,老夫已經看過,是唐明寫來給你的,太子想不想看?”
難得能收到唐明的書信,朱高熾自然毫不猶豫的搶了過去,利索的掏出信紙當場便看了起來。
不久後,他便皺著眉頭言道:“唐明這家夥就是不能安生,現在他都是什麽處境了,居然還說不日就到北平來觀看遷都大典和大閱兵。這不是胡鬧嗎?”
黃福隻不過看了信封的表麵,裏麵是什麽內容他並不知道,這會聽朱高熾這樣一說,嚇了一跳,不可置信的言道:“唐明居然要來大明,這不是自投羅網嗎?”
朱高熾卻連連搖頭道:“你老誤會了,唐明那樣聰明的人,定然不會傻到做那樣的事情。所以你根本就無需為他擔心這個,倒是他為什麽要來看這些,頗為令人不解。”
黃福顯然要比朱高熾還要了解唐明,他撇嘴一笑便道:“這有什麽好不解的,我敢打賭唐明這小子定然不願意來的,真正要來的人應該是鄭和與姚廣孝!”
經這一提起,朱高熾也頓覺有理,以唐明的性格自然不會在這種時候,還冒險前來看什麽遷都大典和大閱兵。剛想通這些,朱高熾卻又為另外的事情頭疼起來,把信紙和信封給翻了個底朝天,卻不見唐明有說何時要來,要怎麽來?
朱高熾擰緊了雙眉,沉聲問道:“送信來的是何人,他可還有什麽話要說沒有?”
“怎麽了?信隻不過是唐明寄放在順路的商人手裏帶來的,並沒有聽他說還有什麽話要說,人也早就返航迴去了!”黃福不明朱高熾這是怎麽了,突然間就變得愁眉苦臉起來。
“還能為什麽?我現在嚴重懷疑這信到底是不是真的唐明讓人送來的?如果這信不假的話,那麽他應該會告知我幾時會到大明,與用如何的方式到來。可你看看這信裏,除了一句簡單的他會來就什麽都沒有說了,如此一來叫我到時如何接應安排他們?”
朱高熾越想越覺得這信很可能是假的,唐明是一個聰明人,做事向來也都是周到,絕不會做出這樣漏洞百出的無厘頭事情來。
黃福仔細一想也覺得太子說得有理,可這信明擺著裏麵什麽有價值的信息都沒有,是誰吃飽了閑得蛋疼整這麽一封信來騙他們?
兩人絞盡腦汁始終想不出誰會弄這樣一個惡作劇,最後朱高熾提議不用去管他了。若這信是真的,唐明必然後麵應該還會再次派人送消息過來。自然不會糊裏糊塗什麽都沒準備就來大明。
黃福在無奈的情況下,也同意了朱高熾的提議,隨手收好信封,兩人便匆匆離開。遷都大典就在這兩天要開始,現在不僅皇上自己忙,他這個做太子的也得幫襯著忙裏忙外。
朱高熾最近可是除了早朝之外,便是每天各個部門來迴跑,為他們協調一下之間的物資和準備工作,確保大典和閱兵都能如期正常進行。(未完待續。)
身為工部尚書的黃福並沒有過多的注意到朱高熾的改變,畢竟現在的他幾乎每天都有與其接觸。天天見麵交流之下,自然感覺不到他有什麽改變。
而滿朝文武包括朱棣這個皇上在內卻都心知肚明,太子確實變了。以前的心慈手軟,做事總有太多的顧忌,可現在呢?沒了,以前做事不喜歡表現得太過強悍的朱高熾已經不見了。
鋒芒畢露的他,現在在朝堂上再沒有人敢對他倚老賣老,也沒人敢指責他的不是。而會令眾大臣對其刮目相看的原因,自然是離不開剛剛迴來不久的朱高熙。
這家夥一迴來大明,便立刻聯係起以前一條心的大臣,推舉出戶部尚書賽義出頭,由他在朝堂上給朱高熙難受。
可令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朱高熾的反擊大得他們無法承受。朝堂上的塞義隻不過是雞蛋裏挑骨頭的說了幾句朱高熾的不是,後者卻突然當堂大罵其對自己不敬,最後更是當著大家的麵,把這個當朝的元老給打了。
而且是一拳直接便把他給打掉了兩顆牙齒,人人都在想著朱高熾這次會難逃朱棣的懲罰,可結果卻是朱棣把太子大人的事情當成看不見。連過問一下都沒有,就連塞義自己事後去找朱棣說理,聽說還被皇上大訓了一頓。
自此,塞義自覺沒臉再上早朝,借口身體不適不上早朝。而根據皇宮裏那些太監的傳言,說是就連二皇子也載在了太子的手上一次,至於是怎麽載的,倒是沒人說得出一個所以然來。
說來也奇怪,二皇子也在流言傳開的時候,大臣們便再沒見過朱高熙來上過早朝。有好事者去打聽了一番,得知其被皇上禁足於宮中,更不用再上早朝。究其原因便是二皇子又在島國那裏損兵折將了。
得知這樣的消息之後,大臣們也紛紛恍然過來,也都知道為什麽突然之間皇上要把已經私自離開的大皇子接迴來。雖然大臣們的猜測並不是完全對的,可朱棣多少確實也有點這樣的意思。
朝堂上總是這樣朝夕相變,大臣們也似乎早已習慣,事不關己便高高掛起。對為官之道早已爛熟於胸的他們來說,誰占據了上風就不要得罪誰,惹不起的就躲著,這再正常不過了。
朱高熾可不管別人如何看待自己,每天為自己而活著都覺得累,那裏還需要去顧及到旁人。他現在一心就是穩坐太子,然後在等待時機登上九五之尊的皇位。隻有這樣他才能幹自己想幹的事情!
下了早朝之後,黃福一臉笑眯眯的找上了朱高熾,老家夥自從太子迴來後,他的日子又開始風光。以前那些避他如蛇蠍的同僚,這會又開始對他活絡起來,老家夥也總算是過迴了以前的正常日子。
黃福從懷中掏出一封信,遞到朱高熾的麵前說:“這是碼頭那些商人轉交上來的一封信,老夫已經看過,是唐明寫來給你的,太子想不想看?”
難得能收到唐明的書信,朱高熾自然毫不猶豫的搶了過去,利索的掏出信紙當場便看了起來。
不久後,他便皺著眉頭言道:“唐明這家夥就是不能安生,現在他都是什麽處境了,居然還說不日就到北平來觀看遷都大典和大閱兵。這不是胡鬧嗎?”
黃福隻不過看了信封的表麵,裏麵是什麽內容他並不知道,這會聽朱高熾這樣一說,嚇了一跳,不可置信的言道:“唐明居然要來大明,這不是自投羅網嗎?”
朱高熾卻連連搖頭道:“你老誤會了,唐明那樣聰明的人,定然不會傻到做那樣的事情。所以你根本就無需為他擔心這個,倒是他為什麽要來看這些,頗為令人不解。”
黃福顯然要比朱高熾還要了解唐明,他撇嘴一笑便道:“這有什麽好不解的,我敢打賭唐明這小子定然不願意來的,真正要來的人應該是鄭和與姚廣孝!”
經這一提起,朱高熾也頓覺有理,以唐明的性格自然不會在這種時候,還冒險前來看什麽遷都大典和大閱兵。剛想通這些,朱高熾卻又為另外的事情頭疼起來,把信紙和信封給翻了個底朝天,卻不見唐明有說何時要來,要怎麽來?
朱高熾擰緊了雙眉,沉聲問道:“送信來的是何人,他可還有什麽話要說沒有?”
“怎麽了?信隻不過是唐明寄放在順路的商人手裏帶來的,並沒有聽他說還有什麽話要說,人也早就返航迴去了!”黃福不明朱高熾這是怎麽了,突然間就變得愁眉苦臉起來。
“還能為什麽?我現在嚴重懷疑這信到底是不是真的唐明讓人送來的?如果這信不假的話,那麽他應該會告知我幾時會到大明,與用如何的方式到來。可你看看這信裏,除了一句簡單的他會來就什麽都沒有說了,如此一來叫我到時如何接應安排他們?”
朱高熾越想越覺得這信很可能是假的,唐明是一個聰明人,做事向來也都是周到,絕不會做出這樣漏洞百出的無厘頭事情來。
黃福仔細一想也覺得太子說得有理,可這信明擺著裏麵什麽有價值的信息都沒有,是誰吃飽了閑得蛋疼整這麽一封信來騙他們?
兩人絞盡腦汁始終想不出誰會弄這樣一個惡作劇,最後朱高熾提議不用去管他了。若這信是真的,唐明必然後麵應該還會再次派人送消息過來。自然不會糊裏糊塗什麽都沒準備就來大明。
黃福在無奈的情況下,也同意了朱高熾的提議,隨手收好信封,兩人便匆匆離開。遷都大典就在這兩天要開始,現在不僅皇上自己忙,他這個做太子的也得幫襯著忙裏忙外。
朱高熾最近可是除了早朝之外,便是每天各個部門來迴跑,為他們協調一下之間的物資和準備工作,確保大典和閱兵都能如期正常進行。(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