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頁
歷史上最有影響的100人 作者:[美]麥可·H·哈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孟子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培養了一些弟子,但是他對中國的影響主要來自《孟子》一書,該書闡明了他的主要學說。雖然他的弟子對此書做了某些修改,但是它基本上代表了孟子自己的思想,這一點看來是無庸置疑的。
《孟子》的基調是理想主義和樂觀主義,它反映了孟子的關於人性基本是善良的堅定信念。他的政治思想在很多方麵與孔子非常相似,特別是孟子堅決主張君主應主要靠道德規範而不是武力來統治。但是比起孔子來說,孟子則更加堪稱為是一位“貴民之人。“天是通過人民的眼睛來看,天是通過人民的耳朵來聽” 2這是他的最著名的論斷之一。
孟子強調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成份是人民而不是統治者。為民造福是一個統治者的職責,特別是他應該為他們提供道德指南和適宜的生活條件。他所倡導的政府政策是自由貿易;輕稅賦和保護自然資源;共享財富而不是弱肉強食。政府要為老弱病殘者提供福利。孟子認為君主的權力是上天給的,一個君主如果不顧人民的幸福,就會失去上天賜給的統治權,而且理應被趕下台。由於這句話的結尾是對開頭的有效的否定,因而孟子實際上早在約翰·洛克之前就提出人民有權力造非正義的統治者的反。這是一種中國人普遍接受的思想。
但是一般說來,孟子倡導的那些觀點更加受到被統治者而不是統治者的歡迎。因此孟子的建議也未被當時的統治者採納,看來這並沒有什麽值得大驚小怪的。但是這時期內他的觀點越來越為儒家學者和中國大眾所歡迎。孟子在當時已享有很高的聲望,隨著11世紀和12世紀新儒教派的崛起。他的聲望在中國變得更高了。
當然孟子在西方實際上毫無影響。這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完全是由於他用中文寫作的這一事實。老子的《道德經》和《孟子》大體是同一時間在中國寫成的,前者卻被多次譯成各種歐洲語言,完全是因為許多人對書中表達的思想感到新穎有趣。但是相對說來很少有西方人對《孟子》的思想感到特別新穎和深刻。
政府關心老弱病殘的福利聽起來引人入勝,支持輕稅低息看上去也楚楚動人。但是一位美國政治家揭示他主張這兩種方針,而不做許多具體的決定,就有可能受自由分子和保守分子同樣的不信任。孟子一方麵表明他支持較平等地分享財富,另一方麵贊成自由貿易和輕賦稅,但是都未曾真正考慮過這兩種方針之間可能存在的矛盾。這種說法對孟子未免有失公允,因為他畢竟不是在參加美國國會競選。一個哲學家提出了一套有價值的原理(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不一致),即使他沒有具體指出怎樣解決原理中的矛盾,還是值得稱道的。但是從長遠的觀點來看,一個象馬基維利亞這樣的哲學家由於把自己獨特的原理表述得比孟子更清楚,因而對人類的思想產生了更大的影響。
但是孟子的著作肯定對中國人有影響。雖然他對儒教的影響遠不如聖·保羅對基督教的影響大(其中的一個原因在於孟子缺乏保羅的那種非凡的使人改變宗教信仰的才能),但是他無疑是一位有巨大影響的作家。在大約二十一個世紀中,在占人口為世界百分之二十多的國度裏,到處都在學習他的思想。全世界也隻有幾個哲學家有過這麽大的影響。
1鄒,《史記·孟荀列傳》作“騶”,古代國名。故城在今山東省鄒縣東南,離孔子故居曲阜很近。孟子曾為此而自豪:“近聖之居若此其甚也。”
2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孟子·萬章上》)
93.約翰·道爾頓
公元1766~公元1844
英國科學家約翰·道爾頓在19世紀初把原子假說引入了科學主流。他所提供的關鍵的學說,使化學領域自那時以來有了巨大的進展。
確切地說,並不是道爾頓首先提出所有的物質都是由極其微小的、不可毀壞的粒子──人稱原子組成的。這個概念是由古希臘哲學家德漠克利特提出來的,甚至在他以前可能就有人提出過。另一位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公元前342—270年?)採用了這一假說。羅馬作家留克利希阿斯(公元前99?-55年)在他的著名詩歌《論事物的本質》中對這一假說做了生動形象的介紹。
德謨克利特的學說未被亞裏士多德接受,在中世紀受到了忽視,對現代科學沒有什麽影響。但是17世紀有幾個包括艾薩克·牛頓在內的主要科學家支持過類似的學說。不過早期的原子學說都沒有定量表達,也沒有用於科學研究,最根本的是誰也沒有看到哲學的假想和化學的嚴酷事實之間存在的聯繫。
這就是道爾頓的貢獻所在。他提出了一個明了的定量學說,可以用來解釋化學實驗,並經受住了實驗室的精確檢驗。
雖然道爾頓的術語與我們現在使用的稍有不同,但是卻清楚地表述了原子、分子、元素等概念。他明確指出;雖然世界上原子的總數目相當之大,但是不同原子種類的數目卻是非常之小(他的原著中列出20種元素即20種原子,今天所知道的元素有一百多種)。
雖然不同種類的原子有不同的重量,但是道爾頓認為任何兩個同類原子的所有性質包括重量都相同。道爾頓在他的書中列出了一張各種不同類原子的相對重量表──有關這方麵的第一張表,是定量原子學說的一個重要特徵。
</br>
《孟子》的基調是理想主義和樂觀主義,它反映了孟子的關於人性基本是善良的堅定信念。他的政治思想在很多方麵與孔子非常相似,特別是孟子堅決主張君主應主要靠道德規範而不是武力來統治。但是比起孔子來說,孟子則更加堪稱為是一位“貴民之人。“天是通過人民的眼睛來看,天是通過人民的耳朵來聽” 2這是他的最著名的論斷之一。
孟子強調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成份是人民而不是統治者。為民造福是一個統治者的職責,特別是他應該為他們提供道德指南和適宜的生活條件。他所倡導的政府政策是自由貿易;輕稅賦和保護自然資源;共享財富而不是弱肉強食。政府要為老弱病殘者提供福利。孟子認為君主的權力是上天給的,一個君主如果不顧人民的幸福,就會失去上天賜給的統治權,而且理應被趕下台。由於這句話的結尾是對開頭的有效的否定,因而孟子實際上早在約翰·洛克之前就提出人民有權力造非正義的統治者的反。這是一種中國人普遍接受的思想。
但是一般說來,孟子倡導的那些觀點更加受到被統治者而不是統治者的歡迎。因此孟子的建議也未被當時的統治者採納,看來這並沒有什麽值得大驚小怪的。但是這時期內他的觀點越來越為儒家學者和中國大眾所歡迎。孟子在當時已享有很高的聲望,隨著11世紀和12世紀新儒教派的崛起。他的聲望在中國變得更高了。
當然孟子在西方實際上毫無影響。這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完全是由於他用中文寫作的這一事實。老子的《道德經》和《孟子》大體是同一時間在中國寫成的,前者卻被多次譯成各種歐洲語言,完全是因為許多人對書中表達的思想感到新穎有趣。但是相對說來很少有西方人對《孟子》的思想感到特別新穎和深刻。
政府關心老弱病殘的福利聽起來引人入勝,支持輕稅低息看上去也楚楚動人。但是一位美國政治家揭示他主張這兩種方針,而不做許多具體的決定,就有可能受自由分子和保守分子同樣的不信任。孟子一方麵表明他支持較平等地分享財富,另一方麵贊成自由貿易和輕賦稅,但是都未曾真正考慮過這兩種方針之間可能存在的矛盾。這種說法對孟子未免有失公允,因為他畢竟不是在參加美國國會競選。一個哲學家提出了一套有價值的原理(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不一致),即使他沒有具體指出怎樣解決原理中的矛盾,還是值得稱道的。但是從長遠的觀點來看,一個象馬基維利亞這樣的哲學家由於把自己獨特的原理表述得比孟子更清楚,因而對人類的思想產生了更大的影響。
但是孟子的著作肯定對中國人有影響。雖然他對儒教的影響遠不如聖·保羅對基督教的影響大(其中的一個原因在於孟子缺乏保羅的那種非凡的使人改變宗教信仰的才能),但是他無疑是一位有巨大影響的作家。在大約二十一個世紀中,在占人口為世界百分之二十多的國度裏,到處都在學習他的思想。全世界也隻有幾個哲學家有過這麽大的影響。
1鄒,《史記·孟荀列傳》作“騶”,古代國名。故城在今山東省鄒縣東南,離孔子故居曲阜很近。孟子曾為此而自豪:“近聖之居若此其甚也。”
2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孟子·萬章上》)
93.約翰·道爾頓
公元1766~公元1844
英國科學家約翰·道爾頓在19世紀初把原子假說引入了科學主流。他所提供的關鍵的學說,使化學領域自那時以來有了巨大的進展。
確切地說,並不是道爾頓首先提出所有的物質都是由極其微小的、不可毀壞的粒子──人稱原子組成的。這個概念是由古希臘哲學家德漠克利特提出來的,甚至在他以前可能就有人提出過。另一位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公元前342—270年?)採用了這一假說。羅馬作家留克利希阿斯(公元前99?-55年)在他的著名詩歌《論事物的本質》中對這一假說做了生動形象的介紹。
德謨克利特的學說未被亞裏士多德接受,在中世紀受到了忽視,對現代科學沒有什麽影響。但是17世紀有幾個包括艾薩克·牛頓在內的主要科學家支持過類似的學說。不過早期的原子學說都沒有定量表達,也沒有用於科學研究,最根本的是誰也沒有看到哲學的假想和化學的嚴酷事實之間存在的聯繫。
這就是道爾頓的貢獻所在。他提出了一個明了的定量學說,可以用來解釋化學實驗,並經受住了實驗室的精確檢驗。
雖然道爾頓的術語與我們現在使用的稍有不同,但是卻清楚地表述了原子、分子、元素等概念。他明確指出;雖然世界上原子的總數目相當之大,但是不同原子種類的數目卻是非常之小(他的原著中列出20種元素即20種原子,今天所知道的元素有一百多種)。
雖然不同種類的原子有不同的重量,但是道爾頓認為任何兩個同類原子的所有性質包括重量都相同。道爾頓在他的書中列出了一張各種不同類原子的相對重量表──有關這方麵的第一張表,是定量原子學說的一個重要特徵。
</br>