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鋼鐵業這種基礎工業由於缺乏原材料,不得不停產,就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希臘的經濟將會發生一連串的連鎖效應。


    就這樣,第二次摩洛哥危機,導致整個歐洲的局勢顯得異常緊張。


    歐洲的局勢變化,導致1815年拿破侖戰爭後,確立的均勢原則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法俄組成的協約國,以及德奧意聯盟的同盟國。


    之後的一段時間,君士坦丁一直在關注這次危機的走向。


    1911年6月11日,君士坦丁接到憲法廣場皇宮的通知,參與國務會議。


    進入會議室的君士坦丁,看到希臘的一眾軍政高層,都是表情肅穆,不苟言笑的樣子,心裏咯噔一聲,暗道怕是又有什麽大事發生了。


    親自主持會議的喬治國王,環視眾人,看到人已到齊,鄭重地說道:“據希臘駐羅馬大使的反應,近期意大利似乎有對奧斯曼在非洲僅存的領地,的黎波裏和昔蘭尼加,動武的跡象”


    “據觀察,意大利的海陸軍已經開始在意大利南部集結,跡象已經很明顯了”


    喬治國王的一句話,就像是火星點燃了炸藥,整個會議室中喧鬧起來,這個勁爆的消息,驚呆了大家。


    摩洛哥危機,德法之間還在談判,兩國關係緊張引發的歐洲局勢動蕩,效果已經顯現。


    “要發生戰爭了麽?”


    “歐洲也要再一次發生戰爭了!”


    其實也難怪大家會那麽驚訝,因為一旦意大利與奧斯曼之間真的發生戰爭,這將會是自1878年俄土戰爭後,歐洲大國之間首次爆發戰爭。


    自1878年至今,歐洲的大國之間,一直維持著和平的狀態。


    “意大利取得了英法的許可了?”亞曆山德羅斯首相難以置信的問道。


    意大利是列強中最弱的一個,除了人之外,各種工業資源每一樣都缺乏,沒有英法的許可,既沒有這樣膽量,也沒有物質基礎,擅自對奧斯曼帝國動武。


    “雖然具體的詳情我不了解,但是,很明顯這是英法慫恿的結果,當然,意大利本身就有擴張的心思就是了”君士坦丁說道。


    看到大家都疑惑地看著自己,解釋道:“英法很明顯已經聯合在一起,在對付德國上達成了一致,這在摩洛哥引起的危機中,已經是顯而易見了”


    “意大利是德國的盟友,兩國已經簽署了條約,而奧斯曼帝國是德國人的準盟友,這些年來,德國和奧斯曼之間關係親密,雙方的經貿往來密切,德國幫助奧斯曼帝國修建鐵路,輔助蘇丹組建新式軍隊,很明顯,德國人意圖拉攏奧斯曼帝國成為盟友”


    “所以,這個時候,德國因該感到很尷尬吧?”


    “準盟友和盟友之間劍拔弩張,那麽,德國要支持誰呢”


    想想現在威廉的困境,君士坦丁都有點同情他了,英法施加的外交壓力,很沉重呀。


    “是呀,作為同盟國的領導者,此時的德國進退兩難”維尼澤洛斯應和道。


    德國是同盟國的中流砥柱,要是管不好自己的小弟,豈不是大丟顏麵?


    意大利一旦和奧斯曼帝國動武,那麽無論戰爭結果如何,德國的國際聲望都將受到打擊。


    這實際上遠不止顏麵問題,而是切切實實的影響到各國的站位。


    說服意大利不要進攻奧斯曼?


    這幾乎不太可能。


    意大利之所以加入德國主導的同盟國,本來的目的,就是為了殖民擴張。


    1881年,意大利在與法國爭奪突尼斯競爭中受挫,法國直接出兵占領了突尼斯,與法國相比處於弱勢的意大利,在國際上也沒有人幫忙支持,處於孤立狀態,痛定思痛,為了抵抗法國的壓力,避免以後殖民擴張時意大利勢單力孤,加入了同盟國。


    但是,後來的意大利埃塞俄比亞戰爭,作為盟友,德國也沒有給與意大利支持,意大利敗給了埃塞俄比亞的黑叔叔,自然對自己的盟友德國心生不滿。


    這次,英法慫恿意大利進攻奧斯曼帝國的北非領地,利比亞(利比亞是後來的叫法,現在還是的黎波裏,以及昔蘭尼加),這是意大利拒絕不了的誘惑。


    至於德國勸說意大利不要對利比亞動武,這種說法意大利絕對會嗤之以鼻:認你當大哥就是為了殖民擴張,現在你反而阻止我擴張,那我要你這個大哥幹什麽?


    奧斯曼帝國之所以與德國走近,就是為了引入新的列強,平衡英法在奧斯曼國內的影響力,以夷製夷,以保證自己的安全。


    在德國崛起後,兩國關係持續走近,尤其是土耳其青年黨革命後,德國在奧斯曼帝國的影響力無以複加。


    一旦德國不能給予困境中的奧斯曼帝國急需的幫助,奧斯曼帝國內部就會重新審視德國的能力。


    所以,英法的這一步棋-鼓動意大利進攻利比亞,離間了德國與盟友之間的關係,擊中了德國的死穴。


    維尼澤洛斯感歎道:“這一擊恰好打在德國人的軟肋上”


    喬治國王皺著眉頭道:“那麽,一旦意大利和奧斯曼帝國真的發生戰爭,奧斯曼帝國將不會有任何外援?”


    君士坦丁堅定地搖頭迴應了國王。


    看到這一情景,海軍司令康托裏奧蒂斯憂心忡忡道:“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奧斯曼帝國絕對不可能是意大利的對手”


    “這樣推算,以後的黎波裏和昔蘭尼加就會落入意大利人的手裏”


    “雖然那裏是一片荒蕪的大沙漠,戰略位置卻很重要,與意大利南部的西西裏島隔著突尼斯海峽,意大利海軍可以輕易地切斷地中海航線”


    會議室中響起一聲聲歎息。


    從剛果到希臘的航線,突尼斯海峽是必經之地。


    “不僅僅是這樣,一旦意大利得到的黎波裏和昔蘭尼加,意大利的領土對希臘呈現半包圍的態勢”君士坦丁站起身,指著喬治國王身後牆壁上懸掛的歐洲地圖說道。


    昔蘭尼加就位於希臘半島的正南部,距離克裏特島也就百公裏的距離。


    再加上意大利靴子狀的本土,在希臘的西方,意大利從西部和南部,將希臘領土圍在了中間。


    身位希臘海軍司令的康托裏奧蒂斯,感受異常沉重,這樣一來,希臘的海軍將會受到意大利海軍的巨大壓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希臘的羅馬之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尾熊a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尾熊a並收藏希臘的羅馬之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