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播報】明天就是515,起點周年慶,福利最多的一天。除了禮包書包,這次的『515紅包狂翻』肯定要看,紅包哪有不搶的道理,定好鬧鍾昂~
皇後娘娘似乎有了一絲猶豫,事情真如唐明說的那樣,她確實無法再強硬要求唐明留下來接受自己的教育。可就這樣放棄她又覺得不甘心,思索片刻輕笑言道:“今天就先到此為止,你也快去準備皇上登基之事,等今天過後哀家再找你好好談談!”
聽這口氣明擺著這事還沒完,但唐明還能怎麽辦?唯有再次拜下恭送皇後離開,望著前唿後擁的皇後,唐明本來就煩躁的心情,一下子跌到了穀底。甩甩被侍衛弄得生疼的雙臂,哀聲歎氣的迴到太極殿門口。
皇上皇後已經就坐於巨大的龍攀之上,鄭和李興等人隨伺在左右,禦前侍衛騎著高頭大馬威風凜凜的圍繞在龍攀周圍。那個拉著鄭和消失的掌印老太監一聲起駕之後,一眼望不到頭的隊伍,開始緩慢而有序的向宮外開拔。
唐明站在一邊傻眼了,此刻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應該走向隊伍裏的何方,好在鄭和早已見到他。路過其身邊之時把他給拉了過去,唐明正想發問,鄭和卻對他做了個噤聲的手勢,另一邊的李興眼神不時的往他們這邊漂,嘴角更是帶著一絲陰險的笑意。
看著李興那一副幸災樂禍的嘴臉,唐明不知道為什麽,突然有種狠狠的給他一拳的衝動。天色漸亮,隊伍行進到宮門外之時,文武大臣已全部聚集在此。朱棣停留片刻,接受文武大臣的朝拜之後再次啟程。
借此機會唐明在鄭和的示意下,偷偷溜到姚廣孝的身邊,混在眾大臣的隊伍中,直到此刻他才鬆了口氣。不然跟一群太監站在一起,他老是覺得渾身不舒服,連別人望他一眼,都讓其懷疑那是鄙視的眼神。
從皇宮門口到南城門,寬敞的街道兩邊已經圍滿老百姓,個個伸長著脖子,顛著腳尖猛瞧龍攀,都希望能一堵皇上和皇後娘娘的真容。
穿過跪拜滿整條街道的百姓,隊伍終於出了南城門,速度終於開始加快。南郊皇陵之處,早已經搭好了一個大棚。朱棣和皇後一起步行而上高台,在禮司監幾個主事人員的安排下,進行了一係列的祭祖儀式。
繁雜的程序走完,已經快接近午時,朱棣似乎不想休息一下,隨命掌印老太監宣布登基儀式開始。朱棣的皇位是從建文手裏搶過來的,所以要名正言順的坐上皇位,必然需要一個前朝顧命大臣來寫詔書,而這個人除了方孝孺之外找不出第二個。
這也是朱棣一直對方孝孺一直克製著沒有殺他的重要原因之一,為的就是希望此時此刻方孝孺能為其登基正名。徹底洗脫朱棣的皇位是從建文的手中奪來的,可方孝孺被抓這段時間的表現,令朱棣很不滿,最近還特命姚廣孝前去勸說,效果也不是很大。
今天便是方孝孺做出選擇的時候,是死是生完全看他的態度。朱棣似乎想要給方孝孺一些警告,為此先命人拉出幾個前朝的大臣,打上亂黨的旗號,通通斬首示眾。其血淋淋的人頭便用一長桌擺於場地中間。
一聲令下便是幾顆人頭落地,其家族成員依照罪行的輕重,殺的殺發配邊疆的發配邊疆,皇陵的氣氛一時間凝重無比。
方孝孺並沒有被鎖鏈加身,反而穿著一身嶄新的朝服,從場外抬頭挺胸闊步而來。經過擺滿人頭的長桌之時,他竟然連眼皮都不眨一下,臉上始終帶著高傲的神色,在麵對朱棣的時候,也隻稍微拱手口稱王爺。
似乎並不承認朱棣便是皇上,這樣的做法被在場的各大臣看在眼裏,許多人都露出為其擔心的眼神。尤其是姚廣孝,本來平靜無波的老臉上,此刻也是驟變。連站在其身邊的唐明都感覺到他唿吸的急促,緊張的模樣躍然於身暴漏無疑。
相比眾大臣的反應,高高在上的朱棣卻截然相反,方孝孺這般無禮的舉動在其眼裏似乎早已知曉。朱棣出乎眾大臣意料之外,竟和氣言道:“方先生果然有深得儒家風範,其一篇伐燕檄文寫得驚天地泣鬼神,真不愧為當今大儒也!”
方孝孺嘴角勾起一絲冷笑,不卑不亢言道:“隻可惜筆墨不如刀槍狠,文章不如劍戟利。如今成敗已成定局,老夫有愧先帝之托,實在汗顏無比。”
朱棣聞言臉色一緊,雙目圓睜怒盯著方孝孺:“方先生確實有自知之明,可惜你滿肚子聖賢書卻是非不分。枉讀聖賢書玷汙了忠義二字!想我太祖高皇帝憑著一介布衣艱難百戰,定天下,成帝業傳之萬世。無奈建文昏庸,寵信奸佞,傾我大明社稷,高舉屠刀於自家人,其心可株。”
方孝孺冷笑連連,隻聽不答,自古便是成王敗寇,每次戰爭過後,唯有勝利者才有話語權。輸的一方無論作何辯解或者道理通天,這些在勝利者麵前隻是螢火之光,徒廢口舌而已。
朱棣卻越說越來勁似的,繼續言道:“想本王自受封以來,衛國守疆循規守法,而汝等卻讒言昏庸建文削我護衛,更聚大軍圍困本王於北平,甲馬奔突於街市,劍聲喧囂於王府,逼得我隻得佯瘋以求苟活。”
“我乃太祖嫡子,堂堂燕王都落得如此地步,何苦天下百姓?蒼天尚有好生之德,而汝等竟驅大明百姓自相殘殺,致使天下百姓生靈塗炭,父皇能有多少子孫待汝等殺戮?大明江山又有多少田舍供你們踐踏?”
這一翻話可謂字字珠璣,把在場的各大臣仇恨心裏都調動起來,此刻方孝孺那一身儒家風範的光環已消失,在他們眼裏眼前的方孝孺就是一個屠夫,一個把黎民百姓,戰亂之後的一切罪責都施加於他的身上。
朱棣似乎也被自己的話所感染,從龍椅之上霍然起身,一指方孝孺恨道:“建文才不及學徒,德不及販夫,整天以空談欺天下,以愚妄誤國家。變律法,改官製簡直就是離經叛道。複井田,亂藩鎮倒行逆施。太祖遺訓,朝無正臣,內有奸惡,必興兵討之,以清君側之惡。”
ps. 5.15「起點」下紅包雨了!中午12點開始每個小時搶一輪,一大波515紅包就看運氣了。你們都去搶,搶來的起點幣繼續來訂閱我的章節啊!
皇後娘娘似乎有了一絲猶豫,事情真如唐明說的那樣,她確實無法再強硬要求唐明留下來接受自己的教育。可就這樣放棄她又覺得不甘心,思索片刻輕笑言道:“今天就先到此為止,你也快去準備皇上登基之事,等今天過後哀家再找你好好談談!”
聽這口氣明擺著這事還沒完,但唐明還能怎麽辦?唯有再次拜下恭送皇後離開,望著前唿後擁的皇後,唐明本來就煩躁的心情,一下子跌到了穀底。甩甩被侍衛弄得生疼的雙臂,哀聲歎氣的迴到太極殿門口。
皇上皇後已經就坐於巨大的龍攀之上,鄭和李興等人隨伺在左右,禦前侍衛騎著高頭大馬威風凜凜的圍繞在龍攀周圍。那個拉著鄭和消失的掌印老太監一聲起駕之後,一眼望不到頭的隊伍,開始緩慢而有序的向宮外開拔。
唐明站在一邊傻眼了,此刻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應該走向隊伍裏的何方,好在鄭和早已見到他。路過其身邊之時把他給拉了過去,唐明正想發問,鄭和卻對他做了個噤聲的手勢,另一邊的李興眼神不時的往他們這邊漂,嘴角更是帶著一絲陰險的笑意。
看著李興那一副幸災樂禍的嘴臉,唐明不知道為什麽,突然有種狠狠的給他一拳的衝動。天色漸亮,隊伍行進到宮門外之時,文武大臣已全部聚集在此。朱棣停留片刻,接受文武大臣的朝拜之後再次啟程。
借此機會唐明在鄭和的示意下,偷偷溜到姚廣孝的身邊,混在眾大臣的隊伍中,直到此刻他才鬆了口氣。不然跟一群太監站在一起,他老是覺得渾身不舒服,連別人望他一眼,都讓其懷疑那是鄙視的眼神。
從皇宮門口到南城門,寬敞的街道兩邊已經圍滿老百姓,個個伸長著脖子,顛著腳尖猛瞧龍攀,都希望能一堵皇上和皇後娘娘的真容。
穿過跪拜滿整條街道的百姓,隊伍終於出了南城門,速度終於開始加快。南郊皇陵之處,早已經搭好了一個大棚。朱棣和皇後一起步行而上高台,在禮司監幾個主事人員的安排下,進行了一係列的祭祖儀式。
繁雜的程序走完,已經快接近午時,朱棣似乎不想休息一下,隨命掌印老太監宣布登基儀式開始。朱棣的皇位是從建文手裏搶過來的,所以要名正言順的坐上皇位,必然需要一個前朝顧命大臣來寫詔書,而這個人除了方孝孺之外找不出第二個。
這也是朱棣一直對方孝孺一直克製著沒有殺他的重要原因之一,為的就是希望此時此刻方孝孺能為其登基正名。徹底洗脫朱棣的皇位是從建文的手中奪來的,可方孝孺被抓這段時間的表現,令朱棣很不滿,最近還特命姚廣孝前去勸說,效果也不是很大。
今天便是方孝孺做出選擇的時候,是死是生完全看他的態度。朱棣似乎想要給方孝孺一些警告,為此先命人拉出幾個前朝的大臣,打上亂黨的旗號,通通斬首示眾。其血淋淋的人頭便用一長桌擺於場地中間。
一聲令下便是幾顆人頭落地,其家族成員依照罪行的輕重,殺的殺發配邊疆的發配邊疆,皇陵的氣氛一時間凝重無比。
方孝孺並沒有被鎖鏈加身,反而穿著一身嶄新的朝服,從場外抬頭挺胸闊步而來。經過擺滿人頭的長桌之時,他竟然連眼皮都不眨一下,臉上始終帶著高傲的神色,在麵對朱棣的時候,也隻稍微拱手口稱王爺。
似乎並不承認朱棣便是皇上,這樣的做法被在場的各大臣看在眼裏,許多人都露出為其擔心的眼神。尤其是姚廣孝,本來平靜無波的老臉上,此刻也是驟變。連站在其身邊的唐明都感覺到他唿吸的急促,緊張的模樣躍然於身暴漏無疑。
相比眾大臣的反應,高高在上的朱棣卻截然相反,方孝孺這般無禮的舉動在其眼裏似乎早已知曉。朱棣出乎眾大臣意料之外,竟和氣言道:“方先生果然有深得儒家風範,其一篇伐燕檄文寫得驚天地泣鬼神,真不愧為當今大儒也!”
方孝孺嘴角勾起一絲冷笑,不卑不亢言道:“隻可惜筆墨不如刀槍狠,文章不如劍戟利。如今成敗已成定局,老夫有愧先帝之托,實在汗顏無比。”
朱棣聞言臉色一緊,雙目圓睜怒盯著方孝孺:“方先生確實有自知之明,可惜你滿肚子聖賢書卻是非不分。枉讀聖賢書玷汙了忠義二字!想我太祖高皇帝憑著一介布衣艱難百戰,定天下,成帝業傳之萬世。無奈建文昏庸,寵信奸佞,傾我大明社稷,高舉屠刀於自家人,其心可株。”
方孝孺冷笑連連,隻聽不答,自古便是成王敗寇,每次戰爭過後,唯有勝利者才有話語權。輸的一方無論作何辯解或者道理通天,這些在勝利者麵前隻是螢火之光,徒廢口舌而已。
朱棣卻越說越來勁似的,繼續言道:“想本王自受封以來,衛國守疆循規守法,而汝等卻讒言昏庸建文削我護衛,更聚大軍圍困本王於北平,甲馬奔突於街市,劍聲喧囂於王府,逼得我隻得佯瘋以求苟活。”
“我乃太祖嫡子,堂堂燕王都落得如此地步,何苦天下百姓?蒼天尚有好生之德,而汝等竟驅大明百姓自相殘殺,致使天下百姓生靈塗炭,父皇能有多少子孫待汝等殺戮?大明江山又有多少田舍供你們踐踏?”
這一翻話可謂字字珠璣,把在場的各大臣仇恨心裏都調動起來,此刻方孝孺那一身儒家風範的光環已消失,在他們眼裏眼前的方孝孺就是一個屠夫,一個把黎民百姓,戰亂之後的一切罪責都施加於他的身上。
朱棣似乎也被自己的話所感染,從龍椅之上霍然起身,一指方孝孺恨道:“建文才不及學徒,德不及販夫,整天以空談欺天下,以愚妄誤國家。變律法,改官製簡直就是離經叛道。複井田,亂藩鎮倒行逆施。太祖遺訓,朝無正臣,內有奸惡,必興兵討之,以清君側之惡。”
ps. 5.15「起點」下紅包雨了!中午12點開始每個小時搶一輪,一大波515紅包就看運氣了。你們都去搶,搶來的起點幣繼續來訂閱我的章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