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昂對這些事情非常的感興趣,盡管聽的非常的意外,但對他來說,什麽事情都是可以注意的。

    共和軍非常注重議會的建立,因為這是籠絡當地人心的一個重要的舉措,不管你是什麽職業,幹什麽的,都有可能選舉成為議員進入議會,在議會,你可以提出各種各樣的想法,看法,成為法律。然後執行下來。

    而議會的構成有兩種,一種是人數,一種是威望。按照共和軍的比例來說,每一百人就有一名代表選舉出來,而一百名代表選舉出一名候選代表,然後從候選代表當中選舉出州議員。這是人數。這種選舉方式是建立在人數的基礎上的。

    而另外一種就是威望。可以是有道德的人,一些八十歲的老伯伯也會被選舉出來。而另外是一些突出貢獻的人,熱心腸的人,或者是有軍功的軍人,當地的商人,銀行家,甚至是,隻要出名的人物都可以。

    這樣的構成,讓法律有了一定的民意基礎,這對緩和尖銳經濟矛盾,有很大的緩和作用。畢竟,代表很多,範圍很廣,還是比較有利的。

    但隨著各地州議會的建立,一種具有廣泛意義的共和軍大議會建立起來了。

    大議會依然按照這樣的方式來進行,但人數首先不同。盡管冀州和河東是兩個人口眾多的地方,其他州的人數占據的比例並不是很有優勢。這樣的話,話語權就不同了。很明顯在大議會上,占據人數多的一方,可以指定有利於自己一方的法律。

    同時,影響力也不同。河西州和潞州的存在感似乎並不是很強烈。首先這兩個地方的範圍相對較小。其次,他們的經濟產業影響力很有限。河西州靠的是河東。而潞州影響在冀州,盡管有了一定的獨立的意識。但是影響依然存在。

    這樣的話,議會就形成了河東,冀州,確切的來說,就是邯鄲為代表的冀州力量。

    “這是黨派。鄉黨。”曹昂聽完之後這樣說到。

    地域很容易形成這樣的黨派。因為他們有共同的利益。邯鄲代表著共和軍最早發跡的地方。他們自然而然的認為他們是老大。應該掌握大議會的話語權,別的地方黨派是不應該有挑戰的欲望的。但事實相反,河東的力量發展也十分的迅速。

    河東在加工,農業,貿易方麵有很大的優勢,他們擴張的很厲害。河西州,並州,甚至是關中都有他們的影子。他們是共和軍開拓的急先鋒。

    而邯鄲為代表的冀州,盡管發展的很早。他們以軍工工業為基礎,發展出了工業,采掘業,甚至還有金融產業,同時,他們注重教育,有很強的科技研發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共和軍的經濟中心,政治中心都集中在這裏。他們認為,應該他們占據主動權。

    但河東力量的存在,讓他們很是不舒服。

    這是共和軍發展經濟最快的地方。如今,在並州問題上,這個問題變得更多了。因為河東將會有三個州的支持,而冀州,卻隻有兩個州,盡管邯鄲算是一個經濟特區。他相當一個州,但問題是,邯鄲的經濟帶動作用太強,冀州和邯鄲幾乎是一體的。

    這就以經濟為基礎,形成了較大的矛盾。各地以此為基礎,逐漸的形成了黨派。這是賈詡最擔心的地方。但尚武卻很樂意看見這樣的事情發生。因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積極快速發展的時候,必然有政治代代表他們的利益,以及政治訴求,而且,議會的目的就是允許黨派的存在,讓他們在一個很大的平台上相互競爭,然後才能達到平衡。

    這就是共和軍能夠迅速穩定局勢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因為他們能夠讓各方力量坐下來,選擇合作的方式進入到一個製度當中去,在製度當中他們發現如何為自己的利益而談判。他們發現,他們在這個平台上,很快 就會發現一類人,在對他們經濟有影響的還有另外一些人。這就是鬥爭的開始,通過這樣的鬥爭,各方力量不斷的在整合,鬥爭,然後螺旋式的前進。猶如龐大的太陽係一樣,攜帶者他自己的行星不斷的前進,尚武要的就是這樣的一個目的。

    如果讓共和軍成為一個中心來整合,花費的時間,精力將會非常的大。但共和軍並沒有做,他們隻是提供了可以凝聚的力量,然後在不斷的整合當中,不斷的調整,形成極為有利的情況來應對這樣的一個情況,這就是他們當前應該注意到問題了。如此他們的情況也能變得極為的有利得到多了。

    李家莊。對於邯鄲的爭論,尚武和賈詡並不是很關心。因為還有更加關心的事情。

    權謀鬥爭,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上的,如果經濟停滯不前。就會影響到鬥爭,鬥爭很有可能引發更大的災難。比如,更大的內訌。所以,尚武關心的是經濟,經濟有兩種推動力,一種是改革的力量。而另外一種,尚武認為是科技的力量。因為新的事物總是在科技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

    軍火工業可以代表一個工業科技先進的程度,這對經濟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力。尚武對此也是極為讚同的。所以,尚武都要不定期的到軍工廠看看研究出來的新項目。他希望一些新的項目幫助共和軍開拓更大的經濟領域。共和軍隻有作為經濟領域的領頭羊,才能代表未來的發展趨勢。

    “目前的火器,盡管很多軍官認為很有用。但依然存在很大的問題,第一,射擊的過程十分的繁瑣,速度影響很大。第二射程方麵也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們在這方麵一直做更多的改進。希望達到我們更大範圍的射程方麵的需求。”研發人員解釋到。

    尚武時不時的在研究實物上看看。

    在這方麵,共和軍是不會停止腳步的。董卓方麵除了火繩式之外,也開始裝備燧發式。這讓他們的火器持續打擊力度提升到一個新的台階上來。不過對於刺刀,他們認為依然還是奢侈品。他們給一些火器兵配備的都是短刀一類的輔助武器。對於刺刀,依然沒有正確的認識,畢竟,有一些貴。

    共和軍基本上在火器方麵上持平了。也就是,已經有一些軍隊和共和軍裝備一樣的武器了。共和軍在製度,指揮,火炮方麵占據一定的優勢,但可以預見。在未來的一定時間內,還會被不斷的趕超上來。如果共和軍停止不前的話,共和軍將會毫無優勢可言。這是絕對他們不想看到的結果。

    也正是在這樣的一個擔憂下,新的單兵火器項目建立起來。並很快就嚐試投入生產當中。

    這就是線膛,以及改進型的子彈。使用錐形彈。也就是米尼子彈。使用這兩種改進的技術。就可以大幅度的提高火器的射程,從最初的三十步,猛然提升到有效射程近一百步。這個距離有一些近。但卻提高了很多。但這些依然不夠。

    “我希望武器在輕便方麵做出更大的調整,而且,希望能夠改進更多更多的不利條件,比如,使用新的擊發方式,能夠更加的 快捷,安全。方便,主要是適合騎兵使用的火器。這方麵一直我們缺乏的很厲害。”尚武這樣說到。

    騎兵依然沒有太好的火器使用,那些短管的燧發火器,盡管很方便,但隻能射擊兩次,再或者因為過於短小,火力減弱了許多,殺傷力大大的減低了許多,威脅自然而然的減少了許多,這絕對不是共和軍騎兵希望看到的情況。

    所以,共和軍需要更多的武器。不過尚武也知道有一些事情不能著急,但好在他在這方麵有專長。尚武不介意提前帶來一些黑科技。比如**。

    **的出現是建立在一定的化學基礎上的,這東西相對簡單一些。**加工依然需要一定的手工。但可以製造出來,但對銅資源的需求更大了。這不得不考慮火炮工藝的改進,火炮必須使用新的材料製造火炮,因為大量的青銅耗費太多的銅料了。

    **必須是使用銅帽。這會造成資源緊張。但**的出現,是火工技術上的一個大進步,這標誌,火器的科技樹進入了一個新的快速的時期,機械力量的加入,將會變得更加的迅捷,快捷。不過共和軍首先必須解決的問題就是,鋼材。鐵的需求已經無法滿足共和軍快速發展的需求,盡管他的鐵的產量已經非常的驚人。未來的發展趨勢會非常的大。但鐵畢竟是鐵,共和軍需要的是鋼鐵,一種更加適合工業發展的材料。一切都需要共和軍快速的解決這些問題。

    尚武和賈詡在眾多的發明當中尋找科技樹上的重要支點。這些支點才是支撐快速發展的科技力量的支撐。沒有這些很難進行下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雙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鍋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鍋菜並收藏三國雙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