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頁
世界上下五千年故事大全集 作者:章世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到巴士底去!”
“到巴士底去!”
這天清晨,憤怒的巴黎市民,成千上萬地向巴士底獄奔去。他們吶喊著,包圍了巴黎最後一座封建堡壘。
巴士底獄守備司令德·洛納被潮水一樣湧來的起義軍嚇破了膽,急忙命令士兵絞起鐵索,升起吊橋。為了減少傷亡,起義軍派了幾個代表,舉著白旗,去同巴士底獄守備司令德·洛納談判,希望他投降。
但喪心病狂德德·洛納竟然命令巴士底獄的士兵向代表們開槍。巴黎人民被徹底激怒了,立即向巴士底獄發起了猛攻。巴士底獄的士兵用塔樓上的大炮轟擊,然後從房頂上,窗戶裏向人群開火。起義軍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他們抬著雲梯,越過壕溝,奮不顧身地攻城。但由於敵人的火力太猛,起義軍損失慘重,被迫撤退。起義軍從四周的街壘中向裏麵射擊,但因為距離太遠,根本對裏麵的士兵構不成威脅。
“大炮,我們需要大炮!”人群中有人喊道。
許多人離開戰場去尋找大炮。不久,大炮推來了,但卻是幾門舊大炮,上麵生滿了鐵鏽。一個叫肖萊的酒商自告奮勇來當炮手。“轟轟轟”,一排排的炮彈帶著起義軍的怒火打在城牆上,人民發出陣陣歡唿。但舊大炮的威力太小了,隻打掉了一些石屑,在厚厚的城牆麵前,實在是微不足道。巴士底獄的守軍大聲嘲笑起義軍。
一個多小時過去了,巴士底獄前聚集了數萬起義者,可就是拿巴士底獄厚厚的圍牆毫無辦法。有人主張衝到牆邊,把牆挖個洞裝上火藥,真的有幾個勇敢的人拿著鐵杴、鐵鎬、火把和炸藥,冒死衝到巴士底獄的城牆下,想在牆上挖個洞,然後用炸藥炸塌城牆。但他們還沒來得及行動,就被城牆上的士兵打死了。
人們十分焦急。“我們現在需要真正的大炮和真正的炮手!”街壘裏傳出一個洪亮的聲音。大家又分頭去找,過了一會兒,找來了一門威力巨大的大炮。炮手們調整好角度,把炮彈放到大炮裏,點燃火繩,“轟”的一聲,大炮發出一聲怒吼,威力巨大的炮彈重重地撞在城牆上,發出震耳欲聾的爆炸,城牆一下子就掉了一大塊。
起義軍發出陣陣歡唿。“轟轟轟!”炮手們一刻也不停,繼續發炮。“咣當”一聲,一顆炮彈把鐵索打斷了,吊橋掉了下來。“沖啊!”起義軍的發起衝鋒,踏著吊橋衝進了巴士底獄,釋起義軍放政治犯,打死負隅之敵,活捉並處死了守軍司令德·洛納。
城內的士兵見大勢已去,紛紛投降,而德·洛納被憤怒的起義軍活活打死。
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獄,標誌著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開始。19世紀末,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決定把7月14日這一天作為法國國慶日,一直相沿至今。
羅伯斯庇爾與雅各賓
1791年9月30日,法蘭西共和國製憲會議在舉行最後一次會議。眾人正全神貫注地聽一個人發表演說。
這人中等身材,蒼白瘦削,有些虛弱。一雙深陷的眼睛,時而熱情滾滾,噴射出太陽一般的光輝,時而又若有所思,顯得鎮定深沉。
隻聽他慷慨激昂地說:“我反對在憲法中規定國王有否決權。如果大多數人的政治權利被剝奪,那麽,《人權宣言》中說的權力歸人民就是虛偽和欺騙!是誰完成了我們的光榮的革命呢?難道是一些名人和富人嗎?不!隻有人民才想革命,隻有人民才能完成革命。”
台下報以長時間的熱烈的掌聲。
這位演講的人就是羅伯斯庇爾,法國傑出的資產階級革命家,大革命時期資產階級雅各賓政權的領袖。
羅伯斯庇爾於1758年5月6日生於阿爾圖瓦郡阿臘斯城。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律師。他從小就勤奮好學,成績優異。在中學時,他以極大的興趣熟讀盧梭的著作,癡迷於書中的民主自由的學說。1778年,他於路易學校畢業,進入巴黎大學學習法律。後來,他當過律師和法官,因為看不慣法國的法律動輒判人死,憤然辭去了法官的職務。
1788年,羅伯斯庇爾被推選為阿爾土瓦第三等級代表參加會議。起初,這個外省青年並沒引起人們的注意,後來他在製憲會議上發表了一篇激昂的演說,提出消滅等級特權,保障人權,出版和信仰自由,代表們開始對他刮目相看,他的名字在人民中很快流傳開來。人們稱讚他是“不可腐蝕者”。
在革命初期,巴黎有很多革命俱樂部,以雅各賓俱樂部最為有名,因為其成員經常在聖雅各教堂開會,所以人們稱他們雅各賓派。羅伯斯庇爾是該俱樂部成員,後來他又成為雅各賓派的領袖。他主張徹底消滅封建專製,建立一個真正人人平等的共和國,因此,他得到人民的熱烈擁護。在人民中的威望與日俱增。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揭開法國大革命的序幕。這期間,羅伯斯庇爾以盧梭的主張為綱領,提出了普選權,剝奪王權的主張,保護革命中小資產階級的利益。但革命初期,代表大資產階級利益的斐揚派掌握了政權。勾結普、奧兩國幹涉革命。在這危急關頭,以羅伯斯庇爾為代表的雅各賓派挺身而出,挽救了革命。
1792年8月10日,雅各賓派領導巴黎人民進行了第二次起義,推翻了君主統治。9月,國民公會通過廢除君主製的議案,宣布成立共和國,這就是歷史上的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在討論如何處置路易十六的問題上,雅各賓派立場堅定,同態度曖昧的掌權派——吉倫特派進行了鬥爭。最後,在雅各賓派的堅持下,1793年1月12日,路易十六被推上了斷頭台。
</br>
“到巴士底去!”
這天清晨,憤怒的巴黎市民,成千上萬地向巴士底獄奔去。他們吶喊著,包圍了巴黎最後一座封建堡壘。
巴士底獄守備司令德·洛納被潮水一樣湧來的起義軍嚇破了膽,急忙命令士兵絞起鐵索,升起吊橋。為了減少傷亡,起義軍派了幾個代表,舉著白旗,去同巴士底獄守備司令德·洛納談判,希望他投降。
但喪心病狂德德·洛納竟然命令巴士底獄的士兵向代表們開槍。巴黎人民被徹底激怒了,立即向巴士底獄發起了猛攻。巴士底獄的士兵用塔樓上的大炮轟擊,然後從房頂上,窗戶裏向人群開火。起義軍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他們抬著雲梯,越過壕溝,奮不顧身地攻城。但由於敵人的火力太猛,起義軍損失慘重,被迫撤退。起義軍從四周的街壘中向裏麵射擊,但因為距離太遠,根本對裏麵的士兵構不成威脅。
“大炮,我們需要大炮!”人群中有人喊道。
許多人離開戰場去尋找大炮。不久,大炮推來了,但卻是幾門舊大炮,上麵生滿了鐵鏽。一個叫肖萊的酒商自告奮勇來當炮手。“轟轟轟”,一排排的炮彈帶著起義軍的怒火打在城牆上,人民發出陣陣歡唿。但舊大炮的威力太小了,隻打掉了一些石屑,在厚厚的城牆麵前,實在是微不足道。巴士底獄的守軍大聲嘲笑起義軍。
一個多小時過去了,巴士底獄前聚集了數萬起義者,可就是拿巴士底獄厚厚的圍牆毫無辦法。有人主張衝到牆邊,把牆挖個洞裝上火藥,真的有幾個勇敢的人拿著鐵杴、鐵鎬、火把和炸藥,冒死衝到巴士底獄的城牆下,想在牆上挖個洞,然後用炸藥炸塌城牆。但他們還沒來得及行動,就被城牆上的士兵打死了。
人們十分焦急。“我們現在需要真正的大炮和真正的炮手!”街壘裏傳出一個洪亮的聲音。大家又分頭去找,過了一會兒,找來了一門威力巨大的大炮。炮手們調整好角度,把炮彈放到大炮裏,點燃火繩,“轟”的一聲,大炮發出一聲怒吼,威力巨大的炮彈重重地撞在城牆上,發出震耳欲聾的爆炸,城牆一下子就掉了一大塊。
起義軍發出陣陣歡唿。“轟轟轟!”炮手們一刻也不停,繼續發炮。“咣當”一聲,一顆炮彈把鐵索打斷了,吊橋掉了下來。“沖啊!”起義軍的發起衝鋒,踏著吊橋衝進了巴士底獄,釋起義軍放政治犯,打死負隅之敵,活捉並處死了守軍司令德·洛納。
城內的士兵見大勢已去,紛紛投降,而德·洛納被憤怒的起義軍活活打死。
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獄,標誌著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開始。19世紀末,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決定把7月14日這一天作為法國國慶日,一直相沿至今。
羅伯斯庇爾與雅各賓
1791年9月30日,法蘭西共和國製憲會議在舉行最後一次會議。眾人正全神貫注地聽一個人發表演說。
這人中等身材,蒼白瘦削,有些虛弱。一雙深陷的眼睛,時而熱情滾滾,噴射出太陽一般的光輝,時而又若有所思,顯得鎮定深沉。
隻聽他慷慨激昂地說:“我反對在憲法中規定國王有否決權。如果大多數人的政治權利被剝奪,那麽,《人權宣言》中說的權力歸人民就是虛偽和欺騙!是誰完成了我們的光榮的革命呢?難道是一些名人和富人嗎?不!隻有人民才想革命,隻有人民才能完成革命。”
台下報以長時間的熱烈的掌聲。
這位演講的人就是羅伯斯庇爾,法國傑出的資產階級革命家,大革命時期資產階級雅各賓政權的領袖。
羅伯斯庇爾於1758年5月6日生於阿爾圖瓦郡阿臘斯城。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律師。他從小就勤奮好學,成績優異。在中學時,他以極大的興趣熟讀盧梭的著作,癡迷於書中的民主自由的學說。1778年,他於路易學校畢業,進入巴黎大學學習法律。後來,他當過律師和法官,因為看不慣法國的法律動輒判人死,憤然辭去了法官的職務。
1788年,羅伯斯庇爾被推選為阿爾土瓦第三等級代表參加會議。起初,這個外省青年並沒引起人們的注意,後來他在製憲會議上發表了一篇激昂的演說,提出消滅等級特權,保障人權,出版和信仰自由,代表們開始對他刮目相看,他的名字在人民中很快流傳開來。人們稱讚他是“不可腐蝕者”。
在革命初期,巴黎有很多革命俱樂部,以雅各賓俱樂部最為有名,因為其成員經常在聖雅各教堂開會,所以人們稱他們雅各賓派。羅伯斯庇爾是該俱樂部成員,後來他又成為雅各賓派的領袖。他主張徹底消滅封建專製,建立一個真正人人平等的共和國,因此,他得到人民的熱烈擁護。在人民中的威望與日俱增。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揭開法國大革命的序幕。這期間,羅伯斯庇爾以盧梭的主張為綱領,提出了普選權,剝奪王權的主張,保護革命中小資產階級的利益。但革命初期,代表大資產階級利益的斐揚派掌握了政權。勾結普、奧兩國幹涉革命。在這危急關頭,以羅伯斯庇爾為代表的雅各賓派挺身而出,挽救了革命。
1792年8月10日,雅各賓派領導巴黎人民進行了第二次起義,推翻了君主統治。9月,國民公會通過廢除君主製的議案,宣布成立共和國,這就是歷史上的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在討論如何處置路易十六的問題上,雅各賓派立場堅定,同態度曖昧的掌權派——吉倫特派進行了鬥爭。最後,在雅各賓派的堅持下,1793年1月12日,路易十六被推上了斷頭台。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