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妃雲麵色微凝,她自是知道,姒伯陽平靜背後的怒火。顯而易見,姒伯陽對姚紀的不滿,已然達到了極點。
隻是,當姚妃雲拿出了足夠分量的籌碼,連姒伯陽都不得不動容的時候。姒伯陽這才鬆口,許諾放過姚紀一次。
姚妃雲朱唇輕動,道:“夫君大業將成,而我父隻是一介老朽,隻要夫君不記舊怨,想來我父也不敢有什麽不該有的念頭。”
姒伯陽淡淡一笑,對姚妃雲所言不置可否,看著手中的《太公兵書》,眸子中金光點點,道:“如此,最好!”
姚妃雲看姒伯陽注意力,大多投注在《太公兵書》上,輕聲道:“沒想到,夫君竟如此喜愛這卷寶書,看來亦是物盡其用。”
“那,妃雲就不在這打擾夫君看書了。”
姒伯陽捧著《太公兵書》,頭也不抬,隻是揮了揮手,道:“嗯,你退下吧……”
見著姒伯陽極其投入,姚妃雲忽的展顏一笑,道:“諾,”
一陣輕盈的腳步聲,漸漸遠去,姒伯陽捧著竹簡,不動聲色,低聲自語:“夫妻一體嗎?”
在姚妃雲退下後,姒伯陽一人端坐大堂之中,良久之後,嗤笑道:“嗬嗬,夫妻本是同林鳥,同富貴易,同貧苦難呐!”
姚妃雲與姒伯陽,隻是純粹的政治聯姻。說什麽夫妻情分,其實也就是說說而已,無論姒伯陽還是姚妃雲,都不當迴事。
當然,姚妃雲要是誕下子嗣,姒伯陽絕對會是另一番態度。隻是當下,姚妃雲對姒伯陽唯一的價值,就是穩定局勢罷了。
作為主君的姒伯陽,需要一位正妻,來堵住外臣的口。這也是姒伯陽一統會稽之後,卻沒有廢掉姚妃雲正妻名分的原因。
畢竟,就算大荒橫行,列國諸侯皆乃天神地隻,壽數動輒就有萬載,也沒聽過哪一位諸侯國君,不重視血脈傳承的。
可是煉氣道與道不同,道挖掘血脈力量,肉身強大後,各種欲望尤為強烈。而煉氣道注重元神修行,一念輕靈。
自身元神愈發強大,越是沒有雜念。這也就是道家所說的清淨仙體,不沾紅塵因果的原因。
倘若以姒伯陽修行煉氣道,漸漸清心寡欲的脾氣,真做一迴孤家寡人。隻怕姒伯陽的功業再大,稍有差池也會分崩離析。
姒伯陽眼瞼垂下,默默道:“這樣挺好,各取所需,有一個正妻在前麵擋著,也能讓我省下不少的心力,用在修行之上。”
“太公兵書,”
姒伯陽眸光明滅,手指撫摸著竹簡上的字痕,心頭莫名的有著一股喜悅,正在不斷擴散。
姚妃雲永遠都不會知道,這一卷《太公兵書》,對此時此刻的姒伯陽而言,到底是多麽的重要。
對姚妃雲以及上虞姚氏而言,《太公兵書》就是一門兵家神術,其來頭再大,終歸隻有一卷殘篇,起不到什麽作用。
沒錯,姚妃雲拿出的《太公兵書》,隻是殘篇而已。真正的《太公兵書》,亦被稱為《六韜》,是當之無愧的絕世兵法。
薑姓先祖依《六韜》,成就先天神聖之尊,跳出命運長河之外,永享大自在。
完滿無缺的《六韜》,是一門直指先天神聖之境,甚至還有先天神聖之上修行之法的無上經文。
這等無上寶經,簡直就是薑姓一脈的命根子。在薑姓之中,非位高權重,非主脈出身,難得全篇寶經。
因此,真正能能掌握全篇《六韜》者,一隻手都能數過來。誰敢窺伺寶經,就是與薑姓這個龐然大物為敵,不死不休。
但,不能說這《太公兵書》是殘篇,就完全沒有用處。至少對於姒伯陽,這篇《太公兵書》的價值,大的超乎想象。
“先天神韻,”
姒伯陽感受著那一絲絲先天地而生,萬古不朽,恆古不滅的法意,不禁露出一抹笑意。
這一點先天神韻,才是《太公兵書》最珍貴的事物。在姒伯陽眼裏,就是其上的兵家秘術,都遠遠無法與之相比。
姒伯陽執掌造化玉碟,參悟三千先天道藏,《太公兵書》固然是兵家無上神術,又如何能與天罡三十六大神通相提並論。
讓姒伯陽另眼相看的,隻有竹簡上的這一點先天神韻。
先天神韻既有先天之名,自然非同一般。
何為先天?
先天者,先天地而生!
這是大多修行人,對先天的一個側麵定義。
道古神業位,煉氣道煉虛合道,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先天之數。
古神為何不朽不滅,與天地宇宙同存。憑的就是先天之神,常駐大道,先天之身,與天地合,由此天地不毀,先天不滅。
可以說,所謂的先天神韻,就是那些天地毀,自身不壞的大能者們,其道與法交織後,演化的一點痕跡。
若有大智慧者,借著這一點痕跡,或許有望先天之道。
對於某些人而言,先天神韻一錢不值,可對某些人來說,這一絲先天神韻,就是給一兩件極品法寶都不換。
“這,可是少有的神材,以這點先天神韻為引,或許能煉就一件上乘禮器。”看著竹簡上遊弋的神曦,姒伯陽神色淡然。
禮器者,乃是貴胄們彰顯自身統治法理,被賦予某些強大概念的器物。
一如鼎,印、鏡、鍾等物,銘刻規則,印有法條,都可以算是禮器的一種,承載著國之大運,威力巨大。
當然,禮器最主要的作用,不是用來殺戮。
禮器承載氣運。修行人可以憑借禮器修行,雖然會損耗氣運,但修行進度一日千裏。
一些強大的諸侯,更是借著禮器之力,成為古神之下最頂尖的人物。
一國國力之強弱,除了強悍的兵鋒,英明的君主之外,禮器的多寡,是不可忽視的。
姒伯陽整合會稽氏族,收攏各大氏族深藏的底蘊,由此知道了不少古老密辛,進而知道禮器,對一個邦國的重要性。
所以,姒伯陽才要親手煉製一件禮器,奠定越國興盛的氣象。
“以會稽曆代烙印,混以一點先天神韻,二者相輔相成,再與三十二種靈玉一起煆燒,取其精華,煉出一件鎮國禮器。”
姒伯陽緩緩收起竹簡,竹簡上的金光,隨著姒伯陽的動作,在慢慢的溢散。
似是覺察出危險,這一點先天神韻震動竹簡,隱約有風雷之聲,要脫離姒伯陽的手掌。
隻是姒伯陽實力太強,任由竹簡如何震動,姒伯陽的手都緊緊抓著竹簡不放。
開國在即,姒伯陽感悟天地氣運,自身修為日益精進。在陸地神仙之境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一身法力神通愈發莫測。
這還是臨近開國,倘若立國之後,天柱顯化,數以百萬計的氣數,蜂擁而至。
聖德加身,姒伯陽的道行,勢必會前進一大步,圓滿神仙之境,直入陽神天仙,也並非沒有可能。
正是依仗恐怖的道行,姒伯陽才敢以先天神韻為引,煉一尊鎮國神印,
眉心祖竅,靈光搖拽,一尊青玉鼎泛著朦朧玉光,其間一枚四四方方的神印,在青玉鼎中已有印胚。
三朵似虛似幻的蓮花,在姒伯陽頭頂一閃而逝,
姒伯陽將竹簡,送入玉鼎之中,三味真火的火星,在玉鼎之內飛舞。
竹簡之上一枚枚寶篆神文,恍若一個個蝌蚪上下遊走,最後在三味真火中,返本還原,化作那一點不朽先天神韻。
“有了這點先天神韻畫龍點睛,點化烙印。我的鎮國神印一成,至少也能有極品法寶,甚至是後天靈寶的品階。”
“開國的準備,該做的都做了,就等著印成之日,立下天柱,石破天驚之時。”
姒伯陽自信,大越立國奠基,必將石破天驚,一舉震動揚州列國,成為揚州舉足輕重的一大勢力。
——————
旬日,
“駕、駕、駕、”
馬蹄聲如奔雷而響,數十位騎士駕馬,馳騁在山間古道上,為首的灰衣中年男子,神容精幹,揮動馬鞭,奮力唿喝。
這一行人風塵仆仆,不眠不休,連日趕路。哪怕他們都有神骨、神血級數的體魄,依舊給人幾分神色萎靡的感覺。
數十騎兵飛快的穿過狹窄的山道、密林,沿著河床一路向東,戰馬長嘶,猶如獅虎獸一般,帶著一股原始的獸性。
砰!!
終於,在連日的趕路下,其中一匹戰馬因為力竭,口吐白沫,轟然倒下。馬上的騎士突逢變故,重重的摔下馬。
雖然猝不及防,可騎士身經百戰,神經反應速度超強。在落馬之後,順勢在地上滾了幾圈,減緩了幾分衝擊力。
“籲……”眼見同伴落馬,這一眾騎兵紛紛勒緊韁繩,停了下來。
許端握著馬鞭,看著落馬的將士,道:“馬力到了極限,休息一下吧……有沒有受傷?”
落馬的騎兵,苦著臉道:“有一些擦傷,不礙事,可我的馬……”
騎兵蹲著,撫著馬鬃,對口吐白沫的馬駒,很是痛惜。
固然,這些戰馬都有極其強大的血脈,並非凡馬可比。可隻要一日不達地隻級數,就不能算是徹底超凡脫俗。
而沒有超凡脫俗,就隻是普通戰馬,再是強大的血脈,也經不起這麽折騰。
這匹戰馬突起狀況,就是一個征兆。
如果許端等人,繼續濫用馬力,隻怕他們這一行,還沒到吳都,這些戰馬就都不能用了。
許端歎了口氣,道:“怪我,是我太著急了,一心想著別耽誤了主君的大事,卻忘了張弛有度。”
“這幾日,一刻都沒有歇息,連日趕路,山路難行,最是磨人,以至精力損耗嚴重。”
一名騎士低聲道:“先生毋需自責,您這也是心憂國事,急於為君上分憂,本意是好的。”
許端搖了搖頭,道:“本心再好,可若壞事,一樣難辭其咎。”
“你們記著,做人做事,論跡不論心,結果遠比過程重要的多。”
許端站在河邊,淡淡道:“既然,咱們現在人困馬乏,那就在這裏好好的歇一下吧!”
“暫且整頓一下,恢複一些精力,再啟程趕路。”
一眾騎士應聲道:“諾!”
在騎士們紛紛下馬後,許端亦翻身下馬。將韁繩、馬鞭遞給身旁的騎士,許端轉身來到河畔,稍稍彎腰,手指拂過水波。
指尖傳來絲絲冷冽之感,許端眯了眯眼,遙遙望著河對岸,低聲道:“吳越之地,水係眾多,七轉八彎,複雜之極。”
“越國要想在吳越之戰中,保持住以往優勢,就必須要有一支能戰、敢戰的水師作為輔助。”
“不,在某種意義上,吳越之爭,水師才是主力,誰能掌握強大的水師,誰就能立於不敗之地。”
這是許端幾日來的深刻體會,沒有進入吳境之前,許端對於水師的印象,隻是可有可無而已。
隻是當許端帶著部曲,深入吳境以後,對於水師的看法,也隨之改變。隨後真切認識到,在吳越之地,水師的分量。
許端是個敢想敢做的人,既然認識到水師的重要性,許端當然不會什麽都不做,這可是一個打探敵情的好機會。
要是能熟悉吳境水係,乃至精通水軍戰法。下次吳越之戰到來時,許端未必不能在其中,占據一個位置。
“不過,這一次吳都之行,實在兇多吉少,也不知道有沒有機會,把我腦中記載的各大水係分布圖,帶迴會稽。”
驀然,許端麵露苦笑,吳君脾性暴虐,他這次入吳,幾乎就是九死一生。能否活著迴會稽,還要看他氣數如何。
在吳國剛剛大敗的當下,許端隻要有一句話說不好,可能就會被吳人遷怒。這當中的危險,許端是一清二楚。
可高風險代表著高收益,許端深知自己要想在越國爬上高位,在沒有強大背景實力的前提下,隻能冒險一搏。
“這時候,距離吳都越來越近了,我也該考慮考慮,麵見吳君以後,如何在吳君麵前,全身而退了。”
不管如何,隻要許端能在吳君麵前全身而退,對於許端本人而言,就是莫大的勝利。
怕就怕,連吳君的麵都沒見到,就被激憤的吳人所殺。
隻是,當姚妃雲拿出了足夠分量的籌碼,連姒伯陽都不得不動容的時候。姒伯陽這才鬆口,許諾放過姚紀一次。
姚妃雲朱唇輕動,道:“夫君大業將成,而我父隻是一介老朽,隻要夫君不記舊怨,想來我父也不敢有什麽不該有的念頭。”
姒伯陽淡淡一笑,對姚妃雲所言不置可否,看著手中的《太公兵書》,眸子中金光點點,道:“如此,最好!”
姚妃雲看姒伯陽注意力,大多投注在《太公兵書》上,輕聲道:“沒想到,夫君竟如此喜愛這卷寶書,看來亦是物盡其用。”
“那,妃雲就不在這打擾夫君看書了。”
姒伯陽捧著《太公兵書》,頭也不抬,隻是揮了揮手,道:“嗯,你退下吧……”
見著姒伯陽極其投入,姚妃雲忽的展顏一笑,道:“諾,”
一陣輕盈的腳步聲,漸漸遠去,姒伯陽捧著竹簡,不動聲色,低聲自語:“夫妻一體嗎?”
在姚妃雲退下後,姒伯陽一人端坐大堂之中,良久之後,嗤笑道:“嗬嗬,夫妻本是同林鳥,同富貴易,同貧苦難呐!”
姚妃雲與姒伯陽,隻是純粹的政治聯姻。說什麽夫妻情分,其實也就是說說而已,無論姒伯陽還是姚妃雲,都不當迴事。
當然,姚妃雲要是誕下子嗣,姒伯陽絕對會是另一番態度。隻是當下,姚妃雲對姒伯陽唯一的價值,就是穩定局勢罷了。
作為主君的姒伯陽,需要一位正妻,來堵住外臣的口。這也是姒伯陽一統會稽之後,卻沒有廢掉姚妃雲正妻名分的原因。
畢竟,就算大荒橫行,列國諸侯皆乃天神地隻,壽數動輒就有萬載,也沒聽過哪一位諸侯國君,不重視血脈傳承的。
可是煉氣道與道不同,道挖掘血脈力量,肉身強大後,各種欲望尤為強烈。而煉氣道注重元神修行,一念輕靈。
自身元神愈發強大,越是沒有雜念。這也就是道家所說的清淨仙體,不沾紅塵因果的原因。
倘若以姒伯陽修行煉氣道,漸漸清心寡欲的脾氣,真做一迴孤家寡人。隻怕姒伯陽的功業再大,稍有差池也會分崩離析。
姒伯陽眼瞼垂下,默默道:“這樣挺好,各取所需,有一個正妻在前麵擋著,也能讓我省下不少的心力,用在修行之上。”
“太公兵書,”
姒伯陽眸光明滅,手指撫摸著竹簡上的字痕,心頭莫名的有著一股喜悅,正在不斷擴散。
姚妃雲永遠都不會知道,這一卷《太公兵書》,對此時此刻的姒伯陽而言,到底是多麽的重要。
對姚妃雲以及上虞姚氏而言,《太公兵書》就是一門兵家神術,其來頭再大,終歸隻有一卷殘篇,起不到什麽作用。
沒錯,姚妃雲拿出的《太公兵書》,隻是殘篇而已。真正的《太公兵書》,亦被稱為《六韜》,是當之無愧的絕世兵法。
薑姓先祖依《六韜》,成就先天神聖之尊,跳出命運長河之外,永享大自在。
完滿無缺的《六韜》,是一門直指先天神聖之境,甚至還有先天神聖之上修行之法的無上經文。
這等無上寶經,簡直就是薑姓一脈的命根子。在薑姓之中,非位高權重,非主脈出身,難得全篇寶經。
因此,真正能能掌握全篇《六韜》者,一隻手都能數過來。誰敢窺伺寶經,就是與薑姓這個龐然大物為敵,不死不休。
但,不能說這《太公兵書》是殘篇,就完全沒有用處。至少對於姒伯陽,這篇《太公兵書》的價值,大的超乎想象。
“先天神韻,”
姒伯陽感受著那一絲絲先天地而生,萬古不朽,恆古不滅的法意,不禁露出一抹笑意。
這一點先天神韻,才是《太公兵書》最珍貴的事物。在姒伯陽眼裏,就是其上的兵家秘術,都遠遠無法與之相比。
姒伯陽執掌造化玉碟,參悟三千先天道藏,《太公兵書》固然是兵家無上神術,又如何能與天罡三十六大神通相提並論。
讓姒伯陽另眼相看的,隻有竹簡上的這一點先天神韻。
先天神韻既有先天之名,自然非同一般。
何為先天?
先天者,先天地而生!
這是大多修行人,對先天的一個側麵定義。
道古神業位,煉氣道煉虛合道,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先天之數。
古神為何不朽不滅,與天地宇宙同存。憑的就是先天之神,常駐大道,先天之身,與天地合,由此天地不毀,先天不滅。
可以說,所謂的先天神韻,就是那些天地毀,自身不壞的大能者們,其道與法交織後,演化的一點痕跡。
若有大智慧者,借著這一點痕跡,或許有望先天之道。
對於某些人而言,先天神韻一錢不值,可對某些人來說,這一絲先天神韻,就是給一兩件極品法寶都不換。
“這,可是少有的神材,以這點先天神韻為引,或許能煉就一件上乘禮器。”看著竹簡上遊弋的神曦,姒伯陽神色淡然。
禮器者,乃是貴胄們彰顯自身統治法理,被賦予某些強大概念的器物。
一如鼎,印、鏡、鍾等物,銘刻規則,印有法條,都可以算是禮器的一種,承載著國之大運,威力巨大。
當然,禮器最主要的作用,不是用來殺戮。
禮器承載氣運。修行人可以憑借禮器修行,雖然會損耗氣運,但修行進度一日千裏。
一些強大的諸侯,更是借著禮器之力,成為古神之下最頂尖的人物。
一國國力之強弱,除了強悍的兵鋒,英明的君主之外,禮器的多寡,是不可忽視的。
姒伯陽整合會稽氏族,收攏各大氏族深藏的底蘊,由此知道了不少古老密辛,進而知道禮器,對一個邦國的重要性。
所以,姒伯陽才要親手煉製一件禮器,奠定越國興盛的氣象。
“以會稽曆代烙印,混以一點先天神韻,二者相輔相成,再與三十二種靈玉一起煆燒,取其精華,煉出一件鎮國禮器。”
姒伯陽緩緩收起竹簡,竹簡上的金光,隨著姒伯陽的動作,在慢慢的溢散。
似是覺察出危險,這一點先天神韻震動竹簡,隱約有風雷之聲,要脫離姒伯陽的手掌。
隻是姒伯陽實力太強,任由竹簡如何震動,姒伯陽的手都緊緊抓著竹簡不放。
開國在即,姒伯陽感悟天地氣運,自身修為日益精進。在陸地神仙之境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一身法力神通愈發莫測。
這還是臨近開國,倘若立國之後,天柱顯化,數以百萬計的氣數,蜂擁而至。
聖德加身,姒伯陽的道行,勢必會前進一大步,圓滿神仙之境,直入陽神天仙,也並非沒有可能。
正是依仗恐怖的道行,姒伯陽才敢以先天神韻為引,煉一尊鎮國神印,
眉心祖竅,靈光搖拽,一尊青玉鼎泛著朦朧玉光,其間一枚四四方方的神印,在青玉鼎中已有印胚。
三朵似虛似幻的蓮花,在姒伯陽頭頂一閃而逝,
姒伯陽將竹簡,送入玉鼎之中,三味真火的火星,在玉鼎之內飛舞。
竹簡之上一枚枚寶篆神文,恍若一個個蝌蚪上下遊走,最後在三味真火中,返本還原,化作那一點不朽先天神韻。
“有了這點先天神韻畫龍點睛,點化烙印。我的鎮國神印一成,至少也能有極品法寶,甚至是後天靈寶的品階。”
“開國的準備,該做的都做了,就等著印成之日,立下天柱,石破天驚之時。”
姒伯陽自信,大越立國奠基,必將石破天驚,一舉震動揚州列國,成為揚州舉足輕重的一大勢力。
——————
旬日,
“駕、駕、駕、”
馬蹄聲如奔雷而響,數十位騎士駕馬,馳騁在山間古道上,為首的灰衣中年男子,神容精幹,揮動馬鞭,奮力唿喝。
這一行人風塵仆仆,不眠不休,連日趕路。哪怕他們都有神骨、神血級數的體魄,依舊給人幾分神色萎靡的感覺。
數十騎兵飛快的穿過狹窄的山道、密林,沿著河床一路向東,戰馬長嘶,猶如獅虎獸一般,帶著一股原始的獸性。
砰!!
終於,在連日的趕路下,其中一匹戰馬因為力竭,口吐白沫,轟然倒下。馬上的騎士突逢變故,重重的摔下馬。
雖然猝不及防,可騎士身經百戰,神經反應速度超強。在落馬之後,順勢在地上滾了幾圈,減緩了幾分衝擊力。
“籲……”眼見同伴落馬,這一眾騎兵紛紛勒緊韁繩,停了下來。
許端握著馬鞭,看著落馬的將士,道:“馬力到了極限,休息一下吧……有沒有受傷?”
落馬的騎兵,苦著臉道:“有一些擦傷,不礙事,可我的馬……”
騎兵蹲著,撫著馬鬃,對口吐白沫的馬駒,很是痛惜。
固然,這些戰馬都有極其強大的血脈,並非凡馬可比。可隻要一日不達地隻級數,就不能算是徹底超凡脫俗。
而沒有超凡脫俗,就隻是普通戰馬,再是強大的血脈,也經不起這麽折騰。
這匹戰馬突起狀況,就是一個征兆。
如果許端等人,繼續濫用馬力,隻怕他們這一行,還沒到吳都,這些戰馬就都不能用了。
許端歎了口氣,道:“怪我,是我太著急了,一心想著別耽誤了主君的大事,卻忘了張弛有度。”
“這幾日,一刻都沒有歇息,連日趕路,山路難行,最是磨人,以至精力損耗嚴重。”
一名騎士低聲道:“先生毋需自責,您這也是心憂國事,急於為君上分憂,本意是好的。”
許端搖了搖頭,道:“本心再好,可若壞事,一樣難辭其咎。”
“你們記著,做人做事,論跡不論心,結果遠比過程重要的多。”
許端站在河邊,淡淡道:“既然,咱們現在人困馬乏,那就在這裏好好的歇一下吧!”
“暫且整頓一下,恢複一些精力,再啟程趕路。”
一眾騎士應聲道:“諾!”
在騎士們紛紛下馬後,許端亦翻身下馬。將韁繩、馬鞭遞給身旁的騎士,許端轉身來到河畔,稍稍彎腰,手指拂過水波。
指尖傳來絲絲冷冽之感,許端眯了眯眼,遙遙望著河對岸,低聲道:“吳越之地,水係眾多,七轉八彎,複雜之極。”
“越國要想在吳越之戰中,保持住以往優勢,就必須要有一支能戰、敢戰的水師作為輔助。”
“不,在某種意義上,吳越之爭,水師才是主力,誰能掌握強大的水師,誰就能立於不敗之地。”
這是許端幾日來的深刻體會,沒有進入吳境之前,許端對於水師的印象,隻是可有可無而已。
隻是當許端帶著部曲,深入吳境以後,對於水師的看法,也隨之改變。隨後真切認識到,在吳越之地,水師的分量。
許端是個敢想敢做的人,既然認識到水師的重要性,許端當然不會什麽都不做,這可是一個打探敵情的好機會。
要是能熟悉吳境水係,乃至精通水軍戰法。下次吳越之戰到來時,許端未必不能在其中,占據一個位置。
“不過,這一次吳都之行,實在兇多吉少,也不知道有沒有機會,把我腦中記載的各大水係分布圖,帶迴會稽。”
驀然,許端麵露苦笑,吳君脾性暴虐,他這次入吳,幾乎就是九死一生。能否活著迴會稽,還要看他氣數如何。
在吳國剛剛大敗的當下,許端隻要有一句話說不好,可能就會被吳人遷怒。這當中的危險,許端是一清二楚。
可高風險代表著高收益,許端深知自己要想在越國爬上高位,在沒有強大背景實力的前提下,隻能冒險一搏。
“這時候,距離吳都越來越近了,我也該考慮考慮,麵見吳君以後,如何在吳君麵前,全身而退了。”
不管如何,隻要許端能在吳君麵前全身而退,對於許端本人而言,就是莫大的勝利。
怕就怕,連吳君的麵都沒見到,就被激憤的吳人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