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據說,東哥隻有十歲左右時,作為葉赫部酋長的父親就把她許配給了努爾哈赤;努爾哈赤也為此送了數量不菲的聘禮。長大後,東哥出落得明艷不可方物,成了聞名遐邇的美人。在此期間,作為海西女真之一的葉赫部落卻與努爾哈赤的建州女真成了勢不兩立的冤家;更糟糕的是,東哥的父親偏偏在戰爭中死在了努爾哈赤部下的手裏。於是,雖然還沒有婚嫁,但本來可能成為一對佳偶的東哥與努爾哈赤,如今,成了地地道道的怨偶。情感強烈的東哥甚至放出狠話:她願意嫁給一位英雄,隻要這位英雄能夠殺死努爾哈赤。  此後,在大明帝國的支持下,葉赫部落與建州部落長期對峙。  如今的葉赫部落酋長是東哥的哥哥,大約出於下列兩種考慮:一是現實政治的需要,二是羞辱和刺激努爾哈赤,於是,不停地將自己的美貌妹妹許配給那些實力強大的部落首領,一再令努爾哈赤感受著刻骨恥辱和憤恨。而這些大部落首領,也都很仰慕東哥的絕代風華,以能夠娶到這位漂亮女子為自己人生的最高追求。  就這樣,葉赫部落的首領,把自己漂亮妹妹的價值發揮到了極限;那些大部落首領寧要美人,不要江山;或至少是不在乎為美人而麵對戰爭。結果,引發眾多糾紛。最後,女真海西四部中實力強大的哈達部、輝發部、烏拉部相互之間勾心鬥角,實力大為削弱,可能都與這位東哥有關。最後,這些部落先後被努爾哈赤滅掉。從而,給偉大的弗洛伊德學說提供了有力的佐證,也使古希臘圍繞美女發生的血腥與浪漫不再專美於前。而葉赫部成為努爾哈赤的死敵,大約是為原因之一。  顯然,東哥在努爾哈赤的心目中分量不輕;否則,他不會為此一次次大動幹戈。因為,他所麵對的那些部族,至少在表麵上看起來,實力並不比他更弱。表明這位女真好漢可能確實很在乎這位漂亮的女子。或者,也有可能,他更加在乎這種動武的絕好藉口。  韶華易逝。轉眼間,已是公元1615年,即大明萬曆四十三年。這一年,努爾哈赤正式完成了八旗製度。此時,東哥已經三十三歲,成為當時人們口中的“葉赫老女”;她以自己的命運,為我國古老成語“紅顏薄命”做出了毋庸置疑的注釋。  偏偏事情還沒完。這一次,她不由分說地被他哥哥遠嫁給了一位蒙古王子。  麵對這真正的羞辱,努爾哈赤的表現十分耐人尋味。  以前,每當東哥被重新許配一次時,努爾哈赤通常都會情緒激動地嚴正警告那些打東哥主意的傢夥們,提請他們注重自己東哥未婚夫的身份;當這種提醒被嚴重忽視時,他就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戰爭。事實上,對於處心積慮的人來說,這的確是發動戰爭的極好理由。  然而,這一次,他不但沒有去尋那蒙古王子的晦氣,還言辭動人地製止了弟兄們動武的衝動。  這就是在東北地區流傳甚廣的關於“紫薇夫人”的故事。  據這個故事說,由於上天的啟示,李成梁曾經一度對努爾哈赤動了殺機;這位“紫薇夫人”用自己的生命,幫助努爾哈赤脫險;後來,有一種傳說,說是努爾哈赤成了大金國的天命皇帝之後,曾經莫名其妙地冊封一位不知姓名的漢族女子為“歪梨娘娘”,原因是這位女子為了保護並拯救努爾哈赤,把自己吊死在一棵歪脖子梨樹上。今天,在遼寧省北鎮市,有一位廣受崇拜的神靈“歪脖老母”,香火極盛,前去朝拜者絡繹不絕。有人堅定地證實說,這位“歪脖老母”極其靈驗,以至於當地政府已經將朝拜她的號召,製作成巨大的招牌,聳立在連接關裏關外最重要的高速公路旁。我們知道,李成梁時代與努爾哈赤早期的大明遼東總兵府並不在遼陽,更不在瀋陽和撫順,而恰恰是坐落在廣寧——就是今天的遼寧省北鎮市。這幾件事情中似乎具有某種神秘的聯繫。  這樣的故事對於中國男人來說應該是再熟悉不過了,因為這裏說出了他們幾乎所有人白日夢中的主要內容。不過,很有可能卻也道出了當日的部分實情。


    閱讀


    這種事情在我國知識分子的筆下和民間並不罕見,因此也不值得大驚小怪;但究竟很輕易讓人聯想起一些不是那麽神聖崇高的字眼。李成梁不會感覺愉快,努爾哈赤也會覺得有愧於老長官。因此,這些富有人性意味的事跡便經常被大清朝權貴和史官們刻意掩飾和歪曲,變成了神話故事,以證實天意的不可違和造反、叛逆的正當性。  遙想當年,努爾哈赤得到李成梁這些動用軍隊都不一定能夠得到的、無比珍貴的禮物時,想必是欣喜若狂,必定在內心深處對李成梁布滿了感激之情。從中,使我們可以知道:那些帝國高級官員們,在缺少製度性約束的情況下,為了一己私利,是可以喪心病狂地把國家利益轉化為私人交易的。  很快,遼東棄地的真像傳到了北京。監察官員開始上疏彈劾李成梁欺君誤國,行同通敵。並正確指出:這些要塞的放棄,必將成為未來之大患。據說,萬曆皇帝看到這些彈劾後嚇了一跳,連忙下令調查核實。都察院派遣熊廷弼前去調查。四個月後,熊廷弼的報告出來了,和監察官員的彈劾得出了一致的結論。誰知,報告遞上去後,便泥牛入海再無消息;其他人為此繼續上疏,仍然是沒有下文,後來,竟就此無聲無息了。沒有任何人能夠知道,到底是什麽原因。  就這樣,李成梁的心裏算是徹底踏實了。即便當初努爾哈赤的祖父與父親被他誤殺,如今,他也真的算是對得起努爾哈赤了。或者,——我們沒有證據——李成梁也許會在心中這樣說:夠了,我為這個國家做的已經足夠多了!既然皇帝除了搜刮財物,根本就不願上朝理事,不拿天下當迴事兒,何必皇帝不急急煞太監呢?現在,該輪到我了······  當一個權力高度集中的國家政權腐爛程度過深時,一定是因為其最高決策者出了問題。舍此,任何其他理由都可以被視為扯淡。  就這樣,在他前後兩次鎮守遼東的三十年歲月裏,努爾哈赤從一個無足輕重的小人物,成長為一代梟雄。如今,巨禍已經釀成,大明帝國一步一步走到了風雨飄搖的前夜。  李成梁是在八十三歲時離任的。此後,老將軍一口氣活到了九十歲,直到公元1615年,即大明萬曆四十三年死去。在此期間——  從公元1583年即大明萬曆十一年起兵,至今三十三年;努爾哈赤不受打攪地幾乎做完了他想做的一切。李成梁死後僅僅一年,即公元1616年、大明萬曆四十四年,努爾哈赤正式建立後金國,自稱天命汗;三年後,從容拿下撫順,正式拉開挑戰大明帝國的大幕。  他用事實證實,並不是所有人都不拿天下當迴事兒。譬如,眼前就有一位,他——努爾哈赤。  這時,出現了一位重要人物。他的出現,使遼東局勢又添變數。對於大明帝國來說,晦暗不堪的東方地平線上出現了一道亮色;對於努爾哈赤來說,眼前又現強敵。這個人就是時任東閣大學士、兵部尚書的孫承宗。  孫承宗的另外一個身份也讓人不能不心存敬畏:他還做過天啟皇帝朱由校的老師,使那位即位之前比文盲強不了多少的少年天子,多少讀了幾本書,懂得了一些道理,也知道了要敬重老師。  孫承宗能文能武,清廉剛正,威望素著,後來以帝師、內閣大學士的身份擔任遼東經略。這些,可能是他在經略遼東的任上堅持三年之久,令努爾哈赤在三年多時間內隻能相持、始終不敢輕動的主要原因。  可惜,隨著朝中東林黨人與魏忠賢的鬥爭日趨白熱化,這位被視為東林黨人的中流砥柱式人物,究竟堅持不下去了。他隻能退休迴家。後來,天啟皇帝死後,在崇禎皇帝冤殺袁崇煥時,他曾經再次出來收拾危局;待局麵稍有好轉之後,便再一次莫名其妙地被撤換掉了。若幹年後,清軍大規模入關,打到他的家鄉河北高陽;年事已高的孫承宗果斷不肯屈膝,他指揮家人、族人、鄉親與清軍展開巷戰,直至殉國。  孫承宗離任之前,還做過一件對於晚明歷史產生過重大影響的事情:數年之間,他高度信任、欣賞、重用了一個人,從而,為這段慘痛的歷史抹上了一道極為刺眼的亮色。這個人就是在晚明前清歷史上鼎鼎大名的袁崇煥。以拿下廣寧達到人生事業巔峰的努爾哈赤,其一世英名就是折在了這個南蠻子手上。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政界往事 前清秘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亞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亞平並收藏帝國政界往事 前清秘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