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都很精明,特別是涉及國家利益一塊,但如果德意誌真的在法國戰場被吊打,那麽接下來上陣的恐怕是各國大混戰,華土俄德對陣英法美,不把法國本土打爛才怪呢?這是一個敏感問題,華土俄不會允許英法美占據優勢。
不得不說,馮庸這個小蝴蝶翅膀扇的可以,把二戰提前了十年就不說了,居然也讓元首、戴高樂提前上為主,除了英美暫時沒有變化之外。
法國不像原史上被占領了全部土地,無奈之下,隻能在英國成立了所謂的『自由法國』,他們現在還擁有半個法國本土,畢竟南部加半個中部還是夠大的。
即將家破人亡的法國人也覺悟了,怎麽說也是拿破崙的國家,怎麽可能永遠充滿了浪漫的幻想呢?他們拚命了,在阿基坦區、科雷茲、康塔爾、上羅亞爾、阿爾代什、德隆、上阿爾卑斯一線,和德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
而法蘭西阿基坦區成了戰爭中心,這裏西部靠著比斯開廣域灣,是英美艦隊源源不斷向法軍提供援助的登陸港口,德軍意識到了,要想徹底政府法國,首先要斷絕法蘭西的外部援助,於是調集了五十萬大軍,進攻阿基坦區。
法軍也不是吃素的,自由陣線領袖戴高樂親率第十集 團軍增援阿基坦區,隨後,第二、第三集團軍,足足九十萬部隊在阿基坦對陣德軍。
德軍以第十二裝甲師、第八突擊師為箭頭,隨後集中所有部隊猛攻薩布爾,這裏是後世一個著名法國天然公園所在地,但是戰爭開始了,肯定不可能再像原來一樣,恐怕會成為未來的戰爭公園。
德軍的攻勢卻被戴高樂看穿,法軍挖空了薩布爾,修築了大量永久性工事,導致德軍的裝甲部隊在堡壘麵前,無用武之地,甚至挨個被法軍點名。
這一仗,德軍損失慘重,法軍趁勝追擊,將德軍趕迴了波爾多,雙方圍著波爾多開始了拉鋸戰,德軍後續部隊源源不斷地上來。
而法軍依靠港口,不斷從英美那得到物資,力量不斷增強,雙方勢均力敵,阿基坦區成了這場法德之戰裏最著名的絞肉場。
英美的所有心思都被法德吸引住了,沒有空管遠東事情,對於英國而言,隻要中華不動澳洲,其它的不是本國的領土,隨它,至於英屬馬來西亞,他們壓根就沒打算守住。
中華八百萬正規軍,上千萬預備役,在他們麵前,要守住英屬馬來西亞,恐怕英國要壓上全部殖民地。
沒有人想得到,反應最激烈的就是荷蘭這個『小國』,荷蘭女王威廉明娜親自前往倫敦和華盛頓,麵見威爾遜、勞爾喬治,希望在他們的幫助下奪迴東印度群島。
為此,荷蘭許諾保留爪窪島,其餘地方歸英美所有,但可惜的是英美都無動於衷。
事實上,不管是英國還是美國,這個時候,他們都對東印度沒興趣,為了這點地方,得罪中華,導致中華加入大戰,那才是真的得不償失。
再說了,荷蘭人的謀劃,他們又豈會不知道,在進入十九世紀之後,荷蘭就已經沒落,所有殖民地除了東印度群島,都已經化為過眼雲煙。
東印度群島還是列強為了保持某種平衡,所以給荷蘭留下的,不然,以他們那實力,還想占據這麽大的地盤,簡直是癡人說夢。
可以說,東印度群島是荷蘭的救命稻草,如果不是東印度群島源源不斷地向荷蘭國內輸送金錢、香料、茶葉等東西,恐怕他們早就變成一個窮bi了。
一旦失去了東印度群島,荷蘭人將會跌入穀底,就連王室也會成為整個歐洲的笑柄,因為未來,荷蘭王室會越來越窮,他們沒有了錢生錢的渠道。
更何況,那些在日戰中,被拿下的數萬荷蘭人,難道不要他們了嗎?裏麵不乏有財有勢的人,戰爭剛發生的時候,荷蘭國內就已經爆發了狂潮。
一旦處理不好,很有可能會發生民變,到時候就不是內閣下台的問題了,恐怕是吊死女王的偉大操作。
他們沒辦法,實力弱小,隻能默默忍受,對國內民眾,荷蘭王室以及內閣需要有一個交待,最好的方法就是和談,就算日本開出的條件很離譜,他們也不得不接受。
如果是用日本人的話來說,搶了那麽多年,鬼都不信你們那麽窮,這點錢都拿不出來,畢竟怎麽也算是歐洲老牌列強。
第七百三十四章 小插曲
從沒有人覺得荷蘭的做為是有效的,畢竟一個小國,怎麽有資格對一個強國提出要求呢?更何況,還是領土問題,涉及到這方麵,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哪裏會有什麽和平解決。
最重要的是,東印度群島不是荷蘭王國固有的領土,反倒是中華自古以來的藩屬國區域,為了奪迴曾經的權益,中華都不惜與英國開戰,拿迴了馬來亞,甚至連北印和孟加拉都吞了,試問他們又怎麽會放過到手的東印度群島。
縱觀世界各國,不管是歐洲列強也好,美洲列強也罷,通通都在為歐洲大戰著急,德法之間上千年的恩怨情仇,除非乙方徹底敗落,否則絕不可能結束戰爭。
不管出於任何目的,英國和美國都必須站在法國一邊,英法隔海相望,如果被德國占領了法蘭西,那麽英吉利還存在都是個問題,兇狠如德意誌,絕不願意滿足。
商人般的美利堅,更看重利益,站在已經占據上風的德意誌隊伍裏,無非是錦上添花,得不到什麽好處;可站在已經淪落大半領土的法蘭西陣營中,那就是雪中送炭,得到的不僅僅是利益還有名望。
</br>
不得不說,馮庸這個小蝴蝶翅膀扇的可以,把二戰提前了十年就不說了,居然也讓元首、戴高樂提前上為主,除了英美暫時沒有變化之外。
法國不像原史上被占領了全部土地,無奈之下,隻能在英國成立了所謂的『自由法國』,他們現在還擁有半個法國本土,畢竟南部加半個中部還是夠大的。
即將家破人亡的法國人也覺悟了,怎麽說也是拿破崙的國家,怎麽可能永遠充滿了浪漫的幻想呢?他們拚命了,在阿基坦區、科雷茲、康塔爾、上羅亞爾、阿爾代什、德隆、上阿爾卑斯一線,和德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
而法蘭西阿基坦區成了戰爭中心,這裏西部靠著比斯開廣域灣,是英美艦隊源源不斷向法軍提供援助的登陸港口,德軍意識到了,要想徹底政府法國,首先要斷絕法蘭西的外部援助,於是調集了五十萬大軍,進攻阿基坦區。
法軍也不是吃素的,自由陣線領袖戴高樂親率第十集 團軍增援阿基坦區,隨後,第二、第三集團軍,足足九十萬部隊在阿基坦對陣德軍。
德軍以第十二裝甲師、第八突擊師為箭頭,隨後集中所有部隊猛攻薩布爾,這裏是後世一個著名法國天然公園所在地,但是戰爭開始了,肯定不可能再像原來一樣,恐怕會成為未來的戰爭公園。
德軍的攻勢卻被戴高樂看穿,法軍挖空了薩布爾,修築了大量永久性工事,導致德軍的裝甲部隊在堡壘麵前,無用武之地,甚至挨個被法軍點名。
這一仗,德軍損失慘重,法軍趁勝追擊,將德軍趕迴了波爾多,雙方圍著波爾多開始了拉鋸戰,德軍後續部隊源源不斷地上來。
而法軍依靠港口,不斷從英美那得到物資,力量不斷增強,雙方勢均力敵,阿基坦區成了這場法德之戰裏最著名的絞肉場。
英美的所有心思都被法德吸引住了,沒有空管遠東事情,對於英國而言,隻要中華不動澳洲,其它的不是本國的領土,隨它,至於英屬馬來西亞,他們壓根就沒打算守住。
中華八百萬正規軍,上千萬預備役,在他們麵前,要守住英屬馬來西亞,恐怕英國要壓上全部殖民地。
沒有人想得到,反應最激烈的就是荷蘭這個『小國』,荷蘭女王威廉明娜親自前往倫敦和華盛頓,麵見威爾遜、勞爾喬治,希望在他們的幫助下奪迴東印度群島。
為此,荷蘭許諾保留爪窪島,其餘地方歸英美所有,但可惜的是英美都無動於衷。
事實上,不管是英國還是美國,這個時候,他們都對東印度沒興趣,為了這點地方,得罪中華,導致中華加入大戰,那才是真的得不償失。
再說了,荷蘭人的謀劃,他們又豈會不知道,在進入十九世紀之後,荷蘭就已經沒落,所有殖民地除了東印度群島,都已經化為過眼雲煙。
東印度群島還是列強為了保持某種平衡,所以給荷蘭留下的,不然,以他們那實力,還想占據這麽大的地盤,簡直是癡人說夢。
可以說,東印度群島是荷蘭的救命稻草,如果不是東印度群島源源不斷地向荷蘭國內輸送金錢、香料、茶葉等東西,恐怕他們早就變成一個窮bi了。
一旦失去了東印度群島,荷蘭人將會跌入穀底,就連王室也會成為整個歐洲的笑柄,因為未來,荷蘭王室會越來越窮,他們沒有了錢生錢的渠道。
更何況,那些在日戰中,被拿下的數萬荷蘭人,難道不要他們了嗎?裏麵不乏有財有勢的人,戰爭剛發生的時候,荷蘭國內就已經爆發了狂潮。
一旦處理不好,很有可能會發生民變,到時候就不是內閣下台的問題了,恐怕是吊死女王的偉大操作。
他們沒辦法,實力弱小,隻能默默忍受,對國內民眾,荷蘭王室以及內閣需要有一個交待,最好的方法就是和談,就算日本開出的條件很離譜,他們也不得不接受。
如果是用日本人的話來說,搶了那麽多年,鬼都不信你們那麽窮,這點錢都拿不出來,畢竟怎麽也算是歐洲老牌列強。
第七百三十四章 小插曲
從沒有人覺得荷蘭的做為是有效的,畢竟一個小國,怎麽有資格對一個強國提出要求呢?更何況,還是領土問題,涉及到這方麵,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哪裏會有什麽和平解決。
最重要的是,東印度群島不是荷蘭王國固有的領土,反倒是中華自古以來的藩屬國區域,為了奪迴曾經的權益,中華都不惜與英國開戰,拿迴了馬來亞,甚至連北印和孟加拉都吞了,試問他們又怎麽會放過到手的東印度群島。
縱觀世界各國,不管是歐洲列強也好,美洲列強也罷,通通都在為歐洲大戰著急,德法之間上千年的恩怨情仇,除非乙方徹底敗落,否則絕不可能結束戰爭。
不管出於任何目的,英國和美國都必須站在法國一邊,英法隔海相望,如果被德國占領了法蘭西,那麽英吉利還存在都是個問題,兇狠如德意誌,絕不願意滿足。
商人般的美利堅,更看重利益,站在已經占據上風的德意誌隊伍裏,無非是錦上添花,得不到什麽好處;可站在已經淪落大半領土的法蘭西陣營中,那就是雪中送炭,得到的不僅僅是利益還有名望。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