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世界上把土著訓練的最好的莫過於法國,但是法國人用寬容的態度對待黑人,這也是為什麽法軍外籍軍團擁有世界上百分之六十的民族。


    英國人在經過對印度人、緬甸人的馴化之後,試圖對馬來人進行洗腦,希望再增加一處兵源,可馬來人就跟猴子一樣,教都教不會,無奈之下,他們放棄了這個選擇。


    可沒想到美國人居然比法國人還要吊炸天,把菲律賓人都馴服了這讓英國人的自尊心又受到了一次打擊,不禁自問是不是自己不行。


    「既然美國人占了這個彩頭,那麽我們也不能落於人後,讓後勤部準備好這批武器裝備,海軍馬上把這個送過去,我們也要履行身為盟友的責任。」


    「是!」


    第六百二十二章 萎靡不振


    「額!」馮庸不好意思的說道:「那就好,那就好,恐怕戰爭一起,蘇俄人會憋不住,到時候再來個一百萬人,可就不是開玩笑的了。」


    講真,這種後勤事務一向不是他所關注的重點,馮庸的宗旨就是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少帥,東北分局來報,朱可夫這一次可是來者不善,他手下的遠東軍團不僅僅是一百萬人這麽簡單,更重要的是這百萬人的武器裝備、火力密度絕不遜色於土耳其部隊。」王亞樵補充道。


    這下在場的人都有些驚駭了,土耳其軍隊是什麽情況,他們最為清楚,要不是這幾年,中華軍隊陸續換裝,已經半自動化了,恐怕還真就未必比它們強。


    要知道中華這幾個盟友,不管是德國還是土耳其或者是俄羅斯帝國,都是典型的陸軍強國,德國不用說,人家在一戰前就是世界第一路軍,而俄羅斯帝國也不用說,一戰前,恐怕沒有哪個國家有俄國的陸軍人數多。


    至於土耳其,凱末爾的親衛隊都是脫胎於中華,其武器裝備更是清一色德製,可謂是吸收了兩國的特徵,能不強嗎?要不也不可能以五十萬大軍單挑法國在北非的百萬大軍,盡管大多是僕從軍。


    「蘇俄哪裏來得這些武器裝備?或者說誰能給他們這麽大的支持。」張孝淮疑問不解,立即說道。


    「少帥,這個問題,我想我可以迴答,根據莫斯科分站前些年的情報,可以知道蘇俄在建國初期收攏了沙俄大部分財富,就連現在的俄羅斯帝國也難以匹及。」皇甫冷麵無表情的迴答道。


    「還真是終日打雁卻被雁啄了眼!」馮庸自嘲的笑了笑,不過一會就恢復了平靜。


    盡管他明白了為什麽蘇俄這百萬大軍的由來,似乎也是因為自己不太注意,如果稍微重視一點的話,哈!


    不過,做為中華這麽大一輛馬車的掌舵人,就蘇俄這點毛毛雨,再來點也無濟於事,中華表麵上才幾百萬軍隊,事實上各地武警都不下千萬,更別提預備役了,武器裝備水平甩各國一條街。


    來自後世的他雖然不是什麽技術兵種,但是科學研究有時候缺乏的不是硬體而是軟體,清末我國漢陽兵工廠就曾有人研究出來了早期的自動步槍,至於為什麽直到民國還處在漢陽造的裝備水平,這就不得不說政府沒有足夠給予重視。


    馮庸不同,他在福建時期就大力建設軍工體係,盡管也是仿製起家,清一色德製武器,但是怎麽著也做到了青出於藍而不遜於藍,當時南華的華製德械武器並不遜色於德國原產武器,而且以價格優勢碾壓各國外銷武器。


    在這種基礎上,軍工體係進一步發展,相關的硬體設施進一步提升,一戰時,更是從沙俄原地盤上掠奪了不少東西,一戰結束後,汲取了德國所有的軍工成果,徹底讓中華蛻變了。


    之後的軍工進展可以說是飛速,1918年年底,中華第一隻自動步槍被生產出來,自己的衝鋒鎗、手槍、輕重機槍也相繼出產,形成了完善的自我輕武器體係。


    但是為了減輕後勤壓力,所以一直以來,中華都在裁軍,換裝也是小心翼翼,直到現在,中華除了偵察部隊,大部分軍隊都使用的是半自動步槍。


    1920年,這是一個變幻莫測的時間段,中華一舉拿下了東南亞,地盤擴大了,資源也更為豐富了,以雲南騰衝為中心,形成了中華軍工輕武器製造業圈子,範圍基本上涵蓋了中華南部省份。


    在重武器的研製方麵,也沒有停滯不前,特別是得到了德國專家的幫忙,中華先後實現了75mm火炮、105mm火炮、155mm火炮乃至210mm火炮的自產。


    直到1924年,中華的火炮製造技術已經不遜色於世界各國,海軍艦炮也實現了410mm50倍型號自產,甚至銷售給南美各國。


    以山西太原為中心的晉中武器製造圈子和以新疆伊犁為中心的疆北武器製造圈子,還有以吉林長春為核心的遼東武器製造圈子也形成了,整個中華的武器製造業可算是開火結果。


    不管是馮庸這輩人,還是馮德麟這輩人,都吃夠了軍事裝備不如人的苦頭,特別是馮德麟、段祺瑞、馮國璋這一代人,他們那個時候,求爺爺告姥姥才得到日本帝國主義憐憫式的施捨了一些淘汰武器,這是何等屈辱。


    所以,沒有一個人不支持中華的軍工產業,本身中華的空軍武器方麵很是卓越,特別是飛機,就算是先驅者的英法德都比不上,現在中華已經著手噴氣機的研究了。


    至於海軍武器,算是另闢蹊徑,在馮大少帥這根金手指麵前,中華沒有一味尋求跟各國一樣的大炮巨艦主義,暗地裏走起了航空母艦的套路。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之鐵血少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鐵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鐵帥並收藏民國之鐵血少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