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漳道都快沒了,難道你連福州也不要它了?」李厚基懷疑的問道,「汀漳道本就是福建窮困之地,現在馮德麟都打到龍巖城下了,難道憑藉我們的福建陸軍第1混成旅,還能拿迴來不成,不如給他,還能換些時間」副官淡定的說道「馮德麟下個目標肯定是廈門道,廈門道道尹-思明縣(今廈門市)必定是他主攻目標,我們提前把福建陸軍第1混成旅放在思明防守,雖然馮德麟的二十八師兩萬來人,但是我們的福建陸軍第1混成旅也有八千人,以逸待勞足以抵擋馮德麟些許時間,同時調動駐紮在建安道的中央陸軍第10混成旅、中央陸軍第11混成旅馳援廈門道,中央陸軍第14混成旅則迴援福州。」
李厚基也是帶兵出身的,自然知道副官這條計謀可行,三個混成旅共2萬四千人,足夠馮德麟的二十八師喝一壺的了,同時中央陸軍第14混成旅駐紮福州,這樣就算馮德麟在廈門勝了,也無力進攻福州,可保福州萬無一失,當即給駐紮在建安道的三個混成旅拍電報。
第十三章 風馳電掣
當然,汀漳道道尹不知道福建督軍已經拋棄了他們,久久沒有得到迴應的他們,一大早就收拾金銀細軟,捲鋪蓋跑路了。
偵察營營長便派兵進駐城裏了,等待馮庸的到來。
馮庸火速接管了汀漳道,並且下了幾個命令,第一,改道尹衙門為漳州軍政府;第二,各營立刻肅清城內殘敵,維持好秩序;第三派遣偵察兵,去廈門道收集情報,為下一步的軍事行動做好準備。然後就是靜待馮德麟的到來了。
下午,馮德麟跟隨二十八師先頭部隊已經來到了龍巖,一番商量之後,便決定向建安道、廈門道、還福建督軍府所在的閩海道發出通電,要求各道在接到通電的同時,立刻歸降,不然新任福建督軍馮德麟的二十八師立馬揮師東進,所到之處,絕不留情。
雖然通電發的蠻有威勢,但是建安道、廈門道、還福建督軍府所在的閩海道被李厚基苦心經營這麽久,又豈是這封電報能夠勸降的呢,就連馮德麟、馮庸父子自己都對這封通電不以為然,但是麵子攻城還是要做好的,已經用突襲的方式拿下了整個汀漳道,李厚基接下來必然不會再上當了,況且他就那一個混合旅,硬碰硬也不怕他,索性馮庸就出了這麽個主意,先聲奪人,以彰顯自己的仁義之情,告訴大家『我電報都發出去了,可是你們不聽,不願意遵從中央政府的安排,那就沒辦法了』。同時這番言論也能在福建民眾心裏也留下了一個好印象。
「好嘛!這仗都還沒開打,馮德麟的勸降書倒是先發來了,看樣子他是真的打定主意吃定我李某人了喲!那看看他這麽大的胃口,到底有沒有這麽好的牙口!」福州城內督軍府中靜坐的李厚基收到這封電報卻是氣急反笑,同時下令,「命中央陸軍第11混成旅,旅長王麒;中央陸軍第14混成旅,旅長臧致平火速趕往廈門道治所思明縣,另電告陸軍第1混成旅,旅長姚建屏必須堅守廈門,絕不能讓馮德麟再深入半步。」
此刻,正縱馬疾奔的中央陸軍第11混成旅,旅長王麒;中央陸軍第14混成旅,旅長臧致平收到李厚基的督促電之後,命令部隊星夜兼程趕往廈門,而福建陸軍第1混成旅,旅長姚建屏更是加緊部署,爭取在馮德麟的二十八師到來之前鞏固好防禦工事。
雖然電報上說給各行政道三天考慮時間,但是電報發完之後,馮庸和馮德麟即刻命令部隊趕往廈門,二十八師和獨立團此次一起出發,務必在短時間之內拿下廈門,攻占福州,收復福建全境。
馮庸先於馮德麟率領偵察營直奔思明偵察敵情。
並在民國六年八月六日來到鼓浪嶼,天剛剛亮的時候,馮庸帶著偵察營突襲了鼓浪嶼上駐紮著的一個連。對方還在睡夢中就被全殲了,此時的鼓浪嶼還不是後世那個聞名全國的風景名勝,隻是一個鳥不拉屎的小島,所以島上除了閩軍的一個連就沒人了,足夠馮庸放手施為。
鼓浪嶼被攻占之後,他就在原來那個連的駐地上設立了前線指揮所,靜待後麵大部隊的到來,倒不是他不想進攻,可對麵足足八千人。從俘虜口中得知,對麵是李厚基新派來的陸軍第一混成旅,三天前就到了思明(今廈門),並且這個混成旅是李厚基為了加強福建的軍事力量,在 1914年4月招募的,這條情報倒是引起了他的重視。
原以為李厚基手裏隻有那個中央陸軍第10混成旅,可一想想,也對,經營這麽多年,就是頭豬也知道擴充實力吧!這個陸軍第一混成旅可不簡單,下轄三個團9個營,足足八千人,裝備法製勒貝爾m1886步槍、馬克沁重機槍,還有一個炮兵團,裝備二十四門法製m1906式65毫米山炮。
聽到這條消息,馮庸都愣了,這款火炮他當然知道,是法國施奈德公司在1906年研製的,簡直就是「戰爭聖鬥士」,當然這裏不是說這款火炮多牛逼,多厲害,畢竟怎麽樣,也隻是一款近距離的小口徑步兵支援火炮,但是這款火炮先後經歷了一戰、二戰。乃至於後世的中東戰爭都看見它的身影。
這麽堅強的一款火炮,配置自然也是不錯的,火炮口徑65mm,高低射界:-9.5度~ 35度,水平射界:6度,它的炮彈重:4.4kg,也就是說一個士兵都能搬運起來,它的彈藥初速為330m/sec,射速還是有點慢,炮身重量400kg,最大射程才6500m,比起後世一些迫擊炮來都有點短。
</br>
李厚基也是帶兵出身的,自然知道副官這條計謀可行,三個混成旅共2萬四千人,足夠馮德麟的二十八師喝一壺的了,同時中央陸軍第14混成旅駐紮福州,這樣就算馮德麟在廈門勝了,也無力進攻福州,可保福州萬無一失,當即給駐紮在建安道的三個混成旅拍電報。
第十三章 風馳電掣
當然,汀漳道道尹不知道福建督軍已經拋棄了他們,久久沒有得到迴應的他們,一大早就收拾金銀細軟,捲鋪蓋跑路了。
偵察營營長便派兵進駐城裏了,等待馮庸的到來。
馮庸火速接管了汀漳道,並且下了幾個命令,第一,改道尹衙門為漳州軍政府;第二,各營立刻肅清城內殘敵,維持好秩序;第三派遣偵察兵,去廈門道收集情報,為下一步的軍事行動做好準備。然後就是靜待馮德麟的到來了。
下午,馮德麟跟隨二十八師先頭部隊已經來到了龍巖,一番商量之後,便決定向建安道、廈門道、還福建督軍府所在的閩海道發出通電,要求各道在接到通電的同時,立刻歸降,不然新任福建督軍馮德麟的二十八師立馬揮師東進,所到之處,絕不留情。
雖然通電發的蠻有威勢,但是建安道、廈門道、還福建督軍府所在的閩海道被李厚基苦心經營這麽久,又豈是這封電報能夠勸降的呢,就連馮德麟、馮庸父子自己都對這封通電不以為然,但是麵子攻城還是要做好的,已經用突襲的方式拿下了整個汀漳道,李厚基接下來必然不會再上當了,況且他就那一個混合旅,硬碰硬也不怕他,索性馮庸就出了這麽個主意,先聲奪人,以彰顯自己的仁義之情,告訴大家『我電報都發出去了,可是你們不聽,不願意遵從中央政府的安排,那就沒辦法了』。同時這番言論也能在福建民眾心裏也留下了一個好印象。
「好嘛!這仗都還沒開打,馮德麟的勸降書倒是先發來了,看樣子他是真的打定主意吃定我李某人了喲!那看看他這麽大的胃口,到底有沒有這麽好的牙口!」福州城內督軍府中靜坐的李厚基收到這封電報卻是氣急反笑,同時下令,「命中央陸軍第11混成旅,旅長王麒;中央陸軍第14混成旅,旅長臧致平火速趕往廈門道治所思明縣,另電告陸軍第1混成旅,旅長姚建屏必須堅守廈門,絕不能讓馮德麟再深入半步。」
此刻,正縱馬疾奔的中央陸軍第11混成旅,旅長王麒;中央陸軍第14混成旅,旅長臧致平收到李厚基的督促電之後,命令部隊星夜兼程趕往廈門,而福建陸軍第1混成旅,旅長姚建屏更是加緊部署,爭取在馮德麟的二十八師到來之前鞏固好防禦工事。
雖然電報上說給各行政道三天考慮時間,但是電報發完之後,馮庸和馮德麟即刻命令部隊趕往廈門,二十八師和獨立團此次一起出發,務必在短時間之內拿下廈門,攻占福州,收復福建全境。
馮庸先於馮德麟率領偵察營直奔思明偵察敵情。
並在民國六年八月六日來到鼓浪嶼,天剛剛亮的時候,馮庸帶著偵察營突襲了鼓浪嶼上駐紮著的一個連。對方還在睡夢中就被全殲了,此時的鼓浪嶼還不是後世那個聞名全國的風景名勝,隻是一個鳥不拉屎的小島,所以島上除了閩軍的一個連就沒人了,足夠馮庸放手施為。
鼓浪嶼被攻占之後,他就在原來那個連的駐地上設立了前線指揮所,靜待後麵大部隊的到來,倒不是他不想進攻,可對麵足足八千人。從俘虜口中得知,對麵是李厚基新派來的陸軍第一混成旅,三天前就到了思明(今廈門),並且這個混成旅是李厚基為了加強福建的軍事力量,在 1914年4月招募的,這條情報倒是引起了他的重視。
原以為李厚基手裏隻有那個中央陸軍第10混成旅,可一想想,也對,經營這麽多年,就是頭豬也知道擴充實力吧!這個陸軍第一混成旅可不簡單,下轄三個團9個營,足足八千人,裝備法製勒貝爾m1886步槍、馬克沁重機槍,還有一個炮兵團,裝備二十四門法製m1906式65毫米山炮。
聽到這條消息,馮庸都愣了,這款火炮他當然知道,是法國施奈德公司在1906年研製的,簡直就是「戰爭聖鬥士」,當然這裏不是說這款火炮多牛逼,多厲害,畢竟怎麽樣,也隻是一款近距離的小口徑步兵支援火炮,但是這款火炮先後經歷了一戰、二戰。乃至於後世的中東戰爭都看見它的身影。
這麽堅強的一款火炮,配置自然也是不錯的,火炮口徑65mm,高低射界:-9.5度~ 35度,水平射界:6度,它的炮彈重:4.4kg,也就是說一個士兵都能搬運起來,它的彈藥初速為330m/sec,射速還是有點慢,炮身重量400kg,最大射程才6500m,比起後世一些迫擊炮來都有點短。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