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
帝國政界往事 明王朝紀事 作者:李亞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此後,朱元璋還曾數次取天下富戶填充到帝國首都南京。這種強製遷徙與性質有所不同的移民政策,一直持續到永樂年間,據說涉及人口,累計達到了至少百萬人以上的規模。受到當代——直到今天歷史學者們的熱烈讚頌。
與此同時,帝國實行了一項“糧長”製度。規定每一萬石稅糧為一個納稅區,由當地最富戶擔任糧長,負責稅糧的催征輸解。這是實行“許拿下鄉官吏”之政策,割斷了政府官員們假借稅糧魚肉百姓後的一個替代性方案。朱元璋為此項發明相當得意,說這是“以良民治良民”的高招,(《明太祖實錄》卷68)並且給予這些糧長們應該算是很不錯的優惠待遇,直至從中直接選拔帝國官員,甚至高級官員。以至於很多年後,大學者顧炎武還在他那本著名的《天下郡國利病書》中記載說:“當時,父兄們經常教導子弟,做糧長比參加科舉考試還好。”
誰知,一些有財有勢的糧長們並不以此為滿足,他們希望更快捷迅速地得到更大的財與勢。他們想出的主意相當富有中國特色,比如,將自己及其親友們應當繳納的稅糧,分攤到納稅區的眾人頭上;比如,除了該繳納的正糧之外,再加上各種附加費,這些附加費的名目可以達到十八種之多,通常是正糧的數倍以上;比如,將收繳上來的稅糧當作高利貸放出去,再對上申請延期交納,等等。同時,輔之以“臨門吊打”、拆屋揭瓦、逼賣家產等手段。表現出極高的智商水平和非道德勇氣。
朱元璋對此類人物一般採取的措施就是殺之,並抄其家。在他的《大誥三編》中,我們可以讀到他一次殺頭抄家160個糧長的記錄。有一個號稱浙江金華首富的楊姓糧長,放出狂話,說是皇帝征糧萬石,不及他一個田莊的收入。結果,解糧進京時,朱元璋召見,問他:“糧食何在?”他迴答說:“霎時便到。”朱元璋“哼”一聲:“殺時便到嗎?”立命拉出去砍頭。消息傳出,其家人四散而逃,家產被當地人搶掠一空。據說,有一次朱元璋夢見100個無頭之人跪在階下。十天後,有100個糧長解糧到京,恰好全部沒有足額按期交納。朱元璋下令格殺勿論。(《九朝談纂》卷1,引《冶城客論》)
在朱元璋當政的三十一年中,曾經至少發起過六次大規模整肅帝國官吏與豪門富戶的運動。有學者認為,在這些大清洗中,大約有10萬以上到15萬帝國官吏與豪門富戶被殺死。因此,有國內外學者將其稱之為“有計劃的屠殺”。
這些屠殺的情形不盡相同。其動機與目標大體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的目標針對著貪官汙吏,如洪武四年的甄別天下官吏,洪武十五年的“空印案”,洪武十八年的“郭桓案”,洪武十九年的“逮官吏積年為民害者”,大約可以歸入這一類。朱元璋習慣上將此類獲罪者稱之為“不肖無福之徒”。
另一類則主要針對可能威脅他的皇位,或者可能威脅到他的繼承人皇位的那些開國功臣們。這一類基本上屬於政治謀殺。包括從洪武十三年一直綿延到洪武二十六年的“胡藍黨案”和洪武二十三年的“罪妄言者”。朱元璋將此類人稱之為“奸黨”。
在針對第一類目標的戰場上,朱元璋的勝利短暫而曖昧。
在打擊這些所謂“不肖無福之徒”時,朱元璋顯得隨心所欲,但卻有一個相當引人注目的特點,就是盡可能地擴大打擊麵,最好將那些豪門富戶們攀扯進來,同時,不惜採用最為嚴酷的手段。
“空印案”,幾乎是當時人人皆知的冤案,發生在洪武十五年,即公元1382年。其緣起,用今天的語言描述相當簡單。大意可以表述為:戶部,即帝國最高財政機關,在每年審核各地例行財政報表時,要求嚴格,精確到了小數點以後的多少位數字,稍有不合,立即作廢重報。於是,各地進京申報報表的財務人員為了少跑冤枉路,就在進京時,攜帶了蓋好本地公章的空白報表,以便與中央機關核對過數字後,或者在遭受到刁難時,就地重填。一個顯而易見的原因是,當時沒有電子郵件和特快專遞等,最遠的省份來迴一趟需要幾個月時間,且不算時間、精力、花費等等,箇中情形,相當苦惱。按理說,用這種報表是造不出有價證券來的,人們也很難靠這裏的數字徇私舞弊。因此,此種做法已經普遍應用,為各方所默認接受。誰知,朱元璋偶然知道了這個情形後,認定自己發現了一個官員相互勾結、舞弊欺詐的潑天大案。於是,這位缺少財務知識的皇帝立即發雷霆之怒,下令將全國各地、各級政府部門的正印官,即一把手全部處死,副手以下官員打一百棍,充軍邊疆。
當時,全國有13個布政使司,相當於我們今天的省;141個府,相當於今天的地級市;192個州,相當於今天的小地級市和大縣級市;1013個縣。這1300多個官員,不論良莠好壞,全部被殺掉。而且,是在有人已經向朱元璋解釋清楚了個中緣由的情況下,被殺掉的。
結果,其中有一些深受百姓愛戴的好官也稀裏糊塗地被幹掉了。比如方孝孺的父親方克勤,時任山東濟寧知府。此君一件布袍穿了十幾年,每日三餐,有兩餐以一盤素菜下飯。當地百姓則在他的任期內,號稱富足。於是,百姓們不願意這位知府調離,自發地作歌傳唱挽留。歌曰:“使君勿去,我民父母。”結果,這麽一個好官好人,此次卻被朱元璋不由分說地殺死。(《明史》卷281,方克勤傳)二十多年後,他的兒子方孝孺也成為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原因是,他不肯迎合奪了侄子皇位的永樂皇帝朱棣,結果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被滅了十族的人物。此是後話。
</br>
與此同時,帝國實行了一項“糧長”製度。規定每一萬石稅糧為一個納稅區,由當地最富戶擔任糧長,負責稅糧的催征輸解。這是實行“許拿下鄉官吏”之政策,割斷了政府官員們假借稅糧魚肉百姓後的一個替代性方案。朱元璋為此項發明相當得意,說這是“以良民治良民”的高招,(《明太祖實錄》卷68)並且給予這些糧長們應該算是很不錯的優惠待遇,直至從中直接選拔帝國官員,甚至高級官員。以至於很多年後,大學者顧炎武還在他那本著名的《天下郡國利病書》中記載說:“當時,父兄們經常教導子弟,做糧長比參加科舉考試還好。”
誰知,一些有財有勢的糧長們並不以此為滿足,他們希望更快捷迅速地得到更大的財與勢。他們想出的主意相當富有中國特色,比如,將自己及其親友們應當繳納的稅糧,分攤到納稅區的眾人頭上;比如,除了該繳納的正糧之外,再加上各種附加費,這些附加費的名目可以達到十八種之多,通常是正糧的數倍以上;比如,將收繳上來的稅糧當作高利貸放出去,再對上申請延期交納,等等。同時,輔之以“臨門吊打”、拆屋揭瓦、逼賣家產等手段。表現出極高的智商水平和非道德勇氣。
朱元璋對此類人物一般採取的措施就是殺之,並抄其家。在他的《大誥三編》中,我們可以讀到他一次殺頭抄家160個糧長的記錄。有一個號稱浙江金華首富的楊姓糧長,放出狂話,說是皇帝征糧萬石,不及他一個田莊的收入。結果,解糧進京時,朱元璋召見,問他:“糧食何在?”他迴答說:“霎時便到。”朱元璋“哼”一聲:“殺時便到嗎?”立命拉出去砍頭。消息傳出,其家人四散而逃,家產被當地人搶掠一空。據說,有一次朱元璋夢見100個無頭之人跪在階下。十天後,有100個糧長解糧到京,恰好全部沒有足額按期交納。朱元璋下令格殺勿論。(《九朝談纂》卷1,引《冶城客論》)
在朱元璋當政的三十一年中,曾經至少發起過六次大規模整肅帝國官吏與豪門富戶的運動。有學者認為,在這些大清洗中,大約有10萬以上到15萬帝國官吏與豪門富戶被殺死。因此,有國內外學者將其稱之為“有計劃的屠殺”。
這些屠殺的情形不盡相同。其動機與目標大體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的目標針對著貪官汙吏,如洪武四年的甄別天下官吏,洪武十五年的“空印案”,洪武十八年的“郭桓案”,洪武十九年的“逮官吏積年為民害者”,大約可以歸入這一類。朱元璋習慣上將此類獲罪者稱之為“不肖無福之徒”。
另一類則主要針對可能威脅他的皇位,或者可能威脅到他的繼承人皇位的那些開國功臣們。這一類基本上屬於政治謀殺。包括從洪武十三年一直綿延到洪武二十六年的“胡藍黨案”和洪武二十三年的“罪妄言者”。朱元璋將此類人稱之為“奸黨”。
在針對第一類目標的戰場上,朱元璋的勝利短暫而曖昧。
在打擊這些所謂“不肖無福之徒”時,朱元璋顯得隨心所欲,但卻有一個相當引人注目的特點,就是盡可能地擴大打擊麵,最好將那些豪門富戶們攀扯進來,同時,不惜採用最為嚴酷的手段。
“空印案”,幾乎是當時人人皆知的冤案,發生在洪武十五年,即公元1382年。其緣起,用今天的語言描述相當簡單。大意可以表述為:戶部,即帝國最高財政機關,在每年審核各地例行財政報表時,要求嚴格,精確到了小數點以後的多少位數字,稍有不合,立即作廢重報。於是,各地進京申報報表的財務人員為了少跑冤枉路,就在進京時,攜帶了蓋好本地公章的空白報表,以便與中央機關核對過數字後,或者在遭受到刁難時,就地重填。一個顯而易見的原因是,當時沒有電子郵件和特快專遞等,最遠的省份來迴一趟需要幾個月時間,且不算時間、精力、花費等等,箇中情形,相當苦惱。按理說,用這種報表是造不出有價證券來的,人們也很難靠這裏的數字徇私舞弊。因此,此種做法已經普遍應用,為各方所默認接受。誰知,朱元璋偶然知道了這個情形後,認定自己發現了一個官員相互勾結、舞弊欺詐的潑天大案。於是,這位缺少財務知識的皇帝立即發雷霆之怒,下令將全國各地、各級政府部門的正印官,即一把手全部處死,副手以下官員打一百棍,充軍邊疆。
當時,全國有13個布政使司,相當於我們今天的省;141個府,相當於今天的地級市;192個州,相當於今天的小地級市和大縣級市;1013個縣。這1300多個官員,不論良莠好壞,全部被殺掉。而且,是在有人已經向朱元璋解釋清楚了個中緣由的情況下,被殺掉的。
結果,其中有一些深受百姓愛戴的好官也稀裏糊塗地被幹掉了。比如方孝孺的父親方克勤,時任山東濟寧知府。此君一件布袍穿了十幾年,每日三餐,有兩餐以一盤素菜下飯。當地百姓則在他的任期內,號稱富足。於是,百姓們不願意這位知府調離,自發地作歌傳唱挽留。歌曰:“使君勿去,我民父母。”結果,這麽一個好官好人,此次卻被朱元璋不由分說地殺死。(《明史》卷281,方克勤傳)二十多年後,他的兒子方孝孺也成為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原因是,他不肯迎合奪了侄子皇位的永樂皇帝朱棣,結果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被滅了十族的人物。此是後話。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