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論起睜眼說瞎話的功夫,唐明從來不在人後,就算對方是兩朝元老的大臣也一樣不是他對手。大殿上的爭執說破了便是誰更有實力誰便有理。
弱肉強食的道理並不是口頭說說而已,這是一個生存法則,一個在皇權製度下的生存法則。六部的尚書聯名再加上一個定國公,這樣的力量若放在平時絕對能夠輕易的搬倒唐明。
可這會他們的運氣不好,碰上朱棣出征在外,太子掌權。朱高熾與唐明是什麽關係,現在可以說是同穿一條褲子的人,他自然會倒向唐明這邊。
再加上唐明現在不僅手執皇城的禦林軍兵權,還暗中肩負著監督朝中某些大臣的職責。身上更是持有先斬後奏的令牌一枚,有這樣強有力的輔力,幾個六部的尚書自然沒放在唐明的眼裏。
倒是這定國公徐景昌時個麻煩,不是為他的身份而是他與皇後的關係。這家夥雖有官職在身,卻無心官場上之事,一心鑽進錢眼子裏。
相傳這是其父在被朱允文處死之前臨終對徐景昌的囑咐,要他不要留心官場上的事情,多賺點錢讓家族遠離朝政,安心的讓大家過上富裕的生活。
這直接導致朱棣大為寬心,對他的行為更是讚賞有加,讓他繼承了其父的爵位,再加上皇後這層關係,徐景昌可謂是混得風生水起。
唐明的狡辯引來六部尚書與徐景昌的恥笑,史部的賽義更是直接出列指著他們的鼻子咆哮道:“胡言亂語,簡直是顛倒黑白,請太子殿下為我兒做主啊!我兒此刻已剩半條命,如今更是隻能進食流食,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便是這威海候,臣等句句屬實望太子殿下明察。”
“沒錯,當時是在大庭廣眾之下發生的事情,此事有許多人可作證,太子殿下隻需命人一查便可得知。像威海候這般死不認罪的態度,臣等祈求太子殿下明察秋毫。”刹那間其它幾人也異口同聲的給太子施加壓力。
朱高熾卻連連皺眉,其見各大臣說得言之鑿鑿,似真有其事。一時間他倒不知要如何為唐明開脫,如果事情到了這一步他再不做出表示的話,就有些說不過去。
但是要表態勢必會令唐明陷入更加難堪的地步,朱高熾猶豫著望了唐明片刻,卻不見其有任何表示,連給他一點暗示都沒有,朱高熾頓時有些生氣。
朱高熾正不爽著,不料還有人比他更不爽,屏風後麵的皇後到了此刻已經憋不住話。太子遲遲不表態讓她心裏很不滿,六部的尚書加上一個定國公自己的親侄子。
他們這些人加起來定然不會欺騙自己,皇後一早便先入為主,再加上唐明來到大殿上的態度表現得略顯目中無人。這一切造就的後果便是皇後內心早已把唐明定罪。
“咳咳……。”
屏風後傳來兩聲輕咳,皇後忍不住開口言道:“威海候,你傷史部尚書次子和殺定國公酒樓裏的夥計此事可能當真?”
不愧是皇後,這口一張便一針見血的直指問題的所在,唐明別無它法,傷人與殺人這兩點是事實,他無法再狡辯,就像賽義說的那樣大庭廣眾之下自己做出來的事,想賴都賴不掉。
“是微臣所傷所殺,但微臣會做出這樣的事情來也是事出有因,那賽雲……。”
唐明還想再做解釋的時候,不料皇後娘娘卻突然截口斷喝:“夠了威海候,無論事出何因,他們最終不是沒傷到你任何人,再者他們也隻是請人過去商議入股海上貿易的事情而已,你不分青紅皂白便傷人殺人,你還有理了。”
得了,這皇後看來是直接要給自己定罪,唐明搖搖頭,知道再如何解釋下去也沒用。好在皇後隻是輔政而已,她現在還沒有決定的權力,這事還得寫信告知皇上再等其定奪。
皇上此刻出征在外,一來一去的也得近十天的功夫,在皇上身邊更有姚廣孝為自己撐腰,此事定然大不了。唐明很淡定也很安心,最多這段時間就任憑皇後娘娘處置,等皇上的聖旨到來後,他必然就能解脫。
如此一想,唐明幹脆也不再辯解,浪費口水自討沒趣的事自然不用去幹。
唐明的沉默和淡定卻讓皇後更加生氣起來,其實這事他也知道大不了。她要的隻是唐明的一個態度,畢竟這事他是有錯在先,更別說還傷了賽義之子,若不低頭認錯多少意思一下賠償人家點東西,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本來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卻被唐明的不配合硬生生給攪黃了,皇後一氣之下命人當場把唐明拿下,並且暫押在天牢之中,等稟告皇上之後再行定奪,在此其間誰也不許進去探視。
唐明依然沉默著,這可就急了太子殿下,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是他無法想象的,此刻他已經不能再做縮頭烏龜,若不站出來為唐明求情,他以後都沒臉見唐明這個兄弟。
“母後,威海候這事還未真正查清,現在就把他送進大牢似有不妥,望母後多給兒臣幾天的時間徹查此事,到時真是錯在威海候再定其罪也不遲啊!”朱高熾唯一的辦法就隻有拖了,最少拖到父皇的聖旨來之後,一切就都好辦。
可惜皇後似乎對唐明今天在大殿上的表現真的很生氣,斷然拒絕太子的提議,而後便命令侍衛立刻執行。
侍衛不敢有任何猶豫的表現,領命之後便把唐明的佩劍還有那把一直隨身帶著的燧發槍收起,押著他便向殿外走去。整個過程唐明不曾開半句口。
這會他已經跟皇後堵上氣了,其心裏更是冒出此事了結之後,他便立刻辭去身上所有的職務,帶著老婆孩子一家人迴濟州島。突然間他覺得在這裏跟這些大臣還有皇後他們鬥下去很沒意思。
一開始大家就約定好,海上貿易還有國家經濟上的事全權由唐明自己一手負責,別人不得有任何幹擾或插手。可這會剛碰上點事,自己不但被下了牢房,還連個辯解的機會都沒有,為這樣的王朝賣命唐明覺得很不值。(未完待續。)
弱肉強食的道理並不是口頭說說而已,這是一個生存法則,一個在皇權製度下的生存法則。六部的尚書聯名再加上一個定國公,這樣的力量若放在平時絕對能夠輕易的搬倒唐明。
可這會他們的運氣不好,碰上朱棣出征在外,太子掌權。朱高熾與唐明是什麽關係,現在可以說是同穿一條褲子的人,他自然會倒向唐明這邊。
再加上唐明現在不僅手執皇城的禦林軍兵權,還暗中肩負著監督朝中某些大臣的職責。身上更是持有先斬後奏的令牌一枚,有這樣強有力的輔力,幾個六部的尚書自然沒放在唐明的眼裏。
倒是這定國公徐景昌時個麻煩,不是為他的身份而是他與皇後的關係。這家夥雖有官職在身,卻無心官場上之事,一心鑽進錢眼子裏。
相傳這是其父在被朱允文處死之前臨終對徐景昌的囑咐,要他不要留心官場上的事情,多賺點錢讓家族遠離朝政,安心的讓大家過上富裕的生活。
這直接導致朱棣大為寬心,對他的行為更是讚賞有加,讓他繼承了其父的爵位,再加上皇後這層關係,徐景昌可謂是混得風生水起。
唐明的狡辯引來六部尚書與徐景昌的恥笑,史部的賽義更是直接出列指著他們的鼻子咆哮道:“胡言亂語,簡直是顛倒黑白,請太子殿下為我兒做主啊!我兒此刻已剩半條命,如今更是隻能進食流食,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便是這威海候,臣等句句屬實望太子殿下明察。”
“沒錯,當時是在大庭廣眾之下發生的事情,此事有許多人可作證,太子殿下隻需命人一查便可得知。像威海候這般死不認罪的態度,臣等祈求太子殿下明察秋毫。”刹那間其它幾人也異口同聲的給太子施加壓力。
朱高熾卻連連皺眉,其見各大臣說得言之鑿鑿,似真有其事。一時間他倒不知要如何為唐明開脫,如果事情到了這一步他再不做出表示的話,就有些說不過去。
但是要表態勢必會令唐明陷入更加難堪的地步,朱高熾猶豫著望了唐明片刻,卻不見其有任何表示,連給他一點暗示都沒有,朱高熾頓時有些生氣。
朱高熾正不爽著,不料還有人比他更不爽,屏風後麵的皇後到了此刻已經憋不住話。太子遲遲不表態讓她心裏很不滿,六部的尚書加上一個定國公自己的親侄子。
他們這些人加起來定然不會欺騙自己,皇後一早便先入為主,再加上唐明來到大殿上的態度表現得略顯目中無人。這一切造就的後果便是皇後內心早已把唐明定罪。
“咳咳……。”
屏風後傳來兩聲輕咳,皇後忍不住開口言道:“威海候,你傷史部尚書次子和殺定國公酒樓裏的夥計此事可能當真?”
不愧是皇後,這口一張便一針見血的直指問題的所在,唐明別無它法,傷人與殺人這兩點是事實,他無法再狡辯,就像賽義說的那樣大庭廣眾之下自己做出來的事,想賴都賴不掉。
“是微臣所傷所殺,但微臣會做出這樣的事情來也是事出有因,那賽雲……。”
唐明還想再做解釋的時候,不料皇後娘娘卻突然截口斷喝:“夠了威海候,無論事出何因,他們最終不是沒傷到你任何人,再者他們也隻是請人過去商議入股海上貿易的事情而已,你不分青紅皂白便傷人殺人,你還有理了。”
得了,這皇後看來是直接要給自己定罪,唐明搖搖頭,知道再如何解釋下去也沒用。好在皇後隻是輔政而已,她現在還沒有決定的權力,這事還得寫信告知皇上再等其定奪。
皇上此刻出征在外,一來一去的也得近十天的功夫,在皇上身邊更有姚廣孝為自己撐腰,此事定然大不了。唐明很淡定也很安心,最多這段時間就任憑皇後娘娘處置,等皇上的聖旨到來後,他必然就能解脫。
如此一想,唐明幹脆也不再辯解,浪費口水自討沒趣的事自然不用去幹。
唐明的沉默和淡定卻讓皇後更加生氣起來,其實這事他也知道大不了。她要的隻是唐明的一個態度,畢竟這事他是有錯在先,更別說還傷了賽義之子,若不低頭認錯多少意思一下賠償人家點東西,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本來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卻被唐明的不配合硬生生給攪黃了,皇後一氣之下命人當場把唐明拿下,並且暫押在天牢之中,等稟告皇上之後再行定奪,在此其間誰也不許進去探視。
唐明依然沉默著,這可就急了太子殿下,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是他無法想象的,此刻他已經不能再做縮頭烏龜,若不站出來為唐明求情,他以後都沒臉見唐明這個兄弟。
“母後,威海候這事還未真正查清,現在就把他送進大牢似有不妥,望母後多給兒臣幾天的時間徹查此事,到時真是錯在威海候再定其罪也不遲啊!”朱高熾唯一的辦法就隻有拖了,最少拖到父皇的聖旨來之後,一切就都好辦。
可惜皇後似乎對唐明今天在大殿上的表現真的很生氣,斷然拒絕太子的提議,而後便命令侍衛立刻執行。
侍衛不敢有任何猶豫的表現,領命之後便把唐明的佩劍還有那把一直隨身帶著的燧發槍收起,押著他便向殿外走去。整個過程唐明不曾開半句口。
這會他已經跟皇後堵上氣了,其心裏更是冒出此事了結之後,他便立刻辭去身上所有的職務,帶著老婆孩子一家人迴濟州島。突然間他覺得在這裏跟這些大臣還有皇後他們鬥下去很沒意思。
一開始大家就約定好,海上貿易還有國家經濟上的事全權由唐明自己一手負責,別人不得有任何幹擾或插手。可這會剛碰上點事,自己不但被下了牢房,還連個辯解的機會都沒有,為這樣的王朝賣命唐明覺得很不值。(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