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現在,戰爭進行到中部,英國海軍的規模擴大至少一倍,現在如果再去決戰,恐怕戰局能否贏都是個問題。
「這一點,我可以迴答你,中華的重心在於遠東,而他們認為的最大威脅不是我國,而是美利堅。所以,他們不願意把有生力量浪費在歐洲。
至於現在,難道土耳其、德意誌、俄羅斯三國海軍協力無法平齊我國海軍?
根據我國在德意誌日耳曼造船廠的眼線,我們得到了一個消息,德意誌也在製造航空母艦,盡管是輕型,他們得到了一艘完整的航空母艦。
恐怕用不了一年,就能完全吃透,到時候,以他們的國力,生產十幾艘輕型航空母艦不成問題。」張伯倫略帶傷神的迴道。
沒錯,無法做為中華最大的對手,這是一個恥辱,在他們的眼裏,難道我世界霸主還比不上一個二流強國嗎?
但,仔細想來,這或許也是一件好事,少了中華的牽製,歐洲戰局就好了很多。
可沒想到,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人家直接把大殺器送給德意誌,試問德意誌有,難道土耳其沒有嗎?
至於俄羅斯海軍,人家直接跳過了那一步,現在都量產中型航母了。
對於還在摸索階段的英國海軍而言,這恰恰是一個大悲哀,曾幾何時,他們跟不上時代的腳步了。
殖民地大臣馬恩嚴肅的說道:「我以為,當務之急是,我國究竟要不要出兵澳洲,若不出兵的話,那麽我國在遠東的殖民地將全部喪失,這是我國三分之一的收入,一旦市區,不單單是戰爭潛力的問題,更影響了接下來的布局。」
事實上,誰都明白,大英帝國在這場戰爭中,就連三分力都沒出到,且不提半個印度還在他們手中,外加澳洲、加拿大,南美諸國。
一旦傾盡全力,恐怕上千萬士兵都不是什麽難事,可在西非,他們僅僅投入了五十萬,就算是援助法蘭西,他們也隻放了三十萬。
作者鐵帥說:首先很感謝大家這麽支持鐵帥,不管是在斷更的那個月還是現在,大家都沒有放棄追書,謝謝大家,本書從去年八月到現在,即將進入結尾,鐵帥也已經在準備新書了,希望在接下來的日子裏,能和大家一起討論新書的發展,書友群已經建好了,歡迎大家加入,647062938
第七百七十章 束手無策
無非是打著保存實力的念頭,畢竟同盟國打得又不是他們,隻是法蘭西。請百度搜索看最全!!
他們等著德意誌、土耳其、法蘭西甚至是美利堅兩敗俱傷之後,一舉出手,定鼎天下。
再度樹立一個以英國為心,各個自治領為輔助的世界體係,這不是殖民體係,而是新時代強國體係。
想法不錯,是在實施缺少那麽幾個機會,正如現在,失去了整個遠東殖民地之後,他們還有多少力量呢?
「我們在印度還有大批部隊,因為各種原因,所以一直沒有動那邊的力量,現在一共有超過三百萬的精兵,其不乏澳大利亞軍隊、加拿大軍隊以及本土軍隊。
抽調一百萬前去支援澳大利亞,不妨事,華也才百萬規模,我不信打不過,連擋都擋不住。」殖民地大臣馬恩接著提出了一個建議。
華目前這招打在要害,沒錯,大英想坐收漁翁之利,可他們的依仗無非是廣袤的殖民地以及軍隊,最主要的莫過於澳洲。
於資源而言,澳大利亞遍地是礦,於人口而言,澳大利亞五百萬雖然少,但戰鬥力超群,也許是因為澳洲早期曾是大英流放囚犯之地。
當地人基本是囚犯的後代,骨子裏有一種不服輸的勁頭,在原史,澳軍甚至敢於日本那群瘋子鬥狠,可見其強大。
失去了這裏,意味著大英失去了一半國力,要知道澳大利亞有完整的工業體係,戰爭一旦開始,足以自給自足,從旁策應,這是它做為一個重要自治領的存在感。
首相張伯倫緊皺的眉頭並未因此得到舒展,如果事情沒有發展的那麽快,馬恩這個決定是最好的,在印度和澳大利亞之間,英國情願選擇澳大利亞。
「恐怕諸位不知道,華八百萬軍隊,盡管隻有一百萬可以拿出來,但這並不代表他們隻能在澳洲方麵做章。
要知道,圓滑是華人的天性,他們有兩個附庸很強勢,第一,日本;第二,巴基斯坦。
前者不用說了,三百萬常備陸軍,三千萬國民,這在歐洲來說,甚至不遜色於德意誌、法蘭西多少。
在我遠東戰役開始時,華已經讓日本出手了,他們原動用了一百萬部隊,盡管損失了不少,但依舊拿下了我馬來西亞。
華戰線進一步前調,加裏曼丹變成了腹地,那日軍還有何作用呢?
至於後者,兩百萬常備軍以及各地二線部隊,加起來足有三百多萬,看似我印度軍隊占據方,實則巴軍在戰爭一步步成長。
孫地科遠酷後術戰月帆敵仇
在澳洲海戰開始的同時,巴基斯坦號稱三百萬大軍,正式打響決戰,與我印軍在部地區,展開了殊死搏鬥。
其間,一百萬日軍在海軍護衛下,登陸了印度沿海區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了班加羅爾以南所有地區。
華已然動手,他們的孟加拉方麵軍大肆入侵,由東往西,徹底占據了切蒂斯格爾邦、奧裏薩邦,並且兵鋒挺進特倫甘納邦。
</br>
「這一點,我可以迴答你,中華的重心在於遠東,而他們認為的最大威脅不是我國,而是美利堅。所以,他們不願意把有生力量浪費在歐洲。
至於現在,難道土耳其、德意誌、俄羅斯三國海軍協力無法平齊我國海軍?
根據我國在德意誌日耳曼造船廠的眼線,我們得到了一個消息,德意誌也在製造航空母艦,盡管是輕型,他們得到了一艘完整的航空母艦。
恐怕用不了一年,就能完全吃透,到時候,以他們的國力,生產十幾艘輕型航空母艦不成問題。」張伯倫略帶傷神的迴道。
沒錯,無法做為中華最大的對手,這是一個恥辱,在他們的眼裏,難道我世界霸主還比不上一個二流強國嗎?
但,仔細想來,這或許也是一件好事,少了中華的牽製,歐洲戰局就好了很多。
可沒想到,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人家直接把大殺器送給德意誌,試問德意誌有,難道土耳其沒有嗎?
至於俄羅斯海軍,人家直接跳過了那一步,現在都量產中型航母了。
對於還在摸索階段的英國海軍而言,這恰恰是一個大悲哀,曾幾何時,他們跟不上時代的腳步了。
殖民地大臣馬恩嚴肅的說道:「我以為,當務之急是,我國究竟要不要出兵澳洲,若不出兵的話,那麽我國在遠東的殖民地將全部喪失,這是我國三分之一的收入,一旦市區,不單單是戰爭潛力的問題,更影響了接下來的布局。」
事實上,誰都明白,大英帝國在這場戰爭中,就連三分力都沒出到,且不提半個印度還在他們手中,外加澳洲、加拿大,南美諸國。
一旦傾盡全力,恐怕上千萬士兵都不是什麽難事,可在西非,他們僅僅投入了五十萬,就算是援助法蘭西,他們也隻放了三十萬。
作者鐵帥說:首先很感謝大家這麽支持鐵帥,不管是在斷更的那個月還是現在,大家都沒有放棄追書,謝謝大家,本書從去年八月到現在,即將進入結尾,鐵帥也已經在準備新書了,希望在接下來的日子裏,能和大家一起討論新書的發展,書友群已經建好了,歡迎大家加入,647062938
第七百七十章 束手無策
無非是打著保存實力的念頭,畢竟同盟國打得又不是他們,隻是法蘭西。請百度搜索看最全!!
他們等著德意誌、土耳其、法蘭西甚至是美利堅兩敗俱傷之後,一舉出手,定鼎天下。
再度樹立一個以英國為心,各個自治領為輔助的世界體係,這不是殖民體係,而是新時代強國體係。
想法不錯,是在實施缺少那麽幾個機會,正如現在,失去了整個遠東殖民地之後,他們還有多少力量呢?
「我們在印度還有大批部隊,因為各種原因,所以一直沒有動那邊的力量,現在一共有超過三百萬的精兵,其不乏澳大利亞軍隊、加拿大軍隊以及本土軍隊。
抽調一百萬前去支援澳大利亞,不妨事,華也才百萬規模,我不信打不過,連擋都擋不住。」殖民地大臣馬恩接著提出了一個建議。
華目前這招打在要害,沒錯,大英想坐收漁翁之利,可他們的依仗無非是廣袤的殖民地以及軍隊,最主要的莫過於澳洲。
於資源而言,澳大利亞遍地是礦,於人口而言,澳大利亞五百萬雖然少,但戰鬥力超群,也許是因為澳洲早期曾是大英流放囚犯之地。
當地人基本是囚犯的後代,骨子裏有一種不服輸的勁頭,在原史,澳軍甚至敢於日本那群瘋子鬥狠,可見其強大。
失去了這裏,意味著大英失去了一半國力,要知道澳大利亞有完整的工業體係,戰爭一旦開始,足以自給自足,從旁策應,這是它做為一個重要自治領的存在感。
首相張伯倫緊皺的眉頭並未因此得到舒展,如果事情沒有發展的那麽快,馬恩這個決定是最好的,在印度和澳大利亞之間,英國情願選擇澳大利亞。
「恐怕諸位不知道,華八百萬軍隊,盡管隻有一百萬可以拿出來,但這並不代表他們隻能在澳洲方麵做章。
要知道,圓滑是華人的天性,他們有兩個附庸很強勢,第一,日本;第二,巴基斯坦。
前者不用說了,三百萬常備陸軍,三千萬國民,這在歐洲來說,甚至不遜色於德意誌、法蘭西多少。
在我遠東戰役開始時,華已經讓日本出手了,他們原動用了一百萬部隊,盡管損失了不少,但依舊拿下了我馬來西亞。
華戰線進一步前調,加裏曼丹變成了腹地,那日軍還有何作用呢?
至於後者,兩百萬常備軍以及各地二線部隊,加起來足有三百多萬,看似我印度軍隊占據方,實則巴軍在戰爭一步步成長。
孫地科遠酷後術戰月帆敵仇
在澳洲海戰開始的同時,巴基斯坦號稱三百萬大軍,正式打響決戰,與我印軍在部地區,展開了殊死搏鬥。
其間,一百萬日軍在海軍護衛下,登陸了印度沿海區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了班加羅爾以南所有地區。
華已然動手,他們的孟加拉方麵軍大肆入侵,由東往西,徹底占據了切蒂斯格爾邦、奧裏薩邦,並且兵鋒挺進特倫甘納邦。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