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人,還兩個?誰呀!」馮庸倒是很感興趣,畢竟能從馮德麟口裏說出重要兩個字的人不多,並且政府部門職位,馮德麟都可以直接安排人,但是既然讓馮庸安排,那可能就是軍事人才。
「能得到爹你的賞識的那應該不是一般人,不知是誰?」馮庸越加好奇。
「一個是保定陸軍學校的校長蔣百裏,這個蔣百裏可以說赫赫有名,現在戰場上好多人都是他的門生,至於另一個,說是他同學,叫什麽張孝淮的!我倒是沒聽過!」
馮庸整個人都懵逼了,這兩個名字他可是如雷貫耳呀!張孝淮的確是蔣百裏的同學,同一年畢業,和蔣百裏、蔡鍔拿到了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前三名,並稱『士官三傑』。
「什麽?是他們兩個?那他們現在在哪?」馮庸驚喜的大叫,馮德麟好奇的看著馮庸,平時可看不見他這般失態的樣子,要知道如果不是馮庸長得還顯青澀,馮德麟還真就忘了他才十七歲,接著說道:「你知道他們倆?他們剛剛走了,你不在,我就沒留他們,隻是讓他們簪切在福州安定下來,明天再來。」
第五十五章 特殊的『
馮庸氣急敗壞的拍了好幾下腦袋,這可是後世有名的參謀人才呀!當年他就想拉攏他們,所以不斷派人給他們送去大洋、禮品,可誰知一直都沒有迴應,誰知他們今天竟然主動上門了,這下可不能錯過。
「爹!這兩個人對我們福建陸軍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先去安排了,晚上宴請兩位,並且我還要去通知下肖皓幾人。」話還沒說完,他就急匆匆的跑出去了。
『這臭小子,都這麽大了,做事還這麽毛毛躁躁』馮德麟看著馮庸火急火燎的樣子不禁覺得好笑,自己兒子還真好玩,你說平時他一點不像個十七歲少年,倒像個久經沙場的老油條,可是有的時候,比如現在又挺幼稚的。
接著馮夫人就聽見自己兒子那嚷嚷著要在家裏設宴,不過她也不怎麽驚訝,自己兒子長大了,都主掌福建一身軍政大權,有些重要交際很正常,然後他就熟練的指揮身邊的丫鬟,準備最好的食材。馮家原來作為東北赫赫有名的幾大家族之一,府中的廚子都是請的最好的,到了福建,因為吃不慣閩菜那般清淡,所以也就把東北的廚子帶過來了,平時雖然馮夫人也會下廚,但那也隻是偶爾興之所至,而且以原來馮德麟也經常在家宴請客人,馮夫人也早就習慣了,馮庸現在既然招待重要客人,馮夫人再下廚就不太合適了,畢竟她做得再好還能比得過那些有名的廚師呀!
蔣百裏和張孝淮倒不是約好的一起來,一個是從上海來的,一個是從北京來的,隻不過福建方麵派專人安排了他們的住宿,所以兩個人在落腳點就偶遇了,雖然算是人為的。
他們的到來讓馮庸很驚喜,雖然之前他派了幾波人去邀請兩人,畢竟福建新軍什麽都不缺,就是缺參謀長這種坐鎮軍部的人,然後他也需要一個合格的參謀長來培養出一個龐大的參謀集團,這也是借鑑德國的軍製,毫無疑問,德國的參謀製度在世界上都赫赫有名,這也算是他們陸軍獨霸天下的法門之一。
如果能夠勸說其中一個或者兩個都留在福建,那馮庸就不需要這麽累了,基本可以當甩手掌櫃。
雖然他是眾多所謂的時空穿越者中的一員,並且在一年不到的時間內藉助原住民父親的力量打下偌大一個福建省,在眾多穿越者中也算混的蠻上道了啦!但是馮庸從來不認為自己因為莫名其妙的魂穿就自帶鴻蒙氣運,或者說什麽王霸之氣,從他現在隊伍裏還是一些歷史沒有記載的小人物就看得出來。
整個福建新軍的軍官不是那些歷史人物,都是他一點一滴發掘、培養出來的,所以他對於所謂的王八之氣一震,眾人皆五體投地這種鬼話是唾之以鼻,但是對那些歷史人物還是有一絲敬佩之情的,他知道自己假如沒有先知先覺的條件,別說比那些大將、高官了,或許連鄉間牧民都比不上。
像肖皓這種德國柏林軍事學院指揮係畢業的人才,他還是很佩服的,他知道自己無論前世今生都不是什麽出類拔萃之流,在哈大寥寥兩萬人中,他是那裏麵最為普通的學生,能夠有現在這般事業,除了藉助歷史的便利,基本是靠多次謹慎斟酌、前後思慮換來的。
經過接觸幾個不是很有名的歷史人物,馮庸才真正了解到,每個能在歷史潮流裏留下自己印記了人都不是個簡單角色,尤其是像蔣百裏、張孝淮這種能力突出的大角色,他更是敬佩。
蔣百裏就不用讚美了,畢竟讚美他的人太多,清末秀才出身,這個可不是那種買來的『假出身』,而是真材實料考出來的,從這就可以看出他的能力,至於他為什麽會走上軍人之路,這就不得不提那個無比屈辱的甲午中日戰爭。
正是因為清朝的落後被倭寇欺侮,15歲時他才萌生救國之心,經常手捧一本《普天忠憤集》,挑燈夜讀,把那本書背的是滾瓜爛熟,更特殊的是每次讀書讀到熱血沸騰的片段,他就聯想國家的悲哀,於是放聲痛哭,淚如雨下,更立誓為國效命。
1898年的戊戌變法算是他人生第一步改變,16歲的蔣百裏考中秀才之後,不斷受到維新思想的影響,更是積極接受各種先進文化的渲染。
1900年春,18歲的他接受同鄉橋鎮孫家的邀請,擔任他家私塾的啟蒙老師,正所謂金子在哪裏都能發光,不久之後在方雨亭縣令的介紹下,到林迪臣創辦的求是書院也就是後世的浙江大學就讀深造。
</br>
「能得到爹你的賞識的那應該不是一般人,不知是誰?」馮庸越加好奇。
「一個是保定陸軍學校的校長蔣百裏,這個蔣百裏可以說赫赫有名,現在戰場上好多人都是他的門生,至於另一個,說是他同學,叫什麽張孝淮的!我倒是沒聽過!」
馮庸整個人都懵逼了,這兩個名字他可是如雷貫耳呀!張孝淮的確是蔣百裏的同學,同一年畢業,和蔣百裏、蔡鍔拿到了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前三名,並稱『士官三傑』。
「什麽?是他們兩個?那他們現在在哪?」馮庸驚喜的大叫,馮德麟好奇的看著馮庸,平時可看不見他這般失態的樣子,要知道如果不是馮庸長得還顯青澀,馮德麟還真就忘了他才十七歲,接著說道:「你知道他們倆?他們剛剛走了,你不在,我就沒留他們,隻是讓他們簪切在福州安定下來,明天再來。」
第五十五章 特殊的『
馮庸氣急敗壞的拍了好幾下腦袋,這可是後世有名的參謀人才呀!當年他就想拉攏他們,所以不斷派人給他們送去大洋、禮品,可誰知一直都沒有迴應,誰知他們今天竟然主動上門了,這下可不能錯過。
「爹!這兩個人對我們福建陸軍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先去安排了,晚上宴請兩位,並且我還要去通知下肖皓幾人。」話還沒說完,他就急匆匆的跑出去了。
『這臭小子,都這麽大了,做事還這麽毛毛躁躁』馮德麟看著馮庸火急火燎的樣子不禁覺得好笑,自己兒子還真好玩,你說平時他一點不像個十七歲少年,倒像個久經沙場的老油條,可是有的時候,比如現在又挺幼稚的。
接著馮夫人就聽見自己兒子那嚷嚷著要在家裏設宴,不過她也不怎麽驚訝,自己兒子長大了,都主掌福建一身軍政大權,有些重要交際很正常,然後他就熟練的指揮身邊的丫鬟,準備最好的食材。馮家原來作為東北赫赫有名的幾大家族之一,府中的廚子都是請的最好的,到了福建,因為吃不慣閩菜那般清淡,所以也就把東北的廚子帶過來了,平時雖然馮夫人也會下廚,但那也隻是偶爾興之所至,而且以原來馮德麟也經常在家宴請客人,馮夫人也早就習慣了,馮庸現在既然招待重要客人,馮夫人再下廚就不太合適了,畢竟她做得再好還能比得過那些有名的廚師呀!
蔣百裏和張孝淮倒不是約好的一起來,一個是從上海來的,一個是從北京來的,隻不過福建方麵派專人安排了他們的住宿,所以兩個人在落腳點就偶遇了,雖然算是人為的。
他們的到來讓馮庸很驚喜,雖然之前他派了幾波人去邀請兩人,畢竟福建新軍什麽都不缺,就是缺參謀長這種坐鎮軍部的人,然後他也需要一個合格的參謀長來培養出一個龐大的參謀集團,這也是借鑑德國的軍製,毫無疑問,德國的參謀製度在世界上都赫赫有名,這也算是他們陸軍獨霸天下的法門之一。
如果能夠勸說其中一個或者兩個都留在福建,那馮庸就不需要這麽累了,基本可以當甩手掌櫃。
雖然他是眾多所謂的時空穿越者中的一員,並且在一年不到的時間內藉助原住民父親的力量打下偌大一個福建省,在眾多穿越者中也算混的蠻上道了啦!但是馮庸從來不認為自己因為莫名其妙的魂穿就自帶鴻蒙氣運,或者說什麽王霸之氣,從他現在隊伍裏還是一些歷史沒有記載的小人物就看得出來。
整個福建新軍的軍官不是那些歷史人物,都是他一點一滴發掘、培養出來的,所以他對於所謂的王八之氣一震,眾人皆五體投地這種鬼話是唾之以鼻,但是對那些歷史人物還是有一絲敬佩之情的,他知道自己假如沒有先知先覺的條件,別說比那些大將、高官了,或許連鄉間牧民都比不上。
像肖皓這種德國柏林軍事學院指揮係畢業的人才,他還是很佩服的,他知道自己無論前世今生都不是什麽出類拔萃之流,在哈大寥寥兩萬人中,他是那裏麵最為普通的學生,能夠有現在這般事業,除了藉助歷史的便利,基本是靠多次謹慎斟酌、前後思慮換來的。
經過接觸幾個不是很有名的歷史人物,馮庸才真正了解到,每個能在歷史潮流裏留下自己印記了人都不是個簡單角色,尤其是像蔣百裏、張孝淮這種能力突出的大角色,他更是敬佩。
蔣百裏就不用讚美了,畢竟讚美他的人太多,清末秀才出身,這個可不是那種買來的『假出身』,而是真材實料考出來的,從這就可以看出他的能力,至於他為什麽會走上軍人之路,這就不得不提那個無比屈辱的甲午中日戰爭。
正是因為清朝的落後被倭寇欺侮,15歲時他才萌生救國之心,經常手捧一本《普天忠憤集》,挑燈夜讀,把那本書背的是滾瓜爛熟,更特殊的是每次讀書讀到熱血沸騰的片段,他就聯想國家的悲哀,於是放聲痛哭,淚如雨下,更立誓為國效命。
1898年的戊戌變法算是他人生第一步改變,16歲的蔣百裏考中秀才之後,不斷受到維新思想的影響,更是積極接受各種先進文化的渲染。
1900年春,18歲的他接受同鄉橋鎮孫家的邀請,擔任他家私塾的啟蒙老師,正所謂金子在哪裏都能發光,不久之後在方雨亭縣令的介紹下,到林迪臣創辦的求是書院也就是後世的浙江大學就讀深造。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