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兩位少年因為一盤棋局的勝負而生出不同心境之際,原本沿著武關道緩慢前行的馬車卻是晃晃悠悠地停了下來。


    等到三人乘坐的馬車停穩之時,車外忽然傳來了大良造吳起那雖然平和卻隱隱透出幾分威嚴的聲音:“啟稟秦公,兩位公子,武關到了。”


    聽到車外吳起所稟報的這則消息,秦公嬴連先是看了看一旁因為獲得了眼饞許久的寶馬而興奮不已的嬴渠梁又看了看此時仿佛陷入沉思之中贏虔,臉上忽然泛起了一絲笑容。


    “渠梁、虔兒,緊跟著我。我們一起去見證屬於我秦國的大好河山。”麵對二人秦公嬴連語氣豪邁地說道。


    當這一聲話語傳入他身旁兩位少年的耳畔之際,無論是麵露喜悅之情的嬴渠梁還是陷入沉思的嬴虔都在片刻之間拉迴了自己的心神,然後麵露鄭重向著秦公嬴連深躬一禮。


    “諾。”


    在這一聲重諾之後,秦公嬴連帶領著這兩位未來必將改變秦國乃至於整個天下局勢的少年大踏步地走出了馬車,踏上了前往這座與西邊的大散關、北境的蕭關、東方的函穀關並稱為“關中四塞”的武關的路程。


    之後在數千兵甲齊備、訓練有素的秦國銳士的全程護衛之下,秦公嬴連並大良造吳起領著公子渠梁、公子贏虔二人緩步來到了武關城下,而秦公兩人的一位故人之子卻是已經在這裏等候許久了。


    “臣武關將軍百裏邑拜見秦公,拜見大良造。”等到秦公嬴連一行人來到武關城下,一名身穿玄色將軍鎧甲的青年人卻是來到兩人麵前躬身一拜。


    “你是?”


    看著這一位武關將軍那依稀在哪裏見過的麵容,秦公嬴連和大良造先是不約而同地互相對視了一眼,繼而對著這位站立在數千秦國武關士卒陣列之前的玄甲將軍細細打量了起來。


    看著看著那仿佛如同昨日一般的記憶再次映入了秦公嬴連的腦海之中,一瞬之間他對於這位青年將軍的身份心中便有了幾分猜測。


    在知道了這位青年人的身份之後秦公嬴連緩步走到了他的身前,一邊將他扶起一邊沉聲說道:“百裏老將軍告老返迴郿縣主掌百裏一族族務之後,時常來信說起他的長子不肯聽從他的安排入河西軍中效力,反倒是選擇隻身前往我秦國南境守衛疆土。”


    “原本我以為英雄一世的百裏老將軍是在向我抱怨兒孫與他之間的隔閡。但是從如今身為武關將軍的你看來,百裏老將軍其實是在向我炫耀百裏一族的英傑輩出啊!”


    一句明顯帶著對於武關將軍百裏邑的稱讚過後,秦公嬴連似是若有所指地看向了身後數步之外的大良造吳起,他的眉宇之間更是浮現著一股喜不自勝之情。


    而曾與秦國衛尉、老將軍百裏都共事了十數年的大良造吳起在親眼見識到了這位老將軍時常說不成器但在眉宇之間總是帶著幾分自得的兒子之時,心中也是不由生出了一股欣喜之意。


    看著此時正站在眾人麵前的這位青年將軍,聽著秦公嬴連那飽含喜意的調笑話語,大良造吳起緩步走到了這兩位的身前。


    看著那張雖然依舊有些青澀但是明顯已經被邊關風霜磨煉得堅毅的臉龐,大良造吳起麵帶笑容沉聲說道:“百裏邑,你很不錯,不愧是百裏一族的子弟,不愧是我秦國男兒。”


    “百裏邑實在不敢領受大良造如此誇獎,我隻是做了一個有血性的秦國男兒應該做的。”


    “我大秦男兒以沙場建功為榮,以陪葬驪山為耀。我百裏一族更是世代受盡秦國恩遇,身為百裏一族子弟百裏邑願意以此生報效秦國。”說完這一番已經深埋在心中許久的話語之後,百裏邑再次向著秦公嬴連和大良造吳起躬身一禮。


    數息之後一隻有力的雙手重重按在了這位武關守將,百裏一族子弟的肩頭,而等他抬頭看向來人之時,大良造吳起那平靜之中帶著無限威嚴的麵容卻是深深映入了他的視線之中。


    “隻剛剛的那一番話,你百裏邑就沒有辜負秦公、我還有你的父親對於的期望。”看著抬頭注視自己的百裏邑,大良造吳起先是沉聲稱讚道。


    隨後大良造吳起忽然話鋒一轉,對著他沉聲問道:“不過吳起心中一直有個疑問沒有解開,還希望你百裏邑可以不吝賜教。”


    看著大良造吳起那絲毫沒有調笑的神情,聽著他無比鄭重的話語,百裏邑當即躬身說道:“大良造盡管詢問,隻要是百裏邑知曉的自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就在武關守將百裏邑信誓旦旦地對著大良造吳起說出這話之時,接下來大良造吳起提出的問題卻是讓他為之一滯。


    “你為什麽放棄我秦國進攻河西橋頭堡的洛水西岸和你父親曾經供職的東出要衝函穀關的職位不要,反而選擇來到這片幾乎可能幾十年看不到半分戰事的武關呢?”看著百裏邑,大良造吳起沉聲問道。


    大良造吳起問出並不是他一個人疑惑,更是在場除了武關將軍百裏邑心中之外幾乎每一個人的心聲。


    當今天下,作為晉國繼承者的魏、趙、韓所組成的三晉同盟的勢力如日中天,他們依靠著他們絕強的實力死死壓住了周邊包括西邊的秦國、南方的楚國以及那已經被他們一分為二的東部齊國。


    為了應對三晉這個龐然大物對於自己的壓製,已經漸漸明白僅靠自己自身實力還不足以與他較量的秦楚兩國已經為結盟做好了準備。


    再過不久等到秦公嬴連與楚王羋疑在武關會盟之後天下之間便會清晰地分為兩個陣營,一個就是以魏趙韓為首的三晉同盟,而另一個則是以秦楚為首的秦楚同盟。


    這兩個激烈交鋒的戰場會在原屬於秦國的河西之地,會在秦國東出的要衝函穀關,也會在楚國與三晉相鄰的漫長邊境線之上。


    至於說位於秦國商於之地與楚國丹析之地之間的武關,雖然頂著一個雄關之名,但是受到攻擊的可能性卻是微乎其微。


    麵對這一個清晰得就算是普通士子也能看出的天下局勢,百裏邑卻放棄了明顯可以建功立業的河西函穀而來到這片秦楚之間的崇山峻嶺之間,又如何能夠不令其他人感到疑惑呢?


    等到大良造吳起問完百裏邑在沉思了良久之後並沒有選擇袒露自己的心聲,反倒是引領著秦公嬴連和大良造吳起一行人進入了武關這座雄關之中。


    過了一個時辰當秦公嬴連一行人都安頓好之後,百裏邑這才將秦公嬴連和大良造吳起迎到了武關的關牆之上,向著兩人吐露出自己的心聲。


    隻見百裏邑指著那高險的少習山對著秦公嬴連和大良造吳起沉聲說道:“秦公、大良造請看,遠處那山正是我武關防禦所依靠的少習山。正是憑借此山我武關才能在這秦楚邊際之上固若金湯。”


    “秦公、大良造再看,我武關東南麵正是楚國始源之地的丹析之地,而在我武關南邊就是楚國數百年前與我秦國、巴國一起攻伐庸國所取得的上庸之地。”又是一番指引百裏邑為秦公嬴連兩人道出了武關重要的戰略地位。


    聽完百裏邑的介紹,秦公嬴連似乎若有所指地說道:“西鎖商於、南壓上庸,東南還可以進取楚國祖地的丹析之地。如果我是楚王的話,不將武關這一道雄關徹底拿在手中的話,恐怕連覺都睡不踏實啊。”


    “正是。”聽見秦公嬴連的感慨,百裏邑當即躬身迴應道。


    聽到百裏邑這句迴應之後,剛剛仿佛一直在看風景的秦公嬴連忽然轉過身來看著他說道:“防備楚國。這就是你百裏邑甘願放棄河西之地建功立業的機會,來到這武關的原因嗎?”


    “臣不敢隱瞞秦公,正是百裏邑心中所想。”毫無隱瞞地說出這句之後,百裏邑索性對著秦公嬴連將自己心中所想和盤托出。


    “啟稟秦公、大良造,百裏邑以為三晉不過是我秦國眼前之敵。長久來看,我秦國所要提防的根本不是東方已經三分晉國的三晉,而是南方這個幅員萬裏,帶甲幾近百萬的楚國。”


    “如今的楚國之所以沒有展現出他數百年前那貪婪的本性,不過是有著三晉同盟這個龐然大物壓製罷了。一旦合我秦楚之力擊敗三晉,楚國勢必會成為我秦國的一個勁敵。”


    “與其到時候頭疼如何來遏製這頭猛獸的擴張,倒不如未雨綢繆,早早便做好最壞的打算。這也正是百裏邑放棄河西而來到武關的原因。”百裏邑在秦公嬴連的注視之下緩緩吐出了心中的最後一句話。


    聽完這一切的秦公嬴連臉上不僅沒有露出半分緊張之色,反倒是還增添了一份自信的神情:“猛獸?那還得看楚國猛獸兇猛,還是我秦國虎狼駭人。”


    “楚使屈武奉我王之命前來。我王車駕已經抵達丹陽,不知秦公一行距離武關還有幾日路程?”


    恰在此時,城下楚使屈武的聲音傳入了關城之上三人的耳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戰國之大秦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夜星辰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夜星辰天並收藏戰國之大秦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