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
中行堰麵皮一緊,苦笑道:“沒錯,還有一個虎視眈眈的吳國,吳越乃是世仇。越國興,則吳國衰,吳國衰,則越必盛興。”
“昔年古越分崩離析,從大國跌落塵埃,大半膏腴之地,被吳國侵占。由此奠定了吳國之盛,吳君就以此晉升為吳伯。”
姒伯陽話音很輕,道:“吳越之間仇恨,太深了。”
“若不是三苗、曲國這兩個大國,需要會稽氏族製衡吳國,怕是會稽早就被吳國給納入版圖了。”
“其他諸侯看不上會稽的山地,但是吳國這個世仇,可是做夢都想入主會稽。畢竟吳越合流,可是有機會窺伺公侯之器的。”
姒伯陽眸光閃爍,道:“恐怕,就是三苗與曲國眼中,會稽存在的最後價值。”
雖然關於吳越合流的說法,在姒伯陽看來很不靠譜。
但,這是近乎於神話與傳說,匯聚種種奇跡,承載無數不可能的大荒。
在大荒之中,再不靠譜的事,能流傳這麽多年,讓一群大人物為之信服,含金量可想而知,畢竟空穴來風未必無音。
在三苗和曲國看來,不管會稽以後如何,就是不能被吳國占據,他們不想再見到一個小霸的出現,這是兩個大國的默契。
中行堰道:“為了一個吳越合流,吳伯可是沒少往會稽摻沙子。”
“吳越之間,雖是世仇,可是這不影響有的氏族,投靠勢大的吳國,甘為爪牙,為自己攫取利益。”
“現在就有不少氏族,或明或暗的是吳國的擁躉。隻是這些,多數都是中小氏族,大氏族一個都沒有。”
一語驚醒夢中人!
姒伯陽似乎想到了什麽,呢喃道:“是啊,看起來,擺在明麵上的是一個沒有,但暗地裏的……誰又能知道,到底有沒有?”
聽到姒伯陽所說,中行堰麵色一變,道:“主君的意思是……”
看著中行堰,姒伯陽一字一頓,道:“我的意思很簡單……知人知麵,不知心!”
“雖說作為古越遺民,投靠死敵吳國,會引起不小的非議。可是吳國勢大,他們能給出的籌碼,遠超咱們的想象。”
“一些利令智昏之輩,未必不會做一些,在他們自己看來,最有利的選擇。”
一說到這,他眉頭一挑,笑道:“這麽看來,呂諸稱君的連鎖反應,還是挺多的。”
“這時想想,呂諸這個會稽君,此刻要承受的壓力,我到是有些可憐他了。”
“除非他能立刻掃平會稽,把會稽氏族清掃一遍,斬斷各國諸侯伸入會稽的手,不然他這個會稽君做不長。”
“嗬嗬,到時候,不僅做不長,作為眾矢之的的他,能不能保住第一氏族的地位,都在兩可之間。”
中行堰沉聲道:“這樣一來,呂諸必然急於開戰,不將會稽氏族擰成一股,他拿什麽與諸侯大國對抗?”
“主君,咱們應該加緊步伐,做好應變準備了。”
“應變?”
姒伯陽撫摸著腰間照膽劍的劍柄,道:“是該準備準備應變的事了,呂諸這個家夥,自己把自己逼到了懸崖邊上。”
“要麽自個摔成肉泥,要麽就把我們砍成肉醬,我想他一定不會選擇自己跳下去。”
“他不跳,我可以在後麵推他一把,讓他跳下去。”
中行堰冷笑道:“主君所言極是,他不肯跳,咱可以推他一把。”
“臣以為,咱山陰氏二十萬丁口,隻是養兵四萬,還有一些富餘,完全可以再養一萬。”
姒伯陽道:“那就是五萬甲士,一個小國都未必有我這麽多兵馬。”
他搖頭道:“不妥,不妥,再是窮兵黷武,也不能超過一戶養一兵的界限。二十萬丁口,四萬戶百姓,隻能養四萬甲兵。”
“這樣吧,兵在精,不在多,我可以開放四大倉,給你提供所需輜重,允許你提拔輔兵為正兵。”
“三萬輔兵,任由你調配,隻要能給我訓出五千正兵,便算你大功一件。”
中行堰道:“隻五千正兵,主君太小看中行的本事了。”
“臣不敢說,能把三萬輔兵,都給你訓成正兵,可是一半以上的幾率,還是能保證的。”
“就怕,咱山陰氏到時候,養不起這些正兵,壞了臣一番心血。”
人族正兵與輔兵不同,號稱精銳之師的他們。是用無數錢帛堆出來的戰力,實實在在的精貴。
養一萬正兵的花費,幾乎比養十萬輔兵,還要消耗錢糧,一般大氏族都養不起。
也就是山陰氏這兩年,因為耕戰的緣故,掙得了幾分底子,才能養得起上萬正兵。
這放在山陰氏沒有變法時,也就與其他氏族一般,最多隻有養兩三千正兵的能力,再多就吃不消了。
姒伯陽雖知道養精銳之師耗資巨大,可是呂諸稱君之後必有大戰,在這方麵他不可能吝嗇。
見中行堰遲疑的樣子,姒伯陽直接道:“放心就是,大戰將至,我姒伯陽……就是砸鍋賣鐵,也養這些正兵。”
中行堰嗬嗬一笑,道:“如此,臣就放心了,”
姒伯陽神色平靜,站在門檻前,望著遠方的山中雨霧,幽幽道:“中行,呂諸稱君,會稽必要亂上一亂。”
“亂世出英雄,亂世出豪傑,或許一盤散沙的會稽,就會因此再歸一統,在外界重重壓力下,再現古越小霸揚州的盛況。”
“亦或許,統一之勢被打斷,會稽人繼續四分五裂,渾渾噩噩的自相殘殺。你說我山陰氏,又該如何自處?”
中行堰平淡道:“世事無常,誰也誰不準下一刻會發生什麽。”
“主君說的這兩種可能,確實很有可能發生。可這每一種可能,又何嚐不是一項選擇。隻要選擇選的好,結果自然不同。”
“好,說得好,說的真好,”
姒伯陽撫掌大笑,道:“你說,最後誰能一統會稽,稱伯作侯?”
中行堰抿了抿嘴唇,道:“會稽氏族中,主君是當仁不讓的真英雄。會稽諸氏族中,又有誰能擋主君統一之勢?”
“……”
姒伯陽笑而不語,遙望雨中山色,目光似乎穿過雨霧,看到朦朧雨霧後的廣闊天地。
中行堰麵皮一緊,苦笑道:“沒錯,還有一個虎視眈眈的吳國,吳越乃是世仇。越國興,則吳國衰,吳國衰,則越必盛興。”
“昔年古越分崩離析,從大國跌落塵埃,大半膏腴之地,被吳國侵占。由此奠定了吳國之盛,吳君就以此晉升為吳伯。”
姒伯陽話音很輕,道:“吳越之間仇恨,太深了。”
“若不是三苗、曲國這兩個大國,需要會稽氏族製衡吳國,怕是會稽早就被吳國給納入版圖了。”
“其他諸侯看不上會稽的山地,但是吳國這個世仇,可是做夢都想入主會稽。畢竟吳越合流,可是有機會窺伺公侯之器的。”
姒伯陽眸光閃爍,道:“恐怕,就是三苗與曲國眼中,會稽存在的最後價值。”
雖然關於吳越合流的說法,在姒伯陽看來很不靠譜。
但,這是近乎於神話與傳說,匯聚種種奇跡,承載無數不可能的大荒。
在大荒之中,再不靠譜的事,能流傳這麽多年,讓一群大人物為之信服,含金量可想而知,畢竟空穴來風未必無音。
在三苗和曲國看來,不管會稽以後如何,就是不能被吳國占據,他們不想再見到一個小霸的出現,這是兩個大國的默契。
中行堰道:“為了一個吳越合流,吳伯可是沒少往會稽摻沙子。”
“吳越之間,雖是世仇,可是這不影響有的氏族,投靠勢大的吳國,甘為爪牙,為自己攫取利益。”
“現在就有不少氏族,或明或暗的是吳國的擁躉。隻是這些,多數都是中小氏族,大氏族一個都沒有。”
一語驚醒夢中人!
姒伯陽似乎想到了什麽,呢喃道:“是啊,看起來,擺在明麵上的是一個沒有,但暗地裏的……誰又能知道,到底有沒有?”
聽到姒伯陽所說,中行堰麵色一變,道:“主君的意思是……”
看著中行堰,姒伯陽一字一頓,道:“我的意思很簡單……知人知麵,不知心!”
“雖說作為古越遺民,投靠死敵吳國,會引起不小的非議。可是吳國勢大,他們能給出的籌碼,遠超咱們的想象。”
“一些利令智昏之輩,未必不會做一些,在他們自己看來,最有利的選擇。”
一說到這,他眉頭一挑,笑道:“這麽看來,呂諸稱君的連鎖反應,還是挺多的。”
“這時想想,呂諸這個會稽君,此刻要承受的壓力,我到是有些可憐他了。”
“除非他能立刻掃平會稽,把會稽氏族清掃一遍,斬斷各國諸侯伸入會稽的手,不然他這個會稽君做不長。”
“嗬嗬,到時候,不僅做不長,作為眾矢之的的他,能不能保住第一氏族的地位,都在兩可之間。”
中行堰沉聲道:“這樣一來,呂諸必然急於開戰,不將會稽氏族擰成一股,他拿什麽與諸侯大國對抗?”
“主君,咱們應該加緊步伐,做好應變準備了。”
“應變?”
姒伯陽撫摸著腰間照膽劍的劍柄,道:“是該準備準備應變的事了,呂諸這個家夥,自己把自己逼到了懸崖邊上。”
“要麽自個摔成肉泥,要麽就把我們砍成肉醬,我想他一定不會選擇自己跳下去。”
“他不跳,我可以在後麵推他一把,讓他跳下去。”
中行堰冷笑道:“主君所言極是,他不肯跳,咱可以推他一把。”
“臣以為,咱山陰氏二十萬丁口,隻是養兵四萬,還有一些富餘,完全可以再養一萬。”
姒伯陽道:“那就是五萬甲士,一個小國都未必有我這麽多兵馬。”
他搖頭道:“不妥,不妥,再是窮兵黷武,也不能超過一戶養一兵的界限。二十萬丁口,四萬戶百姓,隻能養四萬甲兵。”
“這樣吧,兵在精,不在多,我可以開放四大倉,給你提供所需輜重,允許你提拔輔兵為正兵。”
“三萬輔兵,任由你調配,隻要能給我訓出五千正兵,便算你大功一件。”
中行堰道:“隻五千正兵,主君太小看中行的本事了。”
“臣不敢說,能把三萬輔兵,都給你訓成正兵,可是一半以上的幾率,還是能保證的。”
“就怕,咱山陰氏到時候,養不起這些正兵,壞了臣一番心血。”
人族正兵與輔兵不同,號稱精銳之師的他們。是用無數錢帛堆出來的戰力,實實在在的精貴。
養一萬正兵的花費,幾乎比養十萬輔兵,還要消耗錢糧,一般大氏族都養不起。
也就是山陰氏這兩年,因為耕戰的緣故,掙得了幾分底子,才能養得起上萬正兵。
這放在山陰氏沒有變法時,也就與其他氏族一般,最多隻有養兩三千正兵的能力,再多就吃不消了。
姒伯陽雖知道養精銳之師耗資巨大,可是呂諸稱君之後必有大戰,在這方麵他不可能吝嗇。
見中行堰遲疑的樣子,姒伯陽直接道:“放心就是,大戰將至,我姒伯陽……就是砸鍋賣鐵,也養這些正兵。”
中行堰嗬嗬一笑,道:“如此,臣就放心了,”
姒伯陽神色平靜,站在門檻前,望著遠方的山中雨霧,幽幽道:“中行,呂諸稱君,會稽必要亂上一亂。”
“亂世出英雄,亂世出豪傑,或許一盤散沙的會稽,就會因此再歸一統,在外界重重壓力下,再現古越小霸揚州的盛況。”
“亦或許,統一之勢被打斷,會稽人繼續四分五裂,渾渾噩噩的自相殘殺。你說我山陰氏,又該如何自處?”
中行堰平淡道:“世事無常,誰也誰不準下一刻會發生什麽。”
“主君說的這兩種可能,確實很有可能發生。可這每一種可能,又何嚐不是一項選擇。隻要選擇選的好,結果自然不同。”
“好,說得好,說的真好,”
姒伯陽撫掌大笑,道:“你說,最後誰能一統會稽,稱伯作侯?”
中行堰抿了抿嘴唇,道:“會稽氏族中,主君是當仁不讓的真英雄。會稽諸氏族中,又有誰能擋主君統一之勢?”
“……”
姒伯陽笑而不語,遙望雨中山色,目光似乎穿過雨霧,看到朦朧雨霧後的廣闊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