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深知自家公司現在所處的短板,利潤率太低了。


    福耀玻璃現在的主要生產品種就是汽車玻璃,相對於建築用玻璃,利潤肯定更高。


    但比起薑餘剛剛所提及到的光學玻璃,那就差好幾個等級了。


    說實話,他也想往光學玻璃和一些特種玻璃進發,但奈何專利都被鬼佬們掐的死死的。


    國內的其他特種玻璃,壓根就沒有什麽專利可言,都是一哄而上,想賺錢那是難上加難。


    實在是有心無力啊!


    這一次過來找楊校長,除了敘敘舊之外,另外就是想看看京都理工有沒有更特殊的玻璃配方……


    薑餘從公文包拿出一疊資料擺在曹德旺麵前,然後說道。


    “曹總,您看一下,覺得合適的話,咱們再慢慢談。”


    曹德旺拿起桌麵上的資料,認真的看了起來……


    資料分為兩部分,一個是液晶平板用玻璃,一個是太陽能麵板玻璃。


    雖然是兩種功能的玻璃,但它有個統稱叫電子玻璃,一般是指0.1~2mm厚度的超薄浮法玻璃。


    係指可應用於電子、微電子、光電子領域的一類高技術產品,主要用於製作集成電路以及具有光電、熱電、聲光、磁光等功能元器件的玻璃材料。


    電子玻璃對厚度的要求都非常苛刻,不僅要薄,還要非常堅韌,且不容易碎裂。


    資料上麵提及了電子玻璃的製作配方和工藝,以及給出的采購價錢和每年所需要的最少數量……


    看到後麵的采購價錢和數量,曹德旺的小眼睛都瞪直了。


    他從公文包裏掏出一個小型計算機,仔細算了一下成本和總采購金額。


    顯示麵板上麵的數字有些誇張了,他趕緊又算了一遍。


    心髒“撲通、撲通”跳的飛快。


    12位數字!


    一年將近千億元的采購總額!


    且每年還將提高采購量!


    麵對如此大的誘惑,曹德旺當然是沒辦法抗拒的,他放下資料,趕緊說道。


    “薑兄弟,這玩意兒我知道,在國外賣的老貴了,裏麵的材料我也看過,就是不知道這製造成本貴不貴?”


    薑餘見他心動,就不準備藏著掖著,就攤開跟他說。


    “實話告訴您,這玻璃的生產方法並不難,也不複雜,成本也不貴,貴就貴在生產設備方麵。”


    “您所見的國外那種玻璃確實貴,跟我製造工藝有點不一樣,我這方法適合大規模製造。”


    “越多就越好,小規模生產不劃算,所以我下的訂單特別大,就是擔心你們不劃算。”


    這訂單何止是大呀,簡直可以重新再養活一個玻璃行業。


    平板玻璃主要分為三種:即引上法平板玻璃、平拉法平板玻璃和浮法玻璃。


    而浮法玻璃這樣的製造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每個公司都略有些不同。


    我們國家的洛玻浮法與皮爾金頓浮法、匹茲堡浮法並駕齊驅的世界三大浮法工藝之一,是民用建築中的最好玻璃製造工藝。


    電子玻璃的配方基本上都是公開的,隻不過是摻雜各種材料的比例略有不同而已。


    薑餘采用的標準配方是從【化學基礎知識】中直接複製的。


    相信這配方應該是最好的了!


    至於製造工藝,則是玄武研究院內部的研究員自創的。


    這些研究員本身就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來自軍工口,特種玻璃製造在軍工方麵也算是一個研究項目。


    至於為什麽沒有推廣,原因很多,但最主要是沒有錢,買不起特殊定製的加工設備。


    薑餘絕對不會讓這樣的人才和技術被埋沒,必須發揚光大啊!


    這種生產方法主要還是在洛玻浮法的基礎上改良的。


    最大的區別就是,超大片製造法,在高溫還未冷卻時,直接進行精確切割和打磨。


    這其中對加工設備的“快準狠”要求就比較高,要在一定的溫度和時間內完成切割和打磨。


    製造這種設備以前是比較困難,現在有“樺國第一機械集團”,問題都不大。


    薑餘想到一個事,就關切道。


    “福耀玻璃的股份,你們家族能收迴多少就收,這可是一個超級利好的大買賣哦。”


    正想入非非的曹德旺趕緊點頭表示明白。


    剛才又看了一下電子玻璃的製造工藝,感覺問題也不是很大。


    他們廠現在都是采用洛玻浮法工藝製造汽車玻璃,經驗很成熟。


    製造電子玻璃,硬件成本就相對低了很多,雖然工藝增加了,但是利潤也成倍提高。


    對福耀玻璃來說,這絕對是一個天大的利好消息……


    至少,跟高新科技沾邊了,完全可以申請減免稅收的福利待遇。


    薑餘再次提醒曹德旺。


    “曹總,您辦廠選址的時候,一定要選擇一個空曠的地方,到時候我的公司可能要在隔壁建廠……”


    曹德旺點頭表示明白。


    “薑兄弟,這個你放心,做了這麽多年的汽車玻璃,我們懂。”


    玻璃是易碎品,即占麵積又很重,一般都是臨近需求方的地方建廠,兩隔壁建廠很常見。


    薑餘之所以要跟曹德旺合作,除了他人品奇佳外,最主要還是市場需求量越來越大了。


    而且現在早做準備,對以後壟斷全球市場大有好處。


    液晶麵板就不說了,這是一個行業風口,搶先戰隊是必須的。


    隨著汽車和移動手提電腦越來越普及,家用電腦和電視采用液晶屏乃大勢所趨。


    在液晶麵板方麵,薑餘旗下公司注冊的專利,跟島國那些電子企業加起來不相上下。


    在不久的未來,雙方比拚的就是製造工藝和產能了,薑餘現在提前布局,還不算晚……


    ……


    薑餘另外一個項目就是太陽能。


    他這個太陽能項目,可不同市麵上其他的太陽能科技。


    準確的來說,他現在準備使用的太陽能麵板,既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晶矽,也不是吹得很玄乎的鈣鐵礦電池。


    太陽能麵板是指利用半導體材料在光照條件下發生的光生伏特效應,將太陽能直接轉換為電能的器件,是諸多太陽能利用方式中最直接的一種。


    目前市麵上的太陽能電池分為非晶矽和晶體矽類。


    晶體矽類太陽能電池,有機薄膜太陽能電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等等。


    其中晶體矽又可以分為多晶矽和單晶矽。


    單晶矽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為15%左右,最理想的達到了驚人的24%。


    這是所有種類的太陽能電池中光電轉換效率最高的,但製作成本很大,以致於它還不能被大量廣泛和普遍地使用。


    多晶矽太陽電池的製作工藝與單晶矽太陽電池差不多,但是多晶矽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則要降低不少,其光電轉換效率約12%左右。


    從製作成本上來講,比單晶矽太陽能電池要便宜一些,材料製造簡便,節約電耗,總的生產成本較低,因此得到大量發展。


    現在歐美發展的主要還是多晶矽太陽能電池。


    雖然發電效率不怎麽樣,但能夠帶動當地科技公司的發展。


    當然,也可以為當地政府俘獲大量的綠色環保選民。


    (後麵我會重點介紹)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一種鈣鈦礦結構的有機太陽能電池的轉化效率或可高達22.1%,能大幅降低太陽能電池的使用成本。


    這種材料的成本非常低,但是性能極其不穩定,使用壽命得不到保證,現在還沒大規模的推廣。


    如果隻用個一兩年,就崩壞了,那搞毛啊,還不得虧死。


    有機薄膜太陽能電池是利用導電聚合物或小分子有機材料實現光的吸收和電荷轉移。


    按結構,可分單層太陽能電池、雙層太陽能電池和本體異質結太陽能電池。


    主要由有機材料、透明電極、金屬電極、基底材料等組成。


    最近吹得玄乎其乎的“發電玻璃”的就是這種玩意兒。


    它又叫碲化鎘太陽能電池,它並不是什麽新穎的發明,不是真正意義上讓玻璃發電。


    它隻是在兩塊普通玻璃之間,均勻的塗抹一層4微米厚的碲化鎘光電材料,使原本絕緣的普通玻璃變成了可導電的導體。


    換句話說,發電的是薄膜而不是玻璃,這種技術是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中的一種,在國際上早已實現量產。


    嚴格的來說,碲化鎘太陽能電池既非剛剛問世,也並非於最近有突破性進展。


    早在80年代初,國內和國外都已經開始研究這一課題,90年代初島國就有量產了。


    這技術雖然還可以,但轉化率太低了,實際轉換率隻有11%左右。


    薑餘要拿出來的太陽能電池技術,比這些傳統意義上的技術,相差幾個檔次。


    他們是玄武研究院和東方礦業共同研究出來的最新高分子有機太陽能電池。


    這種太陽能電池的製造方法跟有機膜太陽能電池很類似,但裏麵的玻璃製作材料和高分子材料完全不一樣。


    這種太陽能電池,才是真正的“發電玻璃”。


    不同於碲化鎘有機膜電池所采用的兩塊普通玻璃,“發電玻璃”迎光的那一麵玻璃是一塊真正的可導電的導體。


    這一麵玻璃裏麵加入了稀土元素“釔”和“鋰”,使它是具有了高溫超導、高折射率的玻璃。


    當然,要想這種玻璃能夠吸收太陽能發電,還必須在背後的磨砂麵塗一層5微米的高分子複合材料。


    這種複合材料的發明靈感是從海藻中和綠色植物中得到的。


    植物全身都是由化學元素組成的,化學反應可以產生電流,這是人們已經證明了的事實。


    所以,在一定條件下,植物是可以發電的,經長期實驗證明了這的確可行。


    隻是不同的植物發電的電流強度和時間的長短不同罷了。


    經過玄武研究院這幾年的研究,海藻是利用太陽能效率最高的植物。


    海藻中的葉綠素,藻紅蛋白,藻藍蛋白吸收各種紅綠藍光的特性,大範圍吸收陽光。


    而現在的太陽能電池,基本隻能吸收部分紅外線而產生電能。


    所以,理論上海藻中的蛋白可以吸收絕大部分光譜中的光輻射,產生的電量自然就比起一般的太陽能電池要多得多。


    以前,玄武研究院建造源於生物的電池時,采取的方法是提取細菌光合用途所用的天然色素。


    但這種方法成本高且過程複雜,要用到有毒溶劑,且可能導致色素降解。


    為解決上述問題,研究人員將色素留在細菌中。


    他們通過基因編輯手段改造大腸杆菌,生成了大量葉綠蛋白,藻藍蛋白,藻紅蛋白等等。


    這些蛋白類通過特定的環境下會分解成葉綠素,褐藻色素,番茄紅素等等。


    這些東西吸收光線並轉化為能量來說特別有效。


    研究人員為細菌塗上了一種可以充當半導體的礦物質,然後將這種混合物塗在發電玻璃表麵。


    他們采用塗膜玻璃作為電池陽極,生成的電流密度達38.89毫安平方厘米。


    而在該領域,西方其他研究人員實現的電流密度僅為0.362毫安平方厘米。


    為了測試實際效能,研究員先把完整的蛋白體從細菌中分離出來,然後它塗在微型過濾膜上。


    用這種薄膜來分隔兩種溶液:一種溶液中含有釋放電子的化學物質,另一種溶液則含有電子受體。


    當光線透過電子受體溶液照射到蛋白體上時,電子就會從釋放電子的溶液中進入電子受體溶液。


    在實際操作中,研究者們發現,根據覆蓋在發電玻璃上的薄膜麵積計算,光能中有30%左右能立刻轉化為電能。


    換算成一平方米的功率也就是差不多390瓦,如果再加上單晶矽所產生的電能,就能夠突破600瓦。


    而普通商用1000瓦太陽能發電係統的電池效率約為13-22%,一平方米的功率也就是130-220瓦。


    按照每天平均十小時日照計算,一平方米產生的最大電能差不多可以達到6000瓦,即6度電。


    這個數字是非常恐怖的!


    當下這個年代的太陽能在最理想的情況下,普通商用太陽能電池也就產生1~2度電。


    三倍的數據差,完全就可以大麵積的推廣,甚至是自營發電機廠都毫無問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挖到一艘宇宙戰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阿勇老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阿勇老哥並收藏挖到一艘宇宙戰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