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書房裏,朱棣黑著臉斜眼看著跪伏於地的鄭和,沉默不語。這樣情況已經持續了有一會,他在考慮應該如何說服鄭和帶兵出戰,海上的統帥唯有鄭和,這令朱棣很是懊惱。空有無敵的戰艦卻沒有足夠的統領,這樣的烏龍事情居然也會降生在他的頭上。
許久之後,朱棣才收迴眼神,輕歎一聲言道:“三寶,你從小便跟隨於朕,做事勤勤懇懇從未出過任何的差錯,朕向來也對你不錯,難道我們這麽久的君仆之情比不過一個唐明。”
朱棣這是硬的不行來軟的,想要用恩情來給鄭和增加壓力,為了要將唐明拿下,朱棣也算是不折手段了。
聞言,鄭和也是微微一愣,沒想到朱棣居然會說出這番話來,可也隻是微微一愣,之後他便想明白皇上為何會如此。心裏暗暗苦笑,從朱棣此番做法來看,其對唐明是拿定了。
“皇上對三寶的恩情,三寶從不敢忘卻時刻都緊記於心,可唐明也是三寶的家人小茉莉更是過繼給了鄭家。隻要皇上不要讓三寶與唐明為難,別的事三寶從不敢有半點違抗之心。在者說,唐明謀反一事確實存在眾多的疑點,皇上為何就不能給那小子一個機會解釋清楚呢?”
鄭和的拒絕讓朱棣的臉色又沉了下去,一個皇上都放下架子來跟你這個奴才好好說話了,卻依然被無情的直言拒絕。這要是放在朱棣未登基的時候,或許他會覺得這沒什麽,畢竟那會他的心態不會這樣。
可天下現在已經是朱棣的,為了穩固這好不容易才到手的江山,防止功高震主的大臣出現,他不得不有意無意的讓一些跟隨自己一起打江山的外臣下台。就好比姚廣孝一樣,但姚廣孝早已看穿其心思,自己主動提出退出。
但現在鄭和已然威脅到他這個君主的地位,天下最無敵的一隻船隊還有海軍就掌握在其手中。此刻朱棣更加意識到在海上鄭和的權力遠遠要比他這個皇上大,雖然收迴了軍權,可現在那支耗費巨資和花費了無數心血的船隊也等於作廢,朱棣自然是不甘心。
“唐明謀反一事已成事實,哪裏來的疑點,官兵還有禁軍的死傷難道這些都隻是虛幻一場。旁話少說,朕現在再問你一次,到底帶不帶兵去抓拿唐明?”失去了耐心的朱棣,給鄭和下了最後的通牒。
鄭和臉帶堅毅的神色,搖了搖頭再次拒絕。朱棣雙眼圓睜臉帶煞氣,渾身上下更是冒著絲絲的殺氣,顯然他此刻已經隱隱對鄭和動了殺心。鄭和一點都不露怯,迎著朱棣那殺人般的眼神,絲毫不屈服。
論恩情的話,他鄭和沒有一點對不起朱棣,從跟在其身邊就一直兢兢業業,在靖難的時候更是為其立過不少的大功。而如今時過境遷,朱棣嘴裏說著念舊情,可他的所作所為又那裏有半點是在念舊情的樣子。
如今更是硬生生逼迫自己與家人決裂,這事誰碰上都要生氣,更別說他乃是太監之身,這好不容易才盼來一個讓他欣喜的後代,自然說什麽也不會丟掉這份緣份而去做什麽狗屁殘害家人的混蛋事。
朱棣剛才確實有那麽一瞬間對鄭和動了殺心,隻不過是顧慮到他如果在這樣的情況下殺了鄭和,難免會落人口舌。為此他才不得不按下自己的殺心讓人把鄭和帶下去,依然軟禁在後宮之中。
至此,朱棣與鄭和這段長達多年的君仆之情也算是走到了頭,要殺鄭和對朱棣來說那隻是分分鍾的事情。他所缺的隻不過是一個借口而已,就連姚廣孝也一樣,隻是姚廣孝這次迴來明顯又老了許多,朱棣這才沒有對其動了殺心,但也可以肯定姚廣孝到頭來也不會有好下場。
朱棣在鄭和這裏再次受挫,可他顯然不想就此罷休,唐明他是絕對不會放過,既然鄭和這個總督師不行,那自然便要把主意打到他那些親信手下了。鄭和的船隊裏有十三個左手右臂,是他最為依賴的手下,平時也多是他們在負責指揮船隊。
朱棣下令把這十三個人全部招到宮裏,在他的禦書房逐個見麵試探,最後還真被他撬了三個。許以高官俸祿之後便讓他們準備去琉球島圍剿唐明,說是事成之後誰能提著唐明的人頭來見他,以後這支大明的無敵船隊便歸其管。
肯背叛鄭和的人自然興高采烈地轟然應諾,而餘下的十個人朱棣一點都不留情,下令侍衛暗中處死了他們。那三個背叛鄭和的人,自然不會放過督師以前的那些心腹,當然也包括以前對他們看不順眼的人。
就這樣,鄭和的船隊在其遠航歸來不久,大清洗便在船隊裏開始,近千條沒有死在旅途上的漢子,最終卻死在自己人的屠刀之下。三天後,三人穩固了自己在船隊裏的地位,稍做補充物資便揚帆起航,直指唐明的琉球島。
鄭和或許還不知他的船隊已經完全被人所取代,可唐明這兩天一直在南京城的郊外,寶船廠裏發生的事情他從頭到尾看得清清楚楚。朱棣這番動作下來,唐明還有什麽不明白的,這定然是要決心要跟自己來一場生死之戰。
可唐明對此卻一點都不緊張,隻是命令費信先行迴去做好防備,他卻依然留在南京城,早上已經收到朱高熾的消息。今晚便是他要把鄭和與姚廣孝帶出來,朱棣此番做法正好有助於唐明勸鄭和也離開大明。
寶船廠沒了,現在他唯一的船隊也被朱棣所奪,就連那些親信都被殺了個精光,在這樣的情況下。唐明就不信鄭和還忍得下去,就算他再固執也應該有所醒悟了。而隻要鄭和到時出現在自己的船隊裏,唐明相信他以前那些老部下,在見到他的時候還敢對他放肆。
無論怎麽計算,唐明都覺得自己勝券在握,所以他並沒有什麽好擔心的,隻需保證今晚能夠順利的把鄭和接走,他就算完成了任務,而朱棣也將注定再一次失敗。(未完待續。)
許久之後,朱棣才收迴眼神,輕歎一聲言道:“三寶,你從小便跟隨於朕,做事勤勤懇懇從未出過任何的差錯,朕向來也對你不錯,難道我們這麽久的君仆之情比不過一個唐明。”
朱棣這是硬的不行來軟的,想要用恩情來給鄭和增加壓力,為了要將唐明拿下,朱棣也算是不折手段了。
聞言,鄭和也是微微一愣,沒想到朱棣居然會說出這番話來,可也隻是微微一愣,之後他便想明白皇上為何會如此。心裏暗暗苦笑,從朱棣此番做法來看,其對唐明是拿定了。
“皇上對三寶的恩情,三寶從不敢忘卻時刻都緊記於心,可唐明也是三寶的家人小茉莉更是過繼給了鄭家。隻要皇上不要讓三寶與唐明為難,別的事三寶從不敢有半點違抗之心。在者說,唐明謀反一事確實存在眾多的疑點,皇上為何就不能給那小子一個機會解釋清楚呢?”
鄭和的拒絕讓朱棣的臉色又沉了下去,一個皇上都放下架子來跟你這個奴才好好說話了,卻依然被無情的直言拒絕。這要是放在朱棣未登基的時候,或許他會覺得這沒什麽,畢竟那會他的心態不會這樣。
可天下現在已經是朱棣的,為了穩固這好不容易才到手的江山,防止功高震主的大臣出現,他不得不有意無意的讓一些跟隨自己一起打江山的外臣下台。就好比姚廣孝一樣,但姚廣孝早已看穿其心思,自己主動提出退出。
但現在鄭和已然威脅到他這個君主的地位,天下最無敵的一隻船隊還有海軍就掌握在其手中。此刻朱棣更加意識到在海上鄭和的權力遠遠要比他這個皇上大,雖然收迴了軍權,可現在那支耗費巨資和花費了無數心血的船隊也等於作廢,朱棣自然是不甘心。
“唐明謀反一事已成事實,哪裏來的疑點,官兵還有禁軍的死傷難道這些都隻是虛幻一場。旁話少說,朕現在再問你一次,到底帶不帶兵去抓拿唐明?”失去了耐心的朱棣,給鄭和下了最後的通牒。
鄭和臉帶堅毅的神色,搖了搖頭再次拒絕。朱棣雙眼圓睜臉帶煞氣,渾身上下更是冒著絲絲的殺氣,顯然他此刻已經隱隱對鄭和動了殺心。鄭和一點都不露怯,迎著朱棣那殺人般的眼神,絲毫不屈服。
論恩情的話,他鄭和沒有一點對不起朱棣,從跟在其身邊就一直兢兢業業,在靖難的時候更是為其立過不少的大功。而如今時過境遷,朱棣嘴裏說著念舊情,可他的所作所為又那裏有半點是在念舊情的樣子。
如今更是硬生生逼迫自己與家人決裂,這事誰碰上都要生氣,更別說他乃是太監之身,這好不容易才盼來一個讓他欣喜的後代,自然說什麽也不會丟掉這份緣份而去做什麽狗屁殘害家人的混蛋事。
朱棣剛才確實有那麽一瞬間對鄭和動了殺心,隻不過是顧慮到他如果在這樣的情況下殺了鄭和,難免會落人口舌。為此他才不得不按下自己的殺心讓人把鄭和帶下去,依然軟禁在後宮之中。
至此,朱棣與鄭和這段長達多年的君仆之情也算是走到了頭,要殺鄭和對朱棣來說那隻是分分鍾的事情。他所缺的隻不過是一個借口而已,就連姚廣孝也一樣,隻是姚廣孝這次迴來明顯又老了許多,朱棣這才沒有對其動了殺心,但也可以肯定姚廣孝到頭來也不會有好下場。
朱棣在鄭和這裏再次受挫,可他顯然不想就此罷休,唐明他是絕對不會放過,既然鄭和這個總督師不行,那自然便要把主意打到他那些親信手下了。鄭和的船隊裏有十三個左手右臂,是他最為依賴的手下,平時也多是他們在負責指揮船隊。
朱棣下令把這十三個人全部招到宮裏,在他的禦書房逐個見麵試探,最後還真被他撬了三個。許以高官俸祿之後便讓他們準備去琉球島圍剿唐明,說是事成之後誰能提著唐明的人頭來見他,以後這支大明的無敵船隊便歸其管。
肯背叛鄭和的人自然興高采烈地轟然應諾,而餘下的十個人朱棣一點都不留情,下令侍衛暗中處死了他們。那三個背叛鄭和的人,自然不會放過督師以前的那些心腹,當然也包括以前對他們看不順眼的人。
就這樣,鄭和的船隊在其遠航歸來不久,大清洗便在船隊裏開始,近千條沒有死在旅途上的漢子,最終卻死在自己人的屠刀之下。三天後,三人穩固了自己在船隊裏的地位,稍做補充物資便揚帆起航,直指唐明的琉球島。
鄭和或許還不知他的船隊已經完全被人所取代,可唐明這兩天一直在南京城的郊外,寶船廠裏發生的事情他從頭到尾看得清清楚楚。朱棣這番動作下來,唐明還有什麽不明白的,這定然是要決心要跟自己來一場生死之戰。
可唐明對此卻一點都不緊張,隻是命令費信先行迴去做好防備,他卻依然留在南京城,早上已經收到朱高熾的消息。今晚便是他要把鄭和與姚廣孝帶出來,朱棣此番做法正好有助於唐明勸鄭和也離開大明。
寶船廠沒了,現在他唯一的船隊也被朱棣所奪,就連那些親信都被殺了個精光,在這樣的情況下。唐明就不信鄭和還忍得下去,就算他再固執也應該有所醒悟了。而隻要鄭和到時出現在自己的船隊裏,唐明相信他以前那些老部下,在見到他的時候還敢對他放肆。
無論怎麽計算,唐明都覺得自己勝券在握,所以他並沒有什麽好擔心的,隻需保證今晚能夠順利的把鄭和接走,他就算完成了任務,而朱棣也將注定再一次失敗。(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