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頁
世界上下五千年故事大全集 作者:章世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以軍使用美國最先進的反坦克飛彈,於10月14日擊毀埃及坦克200多輛,埃軍遭到了重創。次日,埃軍更是損失慘重。
蘇聯一直都是阿拉伯各國家的後盾,但埃以雙方交戰後,蘇聯擔心戰爭升級,敦促埃及、敘利亞停火,並連續施加壓力。
在美、蘇的幹涉下,聯合國安理會於10月22日通過第338號決議,要求交戰雙方停火,以色列在接受安理會停火的當天侵占了大片埃、敘領土。25日,聯合國安理會決定建立一支聯合國緊急部隊,監督實施停火,第四次中東戰爭結束。
1982年6月6日,以色列藉口其駐英國大使被巴勒斯坦遊擊隊刺殺,出動陸海空軍10萬多人,對黎巴嫩境內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遊擊隊和敘利亞駐軍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巴解大部分有生力量被消滅,敘軍裝甲部隊和貝卡穀地的飛彈基地基本被摧毀,其經營10餘年、耗資20億美元的防空體係毀於一旦,黎巴嫩則丟失半壁江山,首都一度被以軍占領。這就是第五次中東戰爭。
頻繁的中東戰爭給雙方都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停戰與媾和成為共同要求。1978年,埃以雙方締結了和平條約,以方歸還整個西奈半島,兩國終於結束了長期的戰爭狀態。此後,其他阿拉伯國家開始與以色列接觸,分別簽訂和約,在20世紀末,巴以互相承認,歷史的一個新的紀元開始了。
東歐劇變
1989年12月,波蘭修改了憲法,將國名由“波蘭人民共和國”改名為“波蘭共和國”。這樣,在東歐國家中出現了第一個非社會主義國家。
波蘭是東歐諸國中局勢最不穩定的一個國家,中心原因在於經濟問題。二戰後,波蘭的經濟大多採用蘇聯的模式和管理體製,實行中央高度集權,限製商品經濟,強化指令性計劃,片麵強調重工業,使農、輕、重工業比例嚴重失調。
終於,危機出現了。1980年7月,經濟困難的波蘭政府宣布肉價上漲40%~60%,當於便服有一座小城裏的交通設備廠率先罷工。從此,罷工浪潮席捲全國,人們抗議肉價上漲,要求增加工資,成為戰後波蘭數次風潮中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群眾抗議活動。
在罷工中,有一個叫華勒沙的年輕人脫穎而出,他原是格但斯克造船廠的電工,由於無法忍受波蘭政府的政策,他四處奔走,廣泛聯絡,成立了“團結工會”。華勒沙本人擔任工會主席。團結工會應時而出,發展迅猛,很快在總人口不足3700萬的波蘭就有950萬人成為團結工會的會員,而且,政府部門也有大批官員加入了團結工會。
1981年9月,團結工會召開了第一次代表大會。會上通過了《綱領決議》,決議明確指出,“不承認波蘭統一工人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宣布要“改造國家機構”,並公開提出要奪取國家政權。會後,華勒沙開始準備武裝奪權的各項工作,建立了武裝工人衛隊。
在團結工會的策劃下,波蘭全國進行了無休止的罷工,全國經濟陷入癱瘓狀態,使人們本來就困難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沒多久,人們對團結工會也產生了懷疑。
此時,手段強硬的雅魯澤爾斯基將軍出任統一工人黨第一書記。麵對暴露無遺的團結工會“完全肢解社會主義波蘭團體”的意圖,他宣布從12月13日零時起在全國實行軍管。團結工會包括華勒沙在內的領導人幾乎被一網打盡。
可惜好景不長,1988年,波蘭再次出現了財政危機,物價暴漲,罷工浪潮再度掀起。在這種形勢下,美、英等國政府也開始向波蘭政府施加壓力,要求波蘭政府恢復團結工會的合法地位。
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統一工人黨於1988年12月舉行十屆十中全會,決定在波蘭實行政治多元化和工會多元化,有條件地承認團結工會為合法組織。
東山再起的華勒沙吸取之前的經驗教訓,表示不再以“推翻當局”而是以“幫助政府擺脫困境”為主要目的。次年2月,波蘭政府與團結工會及其他反對派舉行圓桌會議,統一工人黨向團結工會做了原則性的讓步,同意實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實行總統製和議會製,進行議會和參議院的大選。
按照圓桌會議達成的協議,1989年6月,波蘭舉行議會選舉。在選舉中,統一工人黨雖然獲得了議會中的299個席位,但在參議院中未獲一席,而團結工會則獲得了參議院100個席位中的99個。團結工會一躍成為控製兩院的第一大黨。
在議會投票中,雅魯澤爾斯基以一票的微弱優勢當選為波蘭總統,而新政府則由團結工會的成員為主。出任總理的是團結工會顧問馬佐耶茨基,此外,在23名內閣成員中,團結工會占12席,統一工人黨僅占4席。
就這樣,統一工人黨節節敗退,不久以後,波蘭議會通過了憲法修正案,刪去了統一工人黨在國家中起領導作用和波蘭是社會主義的條文,波蘭人民共和國改為波蘭共和國。在1990年12月的大選中,在美、英等國的支持下,華勒沙當選為波蘭共和國總統。
波蘭是東歐國家出現的第一個非共產黨領導的政府。緊接著,東歐各國相繼發生劇烈的政治變動,匈牙利、保加利亞、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東德、阿爾巴尼亞等國的共產黨失去政權,憲法中也都刪除了“共產黨領導作用”和“無產階級專政”的條文。
</br>
蘇聯一直都是阿拉伯各國家的後盾,但埃以雙方交戰後,蘇聯擔心戰爭升級,敦促埃及、敘利亞停火,並連續施加壓力。
在美、蘇的幹涉下,聯合國安理會於10月22日通過第338號決議,要求交戰雙方停火,以色列在接受安理會停火的當天侵占了大片埃、敘領土。25日,聯合國安理會決定建立一支聯合國緊急部隊,監督實施停火,第四次中東戰爭結束。
1982年6月6日,以色列藉口其駐英國大使被巴勒斯坦遊擊隊刺殺,出動陸海空軍10萬多人,對黎巴嫩境內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遊擊隊和敘利亞駐軍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巴解大部分有生力量被消滅,敘軍裝甲部隊和貝卡穀地的飛彈基地基本被摧毀,其經營10餘年、耗資20億美元的防空體係毀於一旦,黎巴嫩則丟失半壁江山,首都一度被以軍占領。這就是第五次中東戰爭。
頻繁的中東戰爭給雙方都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停戰與媾和成為共同要求。1978年,埃以雙方締結了和平條約,以方歸還整個西奈半島,兩國終於結束了長期的戰爭狀態。此後,其他阿拉伯國家開始與以色列接觸,分別簽訂和約,在20世紀末,巴以互相承認,歷史的一個新的紀元開始了。
東歐劇變
1989年12月,波蘭修改了憲法,將國名由“波蘭人民共和國”改名為“波蘭共和國”。這樣,在東歐國家中出現了第一個非社會主義國家。
波蘭是東歐諸國中局勢最不穩定的一個國家,中心原因在於經濟問題。二戰後,波蘭的經濟大多採用蘇聯的模式和管理體製,實行中央高度集權,限製商品經濟,強化指令性計劃,片麵強調重工業,使農、輕、重工業比例嚴重失調。
終於,危機出現了。1980年7月,經濟困難的波蘭政府宣布肉價上漲40%~60%,當於便服有一座小城裏的交通設備廠率先罷工。從此,罷工浪潮席捲全國,人們抗議肉價上漲,要求增加工資,成為戰後波蘭數次風潮中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群眾抗議活動。
在罷工中,有一個叫華勒沙的年輕人脫穎而出,他原是格但斯克造船廠的電工,由於無法忍受波蘭政府的政策,他四處奔走,廣泛聯絡,成立了“團結工會”。華勒沙本人擔任工會主席。團結工會應時而出,發展迅猛,很快在總人口不足3700萬的波蘭就有950萬人成為團結工會的會員,而且,政府部門也有大批官員加入了團結工會。
1981年9月,團結工會召開了第一次代表大會。會上通過了《綱領決議》,決議明確指出,“不承認波蘭統一工人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宣布要“改造國家機構”,並公開提出要奪取國家政權。會後,華勒沙開始準備武裝奪權的各項工作,建立了武裝工人衛隊。
在團結工會的策劃下,波蘭全國進行了無休止的罷工,全國經濟陷入癱瘓狀態,使人們本來就困難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沒多久,人們對團結工會也產生了懷疑。
此時,手段強硬的雅魯澤爾斯基將軍出任統一工人黨第一書記。麵對暴露無遺的團結工會“完全肢解社會主義波蘭團體”的意圖,他宣布從12月13日零時起在全國實行軍管。團結工會包括華勒沙在內的領導人幾乎被一網打盡。
可惜好景不長,1988年,波蘭再次出現了財政危機,物價暴漲,罷工浪潮再度掀起。在這種形勢下,美、英等國政府也開始向波蘭政府施加壓力,要求波蘭政府恢復團結工會的合法地位。
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統一工人黨於1988年12月舉行十屆十中全會,決定在波蘭實行政治多元化和工會多元化,有條件地承認團結工會為合法組織。
東山再起的華勒沙吸取之前的經驗教訓,表示不再以“推翻當局”而是以“幫助政府擺脫困境”為主要目的。次年2月,波蘭政府與團結工會及其他反對派舉行圓桌會議,統一工人黨向團結工會做了原則性的讓步,同意實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實行總統製和議會製,進行議會和參議院的大選。
按照圓桌會議達成的協議,1989年6月,波蘭舉行議會選舉。在選舉中,統一工人黨雖然獲得了議會中的299個席位,但在參議院中未獲一席,而團結工會則獲得了參議院100個席位中的99個。團結工會一躍成為控製兩院的第一大黨。
在議會投票中,雅魯澤爾斯基以一票的微弱優勢當選為波蘭總統,而新政府則由團結工會的成員為主。出任總理的是團結工會顧問馬佐耶茨基,此外,在23名內閣成員中,團結工會占12席,統一工人黨僅占4席。
就這樣,統一工人黨節節敗退,不久以後,波蘭議會通過了憲法修正案,刪去了統一工人黨在國家中起領導作用和波蘭是社會主義的條文,波蘭人民共和國改為波蘭共和國。在1990年12月的大選中,在美、英等國的支持下,華勒沙當選為波蘭共和國總統。
波蘭是東歐國家出現的第一個非共產黨領導的政府。緊接著,東歐各國相繼發生劇烈的政治變動,匈牙利、保加利亞、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東德、阿爾巴尼亞等國的共產黨失去政權,憲法中也都刪除了“共產黨領導作用”和“無產階級專政”的條文。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