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考慮之後,唐明並沒有為候顯出任何主意,就連安慰他一下都沒有。隻說幫他打聽打聽一下皇上的意思便端茶送人,候顯雖心有不甘,可這會他也沒別的辦法,隻能迴家忐忑的等待皇上的決斷。
長短一千支燧發槍已經送去有幾天的時間,細心的唐明還附有一份簡單的說明書在裏麵,以姚廣孝的聰明定能理解自己的意思,估計這會也應該派上了用場。隻是還不知其效果如何,前線到現在也沒有任何消息傳迴來。
唐明此刻還是很為這事擔憂,畢竟當時時間上畢竟倉促,他隻試驗了幾下便把槍送出去。這會他心裏也不是那麽有底,倒是最近又造出了不少燧發槍,他已經中飽私攬弄了幾百條準備送到濟州島去做樣品。
第一批商船已經快完工,到時唐明便可把這燧發槍寄放到商船中,濟州島和大明通商之後,他不僅可以更加頻繁的知道那邊的情況,還可以帶動那邊的經濟,為自己的第二故鄉打好基礎。
大明這邊唐明已經不再那麽看重,這裏唯一能讓他牽掛的也就隻有姚廣孝和鄭和。但鄭和已經出海遠航,他在這裏的牽掛已經不多,若不是答應鄭和幫忙看著寶船廠,他定然是要迴濟州島做他的土皇帝。
人活於世總有一些羈絆,唐明此刻也是出於無奈,濟州島想要真正活躍起來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也不知那邊的學院搞到怎麽樣?此刻唐明忽然間倒是很想念島上的悠閑生活。
遙遠的北方邊疆荒地上,朱棣的北征大軍紮營於此。十萬大軍在此地已經停留了將近十天的時間,就因為幾百個神出鬼沒的人把他硬生生的拖在這裏。
可這會軍營中卻沒了往日的禿廢情緒,反而軍士們臉上都洋溢著開心的笑臉。唐明的燧發槍一到這裏,朱棣立刻便挑選出神槍營的一千士兵,從中再找出兩百個好手,用了兩天的時間熟悉了燧發槍的性能之後。
今天一早便保護著兩個哨探出營,到午時的時候全部人不僅安全迴來,還順帶著近十具屍體。這十具屍體便是一直隱藏在大營之外,專門偷襲哨探的人。
帥帳之中,朱棣顯得異常高興,困擾他多日的難題終於有希望破解,他不高興才怪呢。
相比朱棣的興高采烈,姚廣孝卻表現得很平靜,似乎眼前的勝利與他無關一般,微閉著眼睛沉默不語。
“姚少師,今日之勝利值得慶祝,可朕觀你麵相卻為何還是悶悶不樂?”本來心情大好的朱棣被姚廣孝這一弄,興奮之情也減去不少。
姚廣孝睜開雙眼,勉強擠出一絲笑意,苦澀言道:“啟稟皇上,這次勝利固然值得慶賀,但也無需太過在意。這次能有如此佳績一是我們出其不意,二十占了兵器上的便宜,老臣估計這會敵人已經知道我們使用的武器,下次再遇上定然就不是這樣的效果,如此一來輸贏還真不好下定論。”
朱棣愣神了片刻,他突然覺得姚廣孝說的一點都沒錯,這燧發槍確實神奇,居然不用像火統那樣點火,隻需填充好彈藥輕輕一扣扳機便可發射,其速度與準頭是以前的火統不可比喻的。
開始試槍的時候,他著實也被嚇了一跳,這次試手能有如此成績,確實還不能下定論。好在勝利的消息雖不能成為最終的結果,可卻為整個大營的軍士提高了不少的士氣。
點點頭,朱棣承認了姚廣孝的意見,可他並不想就這樣收手,於是對姚廣孝言道:“姚少師,不如我們把這兩百人的神槍隊一分為二,再次試探一下,如果可行的話,我們便立刻拔營啟程。”
“打鐵需趁熱,皇上言之又理,我們確實應該趁敵人還沒想出破解之時,趁機給敵人造成最大的損失,老臣覺得是應該繼續出兵!”姚廣孝很認同朱棣的提議,確實也應該把這第一次試探的效果最大化,不然等到敵人反應過來,那他們可就虧大了。
正當兩人要再次安排出兵時,守在賬外的侍衛來報口稱南京來信,並把接到的信封呈上後自個退下。
朱棣很幹脆當著姚廣孝的麵撕開信封,抽出信紙隨便掃了兩眼,嘴角突然浮現出一絲笑意。片刻之後才對姚廣孝言道:“威海候這小子可把候顯給坑慘了!”
“此言從何講起?”一邊侍立著的姚廣孝疑惑的問道。
朱棣不再言語,而是直接把信遞給姚廣孝,接過之後仔細一看,姚廣孝也微微笑了起來:“這事也怪不得唐明,他本來的用意就是想借機訓練一下那些死士,候顯貪功冒進事先也不打聲招唿就出動人馬橫插一手,說到底這事也隻能怪他自己怨不了別人。”
“那依少師之意,朕該如何給候顯這個警醒,按說他這次雖死傷了不少的手下,可也殺了三十個建文餘黨的人,是要將功補過就這樣算了還是再加罰一下,以示效尤。”
朱棣臉上始終帶著那一絲微笑,看似隨口一問的話裏卻讓姚廣孝眉頭連連皺起。其話裏話外都透露著兩個意思,表麵上雖直指候顯,可內裏又何嚐不是在說唐明。
這次燧發槍唐明不僅提前完成一千支,且質量有保證,按理應該記一大功。但候顯的東廠會損失如此大唐明也脫不了幹係,因此要如何處置候顯就等同於處置唐明如出一撇。
好在唐明早已在來信中提到,這次的功勞他可以不要,但必須得留存一些燧發槍做為樣品讓他自己保管。信裏並沒有提及會留存多少,所有姚廣孝也沒多想就答應了他。
而此刻朱棣拿這些功勞來抵消唐明這小小的過錯,似乎做得有些過份。但姚廣孝已經無需為這些去計較,很幹脆便迴道:“唐明這小子獻上燧發槍為皇上分憂,是他身為臣子的光榮,再說其年紀還小也不宜為其升官,這事任憑皇上做主便可,老臣不會有任何的異議。”(未完待續。)
長短一千支燧發槍已經送去有幾天的時間,細心的唐明還附有一份簡單的說明書在裏麵,以姚廣孝的聰明定能理解自己的意思,估計這會也應該派上了用場。隻是還不知其效果如何,前線到現在也沒有任何消息傳迴來。
唐明此刻還是很為這事擔憂,畢竟當時時間上畢竟倉促,他隻試驗了幾下便把槍送出去。這會他心裏也不是那麽有底,倒是最近又造出了不少燧發槍,他已經中飽私攬弄了幾百條準備送到濟州島去做樣品。
第一批商船已經快完工,到時唐明便可把這燧發槍寄放到商船中,濟州島和大明通商之後,他不僅可以更加頻繁的知道那邊的情況,還可以帶動那邊的經濟,為自己的第二故鄉打好基礎。
大明這邊唐明已經不再那麽看重,這裏唯一能讓他牽掛的也就隻有姚廣孝和鄭和。但鄭和已經出海遠航,他在這裏的牽掛已經不多,若不是答應鄭和幫忙看著寶船廠,他定然是要迴濟州島做他的土皇帝。
人活於世總有一些羈絆,唐明此刻也是出於無奈,濟州島想要真正活躍起來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也不知那邊的學院搞到怎麽樣?此刻唐明忽然間倒是很想念島上的悠閑生活。
遙遠的北方邊疆荒地上,朱棣的北征大軍紮營於此。十萬大軍在此地已經停留了將近十天的時間,就因為幾百個神出鬼沒的人把他硬生生的拖在這裏。
可這會軍營中卻沒了往日的禿廢情緒,反而軍士們臉上都洋溢著開心的笑臉。唐明的燧發槍一到這裏,朱棣立刻便挑選出神槍營的一千士兵,從中再找出兩百個好手,用了兩天的時間熟悉了燧發槍的性能之後。
今天一早便保護著兩個哨探出營,到午時的時候全部人不僅安全迴來,還順帶著近十具屍體。這十具屍體便是一直隱藏在大營之外,專門偷襲哨探的人。
帥帳之中,朱棣顯得異常高興,困擾他多日的難題終於有希望破解,他不高興才怪呢。
相比朱棣的興高采烈,姚廣孝卻表現得很平靜,似乎眼前的勝利與他無關一般,微閉著眼睛沉默不語。
“姚少師,今日之勝利值得慶祝,可朕觀你麵相卻為何還是悶悶不樂?”本來心情大好的朱棣被姚廣孝這一弄,興奮之情也減去不少。
姚廣孝睜開雙眼,勉強擠出一絲笑意,苦澀言道:“啟稟皇上,這次勝利固然值得慶賀,但也無需太過在意。這次能有如此佳績一是我們出其不意,二十占了兵器上的便宜,老臣估計這會敵人已經知道我們使用的武器,下次再遇上定然就不是這樣的效果,如此一來輸贏還真不好下定論。”
朱棣愣神了片刻,他突然覺得姚廣孝說的一點都沒錯,這燧發槍確實神奇,居然不用像火統那樣點火,隻需填充好彈藥輕輕一扣扳機便可發射,其速度與準頭是以前的火統不可比喻的。
開始試槍的時候,他著實也被嚇了一跳,這次試手能有如此成績,確實還不能下定論。好在勝利的消息雖不能成為最終的結果,可卻為整個大營的軍士提高了不少的士氣。
點點頭,朱棣承認了姚廣孝的意見,可他並不想就這樣收手,於是對姚廣孝言道:“姚少師,不如我們把這兩百人的神槍隊一分為二,再次試探一下,如果可行的話,我們便立刻拔營啟程。”
“打鐵需趁熱,皇上言之又理,我們確實應該趁敵人還沒想出破解之時,趁機給敵人造成最大的損失,老臣覺得是應該繼續出兵!”姚廣孝很認同朱棣的提議,確實也應該把這第一次試探的效果最大化,不然等到敵人反應過來,那他們可就虧大了。
正當兩人要再次安排出兵時,守在賬外的侍衛來報口稱南京來信,並把接到的信封呈上後自個退下。
朱棣很幹脆當著姚廣孝的麵撕開信封,抽出信紙隨便掃了兩眼,嘴角突然浮現出一絲笑意。片刻之後才對姚廣孝言道:“威海候這小子可把候顯給坑慘了!”
“此言從何講起?”一邊侍立著的姚廣孝疑惑的問道。
朱棣不再言語,而是直接把信遞給姚廣孝,接過之後仔細一看,姚廣孝也微微笑了起來:“這事也怪不得唐明,他本來的用意就是想借機訓練一下那些死士,候顯貪功冒進事先也不打聲招唿就出動人馬橫插一手,說到底這事也隻能怪他自己怨不了別人。”
“那依少師之意,朕該如何給候顯這個警醒,按說他這次雖死傷了不少的手下,可也殺了三十個建文餘黨的人,是要將功補過就這樣算了還是再加罰一下,以示效尤。”
朱棣臉上始終帶著那一絲微笑,看似隨口一問的話裏卻讓姚廣孝眉頭連連皺起。其話裏話外都透露著兩個意思,表麵上雖直指候顯,可內裏又何嚐不是在說唐明。
這次燧發槍唐明不僅提前完成一千支,且質量有保證,按理應該記一大功。但候顯的東廠會損失如此大唐明也脫不了幹係,因此要如何處置候顯就等同於處置唐明如出一撇。
好在唐明早已在來信中提到,這次的功勞他可以不要,但必須得留存一些燧發槍做為樣品讓他自己保管。信裏並沒有提及會留存多少,所有姚廣孝也沒多想就答應了他。
而此刻朱棣拿這些功勞來抵消唐明這小小的過錯,似乎做得有些過份。但姚廣孝已經無需為這些去計較,很幹脆便迴道:“唐明這小子獻上燧發槍為皇上分憂,是他身為臣子的光榮,再說其年紀還小也不宜為其升官,這事任憑皇上做主便可,老臣不會有任何的異議。”(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