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頁
世界上下五千年故事大全集 作者:章世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蒙哥馬利的話,讓垂頭喪氣的軍官增添了勇氣和力量。隨即他把陸軍和空軍聯合在一起。為了加強阿拉曼的防禦能力,他在險要的地形前麵布滿濃密的雷陣。以厚密的雷陣配合,對阿蘭哈法嶺以重兵據守,敵人從任何地方進入,都可以從側麵加以反擊。
8月30日,德、意非洲軍在隆美爾的指揮下對防線發起攻擊。他從北中南三麵同時展開攻勢,北部隻作佯攻,中部也隻是牽製性的進攻,他把主力放在南麵,試圖攻下阿蘭哈法嶺。對隆美爾的進攻,蒙哥馬利採用堅強的守勢,派飛機、大炮對非洲軍陣地不間斷地轟炸,消耗對方實力。對於缺乏補給且武器落後的隆美爾來說,阿蘭哈法嶺之戰是孤注一擲。
英軍的堅固防禦和空中攻擊的猛烈,打破了隆美爾的企圖。9月1日,非洲軍被迫放棄大規模進攻。兩天內3艘補給油船被英軍擊沉,嚴重缺乏燃料的隆美爾不得不加強防禦。他在前方陣地埋下50萬顆地雷、炸彈和炮彈,隻用前哨據點扼守,在雷區後做防禦戰準備。
隨後隆美爾因病情嚴重,將指揮交給斯徒美將軍後,於9月22日返迴德國就醫。
蒙哥馬利這時正積極準備著反擊工作,他把主力的打擊擺在北麵,派一個裝甲師盯死陣地南端,分散敵人的注意力,用13軍牽製敵人右翼的輔助性進攻。從10月6日到23日的夜間,英空軍加緊對敵人的交通線及運輸工具的轟炸,阻斷其供給。為掩蓋其作戰意圖,隱蔽各部分兵力,誘騙敵人對於攻擊日期和方向作錯誤的預測,蒙哥馬利實施了一個用假帳幕、倉庫、戰車、車輛、炮位、水塔和油管做偽裝的大規模掩蔽計劃。
10月23日晚上,英軍借著明亮的月光,開始了大規模的反擊。遼闊的阿拉曼沙漠上戰車隆隆,炮聲震天,英國夜航轟炸機一次又一次出現,對暴露的德軍進行輪番轟炸,英軍的炮彈像冰雹似的落在德軍陣地上,照明彈照亮了整個戰場,一切都明亮得如白晝一般。
在英軍開始進攻的第二天,斯徒美在英軍炮火轟擊下因心髒病發作而喪命。在希特勒的催促下,隆美爾於10月25日返迴非洲重新負起指揮職責。
緊急返迴的隆美爾命令部隊進行堅決的防禦。他準確地判斷出英軍的主攻方向,著手向北調集軍隊,南部隻留義大利軍防守。激烈的戰鬥持續到29日晨,隆美爾指揮部隊有效地遏止了英軍的進攻。
蒙哥馬利根據戰場的變化,調整了兵力部署。他把戰鬥力很強的第七裝甲師調到北麵,實行“增壓作戰計劃”,於11月2日淩晨在猛烈炮擊和轟炸機支援下,英軍開始進攻,飛機和炮兵轉向轟擊德軍防禦陣地,美式薛曼式戰車可遠距離發炮,德軍火炮卻不能擊毀它。隆美爾調集全部的坦克,拚命抵抗。雖然阻止住英軍的長驅直入,但戰車僅剩下35輛。
11月2日晚,隆美爾準備後撤到50英裏外的富卡。但11月3日希特勒命令隆美爾:“在你目前所處的情況下,不能有別的考慮,隻能堅守陣地,不後退一步,並把每一枝槍和每一個士兵都用於戰鬥。不勝利毋寧死!”
看完電報,隆美爾癱坐地上,再也無法站立,他像一個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犯人。他憤憤不平說道:“我們需要的是槍炮、燃料和飛機,而不需要讓我們死守的命令。”經過一番內心掙紮後,他還是強迫自己執行希特勒的命令,命令“停止西撤”。隻可惜,部隊已亂了方寸,他的指揮失靈,麵對繼續後撤的部隊,隆美爾也隻能是無可奈何地搖搖頭。
第78章 兩次世界大戰(10)
11月4日,英軍突破德意防線,意軍全軍覆沒,知道失去交通線和製空權而無法補給,最終會輸掉這場戰爭的隆美爾不得不下令撤退。9日,隆美爾退迴利比亞。阿拉曼戰役結束。
這次戰役,德軍死傷27萬餘人,被俘3萬人,1000門大炮和500輛坦克被擊毀。在阿拉曼擊潰隆美爾,是英國對德作戰的首次決定性勝利,成為北非戰局的轉折點。此後,德意法西斯軍隊開始在北非地區節節敗退,直至1943年5月被完全逐出非洲。
“大東亞共榮圈”的構想
日本帝國主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提出了所謂“大東亞共榮圈”的美夢,這是它妄圖奴役亞洲各國、建立殖民帝國的侵略擴張計劃,這與希特勒法西斯集團妄圖建立一個歐洲“新秩序”是一丘之貉。
早在19世紀末,佐藤信淵等人就有了從所謂“皇道主義”出發,主張日本向東南亞發展,建立以日本為中心的勢力範圍的設想。
1916年,後藤新平向當時的寺內正毅內閣獻策:日本必須以“世界經濟財政的和平戰勝者”的姿態,建立一個足以和“中歐經濟同盟”、“協約國經濟同盟”以及美國經濟相抗衡的“東亞經濟同盟”。
1917年,西原龜三又提出“東洋自給圈”,主張廢除日華之間的“經濟國界”,設立“日華經濟區”,並以此為中心,把北起西伯利亞,南至印度、澳大利亞的廣大地區都包括進來,其旗號是“王道親善”。
1935年夏,參謀部作戰科長石原莞爾炮製了“由軍事上看皇國之國策及國防計劃綱要”,聲稱:“皇國與盎格魯一薩克遜人之決戰,乃為統一世界文明所進行的人類最後之戰爭”,“當前急務則應首先實現東亞聯盟之核心——日滿華三國之協同”,“我國防方針在於以迅速巧妙之手段使中國本部歸我支配,以日滿華三國為基本範圍實行經濟自給。”
</br>
8月30日,德、意非洲軍在隆美爾的指揮下對防線發起攻擊。他從北中南三麵同時展開攻勢,北部隻作佯攻,中部也隻是牽製性的進攻,他把主力放在南麵,試圖攻下阿蘭哈法嶺。對隆美爾的進攻,蒙哥馬利採用堅強的守勢,派飛機、大炮對非洲軍陣地不間斷地轟炸,消耗對方實力。對於缺乏補給且武器落後的隆美爾來說,阿蘭哈法嶺之戰是孤注一擲。
英軍的堅固防禦和空中攻擊的猛烈,打破了隆美爾的企圖。9月1日,非洲軍被迫放棄大規模進攻。兩天內3艘補給油船被英軍擊沉,嚴重缺乏燃料的隆美爾不得不加強防禦。他在前方陣地埋下50萬顆地雷、炸彈和炮彈,隻用前哨據點扼守,在雷區後做防禦戰準備。
隨後隆美爾因病情嚴重,將指揮交給斯徒美將軍後,於9月22日返迴德國就醫。
蒙哥馬利這時正積極準備著反擊工作,他把主力的打擊擺在北麵,派一個裝甲師盯死陣地南端,分散敵人的注意力,用13軍牽製敵人右翼的輔助性進攻。從10月6日到23日的夜間,英空軍加緊對敵人的交通線及運輸工具的轟炸,阻斷其供給。為掩蓋其作戰意圖,隱蔽各部分兵力,誘騙敵人對於攻擊日期和方向作錯誤的預測,蒙哥馬利實施了一個用假帳幕、倉庫、戰車、車輛、炮位、水塔和油管做偽裝的大規模掩蔽計劃。
10月23日晚上,英軍借著明亮的月光,開始了大規模的反擊。遼闊的阿拉曼沙漠上戰車隆隆,炮聲震天,英國夜航轟炸機一次又一次出現,對暴露的德軍進行輪番轟炸,英軍的炮彈像冰雹似的落在德軍陣地上,照明彈照亮了整個戰場,一切都明亮得如白晝一般。
在英軍開始進攻的第二天,斯徒美在英軍炮火轟擊下因心髒病發作而喪命。在希特勒的催促下,隆美爾於10月25日返迴非洲重新負起指揮職責。
緊急返迴的隆美爾命令部隊進行堅決的防禦。他準確地判斷出英軍的主攻方向,著手向北調集軍隊,南部隻留義大利軍防守。激烈的戰鬥持續到29日晨,隆美爾指揮部隊有效地遏止了英軍的進攻。
蒙哥馬利根據戰場的變化,調整了兵力部署。他把戰鬥力很強的第七裝甲師調到北麵,實行“增壓作戰計劃”,於11月2日淩晨在猛烈炮擊和轟炸機支援下,英軍開始進攻,飛機和炮兵轉向轟擊德軍防禦陣地,美式薛曼式戰車可遠距離發炮,德軍火炮卻不能擊毀它。隆美爾調集全部的坦克,拚命抵抗。雖然阻止住英軍的長驅直入,但戰車僅剩下35輛。
11月2日晚,隆美爾準備後撤到50英裏外的富卡。但11月3日希特勒命令隆美爾:“在你目前所處的情況下,不能有別的考慮,隻能堅守陣地,不後退一步,並把每一枝槍和每一個士兵都用於戰鬥。不勝利毋寧死!”
看完電報,隆美爾癱坐地上,再也無法站立,他像一個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犯人。他憤憤不平說道:“我們需要的是槍炮、燃料和飛機,而不需要讓我們死守的命令。”經過一番內心掙紮後,他還是強迫自己執行希特勒的命令,命令“停止西撤”。隻可惜,部隊已亂了方寸,他的指揮失靈,麵對繼續後撤的部隊,隆美爾也隻能是無可奈何地搖搖頭。
第78章 兩次世界大戰(10)
11月4日,英軍突破德意防線,意軍全軍覆沒,知道失去交通線和製空權而無法補給,最終會輸掉這場戰爭的隆美爾不得不下令撤退。9日,隆美爾退迴利比亞。阿拉曼戰役結束。
這次戰役,德軍死傷27萬餘人,被俘3萬人,1000門大炮和500輛坦克被擊毀。在阿拉曼擊潰隆美爾,是英國對德作戰的首次決定性勝利,成為北非戰局的轉折點。此後,德意法西斯軍隊開始在北非地區節節敗退,直至1943年5月被完全逐出非洲。
“大東亞共榮圈”的構想
日本帝國主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提出了所謂“大東亞共榮圈”的美夢,這是它妄圖奴役亞洲各國、建立殖民帝國的侵略擴張計劃,這與希特勒法西斯集團妄圖建立一個歐洲“新秩序”是一丘之貉。
早在19世紀末,佐藤信淵等人就有了從所謂“皇道主義”出發,主張日本向東南亞發展,建立以日本為中心的勢力範圍的設想。
1916年,後藤新平向當時的寺內正毅內閣獻策:日本必須以“世界經濟財政的和平戰勝者”的姿態,建立一個足以和“中歐經濟同盟”、“協約國經濟同盟”以及美國經濟相抗衡的“東亞經濟同盟”。
1917年,西原龜三又提出“東洋自給圈”,主張廢除日華之間的“經濟國界”,設立“日華經濟區”,並以此為中心,把北起西伯利亞,南至印度、澳大利亞的廣大地區都包括進來,其旗號是“王道親善”。
1935年夏,參謀部作戰科長石原莞爾炮製了“由軍事上看皇國之國策及國防計劃綱要”,聲稱:“皇國與盎格魯一薩克遜人之決戰,乃為統一世界文明所進行的人類最後之戰爭”,“當前急務則應首先實現東亞聯盟之核心——日滿華三國之協同”,“我國防方針在於以迅速巧妙之手段使中國本部歸我支配,以日滿華三國為基本範圍實行經濟自給。”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