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願意相信他的任何決定。這種信任感,顯然比千言萬語都重要。杭峰邁進海水裏,海水已經不冷了,他已經完全適應了大海的溫度,海浪卷著白色的泡沫衝刷他的腳背,細沙在他的腳趾縫裏穿梭。低頭,可以看見一枚白色的貝殼靜靜地臥在沙粒上,被海水衝刷出漂亮的顏色。再往前走,海水蔓延都了小腿,水的阻力在一點點的變大,衝浪板被海水撥動的像一條來迴搖曳的魚尾。快走幾步,杭峰驟然將身體蹲下,不過才到大腿的海水便到了胸口。他腳下用力一蹬,接著衝浪板的浮力,向前遊了去。越往前走,浪遍越大。身體起伏不定,總是來來迴迴的被推遠又被吸迴去。杭峰沒有浪費太多的力氣,懶洋洋地往前遊著,一點點地恢複體力。終於再一次地抵達了旗標所在的等浪區。他前麵竟然還有兩個人。排在最前麵的人真是路易,他金色的頭發很好認,老實說如果不是第一次見麵路易像瘋子一樣先笑後怒大叫著“no”,這是一個很容易讓人覺得像王子一樣優雅的家夥。不過此刻完全被海水打濕的金發不複精神,就連抱著滑板的姿勢都透著一股疲倦。所有人都很累,今天的浪比平時的訓練要難太多,他們四個人還連續比了四場,上了將近五十次的浪。體力再好也有個極限。終於,路易上浪了。翻身上板。蹲。再緩緩站起來。浪湧從腳下湧出,將他一點點托高,他的身體來迴搖晃尋找平衡,開始他在決賽場上的第六浪。在這個過程裏,他從杭峰眼裏一點點消失,直至再看不見。從這個角度,場上的選手看不見對手的表現,所以直到現在他們都不知道杭峰隻完成了一個浪。杭峰覺得這樣挺好。免得被人用奇怪的眼光看著。他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節奏,不需要他的對手指指點點。等待著。路易之後,是杭峰前麵的選手也上了浪。這個時候,排在杭峰身後的選手也過來了。杭峰迴頭看了一眼,雖然隔得有點遠,杭峰還是清楚看見了對方慘白的臉色和青黑的嘴。似乎累的比他還要狠啊。收迴目光,靜下心來。等待心儀的浪。他告訴自己,越是這個時候越要有耐心。衝浪賽場上,沒有一分的等待是多餘的,不同的浪對應著可以完成的不同技巧,在連續嚐試的過程裏,他雖然不斷失敗,卻還是找到了一定的規律。來了!就是它!當新一輪的浪湧出現,將杭峰的身體快速托高的時候,杭峰幹脆利落地翻身上板。於是衝浪板帶著他往前衝,杭峰一邊保持著平衡,一邊緩緩站了起來。起身的過程很順利,熟悉的顛簸感也在腳下出現,這代表浪尖正在形成,強烈的氣泡正翻湧著撞擊他的板底。要是做弧形旋,或者是8字旋,杭峰可以控製衝浪板往下滑一點,最好是位於浪的3/4高度,才方便他做動作。可是做“轉體一周”不行,他必須應對所有的氣泡撞擊,讓自己始終保持在浪尖上。光是穩定自己的位置就很難。杭峰是個有實力,也很聰明的人,他非常善於用身體去體驗,然後用大腦去總結。要說體育運動隻需要肌肉那就大錯特錯,優秀的運動員他們通常善於思考,或許學習不是很好,可沒有一個是傻子。在過去接連的失敗中,杭峰已經找到了更多的關鍵點和訣竅。他用眼睛觀察,用大腦判斷,最後用身體去完美執行。站在浪尖上。衝擊力很大,但沒關係,他的平衡感更強,足以控製。接著,他開始有節奏的雙腿發力,按壓衝浪板,小幅度地跳動。不是往前跳,而是上下跳。也隻有這個動作才能讓他和衝浪板脫離水的粘性,也隻有在無阻的半空中,他才能完成帶板一周的轉體。這真的很難。杭峰可以在u型池上完成四周半,卻在衝浪賽場上連一周的轉體都很難完成。不僅僅是海浪的搖晃力度太大,更重要的是腳底和衝浪板沒有連接的部分,他想要在這種情況下完成帶板的一周轉體,就需要更加精準和複雜的控製。“踏踏踏踏!”浪板被按壓的頻率非常的快,海浪被板底拍的啪啪作響,即便是奔騰的大浪和獵獵的風聲都無法遮蓋這急促的聲音。但很快,聲音又變成了“踏踏踏踏”。在杭峰持續用力的過程,彈起的高度也在逐漸增加,發出的碰撞聲也自然在不斷拉長。跳的高了,落下去的平衡就變得越發難找。同時杭峰還得留心關注身後追來的浪花,必須要在被浪花追上前完成動作。終於,在杭峰持續不斷的控製下,腳下傳來的聲音變成了“踏……踏……踏……踏”。高度也達到了理想的程度。杭峰越發的冷靜。不能再失敗了。拖得越久,他的體力就越差,成功率就越低。這次實在不行,說什麽都要先把分拿下。所以,最後的一次嚐試,說什麽都要成功啊!心口流淌出濃稠燙熱如熔漿一般的血液,強勁地渠動著四肢百骸,腎上激素的飆升,讓他的身體裏湧出了更多的力量。這一瞬間,他感覺不到疲倦,也看不見四周的一切景色,隻要腳下,隻有自己。吸入一口氣。憋住。同時雙腿最後一次大力的往下壓。比之前更大力,也多了些旋轉的扭矩力。是的,他在往下壓的時候,就已經在為轉體動作送力了,而不是大家以為的是在彈起來的瞬間用力。那樣根本不可能成功,腳底和衝浪板無法連接,如果彈起來的時候才往裏麵送力,一起向上的時候力量無法完全傳遞,旋轉的力度根本不夠一圈。這是杭峰進行過無數次嚐試,以及通過其他運動項目互通,得來的經驗。他身體往下壓,雙腿像是絞著的鋼絲,傳遞給衝浪板的就是扭轉的力量。雖然衝浪板落迴水中後,這樣的力量很快就被水的相對力衝擊變小,在他重新彈起來的時候,總是會保留一部分的力量。杭峰就在這個時候,再一次擰動身體。他的身體在轉動。他的雙腳也同樣在轉動。於是還保留著一部分旋轉慣性的衝浪板,再加入了新一輪的旋轉力後,輕易的被杭峰的雙腳帶得旋轉了一圈。一圈完成!很順利!是理想的狀態!姿勢、板況、高度、軸心,包括唿吸都是杭峰需要的標準!所以,要成功了!?能成功嗎?並不能。在過去的兩個浪上,杭峰都做到了這個程度。擅長u型池的他,簡直就是這個賽場上的“轉體之王”,隻要給他一個能發力的地方,他就可以完成任何一個轉體動作。可他還是連續失敗了。衝浪賽場上的“轉體一周”之所以那麽少見,之所以杭峰做出來可以技驚四座,正是因為它太難了,一個時代的運動員,或許都沒有一個人能夠完成這個技巧。旋轉難。落下站穩也難。尤其後者,極度的難。冰麵隻是光滑不受力。水卻是軟的。海水更是動蕩不休,搖晃的亂七八糟。省一級的衝浪選手,能在這個程度的浪上站穩就已經算是不錯的了,更不要說在上麵完成技巧,甚至是跳起來旋轉著完成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