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天武皇帝見武癡迴來複旨,連忙問道:“太傅為何迴來地如此之快?”
“陛下在月霞山莊,臣有些擔心。”武癡道。
劉玉枝道:“如此說來,武太傅是擔心我對陛下不利咯?”
天武皇帝笑道:“二位愛卿莫要鬥嘴,對了,朕還沒有見過卜姑姑,太傅可否為我引薦?”
玉枝連忙叫人把卜玉娘叫了出來,卜玉娘出得門來,直接將一副卦辭遞給了天武皇帝,隨後轉身進了屋子。
天武皇帝很是尷尬,隻是對玉枝道:“卜姑姑有勞愛卿照顧了。”隨後隨意地翻開了卦辭,隻見上麵寫道:“天書院內,自有良緣。”
天武皇帝看罷,連忙將卦辭放在袖口裏,他現在可不能讓武癡知道天書院還在。武癡上得前來,“陛下,聖武縣的縣令,還請早日定下,臣有一人選。”
天武皇帝道:“太傅推薦的是誰?”
“臣之犬子。”
武癡這分明是想用武清黃牽製玉枝,玉枝怎麽可能同意,連忙上前說道,“陛下,臣也有一個人選。”
天武皇帝道:“愛卿推薦的是誰?”
“原聖武城的城主——李石。”劉玉枝道,“陛下,李城主對聖武縣的事情比較清楚,他來處理比較方便。”
“二位愛卿所說,朕會考慮。今日朕乏了,就先休息吧!劉愛卿,朕住的地方你準備沒有?”
劉玉枝連忙叫人帶皇帝迴去休息,皇帝一走,劉玉枝的臉色立刻更變,“武盟主,陛下交待你把喬哥他們送迴京城,就是說他現在不想見你,你怎麽這麽臉厚?公然抗旨。”
武癡道:“侯爺,做官跟在江湖打架不同。揣摩聖意可是不行的,若是聖上大怒,下令處死侯爺,在下可就不能顧及我們的交情。到時候,侯爺可不能怪罪於我。”
劉玉枝看都沒有看武癡,自行離開了。天武皇帝自稱休息好了之後,讓玉枝和武癡陪王伴駕,在此之前,陪王伴駕的可隻有武癡。因此武癡對玉枝便懷恨在心。君臣三人身穿便衣,來到了聖武縣的茶樓。天武皇帝一邊聽書,一邊品茶。不自覺地發出了感歎,“君王有君王的苦處,小民有小民的樂子,二位愛卿,你們說,要是朕每天吃完飯後也能來這茶樓,喝上一杯茶,聽上一段書,那該多好?”
武癡常年陪王伴駕,知道這時候該怎麽辦,於是笑道:“陛下,此事卻也好辦!臣畢竟掌管江湖,江湖上這些說書的能人,臣還是知道一些的。等陛下迴宮,臣保證馬上能聽到最精彩的評書。”
劉玉枝跟皇帝不熟,別看他給皇帝寫折子表現不錯,真跟皇帝麵對麵坐著之時,玉枝可就沒武癡那麽圓滑了。武癡說了話後,玉枝立刻在一邊樂,天武皇帝現在還挺喜歡玉枝,畢竟這是新寵,於是問道:“劉愛卿,有話不妨直說!”
“陛下這是隻見強盜吃肉,不見強盜挨打。沒錯,在陛下眼裏,這些小民吃了飯,喝茶聽書很是愜意,可喝茶聽說可不是百姓生活的全部,更多的時候,百姓都為生計而苦惱。再說了,若是陛下隻顧著聽書喝茶,這天下誰人來治理?”
天武皇帝本來對劉玉枝的印象挺好,但他一聽玉枝剛剛所說之話,心裏就不痛快。玉枝還沒看出來,依舊說道:“陛下若是想做昏君,可以任性一些。但若要做明君,可得耐得住性子,《論語》有雲:吾日三省吾身。而身為君王,三省恐怕都不夠,需得時時自省,如履薄冰。”
“大膽武德候,你簡直膽大妄為。”武癡道,“《論語》也好,《孟子》也罷,那是臣子約束自身的。你居然用論語裏的句子妄議聖上,其心可誅。”
“武太傅,有道是君正則臣明,在下以為,《論語》等書,應該先約束國君,其次再約束臣下。別的我不說,就說《孟子》一書吧,有好幾章都是教君主怎麽治國的。再說了,咱們天武皇帝乃是聖君,世上安有聖君害怕被妄議的?鄒忌諷齊王納諫的典故,不需要我再說與盟主太傅了吧!”
天武皇帝一聽,心說幸好沒有立刻把劉玉枝帶迴皇宮,朕是要做明君,可也不想像他說的這麽累。武癡一看皇帝的臉色不對,立刻道:“侯爺,你知道有多少妄議聖上被人處死嗎?”
玉枝一聽,站起身來,“陛下,此前你向我問治國之策。我原以為你是禮賢下士的國君,看樣子是玉枝眼瞎。微臣告辭。”
武癡一聽,可樂壞了,立刻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劉玉枝,你可是天武國的臣民,怎麽?陛下說你兩句你就聽不得了?你根本沒盡到作為臣子的本分。”
玉枝聽了,沒有反駁,抬腿就要走,天武皇帝突然喊道:“劉愛卿莫氣,朕知錯了。太傅,迴去之後,在朕的寢宮,掛上三省吾身的匾額,從現在起,朕要時時自省。”
武癡連忙說道:“陛下能反省自身,真乃社稷之福,百姓之福。”
劉玉枝在一旁嘲笑道:“陛下還沒自省呢?太傅,馬屁拍早了。”
天武皇帝心裏這叫一個氣呀,心說劉玉枝你就不能說點好聽的嗎?但他還是把火壓下去了,方才天武皇帝雖然自稱是去休息了,但其實卻是去找卜玉娘了,既然找到了卜玉娘,玉娘自然得指點迷津,玉娘對天武皇帝道:“武癡辦事,沒有一件不讓天武皇帝滿意,但玉枝辦事,卻一件也不會讓天武皇帝滿意,但天武國要想民富國強,皇帝需得多親近玉枝,疏遠武癡。”
“這是為何?太傅對我是一片忠心。”
“武癡雖是忠臣,卻也是弄臣。玉枝乃是直臣,他會提醒陛下,那些事情做得,那些事情做不得。”
想起了卜玉娘所說之話,天武皇帝強壓住了怒火。武癡很懂皇帝,立刻說道:“武侯爺,光說不練假把式,你要真有能耐,就就拿出幾條切合實際治國之策來。”
劉玉枝聽罷,還真拿出了一封奏疏,“這是臣趁陛下休息時寫的,請陛下預覽。”
天武皇帝一看,對劉玉枝立刻是又愛又恨,恨的是劉玉枝說話不懂拐彎,喜歡的是劉玉枝的奏疏如同及時雨一般,這奏疏總結了各地災情頻發的緣由,後麵附帶了幾條治理之策。可這奏疏,武癡看了卻不舒服。
“陛下在月霞山莊,臣有些擔心。”武癡道。
劉玉枝道:“如此說來,武太傅是擔心我對陛下不利咯?”
天武皇帝笑道:“二位愛卿莫要鬥嘴,對了,朕還沒有見過卜姑姑,太傅可否為我引薦?”
玉枝連忙叫人把卜玉娘叫了出來,卜玉娘出得門來,直接將一副卦辭遞給了天武皇帝,隨後轉身進了屋子。
天武皇帝很是尷尬,隻是對玉枝道:“卜姑姑有勞愛卿照顧了。”隨後隨意地翻開了卦辭,隻見上麵寫道:“天書院內,自有良緣。”
天武皇帝看罷,連忙將卦辭放在袖口裏,他現在可不能讓武癡知道天書院還在。武癡上得前來,“陛下,聖武縣的縣令,還請早日定下,臣有一人選。”
天武皇帝道:“太傅推薦的是誰?”
“臣之犬子。”
武癡這分明是想用武清黃牽製玉枝,玉枝怎麽可能同意,連忙上前說道,“陛下,臣也有一個人選。”
天武皇帝道:“愛卿推薦的是誰?”
“原聖武城的城主——李石。”劉玉枝道,“陛下,李城主對聖武縣的事情比較清楚,他來處理比較方便。”
“二位愛卿所說,朕會考慮。今日朕乏了,就先休息吧!劉愛卿,朕住的地方你準備沒有?”
劉玉枝連忙叫人帶皇帝迴去休息,皇帝一走,劉玉枝的臉色立刻更變,“武盟主,陛下交待你把喬哥他們送迴京城,就是說他現在不想見你,你怎麽這麽臉厚?公然抗旨。”
武癡道:“侯爺,做官跟在江湖打架不同。揣摩聖意可是不行的,若是聖上大怒,下令處死侯爺,在下可就不能顧及我們的交情。到時候,侯爺可不能怪罪於我。”
劉玉枝看都沒有看武癡,自行離開了。天武皇帝自稱休息好了之後,讓玉枝和武癡陪王伴駕,在此之前,陪王伴駕的可隻有武癡。因此武癡對玉枝便懷恨在心。君臣三人身穿便衣,來到了聖武縣的茶樓。天武皇帝一邊聽書,一邊品茶。不自覺地發出了感歎,“君王有君王的苦處,小民有小民的樂子,二位愛卿,你們說,要是朕每天吃完飯後也能來這茶樓,喝上一杯茶,聽上一段書,那該多好?”
武癡常年陪王伴駕,知道這時候該怎麽辦,於是笑道:“陛下,此事卻也好辦!臣畢竟掌管江湖,江湖上這些說書的能人,臣還是知道一些的。等陛下迴宮,臣保證馬上能聽到最精彩的評書。”
劉玉枝跟皇帝不熟,別看他給皇帝寫折子表現不錯,真跟皇帝麵對麵坐著之時,玉枝可就沒武癡那麽圓滑了。武癡說了話後,玉枝立刻在一邊樂,天武皇帝現在還挺喜歡玉枝,畢竟這是新寵,於是問道:“劉愛卿,有話不妨直說!”
“陛下這是隻見強盜吃肉,不見強盜挨打。沒錯,在陛下眼裏,這些小民吃了飯,喝茶聽書很是愜意,可喝茶聽說可不是百姓生活的全部,更多的時候,百姓都為生計而苦惱。再說了,若是陛下隻顧著聽書喝茶,這天下誰人來治理?”
天武皇帝本來對劉玉枝的印象挺好,但他一聽玉枝剛剛所說之話,心裏就不痛快。玉枝還沒看出來,依舊說道:“陛下若是想做昏君,可以任性一些。但若要做明君,可得耐得住性子,《論語》有雲:吾日三省吾身。而身為君王,三省恐怕都不夠,需得時時自省,如履薄冰。”
“大膽武德候,你簡直膽大妄為。”武癡道,“《論語》也好,《孟子》也罷,那是臣子約束自身的。你居然用論語裏的句子妄議聖上,其心可誅。”
“武太傅,有道是君正則臣明,在下以為,《論語》等書,應該先約束國君,其次再約束臣下。別的我不說,就說《孟子》一書吧,有好幾章都是教君主怎麽治國的。再說了,咱們天武皇帝乃是聖君,世上安有聖君害怕被妄議的?鄒忌諷齊王納諫的典故,不需要我再說與盟主太傅了吧!”
天武皇帝一聽,心說幸好沒有立刻把劉玉枝帶迴皇宮,朕是要做明君,可也不想像他說的這麽累。武癡一看皇帝的臉色不對,立刻道:“侯爺,你知道有多少妄議聖上被人處死嗎?”
玉枝一聽,站起身來,“陛下,此前你向我問治國之策。我原以為你是禮賢下士的國君,看樣子是玉枝眼瞎。微臣告辭。”
武癡一聽,可樂壞了,立刻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劉玉枝,你可是天武國的臣民,怎麽?陛下說你兩句你就聽不得了?你根本沒盡到作為臣子的本分。”
玉枝聽了,沒有反駁,抬腿就要走,天武皇帝突然喊道:“劉愛卿莫氣,朕知錯了。太傅,迴去之後,在朕的寢宮,掛上三省吾身的匾額,從現在起,朕要時時自省。”
武癡連忙說道:“陛下能反省自身,真乃社稷之福,百姓之福。”
劉玉枝在一旁嘲笑道:“陛下還沒自省呢?太傅,馬屁拍早了。”
天武皇帝心裏這叫一個氣呀,心說劉玉枝你就不能說點好聽的嗎?但他還是把火壓下去了,方才天武皇帝雖然自稱是去休息了,但其實卻是去找卜玉娘了,既然找到了卜玉娘,玉娘自然得指點迷津,玉娘對天武皇帝道:“武癡辦事,沒有一件不讓天武皇帝滿意,但玉枝辦事,卻一件也不會讓天武皇帝滿意,但天武國要想民富國強,皇帝需得多親近玉枝,疏遠武癡。”
“這是為何?太傅對我是一片忠心。”
“武癡雖是忠臣,卻也是弄臣。玉枝乃是直臣,他會提醒陛下,那些事情做得,那些事情做不得。”
想起了卜玉娘所說之話,天武皇帝強壓住了怒火。武癡很懂皇帝,立刻說道:“武侯爺,光說不練假把式,你要真有能耐,就就拿出幾條切合實際治國之策來。”
劉玉枝聽罷,還真拿出了一封奏疏,“這是臣趁陛下休息時寫的,請陛下預覽。”
天武皇帝一看,對劉玉枝立刻是又愛又恨,恨的是劉玉枝說話不懂拐彎,喜歡的是劉玉枝的奏疏如同及時雨一般,這奏疏總結了各地災情頻發的緣由,後麵附帶了幾條治理之策。可這奏疏,武癡看了卻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