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我國以前線三個方麵軍為主力,調動全隊,於白俄邊界發動統一戰爭,盡管白色俄國的實力雄厚,特別是這兩年出售高加索石油給德國,他們賺了不少錢,將軍備都換了一茬,而德意誌居然連飛機這種戰略利器都跟他們共享。
不過這些都不是難事,早在1921年,契卡就已經摸透了白俄所謂的防禦陣線,那看似固若金湯的防禦陣線在我軍麵前不堪一擊,四百萬紅軍將成為白軍的噩夢。。
烏克蘭地區、高加索地區是此次作戰的重點,第一第二第三方麵軍一百五十萬部隊將直麵白俄,第四、第五方麵軍則趁機突襲烏克蘭這個產糧地,解放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南斯拉夫、阿爾巴尼掐斷白俄與遠東交流的通道。
同時,第六、第七方麵軍以及近衛軍將清剿伏爾加、卡馬地區,包括諾夫哥羅德、喀山、葉卡捷琳堡,將白俄本土與烏克蘭分割開來,這一百五十萬工農紅軍將成為白俄的噩夢。
以最快的速度解放白俄地區,隨即烏克蘭軍團東進,威逼中華民國新西伯利亞地區,配合遠東方麵軍,一南一北徹底牽製住中華,讓其無暇顧及其它地方。
伏爾加軍團則揮軍南下,進軍兩河流域,唿應法國,消滅土耳其凱末爾反動勢力,幫助土耳其人民擺脫壓迫,土耳其現在主要的兵力都放在西非地區,可謂是傾國之力與法國爭奪非洲地區,一旦我軍突進兩河,到時候他們根本沒有還手的機會。
至於中部軍團,則西出波蘭,在我國開始進攻白俄之後,法蘭西、英吉利將集中三百萬軍隊於法德邊境發動進攻,務必將德意誌主力吸引在西部地區。
我軍的目的並不是幫助法國擊敗德國這麽簡單,而是要收迴東普魯士、波蘭在內的一大片國土,一戰德國戰敗之後本該歸還我國的土地,沒想到他們居然據為己有,這是不可饒恕的罪孽。
事實上,如果不是德國占據了這片富饒的地區,我國也不可能淪落到現在這個仰人鼻尖的地步,他們居然把我國土地上的工業設備全部打包給了中華,所以中華才能這麽快崛起成為工業強國。」
其實他這麽說也沒錯,畢竟當時德軍占領的沙俄地區雖然比不上莫斯科地區,卻也是少有的工業完備區域,如果不是失去了這片地區,恐怕蘇俄早些年就完成了到工業國的蛻變,哪裏會像現在這樣求著英法幫助自己完成進化,這對於史達林來說,何等恥辱!
事實上,史達林的野心並不隻是這樣,他少說了很多東西,一千五百萬紅軍別說收服失地,就算攻略世界都夠了,在徹底收復國土之後,他們將和法國平分土耳其地區,盡管土耳其很窮,但是人家有石油呀!不然怎麽建設起來的中東第一裝甲部隊,現在都在西非吊打法國呢!
7
第六百一十一章 躁動
而且,中華富饒的東北甚至是蒙古、新疆都是蘇俄的目標,要知道西伯利亞地區,基本上是凍土,根本不是適宜的居住地,如果不占據某個合適的地方,恐怕蘇俄還是沒辦法再西伯利亞立足,這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
史達林想利用烏克蘭這塊跳板,徹底吞併中亞地區,然後攻略中華民國現在占據的緬甸,他們也想有一個糧倉般的存在,當然,烏克蘭也是,最重要的是他們想要在印度洋有一個出海口,對於一個強大的國家來說,光有一隻強大的陸軍是不夠的,還得有威懾世界的海軍。
他甚至想到,在這次戰爭結束之後,西到德意誌,東抵白令海峽,南達印度洋,大半個世界都將成為蘇俄的踏腳石,紅色旗幟會插遍世界。
到那時,蘇俄陸軍將成為亞歐非三洲的主宰,英法根本無法阻止蘇維埃的蔓延,冉冉升起的蘇俄海軍將把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當做自己的內海。
但是莫洛托夫不信,他又問道:「史達林同誌,我們打敗白俄尚且需要一番功夫,更別提打敗中華了,到時候計劃未必趕得上變化。」
這時候,門外突然進來了一個人,那就是契卡負責人阿諾切夫斯基,他大步朝著史達林走去,神色間有些詭異。
「主席同誌,剛剛收到消息,中華召開了全國軍事會議,並且加強了對中亞的攻勢,預計這個月月底,中亞就將徹底平定。」
「什麽?」史達林有些驚訝,不禁問道:「知不知道中華這一次軍事會議的具體內容?」
阿諾切夫斯基麵色有些難看,「主席閣下,這次軍事會議是少帥馮庸親自牽頭的,參加會議的都是中華少將以上的人,每個人都經過軍情局和特統的重重審查,我們的人還沒進入就被。」
接下來的話,他不用說,史達林都明白了,毋庸置疑,中華的情報部門要比契卡厲害很多,要不然也不可能在全世界範圍內布眼。
「史達林同誌,據我所知,中華在1922年、1924年都進行了大規模的裁軍運動,原本高達八百萬的中華陸軍現在才堪堪四百萬,至於海軍和空軍恐怕加起來才到一百萬,這不正常。
或許中華這隻是障眼法,一旦戰爭開始,他們至少能調動一千萬到兩千萬軍隊,要知道他們的少帥從1918年開始就建立了完善的預備役,英法美歷年來在東南亞鼓動的叛亂基本上都是地方武警平定的,主力部隊出手的機會都沒有。
最重要的是,中華建立的四大軍區徹底解決了我國這種戰線長、後勤困難的問題,每個軍區由所屬區域進行補給,就好比東南亞地區,建立了完善的軍工體係,完全可以做到局部控製,也就是說,他們每個軍區都能夠與我國分庭抗禮。
</br>
不過這些都不是難事,早在1921年,契卡就已經摸透了白俄所謂的防禦陣線,那看似固若金湯的防禦陣線在我軍麵前不堪一擊,四百萬紅軍將成為白軍的噩夢。。
烏克蘭地區、高加索地區是此次作戰的重點,第一第二第三方麵軍一百五十萬部隊將直麵白俄,第四、第五方麵軍則趁機突襲烏克蘭這個產糧地,解放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南斯拉夫、阿爾巴尼掐斷白俄與遠東交流的通道。
同時,第六、第七方麵軍以及近衛軍將清剿伏爾加、卡馬地區,包括諾夫哥羅德、喀山、葉卡捷琳堡,將白俄本土與烏克蘭分割開來,這一百五十萬工農紅軍將成為白俄的噩夢。
以最快的速度解放白俄地區,隨即烏克蘭軍團東進,威逼中華民國新西伯利亞地區,配合遠東方麵軍,一南一北徹底牽製住中華,讓其無暇顧及其它地方。
伏爾加軍團則揮軍南下,進軍兩河流域,唿應法國,消滅土耳其凱末爾反動勢力,幫助土耳其人民擺脫壓迫,土耳其現在主要的兵力都放在西非地區,可謂是傾國之力與法國爭奪非洲地區,一旦我軍突進兩河,到時候他們根本沒有還手的機會。
至於中部軍團,則西出波蘭,在我國開始進攻白俄之後,法蘭西、英吉利將集中三百萬軍隊於法德邊境發動進攻,務必將德意誌主力吸引在西部地區。
我軍的目的並不是幫助法國擊敗德國這麽簡單,而是要收迴東普魯士、波蘭在內的一大片國土,一戰德國戰敗之後本該歸還我國的土地,沒想到他們居然據為己有,這是不可饒恕的罪孽。
事實上,如果不是德國占據了這片富饒的地區,我國也不可能淪落到現在這個仰人鼻尖的地步,他們居然把我國土地上的工業設備全部打包給了中華,所以中華才能這麽快崛起成為工業強國。」
其實他這麽說也沒錯,畢竟當時德軍占領的沙俄地區雖然比不上莫斯科地區,卻也是少有的工業完備區域,如果不是失去了這片地區,恐怕蘇俄早些年就完成了到工業國的蛻變,哪裏會像現在這樣求著英法幫助自己完成進化,這對於史達林來說,何等恥辱!
事實上,史達林的野心並不隻是這樣,他少說了很多東西,一千五百萬紅軍別說收服失地,就算攻略世界都夠了,在徹底收復國土之後,他們將和法國平分土耳其地區,盡管土耳其很窮,但是人家有石油呀!不然怎麽建設起來的中東第一裝甲部隊,現在都在西非吊打法國呢!
7
第六百一十一章 躁動
而且,中華富饒的東北甚至是蒙古、新疆都是蘇俄的目標,要知道西伯利亞地區,基本上是凍土,根本不是適宜的居住地,如果不占據某個合適的地方,恐怕蘇俄還是沒辦法再西伯利亞立足,這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
史達林想利用烏克蘭這塊跳板,徹底吞併中亞地區,然後攻略中華民國現在占據的緬甸,他們也想有一個糧倉般的存在,當然,烏克蘭也是,最重要的是他們想要在印度洋有一個出海口,對於一個強大的國家來說,光有一隻強大的陸軍是不夠的,還得有威懾世界的海軍。
他甚至想到,在這次戰爭結束之後,西到德意誌,東抵白令海峽,南達印度洋,大半個世界都將成為蘇俄的踏腳石,紅色旗幟會插遍世界。
到那時,蘇俄陸軍將成為亞歐非三洲的主宰,英法根本無法阻止蘇維埃的蔓延,冉冉升起的蘇俄海軍將把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當做自己的內海。
但是莫洛托夫不信,他又問道:「史達林同誌,我們打敗白俄尚且需要一番功夫,更別提打敗中華了,到時候計劃未必趕得上變化。」
這時候,門外突然進來了一個人,那就是契卡負責人阿諾切夫斯基,他大步朝著史達林走去,神色間有些詭異。
「主席同誌,剛剛收到消息,中華召開了全國軍事會議,並且加強了對中亞的攻勢,預計這個月月底,中亞就將徹底平定。」
「什麽?」史達林有些驚訝,不禁問道:「知不知道中華這一次軍事會議的具體內容?」
阿諾切夫斯基麵色有些難看,「主席閣下,這次軍事會議是少帥馮庸親自牽頭的,參加會議的都是中華少將以上的人,每個人都經過軍情局和特統的重重審查,我們的人還沒進入就被。」
接下來的話,他不用說,史達林都明白了,毋庸置疑,中華的情報部門要比契卡厲害很多,要不然也不可能在全世界範圍內布眼。
「史達林同誌,據我所知,中華在1922年、1924年都進行了大規模的裁軍運動,原本高達八百萬的中華陸軍現在才堪堪四百萬,至於海軍和空軍恐怕加起來才到一百萬,這不正常。
或許中華這隻是障眼法,一旦戰爭開始,他們至少能調動一千萬到兩千萬軍隊,要知道他們的少帥從1918年開始就建立了完善的預備役,英法美歷年來在東南亞鼓動的叛亂基本上都是地方武警平定的,主力部隊出手的機會都沒有。
最重要的是,中華建立的四大軍區徹底解決了我國這種戰線長、後勤困難的問題,每個軍區由所屬區域進行補給,就好比東南亞地區,建立了完善的軍工體係,完全可以做到局部控製,也就是說,他們每個軍區都能夠與我國分庭抗禮。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