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可算是活了兩輩子的人,洞房花燭夜自然不會冷落了美嬌妻。陳佳瀾也如願以償的又少女銳變為人婦,成為名符其實的唐夫人。
相公過年前必須要迴去大明,這事陳佳瀾早已從其父那裏得知,剛完婚不久丈夫卻要遠走,陳佳瀾雖心有不甘可她卻也是一個明事理的女人。
她沒有抱怨也沒有表現出任何不妥的神色,她在珍惜,珍惜剩下的這些相濡以沫的日子,這日子雖已不長久,她也會把每一分每一秒當成了一天或者一年來過。
唐明掰著手指頭認真的算了下日子,離年關也就隻剩不到二十天,他還能留在濟州島陪愛妻的時間絕對超不過十天。自己一走,家的重擔就要落在愛妻嬌嫩的肩膀上。
愛妻能不能持家,持得好不好?對於這些唐明一點都不在乎,他在乎的是愛妻沒自己在身邊過得好不好,會不會受委屈?迴頭望著越變越繁華的巴拿小城,唐明此刻多少才有了那麽一點安慰。
這裏便是他在這個時代的家,真真正正屬於他的家,有愛妻,有兄弟以後還會有成群的子孫。
小城是島上唯一的屏障,海上有費信把守,隻要不遭受大規模的攻擊,有這些保衛力量足夠護得濟州島的安全。大棚裏的蔬菜賣得不錯,順帶著連那火鍋也成了熱銷的產品。
這些財路有武胖子的份,他自會去操心,佳瀾以後就隻負責數錢就好。開春的時候種的玉米,土豆也可以收成,濟州島到現在已經步入正軌,隻要陳佳瀾不亂來,就絕不會出現任何問題。
種出來的糧食不愁賣,農戶們臉上洋溢著前所未有的開心笑臉,昨天賣蔬菜的份子錢除去成本與唐明該得的那一份,農戶們拿到手裏的每一戶足足有十五兩白銀。
這下子整個小村子都炸窩了,那些以前還保持著觀望心態的人,再也沒有了顧慮,紛紛湧到王府請求唐明讓他們也加入到這營生裏。
唐明要的就是這種結果,自然不會推脫,他自己從大明帶來的人中並沒有多少農戶,所以從一開始他便算計著把海濱小村的村民歸納到自己的名下。
把這整條村三百多口人全部變成農戶,人一多規矩就必須立起來。村子被唐明改為莊,唐莊!依然由老村長去管理,負責日常的運作。
高樓大廈平地起,講究的是地基踏不踏實,濟州島從唐明來的時候一無所有,到現在的蒸蒸日上,他已經為以後的繁榮墊好了紮實的基礎。
可無論是一個族群還是一個村子,甚至一個國家,想要長久興盛,那麽興教興學自然是離不開。對下一代的教育是重中之重,隻有自己培養處來的人才,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
明代的傳統教育方法,死背硬記,詩歌詞賦,文章與理論,為人之道等等這些並不是唐明目前所急需的。或許在他沒穿越到大明來的時候,這種從古至今的教育方式還可以沿用許多年。
但他的到來,注定得有所改變,至少明年的大航海便要開始,這標誌著一個嶄新的時代即將翻開新的篇章。一個時代的進步離不開各種各樣的人才,尤其是在各個領域的人才。
學校就建在王府後,唐明特意留出來的一大片空地上,被規劃成後世一樣的教學樓。而且劃分成許多的分區,老丈人方孝孺為校長這無可爭議,大儒家也很幹脆就答應了唐明的請求。
這事他們之間一早就商量好了沒什麽可說的,但讓方孝孺不滿的是唐明對這個所謂學校的改革。老家夥的觀念裏學校是讀書的地方,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地方,可就是這樣的一個地方,唐明卻硬生生在裏麵畫出什麽分區來。
居然加上工商士農四個大分類,學做生意的,研究各種新奇玩意的,學耕田的,好好的一個書院硬是被他搞得亂七八糟,變得一點都不神聖。
如此一來方孝孺當然不滿,向唐明抗議令其把那些亂七八糟的學科給取消掉,不然他這個什麽校長就不當了。
這明擺著就是持才要挾,唐明身為晚輩自然不能對方孝孺來硬的。這樣先進的變革他方孝孺從沒接觸過,心裏有抵觸唐明也認了。如果讓他在朱棣的眼皮底下做出這些改革,他自然是不敢。
這種打破傳統的激進變革,第一個衝擊到的便是那些自羽君子的士子,估計他要是敢在大明國內提出這樣的變革,第一時間不是被朱棣砍頭,而是會被天下的士子口水淹死。
單單從方孝孺聽到唐明要做這些變革時,表現出來的抵觸情緒便可見一斑。老家夥心裏不滿鬧罷工,這會自然要去給他洗洗腦,開解開解。
身邊跟著的是愛妻陳佳瀾,兩人本來一大早便準備要去遊玩的,可還沒出府門就聽得這消息,隻好改道向學院而去。
想要勸服方孝孺接受自己的變革,唐明自知很難幾率幾乎為零,可不服輸的他不撞南牆不迴頭,不試上一試又怎麽知道就不行呢?
馬車緩慢的行走在街道上,小白在前方撒著歡亂跑,沿街的商販見到壯得跟頭小牛一樣的小白,他們一點都不害怕。更有小孩看到小白就嗷嗷叫著跟它玩耍起來。
馬車裏的陳佳瀾把視線從小白的身上拉迴來,望著緊皺眉頭發著癔症的唐明,她一時間也頓覺為難。一方是自己的相公,一方是自己的養父,偏向那一方都不好。
相公是高人子弟,時不時總會搗鼓一些新奇的事物出來,事實也證明他弄出來的新奇東西沒有一樣不受到歡迎。可這次學院裏的變革,陳佳瀾心裏也不看好,畢竟這思維跳躍得太離譜了。
“相公,這學院裏就應該是讀書的聖地,學生的天堂。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你把學院弄得烏煙瘴氣的這樣真的好嗎?”陳佳瀾最終還是沒能忍住心裏的疑惑,把話問了出來。(未完待續。)
相公過年前必須要迴去大明,這事陳佳瀾早已從其父那裏得知,剛完婚不久丈夫卻要遠走,陳佳瀾雖心有不甘可她卻也是一個明事理的女人。
她沒有抱怨也沒有表現出任何不妥的神色,她在珍惜,珍惜剩下的這些相濡以沫的日子,這日子雖已不長久,她也會把每一分每一秒當成了一天或者一年來過。
唐明掰著手指頭認真的算了下日子,離年關也就隻剩不到二十天,他還能留在濟州島陪愛妻的時間絕對超不過十天。自己一走,家的重擔就要落在愛妻嬌嫩的肩膀上。
愛妻能不能持家,持得好不好?對於這些唐明一點都不在乎,他在乎的是愛妻沒自己在身邊過得好不好,會不會受委屈?迴頭望著越變越繁華的巴拿小城,唐明此刻多少才有了那麽一點安慰。
這裏便是他在這個時代的家,真真正正屬於他的家,有愛妻,有兄弟以後還會有成群的子孫。
小城是島上唯一的屏障,海上有費信把守,隻要不遭受大規模的攻擊,有這些保衛力量足夠護得濟州島的安全。大棚裏的蔬菜賣得不錯,順帶著連那火鍋也成了熱銷的產品。
這些財路有武胖子的份,他自會去操心,佳瀾以後就隻負責數錢就好。開春的時候種的玉米,土豆也可以收成,濟州島到現在已經步入正軌,隻要陳佳瀾不亂來,就絕不會出現任何問題。
種出來的糧食不愁賣,農戶們臉上洋溢著前所未有的開心笑臉,昨天賣蔬菜的份子錢除去成本與唐明該得的那一份,農戶們拿到手裏的每一戶足足有十五兩白銀。
這下子整個小村子都炸窩了,那些以前還保持著觀望心態的人,再也沒有了顧慮,紛紛湧到王府請求唐明讓他們也加入到這營生裏。
唐明要的就是這種結果,自然不會推脫,他自己從大明帶來的人中並沒有多少農戶,所以從一開始他便算計著把海濱小村的村民歸納到自己的名下。
把這整條村三百多口人全部變成農戶,人一多規矩就必須立起來。村子被唐明改為莊,唐莊!依然由老村長去管理,負責日常的運作。
高樓大廈平地起,講究的是地基踏不踏實,濟州島從唐明來的時候一無所有,到現在的蒸蒸日上,他已經為以後的繁榮墊好了紮實的基礎。
可無論是一個族群還是一個村子,甚至一個國家,想要長久興盛,那麽興教興學自然是離不開。對下一代的教育是重中之重,隻有自己培養處來的人才,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
明代的傳統教育方法,死背硬記,詩歌詞賦,文章與理論,為人之道等等這些並不是唐明目前所急需的。或許在他沒穿越到大明來的時候,這種從古至今的教育方式還可以沿用許多年。
但他的到來,注定得有所改變,至少明年的大航海便要開始,這標誌著一個嶄新的時代即將翻開新的篇章。一個時代的進步離不開各種各樣的人才,尤其是在各個領域的人才。
學校就建在王府後,唐明特意留出來的一大片空地上,被規劃成後世一樣的教學樓。而且劃分成許多的分區,老丈人方孝孺為校長這無可爭議,大儒家也很幹脆就答應了唐明的請求。
這事他們之間一早就商量好了沒什麽可說的,但讓方孝孺不滿的是唐明對這個所謂學校的改革。老家夥的觀念裏學校是讀書的地方,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地方,可就是這樣的一個地方,唐明卻硬生生在裏麵畫出什麽分區來。
居然加上工商士農四個大分類,學做生意的,研究各種新奇玩意的,學耕田的,好好的一個書院硬是被他搞得亂七八糟,變得一點都不神聖。
如此一來方孝孺當然不滿,向唐明抗議令其把那些亂七八糟的學科給取消掉,不然他這個什麽校長就不當了。
這明擺著就是持才要挾,唐明身為晚輩自然不能對方孝孺來硬的。這樣先進的變革他方孝孺從沒接觸過,心裏有抵觸唐明也認了。如果讓他在朱棣的眼皮底下做出這些改革,他自然是不敢。
這種打破傳統的激進變革,第一個衝擊到的便是那些自羽君子的士子,估計他要是敢在大明國內提出這樣的變革,第一時間不是被朱棣砍頭,而是會被天下的士子口水淹死。
單單從方孝孺聽到唐明要做這些變革時,表現出來的抵觸情緒便可見一斑。老家夥心裏不滿鬧罷工,這會自然要去給他洗洗腦,開解開解。
身邊跟著的是愛妻陳佳瀾,兩人本來一大早便準備要去遊玩的,可還沒出府門就聽得這消息,隻好改道向學院而去。
想要勸服方孝孺接受自己的變革,唐明自知很難幾率幾乎為零,可不服輸的他不撞南牆不迴頭,不試上一試又怎麽知道就不行呢?
馬車緩慢的行走在街道上,小白在前方撒著歡亂跑,沿街的商販見到壯得跟頭小牛一樣的小白,他們一點都不害怕。更有小孩看到小白就嗷嗷叫著跟它玩耍起來。
馬車裏的陳佳瀾把視線從小白的身上拉迴來,望著緊皺眉頭發著癔症的唐明,她一時間也頓覺為難。一方是自己的相公,一方是自己的養父,偏向那一方都不好。
相公是高人子弟,時不時總會搗鼓一些新奇的事物出來,事實也證明他弄出來的新奇東西沒有一樣不受到歡迎。可這次學院裏的變革,陳佳瀾心裏也不看好,畢竟這思維跳躍得太離譜了。
“相公,這學院裏就應該是讀書的聖地,學生的天堂。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你把學院弄得烏煙瘴氣的這樣真的好嗎?”陳佳瀾最終還是沒能忍住心裏的疑惑,把話問了出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