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地主階級是比較可惡的,但是福建沒有用暴力手段對付他們,而是出錢贖買地主土地,再分給平民,讓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田地,維持溫飽,而福建出的贖買價錢也是很公道的,對於地主來說也不算吃虧,可以說皆大歡喜,。
如果真的有頑固分子,那就隻能動用武力還解決了,畢竟需要有些人來殺雞儆猴,不然置馮家威信於何處。
如果說馮庸與段祺瑞、孫中山的最大不同,那就是他能夠使得所有階級的利益達到最好的平衡狀態,雖然支持平民的力度很大,但是絕對不會在社會上引起重大動亂。
而段祺瑞就不用說了,他都是舊勢力的集合,那些老舊勢力基本都是大地主,對於他們來說,田地就是最重要的,又怎麽會甘心將田地讓給平民呢?沒有地,百姓怎麽吃飽飯?那這個社會必然會爆發動亂。
至於孫中山,雖然資產階級與平民的重心不在一塊,可是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矛盾是天生的,而中國的民族資本家很少,大部分商人也是一有錢就買地,又怎麽避免衝突呢!不解決這個問題,社會也無法穩定。
所以隻有馮庸才能真正給華夏帶來統一,而且沒有人比他這個先驅者更能指引華夏在崛起道路上越走越遠。
毋庸置疑,每一個國家的統一都是在流血犧牲中完成的,華夏曆來如此。就好像前無古人的秦朝,之前歷經數百年的春秋戰國,可以說死傷無數,最後的秦始皇也是征戰六國才建立中國第一朝。其後漢朝,也是經過諸侯並起的秦末,更有楚漢相爭這齣大戲。漢朝之後就更不用說了,一直到唐朝才算是真正的統一數百年,再有元、明、清。
滿清的野豬皮最接近現在,他們的行為最好詮釋戰爭是統一的必經之路,而流血犧牲是奠定勝利的基石。
光是嘉定三屠、揚州十日就足以令人驚醒,更何況還有屠江陰、屠崑山、屠嘉興、屠常熟、屠海寧、屠廣州、屠贛州等等,幾乎每一個有名城市都被屠城過。
其中最顯著的莫過於殺盡四川人,整個四川,天府之國,原本是華夏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竟然淪落到以湖廣填四川,何等滑稽!
要知道中國在明朝天啟三年的人口是5165萬,到清朝順治十七年隻有剩下1900萬,當時的中國可以說是縣無完村,村無完家,家無完人,人無完婦。
但凡是有思想、敢反抗的人都被殺光了,剩下的都是一群甘願服從的「奴才」。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滿清殺盡了漢人的骨氣廉恥。」可見當時死得人有多少,鮮血幾乎渲染了整個華夏大地,
而作為東北山林裏的野人,滿清無論在思想還是行為方麵都是粗鄙不堪的,就好像順治年間的女人承襲製度,兄終弟及、父死子繼,雖然他們經過數百年儒家文化的浸染,習俗方式也得到改變,但是他們始終比不上幾千年位居第一的漢人。
尤其是思想和創造力,試問一個野人民族在區區幾百年能夠學會什麽自己創造、自己思考嗎?不,不能,就算他們用得那些,無一不是前朝的遺留,例如火器,明朝的先進火器比他們所謂的滿清騎射碾壓,所以他們不屑,還有海禁,這種愚蠢的方式讓明朝繁盛的貿易體係就這樣崩塌,隨之而來的就是海軍的沒落。
為什麽東方一直都是世界中心,包括明朝,但是現在卻落後於西方呢?正是因為滿清,八股束縛了思想,而他們自豪的騎射又將火器打迴原形,嗬嗬!科學技術的發展甚至倒退。
雖然辛亥大革命推翻了滿清,但是它並沒有使得我漢人曾經失去的風骨迴來,甚至思想、創造力一個個都沒有得到發展,國家軍事、經濟甚至比起晚清來還有所不如,這是為什麽?因為軍閥混戰隻會讓百姓生活更加困苦。
誠然,民族的覺醒是需要鮮血澆灌,但是這些隻會為了自己利益的軍閥所造成的流血不夠力度,也不能警醒所有人,我漢族需要一場轟轟烈烈的對外戰爭來喚醒沉睡的意誌。
在這之前,需要一個統一的國家,而這恰恰就需要馮庸的福建軍隊的努力了。
第一百八十章 決定
「你決定怎麽做?」彪子小聲的詢問道,他本就不是個很有主意的人,以前和老槍在一起,都是老槍出的主意,做得決定,這次也一樣。
老槍伸出兩根手指,指了指對麵,並且點了點自己和彪子,用手指做了一個走的動作,因為計劃如果用嘴說的話,怕別人聽見,那就不妙了。
「什麽?就我們去,難道要放棄掉這些士兵!」彪子很不解的問道。
「沒錯!就我倆!如果咱們想要活下去,就必須兩個人前去投誠,你懂嗎?」
其實彪子都懂得,他是憨厚,但不傻,老槍這樣做是最好的辦法,因為人心難測,誰都不能保證這十幾個人都堅定不移的聽自己的話,尤其是這種關頭,而且人各有誌,或許有人不想投降,想著逃出去能混個軍官噹噹。
這不是個例,要知道無論是北洋軍還是其它軍隊,一旦被打敗,甚至潰散,而所在勢力並定會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將部隊恢復,但是士兵都潰散了,怎麽能找到那麽多軍官和人,隻能在迴來的士兵中提拔,就算不幸運的也能生個兩級。
所以很多人不願意投降,想著逃出去升官發財,這不奇怪,如果沒有老槍的指點,彪子或許也會和他們做出一樣的選擇。
</br>
如果真的有頑固分子,那就隻能動用武力還解決了,畢竟需要有些人來殺雞儆猴,不然置馮家威信於何處。
如果說馮庸與段祺瑞、孫中山的最大不同,那就是他能夠使得所有階級的利益達到最好的平衡狀態,雖然支持平民的力度很大,但是絕對不會在社會上引起重大動亂。
而段祺瑞就不用說了,他都是舊勢力的集合,那些老舊勢力基本都是大地主,對於他們來說,田地就是最重要的,又怎麽會甘心將田地讓給平民呢?沒有地,百姓怎麽吃飽飯?那這個社會必然會爆發動亂。
至於孫中山,雖然資產階級與平民的重心不在一塊,可是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矛盾是天生的,而中國的民族資本家很少,大部分商人也是一有錢就買地,又怎麽避免衝突呢!不解決這個問題,社會也無法穩定。
所以隻有馮庸才能真正給華夏帶來統一,而且沒有人比他這個先驅者更能指引華夏在崛起道路上越走越遠。
毋庸置疑,每一個國家的統一都是在流血犧牲中完成的,華夏曆來如此。就好像前無古人的秦朝,之前歷經數百年的春秋戰國,可以說死傷無數,最後的秦始皇也是征戰六國才建立中國第一朝。其後漢朝,也是經過諸侯並起的秦末,更有楚漢相爭這齣大戲。漢朝之後就更不用說了,一直到唐朝才算是真正的統一數百年,再有元、明、清。
滿清的野豬皮最接近現在,他們的行為最好詮釋戰爭是統一的必經之路,而流血犧牲是奠定勝利的基石。
光是嘉定三屠、揚州十日就足以令人驚醒,更何況還有屠江陰、屠崑山、屠嘉興、屠常熟、屠海寧、屠廣州、屠贛州等等,幾乎每一個有名城市都被屠城過。
其中最顯著的莫過於殺盡四川人,整個四川,天府之國,原本是華夏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竟然淪落到以湖廣填四川,何等滑稽!
要知道中國在明朝天啟三年的人口是5165萬,到清朝順治十七年隻有剩下1900萬,當時的中國可以說是縣無完村,村無完家,家無完人,人無完婦。
但凡是有思想、敢反抗的人都被殺光了,剩下的都是一群甘願服從的「奴才」。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滿清殺盡了漢人的骨氣廉恥。」可見當時死得人有多少,鮮血幾乎渲染了整個華夏大地,
而作為東北山林裏的野人,滿清無論在思想還是行為方麵都是粗鄙不堪的,就好像順治年間的女人承襲製度,兄終弟及、父死子繼,雖然他們經過數百年儒家文化的浸染,習俗方式也得到改變,但是他們始終比不上幾千年位居第一的漢人。
尤其是思想和創造力,試問一個野人民族在區區幾百年能夠學會什麽自己創造、自己思考嗎?不,不能,就算他們用得那些,無一不是前朝的遺留,例如火器,明朝的先進火器比他們所謂的滿清騎射碾壓,所以他們不屑,還有海禁,這種愚蠢的方式讓明朝繁盛的貿易體係就這樣崩塌,隨之而來的就是海軍的沒落。
為什麽東方一直都是世界中心,包括明朝,但是現在卻落後於西方呢?正是因為滿清,八股束縛了思想,而他們自豪的騎射又將火器打迴原形,嗬嗬!科學技術的發展甚至倒退。
雖然辛亥大革命推翻了滿清,但是它並沒有使得我漢人曾經失去的風骨迴來,甚至思想、創造力一個個都沒有得到發展,國家軍事、經濟甚至比起晚清來還有所不如,這是為什麽?因為軍閥混戰隻會讓百姓生活更加困苦。
誠然,民族的覺醒是需要鮮血澆灌,但是這些隻會為了自己利益的軍閥所造成的流血不夠力度,也不能警醒所有人,我漢族需要一場轟轟烈烈的對外戰爭來喚醒沉睡的意誌。
在這之前,需要一個統一的國家,而這恰恰就需要馮庸的福建軍隊的努力了。
第一百八十章 決定
「你決定怎麽做?」彪子小聲的詢問道,他本就不是個很有主意的人,以前和老槍在一起,都是老槍出的主意,做得決定,這次也一樣。
老槍伸出兩根手指,指了指對麵,並且點了點自己和彪子,用手指做了一個走的動作,因為計劃如果用嘴說的話,怕別人聽見,那就不妙了。
「什麽?就我們去,難道要放棄掉這些士兵!」彪子很不解的問道。
「沒錯!就我倆!如果咱們想要活下去,就必須兩個人前去投誠,你懂嗎?」
其實彪子都懂得,他是憨厚,但不傻,老槍這樣做是最好的辦法,因為人心難測,誰都不能保證這十幾個人都堅定不移的聽自己的話,尤其是這種關頭,而且人各有誌,或許有人不想投降,想著逃出去能混個軍官噹噹。
這不是個例,要知道無論是北洋軍還是其它軍隊,一旦被打敗,甚至潰散,而所在勢力並定會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將部隊恢復,但是士兵都潰散了,怎麽能找到那麽多軍官和人,隻能在迴來的士兵中提拔,就算不幸運的也能生個兩級。
所以很多人不願意投降,想著逃出去升官發財,這不奇怪,如果沒有老槍的指點,彪子或許也會和他們做出一樣的選擇。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