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金肌玉骨萬道全,堅固金剛形不壞’,一朝達成此境界,白日飛升非妄語,脫殼出竅是陽神。


    此刻,姒伯陽全神貫注於祖竅,以《太上洞淵三昧帝心光明正印》所載之法,觀想凝煉這一尊先天太上洞淵帝君。


    這一尊先天真聖太上洞淵帝君,氣度雍容。


    頭戴冕旒,身著霞衣,妙道真身,紫金瑞相,端坐於九色蓮花寶座上,身下一九頭青獅口吐焰,簇擁寶座。


    周身環繞九色神光,放射萬丈光芒。眾多仙真、力士、金剛、神王、金童、玉女侍衛身旁。


    下有九頭獅子口吐火焰,簇擁寶座,頭上環繞九色神光,放射萬丈光芒,金童玉女、眾多真人力士、金剛神王護衛身旁。


    此為先天真聖太上洞淵帝君的大道法相,觀想這一位真聖法相,參悟這位真聖帝君的大道妙諦,由此修行洞淵無上妙法。


    太上洞淵帝君,是為道門三官大帝之一,乃是水官解厄洞陰大帝的別號。


    這三官大帝,是為天官賜福紫薇大帝,地官赦罪清虛大帝,水官解厄洞陰大帝,亦稱為‘三元’。


    在道門神話譜係中,‘三元’地位清貴,‘三元’之位格,幾可與四禦相提並論,僅在三清祖師之下。


    由此可見,太上洞淵帝君的地位之高!


    隻是,無論太上洞淵帝君,還是水官解厄洞陰大帝,地位固然尊崇,可祂們在神話譜係中,都不十分出名。


    但,這二位的尊號不出名,不代表祂們其他尊號,一樣不為人所知。


    大羅神仙,尤其是年歲極長,曆劫無數的大羅神仙,一般都有幾十上百個不同的尊號。


    這些尊號,有的是大羅化身所有,有的是本尊大羅所有,有的是道門大羅,有的是佛門聖佛,甚至還有魔門天子。


    這就是大羅級數,化身億萬的大神通。不隻局限於一個陣營,不隻局限於一個立場。


    太上洞淵帝君、水官解厄洞陰大帝的尊號,就是一位曆劫大羅所有。


    而且,這位曆劫大羅,同樣有著尊號,其號為‘東極青華上帝、太乙救苦天尊‘。


    要說太乙救苦天尊,可是一位赫赫有名,遍數道門神話譜係,無論如何都繞不過去的角色。


    先天真聖太上洞淵帝君,作為太乙救苦天尊的先天化身。


    以太上洞淵帝君神形,為道法神髓的《太上洞淵三昧帝心光明正印》,自然是出自太乙救苦天尊的手筆。


    經太乙救苦天尊,幽冥教主之手,《太上洞淵三昧帝心光明正印》的高明可想而知,太乙出品,必為精品!


    “……”


    姒伯陽神入冥冥,心神誦念:“三昧帝心,光明正印,咒燭無窮照法界,大光大明三景輪。”


    “明過日月及天光,昭燭幽途普開朗。咒音無窮通法界,神雷天鼓玉音傳。”


    祖竅之內,元神演化,清者上升,化為大道清氣。


    一點純陽元神化為根基,承載太上洞淵帝君神形,這帝君眉目威嚴,氣度超然,九色寶輪,在其身後綻放萬丈神光。


    這卷《太上洞淵三昧帝心光明正印》,是再正統不過的神元之道的法門,一上手就是開啟先天祖竅,觸及一絲靈神之變。


    全篇講的都是如何定神、出殼,煉陰神、轉元神、修陽神,最後拋棄肉殼,羽化飛升,抵達東方長樂世界。


    縱然,此方宇宙與姒伯陽前世宇宙不同,東方長樂世界是不可能有了。


    可《太上洞淵三昧帝心光明正印》依舊是真法,修行徹證圓滿,一樣能獲得大能力。


    ?


    此法證就的陽神之境,雖非金丹大道之天仙,又與天仙道法殊途同歸,都為大道正途。


    “唏——噓——”


    姒伯陽元陽之身,不知何時,漸漸蜷縮一團,猶如一個渾圓胚胎,整個人的唿吸,暗合動靜之理。


    在這個過程中,姒伯陽的精血元氣,緩緩凝聚在眉心,使得眉心之間,出現一點丹砂。


    丹砂一成,姒伯陽隻感到祖竅轟隆一聲,那一尊先天帝君,真聖大羅的法相,緩緩睜開眼睛,與姒伯陽視線交錯。


    這一刻的姒伯陽,仿佛化身為太上洞淵帝君,化身為幽冥教主,太乙救苦天尊。


    超然物外,俯瞰大千,把握六道,運轉輪迴,天地滅而吾不滅,日月隕而吾不隕,這就是太乙救苦天尊的意境。


    在姒伯陽沉浸於參悟太乙救苦天尊的道與法時,他的元神本相也在變化,周遭不時就有金童玉女、真人力士的身影浮現。


    良久之後,金童玉女、真人力士的身影全都歸於虛無,隻有祖竅中央的太上洞淵帝君法相,顯化的法理愈發難以揣測。


    姒梓滿眼睛半開半闔,絲絲金光若隱若現。


    以姒伯陽的天仙道行,就算轉世的隻是他一絲分神。


    可以這分神的本質,高屋建瓴之下,須臾之間,就使得《太上洞淵三昧帝心光明正印》登堂入室。


    ——————


    山海界,


    赤縣神州,


    “唿——”


    山陰城邑,靜室之內,姒伯陽緩緩吐出一口濁氣,這一口濁氣悠長無比。


    在這口濁氣吐出後,姒伯陽整個人身心一輕,氣血似鉛汞,流動周身,精元如雲如雨,真炁沉浮不定。


    端坐蒲墊上,三花五炁,慶雲升騰,姒伯陽幽幽道:“煉第二元神,身外有身,”


    “以轉世投胎之法,獲得一具血肉元胎,由元胎完滿身外化身。”


    “如此,既能免得元氣虧損,根基削弱,也能讓這尊化身,再走一次修行路,夯實自身道業,利遠大於弊。”


    姒伯陽眸中神光閃爍:“最主要的是,可以借著小千世界與大千世界的時間流速不同,打個時間差。”


    “本尊坐鎮山海界,化身在小千世界參悟道法,待到本尊化身合二為一後,收獲必然不小。”


    “甚至,法力精進到一定程度,也能開始著手煉化這塊玉碟了。”


    這般想著,姒伯陽頂門大開,一道元神清氣,自頂門湧現,三花綻放,靈光乍現。


    隻見,一塊玉碟,在靈光中浮動。玉碟之上,是三千道藏之術,三千道藏道韻交織,經久不散。


    這一塊玉碟,與姒伯陽一起降生到山海界,姒伯陽能有今時今日的成就,至少有一半是歸功於玉碟。


    若是沒有玉碟上的神通道法,乃至先天五德的修行法,姒伯陽根本不可能短短幾十年間,就成就現在的天仙道行。


    幾十年成就天仙道行,近乎於神話。不是大神通者轉世,沒有名師指點,根本想都不要想。


    姒伯陽前世道經上的天仙,哪個不是曆經幾次輪迴,身懷上乘根器,又有大氣運,再經幾百年苦修而成。


    似姒伯陽一樣‘順風順水’者,遍數道經都屈指可數。


    也正是成就天仙道行,姒伯陽對這一塊玉碟,有了一絲煉化的可能。


    沒錯,就是煉化!


    這塊玉碟,確實是一件品階高到無法想象的寶物,以姒伯陽現今的法力神通,都隻有一點煉化的可能。


    就是這一點可能,還是因為姒伯陽道行漸深後,與玉碟有了一點共鳴。


    日後不斷以水磨工夫,加深這一點聯係,未必不能初步煉化玉碟中的禁製。


    隻有煉化玉碟中的禁製,這一塊玉碟才算是真正屬於姒伯陽。


    要知道,世間法寶之中,都有禁製,品階越高的法寶,內中的禁製越多。


    以姒伯陽的道行、神通、法力,連他都無法煉化的寶物,其品階之高已然可以想象。


    要是能煉化玉碟,發揮玉碟的威能,絕對又是一張強力的底牌。


    這絕非姒伯陽的臆想,他要是能煉化玉碟,以玉碟的品階,就是拿來砸人,亦是一件可怕的兇器。


    玉碟一砸之下,不說是天翻地覆,但後天生靈絕對是擦著就傷,磕著就死,沒有一絲的僥幸可言。


    固然,把這塊玉碟,當作砸人的法寶來使,簡直就是暴殄天物。


    可再是暴斂天物,也總比空有寶山,而無法取出絲毫,要好得多,


    姒伯陽低聲道:“既然,第一尊化身,已經有了肉身,隻待修行圓滿,就能返本還原,重為玄牝珠。”


    “那第二尊化身,也該投入諸天萬界,在萬千世界中磨礪了。”


    第二元神法門,在臻達大圓滿境地之後,可與大羅一般化身億萬,無處不在。


    這在佛門,就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無上正等正覺之道。


    玉碟的三千道藏之中,不乏佛道兼顧之理,姒伯陽研讀三千道藏,對其中的妙諦多有領悟。


    姒伯陽一指頂上三花,一道靈光自三花之上飛出,落在虛空之上,化作一點圓坨坨,光爍爍的寶珠。


    這就是姒伯陽的第二尊化身,與第一尊化身不同,這尊化身不是以玄牝珠,這等天材地寶作為寄托之物。


    其本身隻是姒伯陽的一點元神靈光變化,與第一尊化身相比,這第二尊化身遠沒有第一尊化身神通廣大。


    因此,這尊化身若是轉世,不可能如第一尊化身一般生而知之,能有幾分靈慧之光,就已是天仙元神的福澤了。


    並非是姒伯陽不想有一尊強力化身,實在玄牝珠這等寄托第二元神的寶物,太過珍惜之故。


    就是以姒伯陽如今的高度來說,玄牝珠也不是等閑寶物,能有一枚玄牝珠,已經是姒伯陽福運深厚了。


    再想有第二枚玄牝珠,作為元神化身的寄托,姒伯陽又該是何等福運,才能享此大福。


    “這一道元神化身,就讓他轉生在超凡絕跡的小千世界,在小千世界中宣揚教化,修道德之道。”


    “小千世界百年,大千世界隻是幾十日,如此輪迴百世,得教化之功,未嚐不能成就一尊道德化身。”


    先天道德化身,是姒伯陽對第二化身寄托的期望。


    對第一尊化身,姒伯陽則是期望其能成為先天功德之道。


    日後,再斬出幾尊化身,亦或是本尊親自參悟福德、陰德之道。


    如此,待到化身本尊歸一之時,姒伯陽就能盡歸五德於一身,執掌先天五德之道。


    然而,這隻是最理想的結果,姒伯陽雖有造化玉碟,可五德歸一依舊是希望渺茫。


    畢竟,執掌先天五德的難度,不亞於執掌先天五太、先天五劫,這些宇宙最至高,最本源的先天大道。


    參悟這些至高大道,大羅道業絕非終點。隻是至高本源大道一絲皮毛,就足以造就一位絕頂大羅。


    沒有任何修行人,能抵得住參悟先天五德之道的誘惑,姒伯陽也不行,沒有人會放棄唾手可得的成道之機。


    雖然如今姒伯陽,一心參悟先天聖德之道,一樣有機會證得大羅,


    可是先天聖德大羅,與先天五德大羅的含金量,其間相差何止百倍。


    但凡是不甘寂寞,在修行一途,有一點野心的修行人,都不會坐視機遇,就這般錯過。


    ——————


    就在姒伯陽運煉元神,分化第二尊元神化身的時候,小青山界已過十數載光陰。


    大千世界與小千世界的時間差極其明顯,二者說是‘天上一天,地上一年’也不為過。


    小青山界,有豳氏領地,風雨驟然,雷聲大作,姒伯陽第一尊化身‘紀文’,靜靜的站在窗簷前,望著水霧彌漫的夜景。


    姒伯陽的手伸出窗簷外,感受著掌心滴落的雨滴,低聲自語:“風聲,雨聲,雷聲,嗬嗬,既嘈雜,又安靜啊!”


    自降生之後,姒伯陽專注修行,對家中諸事,漠不關心,舍修行之外,別無他物,整一個道癡。


    不過修行之途,有張有弛,姒伯陽雖十幾年如一日苦修,可雷雨天實在不適宜修行。


    誰讓姒伯陽修的是神元之道,神元在於魂魄,煉陰神、轉元神、成陽神,都是在磨礪三魂七魄。


    魂魄有魂魄的禁忌,初步修行神元,最忌雷雨天時入定。一旦雷雨驟來,雷霆之氣一衝,就能讓修行人魂飛魄散。


    當然,這一點雷霆之氣,對姒伯陽這等在神元之道上浸淫極深的人物來說,並不算是什麽禁忌。


    隻是在雷雨天修行神元之道,終究有所妨礙,還不如等到雨過天晴,心無掛礙的時候,再來修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黃庭大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鳴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鳴鴻並收藏黃庭大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